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卡尔曼滤波技术在暴雨中期预报中的应用   总被引:7,自引:3,他引:4  
魏文秀  任彪  杨海龙  史凤兰 《气象》1998,24(3):46-49
在河北暴雨中期预报系统中,应用卡尔曼滤波技术对ECMWF500hPa高度预报场进行了订正。通过对ECMWF500hPa高度场的多种订正试验,分析比较未订正的和各种不同订正方案的高度预报均方根误差,证明卡尔曼滤波双因子订正对于提高暴雨预报能力是有效的。  相似文献   

2.
陈静  桑志勤 《四川气象》1996,16(3):11-13,10
对1987年4月25 ̄27日寒潮天气过程ECMWF500hPa高度场、850hPa温度场进行了预报检验,得出了些新的预报经验。  相似文献   

3.
EOF和CCA方法在台风路径预报试验中的比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利用气候持续性因子,并分别考虑了500hPa高度场的EOF因子和CCA因子,分别建立了基于EOF因子和基于CCA因子的南海台风24-120小时路径预报模式。经过非独立样本和独立样本的预报检验,比较。将两种方法运用于500hPa高度场的分析表明,CCA方法得出的典型变量权重系数分布虽不能象EOF方法的特征向量一样表示出明显的而且平滑的空间场形式,但CCA方法浓缩了更多的与台风路径整体相关性最好的原变  相似文献   

4.
本方法是在对数值预告图作大量统计的基础上,将数值产品中500hPa涡度场、实时500hPa华南区域高度场、能量场,广东沿海各指标站气压变量等有机结合,制作出热带气旋未来36~48小时移动路径和可能登陆的地段。这是一种较客观的预报方法,简便易操作,自90年代初使用至今,效果较好,尤其对一些路径异常的热带风暴,有很好的预报能力。1 技术规定 (1)当热带气旋进人江门市热带气旋警戒区第二防区(或在该区域生成的热带气旋)作为进防。 (2)热带气旋进防当日为起报日,作出热带气旋移动路径和登陆点及登陆地段预报…  相似文献   

5.
臧传花 《山东气象》1998,18(2):34-37
对9711号台风登陆后的路径进行了分析,检验了日本数值预报产品中24、36小时预报图对台风路径的预报效果,并从高空环流形势、500hPaθse场及地面3小时变压等方面对台风路径的可预报性进行了探讨。结论认为此类台风的路径可在数值预报结果的基础上进行有效的订正预报,并给出了预报着眼点。  相似文献   

6.
冬半年天气阶段自动判断系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ECMWF500hPa北半球格点预报资料,采用C语言,建立了冬半年(10~4月)天气阶段自动判断系统,从而得到未来20天左右的降水趋势预报。  相似文献   

7.
耿慧 《气象》1996,22(2):48-49
热带气旋路径相似预报在目前的业务预报中仍占有很重要的地位,本系统采用各种历史资料及实时资料,结合主要天气系统和500hPa数值预报形势场,选取热气旋路径0小时、24小时、48小时的相似个例,即它不但可以用实况场选取热带气旋的相似过程,而且可以根据数值预报形势场(包括预报热带低压位置)来动态的选取相似过程。  相似文献   

8.
盛夏数值预报模式对副高预报性能检验及其释用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利用1998年6~8月T106和ECMWF数值预报产品,对副高预报能力和产品质量进行了全面检验;通过对数值预报产品加工处理后获取的有关参数和特征量进行综合分析,在业务预报中对重大天气预报实例进行释用。结果表明,ECMWF对副高增衰进退的运动趋势预报能力较强,对中期重大天气过程和雨区预报有重要指导意义。T10696小时预报基本可信,120小时以后预报能力锐减,是模式改进的重点  相似文献   

9.
中央台和日本数值模式热带气旋预报误差的对比检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解我国中央气象台和日本对西太平洋热带气旋数值预报的质量,用1985~1990年38个西太平洋热带气旋资料,统计分析了中央台和日本数值预报的平均误差。统计结果表明,对热带气旋路径的24小时预报,日本预报明显优于中央台;对中心气压的24小时预报,日本与中央台水平相当;对近中心最大风速24小时预报,中央台略好于日本预报。  相似文献   

10.
动态相似方法在长江上游逐日降水预报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陈静 《气象》2000,26(6):40-43
在考虑环流的动态演变特征在降水预报中重要性的基础上,设计了一种环流演变动态相似预报方法,在1000hPa气压场、850hPa温度场、500hPa高度场分别提取3个物理意义清晰、又具有立体性和多元性的相似因子,采用本文设计的二级相似标准,以ECMWF数值预报产品作为预报资料与历史资料库进行滚动映射,寻找最优相似个例,制作长江上游降水面雨量的逐日滚动预报,效果较好。  相似文献   

11.
2006年6—8月T213与ECMWF模式中期预报性能检验   总被引:4,自引:7,他引:4  
鲍媛媛 《气象》2006,32(11):98-104
6—8月是我国高温干旱、暴雨洪涝等气象灾害最为严重的季节。该季节天气系统变化快,活动剧烈,天气预报难度大,最能考验数值预报模式的预报性能。为更好地应用T213模式中期预报产品,对2006年6—8月T213模式中期96小时数值预报产品进行了统计和天气学检验,并与ECMWF模式同类产品进行了对比分析。结果表明,T213和ECMWF模式对中高纬度大型环流的调整、副高及850hPa温度等均有较好的预报能力,对台风路径也都有一定的预报能力,但T213模式台风移速预报过快,登陆偏早,而ECMWF模式预报相反。  相似文献   

12.
杨克明  陈秀凤  张守峰  林建 《气象》2001,27(4):35-37
利用ECMWF850hPa风场模式的24,48,72小时风场预报格点资料和风场实况资料,对1998年6-8月长江流域出现的13次致洪暴雨,大暴雨天气 850hPa风场和500hPa,850hPa上暴雨的影响天气系统进行了预报能力的分析检验,所得结果有利于数值预报产品的释用和实时预报业务的订正使用,以提高暴雨预报能力。  相似文献   

13.
基于实况观测资料、欧洲中期天气预报中心(European Centre for Medium-Range Forecast, ECMWF)0.5°(纬度)×0.5°(经度)水平分辨率的再分析数据和集合预报数据,对2018年2月一次入海爆发性气旋在黄海南部的爆发性增强时期的动力和热力因子进行了对比分析。根据气旋路径、强度和海面风的检验结果挑选出两组集合成员——好成员组和坏成员组。通过组间对比分析得到如下主要 结论 1)在气旋入海之后爆发性增强时,500 hPa高空槽和850 hPa中低层低涡迅速加强,同时低层和高层的西南急流均明显加大,中高层系统快速增强,上述因子均为气旋出现爆发性发展提供有利条件。2)气旋入海之后上升运动快速增强,这加剧了低层辐合与高层辐散,有利于地面降压,促使地面气旋的爆发性发展。水汽在中低层辐合后随气流上升发生凝结并释放潜热,这加强了高层辐散、低层辐合以及上升运动,促使气旋进一步爆发性发展。与此同时,对流层顶的高值位涡下传增强,低层大气斜压性受气旋上空冷暖平流的增强而增大,导致垂直稳定度减小,地面气旋性涡度增强,也有利于气旋爆发性发展。最终此次气旋快速增强并达到中等爆发性气旋的强度。3)虽然集合预报两组成员的平均场均比分析场弱,但是好成员组抓住了气旋上空中高层天气系统的快速增强过程,以及垂直运动、温度平流、水汽条件、位涡等预报因子和物理量的快速增强过程,其预报效果在气旋强度和路径等方面均显著优于坏成员组。  相似文献   

14.
以欧洲中心数值预报产品为基础,采用EEOFS展开选取“典型场”作为数值预报产品的信息,以统计释用方法研究建立的,可以应用于南海区的热旋路径业务预报方法。该方法于1994年台汛期参加由广东省气象主持的“关于热带气旋预报业务试验项目”,进行了9个台风的共14次预报试验,平均误差24h为187km,48h为252km。  相似文献   

15.
为了对欧洲中期天气预报中心(ECMWF)数值预报图的优缺点有比较系统的了解,本文用1984年5月到1985年4月的一年北半球预报图资料,对各月平均误差分布情况及其季节变化特点作了统计分析。ECMWF数值预报图在35°—70°N之间的预报效果最好;在75°N 以北的高纬度地区,都是春、夏、秋三季500百帕高度的预报平均明显偏高,500—1000百帕厚度预报平均明显偏暖,其中又以夏季偏暖最显著,春、秋季次之(冬季则变为偏冷),年变化规律性明显;在30°N 以南地区夏秋两季都是500百帕预报明显偏低,厚度明显偏冷,最强偏冷中心位于青藏高原东南坡,冬春季则预报偏低和偏冷的程度减轻,年变化情况似与低纬度云雨量和热带低压活动的年变化大致相对应。青藏高原上空500百帕预报全年基本上都是负偏差,以夏季负偏差最大,春秋季减小,冬季趋于0,各月之间有近于正弦波型式的年变化规律性。把平均误差值与标准差相比较,可以看出低纬度地带(尤其是高原附近)是最需要也是最有利于进行系统性误差订正的地区。  相似文献   

16.
给出了一个嵌套于欧洲中期天气预报中心全球谱模式中的套网格模式,用于预报热带气旋路径趋势,提出了一种以欧洲中期天气预报中心提供的时距为24小时的预报场为基础的“接力预报”方法;设计了五种不同的“接力预报”方案;并对8507号和8509号两个热带气旋就各种不同预报方案进行了数值预报试验。结果表明,本模式对热带气旋路径趋势具有较强的预报能力,对疑难路径也具有一定的预报能力,为开展热带气旋的路径趋势预报提供了一个新的途径。文中还对影响热带气旋路径趋势的一些主要因子结合各预报结果进行了分析,为模式尽早投入业务提供了一定的依据。  相似文献   

17.
根据欧洲中心制作的168h时效的500hPa平均高度预报场,结合外推法和本地的韵律关系,确定未来10d的大气环流形势;利用西风环流指数变幅的大小,并结合各地的地形预测天气过程的强弱。  相似文献   

18.
阿勒泰地区寒潮天气特征分析及预报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采用阿勒泰地区7个气象站1961年9月—2006年5月的地面观测资料,筛选出该地区寒潮天气过程,运用统计法,概括了该地区寒潮天气的气候特征。重点分析了该地区1991年9月—2006年5月111个寒潮个例的历史天气图及NCEP/NCAR再分析资料、欧洲中心和T213数值预报产品,并对500hPa高度场、850hPa温度场、地面气压场的季节特征及地面积雪深度和云天状况在形成寒潮天气中的作用进行了分析,从而确立了阿勒泰地区寒潮天气的预报指标。运用欧洲中心和T213数值预报产品以及预报员的经验建立了寒潮天气的预报模式,并进行了检验,效果较好,在预报业务中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9.
The performance of the ECMWF 32-day ensemble predictions of western North Pacific tropical cyclone events (formation plus track) made once a week during the 2009 season is evaluated with the same procedures as for the 2008 season. Seventeen of the 23 tropical cyclones during the 2009 season occurred during multiple storm scenarios that are more difficult to predict, and many of the deficient track predictions involved unusual and rapidly changing tracks that typically involve interactions with adjacent synoptic circulations that are not predictable on intraseasonal timescales (10–30 days). Such incorrect predictions of the duration and tracks of these multiple cyclones were found to degrade the performance in predicting subsequent tropical cyclone formations and tracks during the 32-day integration. Predominantly northward tracks throughout the life cycle tended to be less predictable on intraseasonal timescales. Given these caveats, the overall performance of the ECMWF ensemble for the 12 typhoons was more successful than during the 2008 season. However, the performance for three tropical storms during the 2009 season was less successful due to the difficult track forecast scenarios. A surprisingly good performance was found in predicting the formation location and early track segments of eight minimal tropical storms or tropical depressions. The less satisfactory aspect for many of the late season tropical depressions was that the ECMWF ensemble continued to predict member vortices for extended periods after the system had actually dissipated.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