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46 毫秒
1.
以陕西省9个流域为评价单元,基于宏观指标和综合指标构建水资源承载力综合评价模型。通过分析经济压力、人口压力、承载压力及协调指数,进而对研究区水资源承载力进行评价并探讨其时空分布特征。结果表明:(1) 陕西各流域水资源承载力差异较为明显,其中陕南最大,陕北次之,汉中最小。陕南地区的汉江和嘉陵江两个流域水资源丰富且降水充足, WI<0.6处于承载适宜阶段,但该流域水资源利用效率较低HI<0.6,流域人均用水量、万元GDP用水量以及农田灌溉亩均用水量均超过全省平均水平。陕北地区的河口—龙门、内流区以及北洛河三个流域水资源紧缺且存在水质性缺水问题,处于轻度超载阶段;而关中地区的渭河、泾河、龙门三门峡及伊洛河四个流域水资源供需矛盾随着人口与经济的增长进一步加剧,水资源承载力综合评价指标值WI >1.5,处于严重超载阶段。(2) 从承载压力指数分析可以看出,流域调水对缺水地区或经济中心城市的发展起到决定性作用。从丰水流域跨流域调水能解决地区性缺水问题,进而解决水资源危机所带来的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问题。(3) 基于水资源的自然资源属性,以流域为评价单元,其研究结果更符合自然规律,有利于实现流域间水资源的合理均衡和分配。  相似文献   

2.
深圳市水资源承载力与城市可持续发展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提出了水资源承载力多目标模型的构建方法,使用多目标交互解法的逐次线性加权法进行求解,然后把模型应用于深圳市,计算了深圳市2010年及2020年3种不同供水条件下的水资源承载力,并分析不同条件下的供水措施,最后基于模型推演结果提出了相关的措施以保证深圳市的水资源利用和城市可持续发展达到良性循环.  相似文献   

3.
中国西北“水三线”空间格局与水资源配置方略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邓铭江 《地理学报》2018,73(7):1189-1203
水是西北地区可持续发展的生命线,中国西北地区占国土总面积35.9%,水资源约占全国水资源总量的5.7%。从水文气象、生态景观与社会经济的演变角度,面向水资源优化配置、生态环境与社会经济协调发展,探索提出西北“水三线”的划分格局,即“胡焕庸线”“阳关线”和“奇策线”。“水三线”是西北水资源合理开发利用的优化配置线、西北生态文明与环境保护的特征分区线、“一带一路”建设的战略制导线和边疆长治久安、社会稳定的国家安全线。针对西北地区水资源开发利用存在的问题、面临的挑战以及西北稳定发展的地理与历史之忧,本文通过对西北调水方案的初步分析,提出了西北“水三线”建设的空间格局与水资源配置方略,即通过建设南水北调大西线这一重大的基础工程,跨越“胡焕庸线”,促进中国东西部地区间适度均衡发展;跨越“阳关线”,促进河西走廊社会经济发展;跨越“奇策线”,增强新疆水资源及环境承载能力,建设和谐美丽、长治久安的西北边疆,形成以西北“水三线”建设为构架的水资源梯度配置格局,支撑西北地区经济社会稳定发展、生态文明建设,促进国土资源、人口分布、产业经济的空间均衡、优化布局、协调发展,为“一带一路”建设提供水资源保障。  相似文献   

4.
淮河流域水资源持续利用探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水资源短缺已成为制约淮河流域社会经济发展的重要因素,文章在分析淮河流域水资源特点及开发利用中存在问题的基础上,依据不资源可持续利用的原则,加强水资源管理,强化节水措施,采取有力措施控制洪涝灾害,防治水体污染,保证水源,持续发展灌溉,供水,全面实施取水许可制度,推进水利产业化进程。  相似文献   

5.
湖北省湿地可持续发展对策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随着湖北省社会经济快速发展,湖北省湿地资源的保护和持续利用面临许多问题。具体表现在开发管理混乱、水土流失严重、湿地面积减少、水污染加剧、生物资源过度利用和资源开发利用方式粗放方面。自然和人为因素的影响是湿地可持续发展面临问题产生的主要原因。有针对性地提出了湿地可持续发展应采取的政策、生态、科技和宣传教育措施。  相似文献   

6.
IntroductionThe karate runoff produchon process is a hydrO-geological process dependent on the shape and bining ofrainfall hydropoh and the spatial vacation Pattern Of landfonns, which is represented by the peak-forestdepression and peak-forest pci ie. It is also affected by tile unique chacterishcs and spatial pattern ofsurface and underground channel netWork exiSted in the karshc catChmellt, where the surface drainagedivide is different from the underground dlainage divide. Along with rese…  相似文献   

7.
阿尔金山羌塘高原区域地表水可利用量及开发潜力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确定水资源可利用量是实现阿尔金山及羌塘高原区域生态环境维护与经济社会发展双赢的保障.首先、提出用倒算法计算研究区的水资源可利用量,明确涉及变量的概念及算法.其次、计算了研究区各分区的地表水资源量,湖泊、湿地需水量,河道需水量等变量,最终确定了各分区的地表水资源可利用量.再次、结合各分区水资源利用现状,进一步分析了各分区的水资源利用潜力.结果表明:东羌塘山间盆地区地表水资源开发利用潜力较小;柴达木盆地西缘区开发利用潜力较大;阿尔金山北麓区开发利用潜力不大.最后、建议在研究区建立相应的水文、气象、生态等监测站点,为研究区水资源的合理开发、利用与保护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8.
基于时间序列法的北京市需水量预报(英文)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It is essential to establish the water resources exploitation and utilization planning,which is mainly based on recognizing and forecasting the water consumed structure rationally and scientifically.During the past 30 years(1980-2009),mean annual precipitation and total water resource of Beijing have decreased by 6.89% and 31.37% compared with those perennial values,respectively,while total water consumption during the same period reached pinnacle historically.Accordingly,it is of great significance for the harmony between socio-economic development and environmental development.Based on analyzing total water consumption,agricultural,industrial,domestic and environmental water consumption,and evolution of water consumed structure,further driving forces of evolution of total water consumption and water consumed structure are revealed systematically.Prediction and discussion are achieved for evolution of total water consumption,water consumed structure,and supply-demand situation of water resource in the near future of Beijing using Time Series Forecasting Method.The purpose of the endeavor of this paper is to provide scientific basis for the harmonious development between socio-economy and water resources,for the establishment of rational strategic planning of water resources,and for the social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of Beijing with scientific bases.  相似文献   

9.
水资源是制约干旱、半干旱区社会经济发展的关键因素,结合联合国可持续发展目标(SDGs)指标和美丽中国评价指标,以水资源承载力为核心,从水资源系统、社会系统、经济系统、生态环境系统、协调系统5个方面构建指标体系,基于熵权法确定权重,评价2001-2017年黑河流域各县区水资源承载力及时空分布。结果表明:(1)当前水资源利用效率水平下,2010年以来黑河流域大多数县区GDP均超过最大承载能力,而人口则在2010年以前已超载。(2)从水资源承载综合评价结果来看,2001-2015年随着生态输水工程的进一步实施,水资源承载力有所好转,但中下游波动较大,水资源形势依然十分严峻。(3)控制不断扩展的绿洲面积,减少高耗水农作物种植面积,实施合理用水总量控制和定额管理措施,是减缓水资源压力的重要措施。  相似文献   

10.
广东省水资源承载力量化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运用多目标规划和模糊综合评价的理论与方法,结合广东省水资源特点,建立了水资源承载力多目标计算与综合评估模型.模型选取工业产值、人口、农灌面积和COD排放4个目标,以水资源供需平衡、部门用水限制等约束条件,计算了广东省高、中、低3种水资源承载力方案并与城市规划有关指标作了比较,量化反映了水资源对社会、经济和生态环境协调发展瓶颈作用;选择了水资源数量、水资源质量、可供水量、用水状况和社会经济5方面共20个评价指标,综合评估了21个市现状水资源承载力状况,表明各个市水资源利用与社会经济发展匹配性程度.结果表明,  相似文献   

11.
西宁市海湖新区地下热水形成的机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合理开发地热资源可以节约能源、改善环境,在海湖新区利用地热资源可直接推动社会、经济、环境的发展,为打造生态文明新城区提供有力保障。通过对西宁市海湖新区已有的钻孔、泉点的地质、水文地质及地热地质、物探等资料的分析,从海湖新区地热资源形成的热源、热储层、盖层和地下热水流体通道等角度,较系统地阐释了西宁市海湖新区地下热水的形成机理,为西宁市海湖新区地下热水合理开发利用奠定了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12.
中国水资源对区域社会经济发展的支撑能力   总被引:14,自引:3,他引:11  
李九一  李丽娟 《地理学报》2012,67(3):410-419
综合考虑区域自产水和上游来水条件,构建了水资源支撑指数(WSPI),定量描述区域水资源短缺程度,表征水资源条件对区域社会经济发展的支撑能力。通过构建全国评价模型,计算了210 个水资源三级区以及省、县两级行政单元的WSPI。据此划分了水资源支撑能力等级,探讨了我国水资源支撑能力空间格局,分析了其与人口、GDP指标的关系,着重讨论了缺水区域空间分布及其缺水机理的差异性。该方法评价结果与我国实际水资源短缺问题基本一致,表现了较强的适用性,可以为水资源政策制定以及社会经济发展规划等宏观决策提供科学支撑。  相似文献   

13.
水资源管理制度改革及种植业结构调整是提高西北干旱区绿洲水资源承载力的有效途径。结合2000-2015年临泽绿洲地表水与地下水资源利用、种植业分布格局、水利设施建设等资料,采用水资源承载力平衡指数(IWSD)和地下水开采潜力指数分析了临泽绿洲水资源供需平衡的年际变化,并利用适宜灌溉规模对绿洲水资源最大承载力进行了研究。分析得出:2000-2015年期间,在P=50%来水情况下仅蓼泉和板桥灌区能维持水资源供需平衡且地下水开采不超过最大允许开采量;受水资源管理改革、种植业结构调整等因素影响,绿洲单位面积耗水量下降0.35×104 m3·hm-2;优先保证绿洲内部生活、工业及生态用水,2020年规划下可承载灌溉面积为(3.51~3.91)×104 hm2。适当缩减绿洲边缘灌溉面积,协调各灌区井渠灌溉是实现绿洲“水-生态-经济”可持续发展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14.
土库曼斯坦水资源现状及利用问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土库曼斯坦地处亚洲中部干旱区西南部,沙漠广布,水资源短缺,是阿姆河等跨界河流水资源的主要消耗区,水资源利用问题及矛盾十分突出。开展该国水资源及其开发利用研究,对研究跨界河流及极度干旱区水资源可持续利用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土库曼斯坦是中亚水资源总量最少的国家,河流多数跨界,出入境水量约为233×108 m3,可利用水量远大于国内水资源总量,其中地表水资源总量约为9.39×108 m3,地下水可开采量为5.69×108 m3,而该国最主要的水利工程——卡拉库姆运河调来了阿姆河近1/3的水量,增加了灌溉面积。在水资源利用中,实际用水量的90%以上被用于农业灌溉,工业用水占7%左右,城市生活用水占2%。土库曼斯坦水资源主要靠调水工程和灌渠从界外引入,由于缺乏技术和资金支持,基础设施老化、管理混乱、水资源纷争复杂多变等水资源利用问题十分突出。在全球变化背景下,土库曼斯坦应加强在水资源的合理配置与高效利用、水资源国际合作等方面的工作,合理开发利用水资源。  相似文献   

15.
艾比湖流域水土开发的模糊综合评价   总被引:8,自引:4,他引:4  
近年来随着水土开发活动的加剧,艾比湖流域已经成为我国干旱区生态环境严重退化的地区之一。水土资源利用的有效程度是区域水土资源可持续发展的前提与基础.直接关系水土资源的可持续利用。本文运用模糊综合评价模型.对艾比湖流域水土开发的有效性进行了评价。结果显示:艾比湖流域水资源开发利用率较高.平均达到75.99%;但水土资源有效利用率偏低.有效开发利用程度综合评分值只有0.316;水土资源开发处于低级及过渡阶段,工农业及经济属于耗水型.水资源综合管理水平低,但同时也说明水资源开发具有很大潜力。以评价结论为依据,给出了流域可持续发展水土资源保障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6.
基于多维调控方案的黄河流域水资源可承载程度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黄河流域多维临界调控模型得到的水资源配置结果的研究基础上,从调控方案所实现的经济效果、社会效果和生态环境效果三个层次建立了评价黄河水资源可承载程度的指标体系,并构造了水资源可承载程度的模糊综合评价模型;最后应用该评价模型对黄河流域2010和2020水平年共27个调控方案进行了水资源可承载程度分析评价,可为黄河流域水资源可持续开发利用提供决策参考。  相似文献   

17.
广州市水资源持续开发的理想模式初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朱晓琴 《热带地理》1998,18(3):261-265
在论述广州市水资源开发问题的基础上,提出了广州市水资源持续开发的理想模式-需水量零增长的极限模式,并对此模式进行了分析,进一步提出了广州市水资源持续开发的措施。  相似文献   

18.
Water resources carrying capacity (WRCC) is an important index for assessing the coordinated development relationship between population and water resources. The quantitative evaluation of WRCC can provide an important basis for water resource regulation and sustainable economic and social development. Based on the statistical data of cities and counties in the Great Dunhuang Region (GDR), and taking counties as the basic units, this study quantitatively analyzed the WRCC and carrying status of the GDR under different water inflow conditions and policy constraints from 2010 to 2017. The study revealed three main trends. (1) From 2010 to 2017, the WRCC of the GDR increased year by year, from 343700, 315900 and 291100 people to 458700, 415400 and 375600 people in normal, dry and extremely dry years, respectively. (2) Under policy constraints, the WRCC of the GDR increased year by year from 309400 people in 2010 to 412400 people in 2017. Based on future estimates, the WRCC of the GDR are expected to be 326600 people in 2020 and 341200 people in 2030. (3) From 2010 to 2017, the water resources carrying index of the GDR was decreasing, and it decreased from 1.05, 1.14 and 1.24 to 0.80, 0.88 and 0.97 in normal, dry and extremely dry years, respectively. The carrying status changed from critical overload to balanced. Although the WRCC and the carrying status of the GDR had significantly improved by 2017, the overall upper limit of the carrying capacity is not high. Therefore, efforts should be made to improve the utilization efficiency of water resources in order to maintain the sustainable utilization of water resources in the GDR.  相似文献   

19.
周伟  沈镭  钟帅 《地理研究》2022,41(3):917-930
新时代西部大开发要形成新格局,解决西部发展不平衡不充分的问题,就要提高西部水土资源的利用效率,走可持续发展的道路。计算水土资源承载能力和水土资源对可持续发展目标实现的贡献情况,对制定合理的资源开发策略支撑西部发展十分重要。本文从水土资源承载压力和水土资源对可持续发展目标实现的贡献两个方面构建西部水土资源评估体系,选取水土资源承载力评价、水土资源匹配度评价和水土资源可持续发展贡献评价方法,评估西部13个省份的水土资源承载压力、水土资源匹配度、水土资源可持续发展贡献状态和潜力。结果显示西部水土资源压力指数在0.44~0.98之间,低于全国平均水平。水土资源匹配度指数为1.66,高于全国平均水平。对比全国,西部水土资源可持续发展贡献指数为0.49,接近全国平均水平,可持续发展水平趋势向好,整体存在很大潜力,但不同省市内部差异较大,水土资源可持续发展需要提高水土资源的可持续利用管理水平。西部整体评估对西部大开发战略政策制定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西部各省份水土资源状况评估结果可对西部水土资源利用政策制定提供一定参考。  相似文献   

20.
依据城市生态系统健康发展与生物免疫系统的相似性,利用安徽省统计资料数据,建立科学完善的评价指标体系,运用生物免疫模型研究了2005—2014年安徽省城市生态系统承载力和社会经济发展压力的变化趋势,并判断城市化发展的可持续状态。结果表明:1)安徽省城市生态系统承载力水平呈前期下降后期增长的趋势;城市生态系统自然承载力指数变化大致与城市生态系统综合承载力指数变化趋势相似;2005—2014年,安徽省城市生态获得性承载力指数持续上升。2)安徽省资源消耗指数、环境污染指数和城市生态系统压力指数均呈缓慢增长趋势,压力持续增加可能会导致城市承载力超载。3)除2006和2013年安徽省城市生态系统承载力处于协调发展状态外,其余年份城市生态系统变化率小于社会经济压力变化率,城市生态系统承载力发展不可持续。由于获得性承载力的滞后性,未来还应重点考虑提高资源利用率、增大生态弹性系数和改变经济发展模式来实现人地关系协调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