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68 毫秒
1.
针对省级公共气象服务系统业务需求,结合四川省现有气象服务产品和信息网络实际,采用先进网络服务技术,提出了省级公共气象服务系统的整体架构设计,包括省—市—县级基础服务产品的集成、特色产品的生产、服务对象的分类等,旨在通过在四川省公共气象服务系统的建设与应用实践,将此设计提升为一种通用模型向全国推广,提供业界借鉴与参考。该系统于2013年6月正式为用户提供服务,应用实践表明,该系统高效、稳定可靠、资源利用率高、实用性强。目前该气象服务系统模式已经在云南推广。  相似文献   

2.
满足社会公众不断增加的需求,向气象声讯服务用户提供更为人性化的服务,是96121气象声讯业务可持续发展的必要条件。本文介绍了杭州市96121气象声讯人工坐席查询系统的平台结构、功能设计,对其优势进行了分析,并展望了96121气象声讯服务及人工查询系统的发展前景。  相似文献   

3.
黑龙江省气象台气象信息语音处理系统简介赵大勇王庆余孙桂芝高煜中(黑龙江省气象台150030)我国规定各大城市的特种服务电话“121”为公众气象信息咨询电话号码。为了更好地向公众提供气象信息服务,黑龙江省气象台建立了一套自动化程度高、功能完善、运行可靠...  相似文献   

4.
文章阐述了基于B/S结构建立内蒙古三级决策气象综合服务系统的基本设计思路、系统功能和结构框架。系统包括气象灾情实时显示、天气气候敏感性分析、决策气象服务产品库与产品检索、多业务部门协同工作、决策服务产品综合加工、决策气象服务业务考核、后台管理和监控、决策气象服务门户网和手机APP共9个业务子系统;建立了决策气象服务产品制作的启动标准和阈值;技术上采用WebGIS、JAVAEE(J2EE)和面向服务的流程管理架构等关键技术;该系统为实现决策气象服务业务流程智能化提供思路。  相似文献   

5.
为满足气象服务的要求 ,采用 VB6.0和 VC 等语言和统计预报等方法开发研制了宝鸡市气候服务系统。系统由数据库、灾害性天气、预测方法、产品制作等部分组成 ,能够及时、准确地向各级政府和有关部门提供各类气象情报 ,决策咨询意见和优质的气象服务。系统客观化、自动化程度较高 ,具有较强的实用性  相似文献   

6.
介绍了广州市气象部门建立的气象精细化预报产品制作平台、气象服务产品制作平台以及分发平台架构等气象信息服务系统。阐述了针对2014年3月29日—4月3日广州市罕见的暴雨过程,广州市气象信息网络中心借助广州市气象信息服务系统,通过电视、短信、微博、气象网站、PDA手机客户端等多种渠道向政府、公众提供精细化气象服务信息的过程。阐明了应用广州天气官方微博播发信息的理论出发点和实践落脚点。结果表明,广州气象信息服务系统在此次广州2014年首场暴雨天气过程中取得了良好的服务成效。  相似文献   

7.
该系统由8部分组成,既考虑了气象服务的需要,又注意系统运行的定量化和程序化,以达到向广大用户提供全面、及时、准确、有效的优质气象服务之目的。  相似文献   

8.
利用现代通信技术和计算机技术建立的杭州市实时气象信息接收处理系统是获得和传递准确的气象信息的有效手段。它通过对实时气象信息的收集、处理和分发,建立杭州市气象实时资料库,为气象业务提供各类实时资料。同时,也为气象业务由手工操作转向计算机操作,使气象业务工作向微机化,自动化方向发展创造了条件。 实时气象信息接收的手段有:依靠微机通信网的有线接收、无线接收和通过微机局域网收集的杭州市探空和地面实时观测资料及市气象台制作的各类情报预报服务信息。因此,杭州市实时气象信息接收处理系统收集的气象信息数量大、种类多、时效高、满足了气象业务  相似文献   

9.
分析了国家卫星气象中心在为全国气象系统及气象系统以外各类用户,提供气象卫星数据资料和产品的分发共享服务方面的发展过程和当前服务现状,及其所采用的相关技术手段和所存在的问题.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从分析各类用户的不同需求入手,在提高卫星气象产品品质上下功夫,采用适当的先进技术,向不同用户提供有质量的气象卫星数据共享服务.  相似文献   

10.
西宁市设施农业气象服务系统的设计与实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提升西宁市气象为农服务的效率及精细化服务水平,利用近两年获取的设施农业气象观测资料,结合现有的气象服务产品和信息网络实际,采用C#语言、基于iframework3.5平台环境、C/S设计模式,设计开发了西宁市设施农业气象服务系统,系统的应用实现了传统农业气象服务向现代化农业气象服务的转变,减轻了气象服务工作者的工作强度。  相似文献   

11.
闪电气象学研究进展   总被引:13,自引:1,他引:12  
郄秀书  刘冬霞  孙竹玲 《气象学报》2014,72(5):1054-1068
闪电气象学是随着现代闪电探测和定位技术的发展与应用而不断发展起来的一个学科,也是大气电学和气象学的重要交叉学科分支。综述了近年来中国在闪电气象学方面的发展和研究进展,主要从5个方面进行阐述和回顾:在闪电气象学研究中发挥了重要作用的现代闪电探测和定位技术,不同类型强对流天气系统的闪电活动特征,闪电活动与雷暴的动力、微物理结构的关系,雷暴电荷结构探测和数值模拟,以及闪电资料同化方法及其在强对流天气中的预警预报作用和闪电的预报等,并指出了中国闪电气象学今后的努力方向。  相似文献   

12.
基层气象局地面测报工作是最基础的气象业务工作,为天气预报、气候分析、气象服务等提供重要的依据。根据多年在基层从事测报值班、报表预审及管理工作的经验,以及多次参加省、市测报业务竞赛的学习体会,分析了如何才能搞好这项工作,从而提高测报业务质量。  相似文献   

13.
城市气象研究进展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中国数十年来在城市气象研究这一新兴学科领域开展了大量研究并获得了多方面的丰硕成果。文中从城市气象观测网与观测试验、城市气象多尺度模式、城市气象与大气环境相互影响、城市化对天气气候的影响等4个方面论述了城市气象的主要研究进展:中国各大城市已建立或正在完善具有多平台、多变量、多尺度、多重链接、多功能等特点的城市气象综合观测网;北京、南京、上海等地开展了大型城市气象观测科学试验,被世界气象组织列入研究示范项目;成功开展了风洞实验、缩尺度外场实验研究;建立了多尺度城市气象和空气质量预报数值模式,并应用于业务;在城市热岛效应、城市对降水影响、城市气象与城市规划、城市化对区域气候及空气质量的影响、城市气象与大气环境相互作用等研究领域取得长足进展。最后指出,未来需要重点从新观测技术及观测资料同化应用、城市系统模式研究、城市化对天气气候的影响机理、城市化对大气环境和人体健康的影响、城市水文气象气候与环境综合服务等方面开展科学研究与应用,为中国城市化、生态文明建设、防灾减灾和应对气候变化等国家需求提供科技支撑。   相似文献   

14.
沙漠气象若干问题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沙漠占据地球陆地面积的1/4,沙漠天气和气候对全球生态、环境及气候等的影响一直都受到社会各界极大关注。本文参考国内外有关沙漠气象学研究的代表性著作,简要回顾了沙漠气象学的国内外发展历史,并从沙漠表层物理特性研究、沙漠天气与边界层研究、沙漠气候研究、沙漠影响区域及全球环境研究等多个方面阐述了沙漠气象学的研究进展。最后对沙漠气象学研究提出了展望。  相似文献   

15.
卫星气象的现状及展望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赵柏林 《气象》1987,13(5):3-8
本文讨论了气象卫星遥感技术的现状及展望,以及在未来十几年内气象卫星可能提供遥感信息的前景。由于卫星技术的发展以及信息处理能力的提高,遥感信息将会对于气象及有关学科的发展有所推动,本文预期了它对于天气预报、气候与长期预报、大气探测(包括云雨)、大气污染、海洋环境及陆地冰雪研究的促进效果。气象卫星遥感提供了地球环境综合性研究的可能性,本文也讨论了这样一个发展趋势。最后,概述了我国卫星气象事业的发展概况。  相似文献   

16.
基于GIS组件技术的生态质量气象评价系统   总被引:8,自引:3,他引:5       下载免费PDF全文
阐述了GIS组件技术的特点,介绍了如何利用GIS组件技术研制实现生态质量气象评价系统,并将系统应用于海南岛生态质量气象评价。结果表明:该系统具有较好的实用性。  相似文献   

17.
Progress in Marine Meteorology Studies in China during 1999-2002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The progresses of marine meteorology studies achieved in China during the four year period from 1999 to 2002 are summarized in six directions: air-sea flux, marine meteorology in high latitudes, marine disasters, connection between ocean and weather/climate in China, remote sensing applications and new methodologies in marine meteorology. Compared to the previous ones, these studies adopted much more first-hand datasets, and more scientific issues were involved. As an exciting remark, there were so many contributions done by the young scientists. A brief statement about the research strategy of marine meteorology in China for the coming years is also given.  相似文献   

18.
在揭示海洋气象学学科归属问题和影响的基础上,通过对相关学科内涵和外延的综合分析,厘清了海洋气象学学科归属。海洋气象学归属于大气科学比归属于海洋科学更适合其发展。厘清海洋气象学学科归属的关键是理解海洋-大气相互作用的多尺度特征。未来海洋气象学的发展极大地依赖于海上高科技探测技术、实地和遥感观测的综合应用、中小尺度海-气相互作用理论、多层次大气-海洋耦合模式,由此需要加强更小尺度的海洋-大气相互作用研究。分析结果可供大气科学和海洋科学科研、教学、业务、管理人员参考。  相似文献   

19.
利用2003—2005年法库县气象站的地面常规气象资料和2006年12月在调兵山地区进行的低空污染气象探测资料,分析了调兵山地区低空污染气象特征。结果表明:该地区各类型风廓线出现频率比较均匀,而且由于下垫面相对平坦,因此风廓线指数与国标推荐值类似;文中定义N,NE,NNE和ENE四个方位的风向为对调兵山市区大气污染的不利风向,而其他方位为有利风向,按地面风统计本区不利风向的频率为20.88%,有利风向的频率为79.12%。  相似文献   

20.
The advance of fluid dynamics may be divided into four stages: ancient, classical, neoteric, and contem- porary. A similar four-stage framework can be used to describe the advance of synoptic meteorology, such as the conceptual models of extratropical cyclones and their attendant fronts. The first conceptual model of extratropical cyclones was proposed by Admiral FitzRoy in 1863. Based purely on Admiral FitzRoy's personal experience (although it does contain some scientific essentials), this model represents the “ancient” stage of synoptic meteorology. The Norwegian cyclone model was developed based on Newtonian mechanics about 100 yr ago, and represents the classical stage of synoptic meteorology. This model was based on the idea that weather changes are primarily caused by baroclinicity, but contain some serious flaws. In particu- lar, the Norwegian model regards fronts as zeroth-order discontinuities in density, which is inconsistent with the continuity principle of fluid dynamics. The Chicago three-dimensional conceptual model of fronts and cyclones, which was developed approximately 50 yr ago by using quasi-geostrophic theory, can be thought of as representing the neoteric stage of synoptic meteorology. The Chicago model was replaced in the late 20th century by a model of extratropical cyclones characterized by back-bent and wrap-up warm fronts. This model has been developed with massive numerical calculations, and represents the contemporary stage of synoptic meteorology. In the era of large data, contemporary synoptic meteorology should be careful to maintain and make full use of the profound physical understanding generated during the neoteric stage of synoptic meteorology.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