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4 毫秒
1.
<正> 苏南下二叠统堰桥组分布于宜兴—江阴一线以东地区,厚292—315m,根据岩性特征、沉积旋迴、古生物组合自下而上划为三段:下段为厚层深灰色粉砂岩和泥岩互层,厚110—135m;中段深灰色细砂岩、粉砂岩和泥岩互层,厚130—160m;上段为灰、浅灰色中粗粒长石石英砂岩,夹深灰色泥岩和3—4层砂质灰岩,厚45—80m。我们在苏南煤田勘探过程中,选择苏南东山和沙洲妙桥两个勘探区,在钻孔中系统采集了40余个砂岩样品,对龙潭组底部砂岩(即中粗粒长石石英砂岩)及堰桥组中、上段砂岩进行了一系列岩石  相似文献   

2.
江西中部石炭—二叠系界线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正> 江西中部晚石炭世至早二叠世地层为连续的海相碳酸盐岩沉积,在船山组Sphaero-schwagerina带之上,栖霞组Misellina claudiae带之下有一套深灰色中至厚层生物泥晶灰岩,含(竹蜓)、牙形刺及珊瑚,厚度一般为40—60m。以高安鸡公岭出露良好,故命名鸡公岭组,用以代表江西中部下二叠统最低层位。  相似文献   

3.
上石炭统“冰筏”沉积岩地质剖面位于拉萨北70km的林周县乌鲁龙—马驹拉。剖面底部为黑色含砾粉砂质泥岩和黑色粉砂质泥岩,厚200m。中部为黑色粉砂质泥岩,厚200m。上部为深灰色泥灰岩,厚50m。上石炭统与上覆二叠系浅灰色灰岩呈整合接触。“冰筏”沉积岩具有如下地质地球化学特点: 1.岩石组合“冰筏”沉积岩主要由黑色粉砂质泥岩、含砾砂岩、砂砾岩等组成。砾石粒径一般为1—2cm,最大可达10—20cm。砾石成分比较复杂,有花岗岩、  相似文献   

4.
在西藏自治区北部区域地质调查过程中 ,在班戈地层分区的下白垩统郎山组之上发现一套厚约 180 0 m的滨海—浅海相碳酸盐岩、陆源细碎屑岩岩石组合 ,该套组合不属于郎山组定义之内 ,且出露良好、层序稳定、标志清楚、厚度巨大、化石丰富 ,并具有很强的可填图性。因此 ,我们将整合于郎山组之上 ,岩性以杂色微—薄层状钙质泥岩、钙质 (粉 )砂岩与泥质生物灰岩的韵律产出为特征 ,产圆笠虫、腹足类、双壳类等化石的地层命名为康曲组 ;将整合于康曲组之上 ,下部以灰—深灰色中薄层状泥质生物灰岩、圆笠虫泥晶灰岩、钙质泥岩等韵律出现为特征 ,上部以灰色中—厚层状含硅质结核圆笠虫泥晶灰岩、圆笠虫泥晶灰岩夹灰绿色薄层状钙质砂岩为特征 ,富含圆笠虫、腕足类、腹足类、双壳类及海胆等化石的地层定名为余穷组。时代均置于早白垩世晚期  相似文献   

5.
在西藏措勤打加错地区新发现上三叠统江让组,其为一套海相碎屑岩及碳酸盐岩沉积建造,岩性主要为不等厚层状石英质砾岩、深灰色薄层状—块状生物碎屑微晶灰岩、含砂粉砂质微晶灰岩、含石英砾质生物碎屑灰岩、砂屑灰岩夹钙质细砂岩,产珊瑚Distichophyllia sp.,Volzeia sp.,Montlivaltia sp.,M.cf.xainzaensis、海绵:Hartmanina sp.和双壳类Xenocardita?sp.,时代为晚三叠世卡尼期-诺利期,与下二叠统昂杰组呈角度不整合接触。江让组在该地区的发现,完善了冈底斯西部三叠纪的地层系统,为研究印支运动对冈底斯西部的影响和古特提斯洋的演化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6.
<正>1矿区地质特征明山金矿位于右江盆地右江区域性断裂带东部巴合背斜南东端的南西翼。出露地层为下二叠统茅口组(P1m)浅灰色厚层状灰岩、微晶灰岩和中三叠统百逢组(T2b)灰色、深灰色中厚层泥质粉砂岩夹薄层泥岩,二者为断层接触。中三叠统百逢组二段一、二分层为主要赋矿层位。矿区内发育有NW向和NE向两组断裂,以NW向断裂规模较大、延伸长,矿体主要产于NW向  相似文献   

7.
李蝶  邹灏  刘行  李阳  蒋修未  潘宏杉 《地质论评》2019,65(Z1):65-66
正四川盆地东南缘重晶石—萤石成矿带是我国重要的重晶石、萤石成矿带之一,具有丰富的重晶石和萤石资源(邹灏,2013)。红花岭重晶石—萤石矿行政隶属于重庆彭水苗族土家族自治县南部的汉葭镇,距县城15 km,大地构造位置为郁山背斜的北西翼近轴部位置。矿区内出露地层包括毛田组(∈3m)灰色厚层细粒白云质灰岩,南津关组(O_1n)灰至深灰色中厚层—厚层灰岩,分乡组(O_1f)灰色巨厚层块状灰岩,红花园组(O_1h)灰色—深灰色厚层灰岩,鲕  相似文献   

8.
1984年,区域地质调查队201分队在修编1/20万商南幅中,于山阳县以东原划中寒武统岳家坪组下部紫红色、杂色泥质白云岩中采到了下寒武统顶部带化石。化石经马润华工程师鉴定,为中华雷氏虫(Redtichia Chinensis)。它的发现,为该区地层划分提供了依据。其下为原下寒武统水沟口组((?)_1Sg),它平行不整合于震旦系上统灯影组之上,主要为灰色、黑色薄层硅质岩、硅质板岩夹少许深灰色中厚层状白云岩、含炭薄层灰岩和炭质板岩。灰岩含三叶虫化石,炭质板岩含海绵骨针。该组层位稳定,厚20—60米,是含钒、钼、铀等矿产的含矿层。  相似文献   

9.
府君山组是寒武纪最早沉积的地层,发育在唐山—北京及平泉—兴隆地区。主要为灰色、深灰色厚层质纯灰岩、白云质灰岩、豹皮状灰岩,底部普遍发育有砂砾岩层。与下覆上元古界呈平行不整合或微角度不整合接触;与上覆馒头组平行不整合或整合接触。厚度自东向西,由100多米变为几米,至涞源一带尖灭。山海关一带厚度最大为169米,组成岩溶丘陵地形其形态有(参见封二照片): 1.溶痕:地表水或降水沿石灰岩层面溶蚀,形成  相似文献   

10.
唐古拉山中段二叠纪地层取得一些新资料,可划分为二统、五岩组。下二叠统开心岭群分为三个岩组,其上部和下部为灰岩组,中部为长石—石英砂岩组,总厚达1971m。自下而上建立Staffella mollerona—Nankinella orbicularia组合带,Neoschwagerina带及Yabeina带,生物组合面貌与华南栖霞组和茅口组基本相同。上二叠统乌丽群,其下部为含煤碎屑岩组,上部为灰岩夹碎屑岩组,总厚达2000m。分别建立Gigantopteris nicotianae folia—Pecopteris(Asterotheca)guizhouensis组合,Palaeofusulina—Perigeyerella costellata组合带,与华南龙潭组及长兴组可以对比。该群与藏北双湖区热觉茶卡组,藏东昌都区妥坝组,青海玉树区东茅陇组,均产特提斯型动物群和华夏植物群,它们同属于一个含煤构造带。  相似文献   

11.
湖北松滋下三叠统大冶组主要为一套深水碳酸盐岩,与下伏上二叠统长兴组灰色中厚层状灰岩呈整合接触,它以深水原地沉积为主,夹有深水异地沉积。深水原地沉积以深灰色薄层泥晶灰岩和页岩互层为主,异地沉积以浊流沉积和碎屑流沉积为主。浊流沉积鲍玛层序C、D、E段发育,以粉屑灰岩、泥晶灰岩为主;碎屑流沉积以泥晶砾屑灰岩为主。其岩相类型有泥晶灰岩(M1)、泥晶粉屑灰岩(M2)、泥晶砾屑灰岩(M3)、泥页岩(C1),可组合为盆地—盆地边缘相(M1+C1)、下斜坡亚相、上斜坡亚相(M1或M1+M3)、开阔台地相(M1+C1)四种组合。从早三叠世早期到晚期,水体逐渐变浅,但总体表现为深水沉积环境。  相似文献   

12.
浙江省船山组的划分与对比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颜铁增 《地层学杂志》2003,27(4):318-323,T004
桐庐沈村船山组深灰色灰岩 ,厚 12 6 .35 m ,与下伏地层黄龙组、上覆地层梁山组均为整合关系。船山组可划分为 3个化石带 ,上部为 Eoparafusulina pseudosimplex带 ,归属隆林阶 ;中部为 Sphaeroschwagerina subrotunda带 ,归属紫松阶 ;下部为 Triticites subcrassulus带 ,归属逍遥阶。  相似文献   

13.
桂西北早二叠世早期地层——常么组   总被引:8,自引:3,他引:8  
<正> 近年来,贵州省地质局区域地质调查队在桂西北地区开展的区调工作中,发现下二叠统栖霞组Misellina claudiae带与上石炭统马平组Pseudoschwagerina带间,发育有一套浅海相灰岩地层,含丰富的(竹蜓)、珊瑚等化石,其中以含Parafusulina,Pseudofusulina inusitata,Robustoschwagerina,Misellina,Wentzellophyllum,Yatsengia,Iranophyllum等为主要特征,厚60—95米,与上覆及下伏地层均为整合接触关系。根据该地层生物组合与马平组和栖霞组有明显差别,横向稳定,展布广,尤以广西隆林常么附近发育良好,故名为常么组,以代表下二叠统最低层位。  相似文献   

14.
陈群  戴晓燕  梁鹏  蒋建文 《贵州地质》2019,36(4):316-323
小山坝铝土矿床位于贵州省修文县南部与白云区接壤区域,区域构造位置位于铁厂复背斜与都拉营复向斜过渡区的小山坝单斜区。铝土矿产于石炭系下统九架炉组,含矿系由一套粘土岩、铝土岩、铝土矿、铁质粘土岩组成,厚0 18. 0 m。矿系底板为寒武系第三—第四统娄山关组白云岩,矿系顶板为石炭系下统摆佐组白云质灰岩、灰岩。铝土矿产于矿系中上部,呈似层状、透镜状产出,厚0. 5 6. 01 m,一般为单层矿,缓倾斜产出,铝土矿埋深0 160 m,大部分区域适宜于露采。与其紧邻的有斗蓬山铝土矿。小山坝铝土矿是贵州最早发现、勘查和开发的矿床。  相似文献   

15.
前言根据岩性特征和生物化石组合带,安徽南部下二叠统可划分为栖霞组和孤峰组。栖霞组主要为一套含硅质结核及硅质条带的灰岩建造。灰岩中含大量的藻类、(虫廷)、有孔虫、珊瑚、腕足和棘皮等浅海底栖型生物化石。孤峰组主要为一套薄层状硅质岩与薄层状泥页岩互层,组成硅—泥韵律沉积建造,含薄壳腕足、菊石、小有孔虫、硅质海绵和放射虫等浮游型生物化石。据两条主干部面(巢湖龟山、宿松坐山)统计,下二叠统碳酸盐岩占地层总厚的81.2%,  相似文献   

16.
在区域地质调查、实测地层剖面和区域对比基础上,对西藏西南部雅鲁藏布江缝合带西段的穷果群进行了研究,认为穷果群仅分布于萨嘎以西的仲巴微地体,萨嘎以东雅鲁藏布江缝合带中过去识别的穷果群实为构造混杂岩(三叠系—古近系)修康岩群的大型外来岩块;与下伏二叠系曲嘎群呈(侵蚀)假整合接触,上未见顶,与修康岩群之间可能不存在直接的整合/不整合接触关系;时代为三叠纪Induan期—Carnian期。依据岩相、层位差异,穷果群由下向上可划分为屯具场组、屯具日组和尼多曲组3个地层单元。屯具场组以石英砂岩为特征,向上夹含岩屑砂岩、粉砂岩和板岩或互层,厚30~550m,顶与屯具日组整合接触,时代暂置于早三叠世早期的Induan期,大多分布于霍尔巴—仲巴地区,其下部沉积环境为(可含障壁)滨岸,向上演变为为浅表海;屯具日组以晶粒灰岩为特征夹板岩/页岩、粉砂岩,或与之互层,产较为丰富的菊石、双壳类、牙形石等化石,厚200~800m,上未见顶或与尼多曲组整合接触,广泛分布于仲巴微地体,依据Claraia和Eumorphotis双壳动物群、Flemingites和Meekoceras菊石动物群、Neospathodus牙形石动物群,其时代可归属于早三叠世晚期的Olenekian期—中三叠世,沉积于较深陆表海环境;尼多曲组以黑色、深灰色碳质板岩为特征,厚300~500m,与下伏地层整合或假整合或断层接触,上未见顶,分布于仲巴地区,牙形石Metapolygnathus cf.polygnathiformis指示其时代为晚三叠世早期的Carnian期,沉积于深表海。  相似文献   

17.
<正> 宁镇山脉震旦系是下扬子东部发育较完整的地区,出露于镇江孟河、埤城、仑山和南京幕府山等地(图1),东西长百余公里,组成复式背斜核部。由海相、冰海相碎屑岩、碳酸盐岩组成,总厚大于1500m。与下伏下元古界变质岩为不整合,与上覆含Redlichia的寒武系为假整合接触。自下而上分为下统尧巷组(新建)、高桥组,上统陡山沱组、灯影组。  相似文献   

18.
下第三系珲春组为一套含煤沉积,由砾岩、砂岩、页岩、凝灰质砂页岩夹煤层组成。可分为上、下两段,下段为粗碎屑岩,局部夹煤层,其厚度和粒度变化较大;上段为砂页岩夹煤层。总厚200—960m。与下伏白垩系下统泉水村组为不整合接触,有些地区被第三系船底山玄武岩或第四系覆盖。哈达门下第三系珲春组实测剖面(图1)层序如下:  相似文献   

19.
含铝岩系分布于渝东南陷褶束中的一系列穹褶束、凹褶束之中,矿床类型属古风化壳沉积改造型.铝土矿赋存于上古生界二叠系下统梁山组,控矿构造为近平行展布的北北东向向斜褶皱.矿体多呈层状、似层状于向斜两翼及转折端产出,产状平缓,矿石主要矿物成分为一水硬铝石,软水铝石、胶铝石次之.主要找矿标志是向斜构造的两翼及转折端;上覆地层栖霞组厚层含沥青质灰岩,及其抬升突起部位形成的陡崖周边;下伏地层韩家店组黄灰、灰绿、偶夹紫色的粉砂岩与页岩及其互层;梁山组中段深灰色、灰绿色豆状、(鱼雨)状铝土(黏土)岩.  相似文献   

20.
在1:50000广顺幅区调过程中,首次发现广顺地区下二叠统粱山组有大量丰富的遗迹化石存在。本文特作以报道,并为该区早二叠世古环境分析提供了新的地质资料。一、广顺地区梁山组简介梁山组为早二叠世栖霞早期的沉积地层。它与下伏地层上石炭统马平组(主要由亮晶生物屑灰岩、团粒灰岩组成)呈不整合接触;与上覆下二叠统栖霞组(由泥—细晶生物屑灰岩夹钙质页岩、泥灰岩、燧石灰岩组成)呈整合接触。梁山组主要由石英砂岩、页岩和粘土岩组成,也见有生物屑硅质岩。有较多的腕足类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