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我国农村水环境非点源污染研究进展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董维红 《世界地质》2002,21(1):57-62
农业非点源污染是导致水质污染最主要原因之一。我国农村非点源污染研究之初采用的研究方法主要有两种,一种是应用与水文模型紧密相关的模型来模拟和估算非点源污染负荷;另一种是通用土壤流失法。最近又提出了一种简便易用的流域非点源污染负荷估算方法-平均浓度法。将农业非点源污染负荷与3S技术结合、与水质模型对接用于流域水质管理成为农业非点源污染研究的新生长点。近年来,农村非点源污染研究也开始探索非点源污染负荷与河流水质模型接口问题。  相似文献   

2.
土壤侵蚀引起的农业非点源污染研究进展   总被引:22,自引:5,他引:22       下载免费PDF全文
土壤侵蚀引起的农业非点源污染是造成水体污染的主要污染源。详细介绍了近20年来土壤侵蚀引起的农业非点源污染的研究进展,包括污染物迁移过程、影响因素、预报模型以及防治措施等;提出了我国开展农业非点源污染的研究重点,包括侵蚀过程对非点源污染物运移和水质的影响,污染物运移的预测预报模型,全国统一的不同污染物危险性评价指标体系制定等。  相似文献   

3.
非点源污染作为对可待续农业、地表水和地下水威胁最大的污染源在西方国家已经证明.据统计,在世界范围内,约有30%~50%的地表水被非点源污染物所污染.  相似文献   

4.
在农业非点源污染研究中,确定农业非点源污染的关键源区或危险区域是开展有针对性研究和控制农业非点源污染的首要问题之一.本文在地理信息系统的支持下,综合考虑了影响于桥水库流域农业非点源磷流失的源因子和迁移因子,通过建立评价指标体系,计算磷污染危险性指数,对农业非点源磷流失危险性进行定量化评价,识别具有极高危险性或较高危险性的区域为磷流失的关键源区,将其作为控制和管理的优先区域和重点区域.结果表明:流域中磷流失危险性极高和较高的区域即关键源区不到全流域面积的6.0%,危险性中等的地区占到整个流域面积的20.52%;具有高和中等危险性的地区主要分布在流域河流两岸,且具有极高或较高的土壤有效磷含量或化肥磷施用量或高的土壤侵蚀强度,大部分为流域中部丘陵平原区的农田,少部分为地形较陡的山区农田.  相似文献   

5.
非点源污染是导致流域水体水质恶化的关键污染来源之一,为了估算流域非点源污染负荷,本文提出将一维水质模型应用于分离监测断面点源污染负荷和非点源污染负荷的方法,并结合了改进的输出系数法,以CODMn和NH3-N为代表性指标,将该模型应用于潮河下游流域,并与传统的水文分割法结合改进的输出系数法估算非点源污染负荷的结果进行对比。结果表明,一维水质模型结合改进的输出系数法估算流域非点源CODMn和NH3-N污染负荷模拟值的纳什系数均在0.800以上,具有良好的模拟精度,同时避免了水文分割法无法较好地模拟枯水期非点源污染负荷的弊端。该方法在运用SWAT(soil and water assessment tool)模型预测得到水文数据的情况下,能够预测流域非点源污染负荷,作为SWAT模型对COD模拟的补充。  相似文献   

6.
非点源污染的流域分配方法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农业非点源污染的流域分配研究对于提高环境质量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根据遥感技术得到的土地利用类型、河网、道路、圩区等信息,结合地理信息系统(GIS)的空间分析功能,对非点源污染负荷进行了定量计算及可视化分析,在此基础上,得到各主要河段的污染分配量,这可为寻求流域内合理的土地利用模式和农业非点源污染排放总量的控制方法提供决策依据。  相似文献   

7.
识别关键源区可以为非点源污染的优先管理和控制提供决策依据。本次研究以南水北调中线工程水源区老鹳河流域为研究区,比较全面地考虑了氮磷流失的主要影响因素,建立了老鹳河流域农业非点源污染关键源区识别模型,进行流域农业非点源污染风险评价和污染关键源区识别。结果表明,流域内处于高风险区以上的地区占流域总面积的13.4%,主要分布于老鹳河中上游地区,相对集中分布于老鹳河干流及其支流沿河地区,零星分布于西峡境内东部和北部局部,为该流域地表水环境农业非点源污染的关键源区。其中,污染风险最高的区域只占流域总面积的3.75%,可划定为重点关键源区进行重点治理,同时应兼顾污染风险次之的区域。基于GIS的指标体系法能够快速而方便地识别流域非点源污染高风险区域并量化污染风险大小,从宏观上掌握非点源污染的空间分布特征并实施有效管理和治理。  相似文献   

8.
非点源污染负荷模型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姚瑞华  王东  赵越  张晶 《水文》2012,32(2):11-15
基于国内外非点源负荷污染模型的研究现状,针对农业、城市和混合三种类型非点源模型,总结并梳理了主要模型的适用条件,并对非点源模型的发展趋势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9.
非点源污染负荷的离散型分布不利于深入研究非点源污染与社会、环境等因素的关系,因此非常必要对其进行空间连续分布处理,但在对离散变量连续化过程中应注意尺度和信息增减等问题.以非点源污染中人畜产污为例,通过构建空间连续分布模型模拟计算人畜产污的数量及其分布.从验证的结果来看,这种非点源污染空间连续分布处理方法不但是必要的,也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10.
我国非点源污染研究进展与发展趋势   总被引:14,自引:0,他引:14  
非点源污染是我国重要的污染源。本文简要介绍了非点源污染模型,我国非点源污染的研究现状,分析了我国非点源污染研究存在的问题及未来研究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11.
多模型方法在非点源污染负荷中的应用展望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对非点源污染进行定量化和有效控制的方法是通过非点源污染负荷模型对各类非点源的形成、迁移转化以及负荷量进行模拟。然而,流域非点源污染模型的不确定性是单一模型模拟污染负荷面临的重大挑战。借鉴多模型方法在降低水文模型不确定性方面的优越性,通过分析水文模型与非点源污染模型的相通性,提出多模型方法在非点源污染负荷中应用的基本思路并分析了多模型方法在非点源污染负荷估算中面临的挑战,总结了多模型方法在非点源污染负荷应用中的重点和难点问题。  相似文献   

12.
水体污染的首要原因之一是面源污染,地表过多的营养物质通过地表径流进入水体从而产生污染。这里应用RS和GIS技术,结合输出系统模型,对贡井区旭水河流域非点源污染负荷进行多时相空间分布模拟。结果表明:贡井区非点源污染负荷TN、TP由于当地土地开发利用的缘故,从2007年到2009年呈逐渐上升趋势;在空间分布上TN、TP分布呈越来越离散趋势。研究表明:不同土地利用类型对非点源污染负荷的贡献率也存在着显著差异。  相似文献   

13.
AGNPS系列模型研究与应用综述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下载免费PDF全文
农业非点源污染具有广泛性、随机性和难监测性、难治理性等特点,应用模型描述农业非点源污染物输移过程、进行污染负荷计算、评价防控与治理效果成为水环境保护与治理领域的难点与热点。着重讨论农业非点源污染模型(AGNPS)系列模型的结构、机理以及国内外的研究与应用进展。国内外该模型研究结果表明,模拟结果可以接受,年模拟效果要好于次降雨模拟效果,径流量、泥沙侵蚀量、氮磷营养盐负荷模拟精度根据研究区域的不同有所差异,模型的管理措施效果评价、关键污染源区的判断与实际相符。AGNPS系列模型单元网格的划分、敏感性分析及参数的调整对模型的精度有重要影响,针对该模型的特点与研究现状,提出改进意见及研究展望。  相似文献   

14.
中国非点源污染负荷计算研究现状与存在问题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下载免费PDF全文
非点源污染负荷计算对水污染总量控制具有重要意义,为分析中国非点源污染负荷计算研究的现状与问题,在系统调研相关文献的基础上,将中国常用的非点源污染负荷计算方法总结为三大类:输出系数模型、实证模型和机理模型,阐述了各种模型的特点及其在中国的研究和应用情况;从非点源污染的界定、产污量和排污量的区别、国内和国外非点源污染产生环境的差异以及平原河网地区非点源污染负荷的计算4个方面分析了中国非点源污染负荷计算研究存在的主要问题;认为模型和计算方法适应研究区的环境特征是研究工作取得成功的关键,今后要加强实证研究、理论研究与模型开发的结合,逐步建立适应中国环境特点的非点源污染负荷计算方法体系。  相似文献   

15.
巢湖水域近十年水质状况及特征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通过近十年水质监测数据分析,巢湖水域污染主要是植物性营养盐浓度居高不下,近年有进一步恶化的趋向。基于近十年平均污染情况,利用水质模型计算表明,TN的点源占51%,非点源占49%;TP的点源占60%,非点源占40%。湖区污染物浓度空间分布为:CODmm、TP是西湖区高于东湖区,而TN则是全湖性的。用营养化标准衡量,巢湖已属极度富营养化,预计如各项控制措施到位,2010年将可恢复到富营养化并向中-富营养化转变。  相似文献   

16.
城市非点源污染管理的制度、信息和决策支撑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郑一  王学军  吴斌  韩峰 《水科学进展》2010,21(5):726-732
城市非点源污染对中国水环境的威胁日益加剧。制度不健全、信息基础薄弱和缺少决策支撑是当前城市非点源污染管理的主要制约因素。短期内,改善城市非点源污染管理的首要任务是夯实信息基础。从长远来看,制度的完善是落实城市非点源污染管理的根本保障。发达国家在信息基础建设和制度设计方面的成果和经验对于中国城市非点源污染管理工作有重要的参考价值。此外,先进的决策支撑技术是管理获得预期成效的重要保障。国际上决策支撑技术研究的最新发展动态值得国内相关领域借鉴。  相似文献   

17.
黄河干流潼关断面非点源污染负荷估算   总被引:13,自引:1,他引:12       下载免费PDF全文
基于平均浓度法原理,根据黄河中游降雨径流特点,将年内过程分为汛期和非汛期两个阶段,同时将高含沙水流中的污染负荷分为水体中的溶解态污染负荷、泥沙吸附态负荷两部分,提出了多沙河流非点源污染负荷估算模型;根据黄河干流潼关断面1950-2006年实测水沙资料,结合水体、泥沙污染物浓度测定试验,分别计算了潼关断面2006年以及丰水年(P=25%)、平水年(P=50%)、枯水年(P=75%)3种不同代表年型下的非点源污染负荷.结果表明:黄河干流潼关断面年污染负荷以汛期为主,汛期污染负荷以非点源为主;非点源污染负荷中,硝酸盐氮、氨氮以溶解态为主,总磷以吸附态为主;潼关断面非点源污染负荷占全年负荷比例:丰水年时,硝酸盐氮占63.09%,氨氮占61.32%,总氮占87.17%、总磷占89.83%;枯水年时,硝酸盐氮占26.92%,氨氮占24.62%,总氮占67.60%、总磷占71.73%.2006年,硝酸盐氮、氨氮、总氮和总磷非点源污染负荷占全年比例依次为:17%、14%、15%和41%.  相似文献   

18.
非点源污染研究的进展与展望   总被引:56,自引:1,他引:56       下载免费PDF全文
郑一  王学军 《水科学进展》2002,13(1):105-110
简述了非点源污染的基本特征,并从模型化研究、土地利用方式剖析、径流研究、新技术应用和管理等角度对国内外非点源污染的研究进展和存在的问题做了分析。展望了我国未来非点源污染的研究和控制。  相似文献   

19.
非点源污染预测模型研究进展   总被引:17,自引:2,他引:17       下载免费PDF全文
污染物在径流形成过程中的迁移和转化是很复杂的,为了有效地防止和控制降雨径流污染,必须对这个复杂过程进行分析、模拟和预测.详细介绍了近年来国外和国内非点源污染模型的研究进展.可以看出,GIS与非点源污染模型的结合及在模型中引入模糊理论、不确定性分析、风险管理是今后的发展趋势,而我国在非点源污染方面的研究还比较落后,有待进一步的发展.  相似文献   

20.
GIS在非点源污染评价中的应用   总被引:8,自引:2,他引:8       下载免费PDF全文
应用Visual Basic开发环境及Map Info MapX控件建立了一个非点源污染评价系统,并以浙江省剡江流域为试验区对其非点源BOD年负荷量进行了模拟计算,从系统的结构及运行过程,包括数据的输入、模型参数的提取、结果的可视化等方面分析了GIS在流域非点源污染评价中的应用,研究表明,将GIS技术应用于流域非点源污染评价能够有效地获取模型参数,增加了数据和评价结果的直观性,为流域非点源污染治理提供了一种有效的途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