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在胜利油田,深层油气勘探已经成为寻找后备储量的主要方向,但是因为研究程度低而未能取得重大突破。因此,有必要跳出既成思路,针对孔店组作扎实的基础研究。本文以地震地层学的观点和方法,把东营-惠民凹陷孔店组的地震反射看作一个地震层序,并将其划分为三个亚层序(相当于层序地层学中的体系域),分别对应于地层分层上的孔一段、孔二段和孔三段。利用地震反射波的振幅、连续性、内部结构和外部形态等地震反射特征,在具有油气勘探前景的孔二段的地震反射中识别出了中振幅中连续亚平行席状相、杂乱充填相、杂乱-斜交前积相、丘状相、弱振幅中连续楔状相、弱变振幅低连续楔状相及帚状前积相等七种地震相。将地震相转变为沉积相,划分出了湖泊沉积环境的深湖-半深湖、滨浅湖、扇三角洲、近岸水下扇等沉积相,进而预测了有利相带,优选了部分深湖-半深湖相沉积区作为下一步勘探工作的重点目标区域,为今后的勘探工作提出了有益的建议。  相似文献   

2.
渤海湾盆地辽东湾地区古近系地震相研究   总被引:13,自引:1,他引:12  
对辽东湾地区古近系地层进行了研究,选择了可信度较高的地震反射内部结构和外部形态,辅助地震反射振幅、连续性等参数,对地震相进行了划分命名。在研究区6个地震层序中共识别出平行—亚平行席状地震相、前积地震相、楔状地震相、充填状地震相、透镜状地震相、丘状地震相及乱岗状地震相等多种类型。这些地震相在平面分布上具有差异性,在垂向演化上具有继承性。将地震相转变为沉积相,划分出了湖泊沉积环境的深湖—半深湖、滨浅湖、扇三角洲、近岸水下扇、三角洲、浊积扇等沉积相,预测出了有利沉积相带。  相似文献   

3.
开鲁盆地陆东凹陷是辽河油田的外围探区,依据地震反射终止关系,结合区域地质背景,将陆东凹陷下白垩统的九
佛堂组-沙海组划分成2 个地震层序,即九佛堂层序和沙海层序。利用地震反射内部结构和外部几何形态,结合地震反射
同相轴的振幅和连续性等参数,在九佛堂层序和沙海层序内识别出平行席状、亚平行席状、楔状、前积、杂乱、透镜状共
6 种地震相,并对其特征进行了描述。各种地震相平面分布具有差异性、纵向上具有继承性和演化性。经过综合解释,建
立地震相与单井沉积相之间的响应关系,把地震相转化为沉积相。以湖泊沉积理论为指导,建立目的层各层序地震相-沉
积相模式,结果表明,目的层主要发育扇三角洲、近岸水下扇、浊积扇以及湖泊等沉积相。  相似文献   

4.
章学刚 《地质与勘探》2023,59(6):1347-1355
为明确四川盆地仪陇-平昌地区长兴组地震相及沉积特征,运用地震岩性学和地震地貌学的综合分析技术,开展井-震结合及礁体三维识别研究,以阐明长兴组生物礁滩储集体的展布特征。研究结果表明,仪陇-平昌地区长兴组主要为四个沉积区带,开阔台地相对应平行-亚平行席状中弱断续地震相、台地边缘相对应平行-亚平行丘状或透镜状中弱地震相、台地前缘斜坡相对应前积席状弱地震相,海盆相对应平行-亚平行席状中强地震相,可细分为台缘礁、台内礁和台内滩亚相;30 Hz振幅调谐体切片揭示海盆岸线为北西向展布,25 Hz调谐体切片对于海盆线西侧的台缘带礁体和台内礁滩体反应明显;生物礁滩体的平面展布特征、发育规模受控于长兴组沉积期西南高、东北低的古地貌形态,台缘礁生长发育的有利区域为台地相带两排北西向凸起带。  相似文献   

5.
涟源凹陷泥盆纪佘田桥组为台盆相间的海相沉积,盆地相为有利的页岩气富集区。目前对台盆相研究多依靠地质露头和少量测井资料,对台盆相地震相特征研究较少,从而制约着本区页岩气勘探进展。本文基于新采集的二维地震资料,从湘新地3井钻井岩心资料和测录井资料入手,通过对该井主要目的层的合成记录标定、目的层反射轴响应特征分析等工作,开展佘田桥组沉积相序划分及地震相特征分析。结果表明:泥盆纪佘田桥组台地相地震反射特征为不连续弱振幅杂乱-亚平行结构,盆地相地震反射特征为连续强振幅平行结构,并在此基础上利用地震相特征开展佘田桥组有利相区平面预测,明确了佘田桥组盆地相分布范围,为佘田桥组页岩气勘探提供部署依据。  相似文献   

6.
铜钵庙组是塔南凹陷的重要含油气层位,精细研究其层序地层,有助于进一步对油气藏进行勘探和开发。主要利用地震反射特征,结合单井资料,对铜钵庙组进行了层序界面的识别,并首次在本区对层序内部体系域地震反射特征进行详细研究。铜钵庙组顶、底界面( T3、T5) 为区域不整合面,分别表现为高角度不整合和“上超下剥”的反射特征; 内部以T3--1 为界分为2 个三级层级( SQ1、 SQ2) 。T3--1 为局部不整合面,主要表现为上超。体系域在本区东次凹上部层序SQ2 中发育完整,被首次上超面、末次上超面和顶部的下超面分为LST、TST、HST 和RST。在此基础上分析了铜钵庙组的内部反射结构,认为本区存在5 种主要反射结构,其中,杂乱反射、楔状反射、前积反射地震相出现在山( 陆架) 前地区,代表扇三角洲沉积; 亚平行反射、波状反射代表滨浅湖沉积或三角洲平原沉积; 平行反射位于盆地地堑中心,代表半深湖、深湖沉积。  相似文献   

7.
基于台湾海峡西部新采集的高分辨率二维地震资料及钻井数据,结合区域地质资料和前人研究成果,建立台湾海峡西部高精度等时地层格架,在此基础上厘定了地质年代属性和沉积相特征分析。研究表明第四纪地层识别出6个三级层序界面,对应地划分为5个三级层序。研究区地震相主要有席状平行—亚平行地震相、前积地震相、下切谷充填地震相、充填状低连续地震相和充填状杂乱地震相等,不同的地震相及其组合代表特定的沉积体系。通过以上分析可知研究区新生代主要发育于海陆过渡地带,主要发育冲积/洪积平原相和滨岸平原相,在此基础上分析沉积演化特征,为台湾海峡西部海域进行精细勘探提供地质依据,这对将来的油气勘探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8.
选择可信度较高的地震反射构造和外部形态,结合地震反射振幅、连续性等反射结构参数,对东海盆地西湖凹陷渐新统花港组的地震相进行了划分命名。在研究区4个四级地震层序中共识别出前积地震相、下凹状地震相、丘状地震相及平行—亚平行地震相(包括D1、D2、D3、D4四类亚相)等多种类型。这些地震相在平面分布上具有差异性,而在垂向演化上具有继承性。应用钻井/测井相等其他地质资料对地震相进行验证和约束解释,确定了区内目的层段以陆相沉积环境为主,主要发育辫状河流相、湖泊三角洲相、滨浅湖相及浅湖相,东部地形陡,发育扇三角洲。  相似文献   

9.
选择可信度较高的地震反射构造和外部形态,结合地震反射振幅、连续性等反射结构参数,对东海盆地西湖凹陷渐新统花港组的地震相进行了划分命名。在研究区4个四级地震层序中共识别出前积地震相、下凹状地震相、丘状地震相及平行—亚平行地震相(包括D1、D2、D3、D4四类亚相)等多种类型。这些地震相在平面分布上具有差异性,而在垂向演化上具有继承性。应用钻井/测井相等其他地质资料对地震相进行验证和约束解释,确定了区内目的层段以陆相沉积环境为主,主要发育辫状河流相、湖泊三角洲相、滨浅湖相及浅湖相,东部地形陡,发育扇三角洲。  相似文献   

10.
建南地区上二叠统长兴组生物礁地震沉积学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杨巍  胡明毅  高炎 《现代地质》2014,28(4):806-816
建南地区二叠系长兴组时期沉积相平面展布一直存在较大争议,严重制约生物礁滩发育区带预测。在实际研究中,以碳酸盐岩沉积理论为指导,运用地震沉积学研究思路与方法,利用单井资料对地震相反射特征进行地质意义解析,建立沉积相地震识别模式,并且运用古地貌恢复、属性分析等技术进行沉积相平面分布与演化分析。研究结果表明:生物礁井震结合进行层序标定后,地震相位特征能够较好地反映生物礁滩发育期次;结合地震剖面相与平面相识别,在研究区中部主要为低频、弱振幅反射的陆棚相,能够说明开江-梁平陆棚延伸到研究区;地震多属性分析能够较为真实地对沉积相边界与生物礁滩分布范围进行刻画;等时地层切片反映出三级层序SQ1后期为生物礁主要发育时期,SQ2时期海平面变浅,暴露滩体发育部位产生迁移。  相似文献   

11.
选用频率、振幅、连续性及内部反射结构 4个地震参数 ,对吐鲁番—哈密盆地SB(胜北 )地区中上侏罗统主要层系进行了地震相分析 ,作出了地震相平面分布图。经过综合解释 ,把地震相转换成了沉积相。该区中晚侏罗世主要发育冲积扇、泛滥平原、扇三角洲、辫状河三角洲及湖泊沉积。  相似文献   

12.
南黄海盆地北部坳陷白垩系地震相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在数千公里地震剖面解释基础上,选用频率、振幅、连续性及内部反射结构等4个地震参数,采用“构形 结构 振幅 频率 连续性”的地震相复合命名原则,总结出南黄海盆地北部坳陷白垩系近10种地震相单元,5种沉积相类型。沉积特征分析表明,在没有钻井揭示的白垩系中、下部,其油气潜力有可能比泰州组更加可观,是很好的烃源岩。钻井资料也表明白垩系具有生、聚油过程,这进一步说明白垩系中、下部的生烃潜力。中、新生界的数套物性较好的储、盖层和众多与油气大规模运移时间匹配良好的构造圈闭,使白垩系成为南黄海盆地找油的首要对象。  相似文献   

13.
本文在对耿马盆地进行地震层序划分的基础上,重点研究盆地中新统的地震相类型和展布,结合地质、地球物理等多种参数,进行了沉积相解释,认为该盆地发育有半深湖、滨浅湖、扇三角洲、河流三角洲、近岸水下扇及含煤沼泽等相带,并探讨了沉积相与油气产出的关系,认为耿马盆地有一定的油气勘探远景。  相似文献   

14.
渤海湾盆地济阳坳陷北部石炭系—二叠系残留地层为近年来该地区油气勘探的重点领域。为明确古潜山储集层沉积相带与砂体展布规律,在地层划分对比的基础上,依据测井曲线、沉积构造、岩性特征及沉积序列等资料,对济阳坳陷北部石炭系—二叠系古潜山区沉积特征进行了系统研究。结果发现: (1)古潜山区石炭系—二叠系残留地层厚度变化很大,石千峰组被剥蚀殆尽; (2)石炭纪—二叠纪研究区经历了海陆交互相→海陆过渡相→河流相的演化过程, 其中本溪组及太原组沉积时期研究区发育潟湖、潮坪及障壁岛相,山西组沉积时期发育三角洲相,以三角洲平原亚相为主,可识别出分流河道、分流河道间、天然堤及泥炭沼泽等微相,而上、下石盒子组沉积时期以辫状河沉积为主,可进一步划分为心滩、河床滞留沉积及泛滥平原微相; (3)受沉积环境演化的控制,本溪组—太原组的砂体呈斑块状展布,山西组和上、下石盒子组的砂体呈近北东—南西向条带状展布。对济阳坳陷北部潜山区沉积相与砂体展布规律的研究,为该古潜山区的油气勘探提供了关键地质依据。  相似文献   

15.
塔北地区120 余口井的录井和测井资料综合分析,近2. 5 × 104 km 二维地震剖面地震相分析和部分三维地震数据体地震振幅属性分析和相干分析表明: 塔北地区三叠系主要发育曲流河、辫状河、三角洲、滨浅湖、半深湖和深湖6 种沉积相。结合区域石油地质条件和沉积演化分析,认为三叠系发育的曲流河和辫状河河道、三角洲的水上分支河道和水下分流河道具备形成岩性圈闭的地质条件,是有利的岩性勘探目标。  相似文献   

16.
南海北部深水区白云凹陷古近系烃源岩的早期预测   总被引:17,自引:3,他引:14  
烃源岩评价是深水区油气勘探非常关键的问题,由于深水区没有井钻穿始新统,所以本研究只能根据相邻浅水区钻井和区域对比的方法,通过层序地层格架、沉积相、地震相、地震速度岩性等资料与相邻地区对比识别烃源岩,确定烃源岩的性质和分布。白云凹陷古近系地层沉积中,沉积密集段具有如下特征:(1)准层序逐步向岸推进;(2)陆源碎屑物质供应不足;(3)水体相对较深的中深湖细粒沉积发育。地震反射特征与有利烃源岩具有良好的对应关系,白云凹陷恩平组湖扩体系域和文昌组湖扩体系域发育中弱振幅、中低频率和中高连续性地震相,是有利烃源岩发育区。利用单井资料建立起一个通过孔隙度来预测烃源层有机质成熟度的预测模型,泥岩孔隙度可以较容易从地震信息中获取,从而对白云凹陷的烃源层的热演化程度进行初步评价。根据沉积相与有机相的关系,直接将沉积相转换为有机相,预测有机相类型。在白云凹陷深水烃源岩预测实践的基础上,本文总结了一套深水区烃源岩早期评价方法,包括:(1)层序格架分析法确定有利烃源岩发育的垂向位置;(2)地震反射特征分析法确定烃源岩的横向分布范围;(3)根据泥岩层速度计算烃源岩热成熟度;(4)沉积相转有机相预测有机相类型。(5)对烃源岩进行综合评价优选次洼。  相似文献   

17.
基于地震、钻井及录井资料分析,将苏丹Muglad盆地Nugara凹陷AG组整体作为一个二级层序,内部划分出五个三 级层序,自下而上依次命名为SQA~SQE,各层序边界在地震和钻测井资料上特征明显,且对应良好。在建立的层序地层格 架内,通过识别不同地震反射单元的外部形态、内部结构、振幅、连续性和频率,在AG组内部五个三级层序内识别出席 状平行-亚平行相、楔状相、前积相、丘状相、杂乱相等地震相类型,地震相类型在各个层序中的发育分布具有继承性及 连续性,以此建立地震相演化模型。根据地震相展布特征,结合岩心相和测井相分析与标定,认为AG组主要发育三角 洲、辫状河三角洲、扇三角洲、冲积扇及湖泊五种沉积相类型,同时讨论了地震-沉积相演化规律及受控因素。  相似文献   

18.
松辽盆地徐家围子断陷沙河子组地震相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松辽盆地徐家围子断陷沙河子组处于断陷早期,受断陷影响较大.针对研究区的实际情况,根据地震反射终止关系,将沙河子组划分出了5个地震层序,即Sq1~Sq5.利用地震反射的内部结构和外部几何形态,结合地震同相轴等各类参数,在目的层内识别出楔状发散、席状平行、席状披盖、丘状前积、丘状空白和丘形乱岗状6种地震相,并描述其特征.通过综合解释,把地震相转换为沉积相.结果表明,沙河子组主要发育有辫状河三角洲、扇三角洲、湖泊和湖底扇等沉积体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