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56 毫秒
1.
宁夏井水位固体潮调和分析结果及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王勇 《地震地质》1992,14(3):245-250
系统研究了宁夏地震地下水观测井网中7口国家井的井水位固体潮效应。对7口井的观测资料进行了调和分析,给出了各井孔井水位固体潮主要潮汐波的潮汐参数。利用湖汐参数计算了各井孔含水层的某些物理力学参数,并对各井孔井-含水层系统探测地壳内应力应变状态的能力及利用井孔潮汐效应进行地震预报等问题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2.
井水固体潮分析结果及其在地震预报中的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利用天津市高村、河南省范县和北京市洼里三口井孔各两年的水位观测数据和相同测点的气压观测数据,进行时间域分析和频率域分析,求出了井水固体潮相对于体膨胀固体潮理论值的振幅比a和时间滞后△t以及井-含水层系统的气压效率B。分析结果表明,这几个井孔的记录灵敏度已接近Sacks-Evertson体积应变仪的水平。由分析结果可进一步求出含水层的体积压缩模量E_a、垂直压缩模量E_v和平均孔隙度n。 此外,三口井孔的分析结果还程度不同地反映了由于液态地核的动力学效应造成的地球勒夫数f随潮汐频率的变化。  相似文献   

3.
川06井水位固体潮效应变化初探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通过分析承压井孔储水效应对井水位固体潮效应(井潮)的影响, 重点研究了含水层储水系数S和导水系数T对潮汐排水响应的影响, 以探讨井潮变化形成的初步原因. 以川06井为例, 通过对实测井孔水位数据进行潮汐分析, 得到井孔储水效应引起的相对振幅A和相位移η, 进而分析A和η随时间变化的规律以及两者之间的关系. 结果表明, 井潮变化主要受井孔储水效应变化影响; 在潮汐排水响应阶段, 井潮主要受含水层导水系数T(或渗透系数K)影响, 而受储水系数S影响较小.   相似文献   

4.
井孔变径对井水位固体潮效应影响的试验有两种不同的结果:一种是影响很大,响应幅度与井径的平方成反比;另一种是影响不大。本文用两种模式解释了两种结果,认为这与水井含水层的渗透系数及含水体的大小有关,渗透系数及含水体越大,则井孔变径对井水位固体潮效应影响越大。这主要体现了并孔水柱压力水头与含水层内孔隙压平衡,所以与并径大小无关。当渗透系数与含水体很小时,主要体现了井孔内水量变化与含水层释放、吸收水量平衡。一般情况下是介于两者之间。  相似文献   

5.
本文考虑井孔和含水层之间相互渗流的边界条件的固体潮效应、气压效应和海潮荷载效应的理论解,得出了水井含水层系统对三种不同机理的潮汐信号响应的内在联系-水井含水层系统的潮汐响应函数,其中包括水井含水层系统的幅度响应函数和位相滞后函数。本文还讨论了两种函数与水井含水层参数之间的关系及与不排水时的情况进行了比较。  相似文献   

6.
在对福建地区井水位固体潮M2波海潮负荷改正的基础上,尝试反演汶川MS8.0、日本MW9.0地震对福建地块的井-含水层系统产生的体应变变化。为此收集了汶川、日本大地震时该地区的地下井水位资料,挑选出同震响应明显的井水位资料,计算出各井孔的井水位潮汐因子,从而反演出福建地块井-含水层系统受到的同震体应变变化。结果表明,地震对各井孔所处的含水层造成的体应变基本在10-8量级上,而2次地震对永春井产生的体应变均为10-7量级。  相似文献   

7.
深井水位对固体潮和气压的响应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昭栋  郑金涵 《地震研究》1993,16(4):431-439
本文以体应变固体潮对深井水位影响的偏微分方程为基础,考虑到含水层与井孔之间相互渗流的边界条件,用叠加原理、冲量定理的分离变量等方法得出了方程的解。把水井含水层的参量给予一些可能的值,通过数值计算讨论了水井固体潮系数、位相滞后和含水层参数之间的关系,解释了井水位对固体潮响应的位相滞后现象。结果表明,井孔的半径、含水层的孔隙度及固体骨架的体压缩系数愈大,含水层的导水系数愈小,则水井水位的固体潮系数愈小  相似文献   

8.
通过研究1990—2019年云南普洱大寨井水位的同震响应特征,分析井水位响应特征的变化与后续中强地震的关系,并探讨含水层渗透性对区域构造活动的影响。结果显示:当同震响应幅度偏离统计关系时,井孔周边区域后续地震活动有所增强;固体潮相位差由负值变为正值,表明观测井孔含水层渗透性参数发生改变,这与区域地震活动的变化可能存在一定的相关性。分析认为,井水位同震响应和含水层渗透性参数变化可作为探索区域构造和地震活动的参考指标。  相似文献   

9.
王尤培  王晓闽 《地震地质》1997,19(3):90-287
根据多孔介质渗流理论和弹性理论,在井孔变径条件下,得出水井含水层系统对潮汐信号响应的偏微分方程,认为井径变化相当于改变了井水柱的有效高度,从而影响了水井含水层系统的固有振动周期。分析了井孔变径对潮汐信号响应的周期特征,认为当含水层水体很大(含水层水平面积比井孔面积大得多),且含水层的渗透系数也很大的条件下,井径变化对井水位固体潮响应幅度影响很小  相似文献   

10.
由承压井水位动态反演水井含水层的应力变化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分析了承压井含水层应力场与地壳应力应变之间以及含水层应力应变与井水位之间的定量关系,给出了利用承压不位变化反演含水层应力变化的三种新方法,通过含水层的参数,固体潮效应以及气压效应反演水井含水层的应力变化,讨论了承压井水位反映含水层应力应变的稳定性,并将该反演结果与其它方法的结果进行了比较。  相似文献   

11.
深井水位的固体潮效应   总被引:13,自引:3,他引:13       下载免费PDF全文
本文从体应变固体潮对深井水位影响的偏微分方程出发,考虑到含水层和井孔之间相互渗流的边界条件,用叠加原理、冲量定理和分离变量法等方法得出了方程的解.通过对这个解中水井含水层参数给予一些可能的值进行数值计算,讨论了水井固体潮系数和位相滞后与水井含水层参数间的关系,较好地解释了井水位对固体潮响应的位相滞后现象.计算表明,井孔的半径、含水层的孔隙度及固体骨架的体压缩系数愈大,含水的导水系数愈小,则水井水位的固体潮系数愈小,而水位对固体潮响应的位相滞后愈大.井水对长周期的潮汐响应比对短周期的更好.   相似文献   

12.
《地震研究》2021,44(4)
分析地下水对气压和固体潮的响应可以获得多项水文地质参数和含水系统特性指标。通过收集国内外相关研究,系统论述了基于地下水对大气压和固体潮响应来获取含水层系统参数的方法。介绍了传递函数计算、谐波分析及回归反卷积等计算气压效率的方法;介绍了利用气压效率与固体潮响应模型计算含水层水力参数的方法。结果表明:相比于传统水文地质调查手段,地下水气压和固体潮响应方法更简便高效,能够深入了解水力特性的空间和时间变化规律,可用于水位校正、含水层性质评估、水力参数计算以及评估地震对含水层造成的影响等。  相似文献   

13.
本文对三口离海岸不同距离的内陆井孔的水位求出了海潮效率和固体潮系数.并在综合考虑海潮负荷和固体潮影响的前提下,就井孔一含水层系统对海潮负荷的响应机理作了初步的定性解释.  相似文献   

14.
重锤试验是一种获得含水层水文地质参数的新方法。对北京及河北的9口地震地下水位观测井的试验表明,这一方法不仅可以求取含水层参数,还可用来确定井孔一含水层系统的振动特性、响应类型及响应能力等。  相似文献   

15.
基于汶川地震同震地下水位变化反演含水层体应变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下载免费PDF全文
许多地下流体监测井在地震发生时都能记录到同震水位变化,而利用地下水位的同震响应特征以及水位固体潮效应可以反演地震对含水层产生的体应变量.本文尝试从大尺度上对大地震引起的体应变变化进行研究,为此收集了位于我国大陆不同构造活动区5口地下流体监测井两年半的水位数据资料进行分析,去除干扰项,提取出水位固体潮成分,进行调和分析求取潮汐因子,并反演出汶川MS8.0地震对这5口井所在含水层产生的体应变量.结果显示,汶川大地震对这5口井 含水层造成的体应变量基本在10-7量级. 地震引起的体应变随距离的衰减规律比较复杂,其不仅与震中距有关,而且与活动断裂带的展布和地壳岩体结构等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6.
深井水位固体潮的调和分析结果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使用Venedikov调和分析方法,对8口深井各一年或两年经气压改正后的水位记录,计算了水位固体潮相对于体应变固体潮的振幅比和相位差。本文从相位差的分析结果求解了含水层的渗透率,分析结果还显示出液态地核动力学效应引起的固体潮日波振幅比的共振现象。这是对以往其它观测手段得到的相应结果的支持,同时也说明了深井水位资料中含有非常丰富的地球物理信息。文中还对环境因素和井孔条件造成的某些效应做了探讨。  相似文献   

17.
本文在求解承压水井水位固体潮的扩散方程时增加了井孔压力的边界条件,使扩散方程更符合实际情况,从而得到在理论上更为完善的起潮力位与水位固体潮之间的关系式。文中讨论了气压作用于承压含水层的水力扩散方程和气压对水位固体潮的影响。导出了相位滞后与含水层参数的解析式,为求解含水层数建立了基础。根据水位固体潮观测资料与气压观测资料,在给定地球模型的勒夫数的情况下,全面地解决了求定观测井含水层参数的方法。并给出  相似文献   

18.
张昭栋  刘庆国  张华 《内陆地震》2001,15(3):193-200
对鲁-14井井径变化试验的井水位潮汐资源进行了反复调和分析,结果表明试验前后井水位对气压和固体潮的响应改变较小。根据多孔介质渗流理论和弹性理论,对这一现象进行了解释,认为井径变化相当于改变了井水柱的有效高度,从而影响了水井含水层系统的固有振动周期。分析了井孔变径对潮汐信号响应的周期特征,认为在含水层水体很大(含水层水平面积比井孔面积大得多),且含水层的渗透系数也很大的条件下,井径变化对井水位畦体潮响应幅度影响很小。  相似文献   

19.
海潮,固体潮的叠加对深井水位动态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作者通过调查和资料统计分析,发现我国沿海地区深井水位动态所呈现出的潮汐周期变化,并非受各潮汐因子的独自影响,而是来自于一种复合潮汐作用,即海潮、固体潮的叠加所产生的复合潮共同制约的结果。又由于井孔-含水层系统、距海远近和江河湖海水力联系等条件的差异而表现出多种多样的水位动态。  相似文献   

20.
井-含水层系统对固体潮的动态响应及其影响因素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长期以来对于井水位固体潮的研究主要是建立在瞬时响应基础上的,鉴于瞬时响应模型不能反映井-含水层系统对固体潮响应的真实过程及含水层水力学特性对水位潮汐的影响,本文提出了动态响应模型,系统地研究了井-含水层系统对固体潮的动态响应过程及其影响因素。通过对井水位潮汐动态过程的研究,可以了解含水层的水文地质特征。井-含水层系统作为灵敏的体应变仪,井水位异常变化反映了地下应力、应变的变化。监测地下水位变化,只有在对井水位固体潮等正常背景有了明确的认识后,才有可能从水位变化中排除正常干扰,得到可靠的异常信息。 本文将在研究含水层渗透性、贮水率、井径、含水层厚度及潮汐频率对水位潮汐影响的基础上,研究井-含水层系统对固体潮响应的动态过程,力求反映井水位潮汐的真实图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