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丁继昭 《地理教学》2023,(10):10-12+44
许多教师在高中必修“地理1”模块“地球的历史”的教学中,存在不注意体现学科本质的问题,对于课程与教学的理解存在偏差。突出地理学科本质的“地球的历史”教学,关键目标有三:一是基于宏大尺度,构建“宙—代—纪—年”地理时间认知体系;二是结合地层构造,认识“以空间换时间”的地球历史研究方法;三是遵循学科逻辑,养成“化石—生物—环境”的地理思维路径。将关键目标落实到教学实施层面上,一是要妥善处理好地理本质与其他学科的协同关系,确保地理课程“不变味”;二是要在具体内容教学中注意体现地理学科的本质特点。  相似文献   

2.
程海军 《地理教学》2023,(10):21-24
本文以“大气热力环流”为例,以地理学科核心素养为内核、课程标准为指导、教学评一致性为追求、提高教学有效性为宗旨开展教学实践。结合学情,通过设计教学目标、开展有效活动、动态监测评估等教学环节,落实地理学科核心素养,为教学“减负提质”。  相似文献   

3.
韦霞 《地理教学》2001,(8):37-38,32
一、教学观念:变“重师”为“重生”。改变教学观念是充分运用现代化电教手段的前提。传统教学一直存在着以结果为中心的教学观.即只注意学生是否掌握了知识的外部行为,因而形成了以教师为主体,以课程为中心的传统教学模式。如果在这样的观念指导下,运用MCAI(多媒体辅助教学)优化地理教学,无异于用新瓶装旧酒,现代媒体技术只能被作为教师传授知识的辅助手段。最终将导致“人灌”变“机灌”的更沉重的注入式教学。  相似文献   

4.
李树珂 《地理教学》2000,(11):26-26
“外力作用与地表形态的变化”一节内容难度不大,在教学中可运用导读法,指导学生认真读书,使学生通过自学掌握各种外力作用影响地表形态的有关知识。在指导学生读书时,教师要重在“导”上下功夫。由于五种外力作用对地表形态的影响,  相似文献   

5.
高考评价体系是系统、科学和创新的评价体系,是试题命制和高三复习教学的实践指南。本文以“碳”专题为例,基于《中国高考评价体系》提出的“一核四层四翼”的要求,以“识碳—释碳—减碳”的顺序重构教学设计,从“研读课程标准,明确高三教学的方向”“切实回归教材,补齐高三教学的短板”“夯实必备知识,落实基础性与综合性”“培养关键能力,回应应用性与创新性”“重视学科素养,突出核心价值的引领”五个方面对基于高考评价体系的高三地理复习教学进行总结,以期助力教师提升高三地理复习教学实效。  相似文献   

6.
高中地理选修课生活化教学的实践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黄志刚 《地理教学》2010,(15):15-16
“让生活走进地理,让地理走向社会”、学习“对生活有用的地理”和“对学生终身发展有用的地理”,已经成为指导当前地理教育的重要理念,影响着地理课程改革、地理教学与高考。地理选修课的设置更是这一理念的着力体现。据此并回顾两轮的高中地理教学,高中地理选修课的实施应特别做好以下方面。  相似文献   

7.
“学习对生活有用的地理”是本次新课改提出的新理念,它为教师在教学中尝试地理与生活的结合提供了依据和可能。笔者在进行《地理八年级上册》“水资源”之三——“节约用水保护水资源”一节的教学尝试取得了较好的教学效果。  相似文献   

8.
蔡明 《地理教学》1997,(4):26-27
在“中国南方地区”一节的教学中,我尝试运用了“角色反串”,即让学生当一回“地理老师”。在课上,我先明确教学目的和要求,然后将“教学任务”分配到各小组,让学生按小组“集体备课”,编写讲解提纲,再推出一位“地理老师”登台讲解。在这种教学活动中,学生当“实习老师”,教师进行启发、指导。下面谈谈我的教学思路及体会。  相似文献   

9.
王公月 《地理教学》2005,(11):29-31
目前,多数教师很注意运用新课程理念指导教学过程,比如十分重视课堂学生活动,但在教学目标定位、教学方法选择和教学理念等方面还存在着一些误区,尤其在“钻研教材内容→确定教学目标→选择最优教法”三个环节的处理上存在许多不足,因此出现了教学目标定位不准(虚化现象)、学生活动层次较低或偏离教学目标(泛化现象)等问题。在此,笔结合七年级上册(人教版)第三章中“多变的天气”一课的教学设计,分析说明如何“钻研教材→准确定位→优化教法”。  相似文献   

10.
“地理教学论”课程是高师地理院系一门重要的必修课程。它是研究地理教学活动、揭示地理教学规律并用于指导地理教学实践的学科。地理教学论课程对于培养称职、合格和优秀的地理教师都具有重要作用。由于我国师范教育体制、办学模式、教学计划等的影响,高师教育不适应社会和基础教育对人才的需要,尤其是在新课程改革的背景下,高师教育理念显得滞后,教学中存在的问题较多。在这样的背景下,理论性和实践性很强的“地理教学论”课程改革势在必行。  相似文献   

11.
王鑫鹏  朱雪梅 《地理教学》2022,(7):55-58+64
混合式教学融合了“线上与线下”的教学优势,是深化信息技术在高中地理课堂应用的新模式。本文以“水循环的过程和类型”为例,通过对教学设计修改与反思,提出混合式教学课程建设在学习目标、学习任务、学习媒体以及学习评价等方面应遵循的基本原则。对教学实践中出现的问题进行总结,提出加强教师线下指导、个性化使用在线资源和提升校园信息化水平等建议,以期促进高中地理混合式教学实践。  相似文献   

12.
新的课程标准,从陈述方式到实质内容上与原大纲都有很大不同,体现出全新的课程理念。在“课程目标”中,课标尤其强调学生获取地理知识、技能的“过程与方法”。转变学习方式.重视学习的过程和方法即重视如何获得结果,而不仅是结果本身是本次课改的一个重要理念,这也是今后教学的指导理念之一。  相似文献   

13.
黄莉敏 《地理教学》2006,(10):10-12
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正从课程与教学设计理念与范式的层面展开。理念是一种“指向性的理性认识”,能“科学地指明教育前进的方向”,具有时代性、前瞻性。地理教学设计是提高教学质量的重要途径,是落实课改,融合、渗透课程理念的先行举措,所以,进行地理教学设计必须很好地领悟地理新课程理念,特别是要透视基本理念中所蕴含的延伸性理念,明确其“指向性要求”,在此指导下进行的地理教学设计才具科学性、可行性、有效性。  相似文献   

14.
近年学界逐渐兴起“大概念”的相关研究,但存在两个主要误区:混淆地理大概念与大概念教学,以及将大概念教学、情境教学和单元教学混为一谈。鉴于此,本文希望在厘清学界对大概念教学常见误区的基础上,阐明中学地理“大概念教学”的核心主张。本文还以“河流与海洋是重要的人地关系地域系统”大概念下的单元教学课程设计为例,展示大概念教学和单元教学的实施路径。  相似文献   

15.
“强有力的知识”既表现在知识本身的强有力,也表现在其价值的强有力,其中强有力的价值需要教师以“强有力的教学”来实现。目前,由于教学目标缺少地理学科价值的引领、教学方法与教学内容未能有效融合、知识体系缺少地理学科的思维逻辑、知识生成过程缺少学生的主体参与等问题,部分教师在教学中削弱了知识本身的强有力特征。由此,本文探寻得出了地理学科“强有力的教学”四大实现策略,即明确地理学科的应有价值、形成“师—生—知”交互统一、遵循地理知识的生成逻辑、以迁移应用检验知识生成水平。  相似文献   

16.
马小雪  王彦超 《地理教学》2023,(4):25-27+31
本文通过对“地球公转的地理意义”教学片段进行分析,揭示太阳直射点与五带的形成、四季的变化、正午太阳高度等“中介—要素”的内在联系,通过“实践”过程探索出基本关系形式,从部分与整体联系的视角构建太阳直射点移动位置的教学,从时间与空间联系的视角构建太阳直射点回归运动的教学。  相似文献   

17.
本文依据皮亚杰认知发展理论、《普通高中地理课程标准(2017年版2020年修订)》对问题式教学的指导建议以及教学实践经验,建构了基于认知冲突的地理问题式教学设计与实践思路,并以“风积地貌”为例,以“平潭岛磹水村大沙山”为主题情境,创设问题链,诱发学生的认知冲突,引导学生开展合作探究,完善认知结构。  相似文献   

18.
华东师范大学地理系与上海恺擎软件开发有限公司共同开发了“地理信息系统(GIS)教学平台”,该平台包括:“基于GIS的地理教学辅助系统”、“GIS研究性学习系统”、“遥感空间信息教学实验系统”、“GPS实验教学系统”。“地理信息系统(GIS)教学平台”采用完全自主知识产权的组件GIS底层平台为技术内核,不依赖昂贵的商业GIS软件,有利于软件的大规模推广。本文主要介绍针对教师的“基于GIS的地理教学辅助系统”及其在实际地理教学中的应用。  相似文献   

19.
张焕焕 《地理教学》2023,(8):43-45+56
框架是对教学任务概念化分解成的基本元素再构建的基本知识单元,框架元素具有整体性、连续性、渐进性的特征。基于框架式教学的活动设计是在知识框架的基础上,将教学活动融于框架,使活动亦具有整体性、连续性和渐进性,使基本知识框架内涵更深刻、更丰富。本文以上海版高中地理选择性必修1《自然地理基础》中“海—气相互作用及其影响”一课为例进行框架式教学及活动设计,以“基本知识框架—活动框架—深度知识框架”的路径,实现对地理概念与原理的深度学习。  相似文献   

20.
刘登海  高孝株 《地理教学》2023,(5):27-30+26
深度学习离不开深度教学。深度教学是触及核心素养养成、促进学习主体发展的教学。在深度学习理念下,本文基于微专题“湖泊”一课的设计、实践与反思,提出了以“前概念资源化—概念视觉化—概念结构化—概念意义化”模式的地理概念教学策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