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连山 《气象科技》1981,(4):37-39
目前,苏联开展农业气象服务的水文气象站有3000个,其中进行农业气象观测的有2500个站,进行土壤湿度观测的有2000个站,进行冬作物分蘖节深处土壤温度观测的有1500个站。此外,还有16000个农业气象哨。农业气象观测项目包括:作物发育期、植株密度、株高、杂草度、受害植株(如霜冻、干旱、干热风、冰雹等气象灾害)、倒伏、产量组成要素、放牧条件、  相似文献   

2.
通过我们实验室进行的研究确定,晚秋霜冻不仅会引起冬作物产量的降低,甚至会引起冬作物的严重死亡。冬作物对低温的抵抗能力关系到许多因子,这要进行广泛的研究。但是测定临界温度和近临界温度需要昂贵的专用冷冻设备,这些冷冻设备在为数甚少的科研机构才会置备。然  相似文献   

3.
2006年9月26-29日在俄罗斯首都莫斯科召开了水文气象安全问题(对于极端气候变化社会学预测和适应性)国际会议。根据WMO报告指出,在全球各种灾害中,水文气象灾害约占总灾害的85%。因此,研究全球及各个地区水文气象灾害安全问题就成为各国科学家和政策制定者以及公众关心的重大问题。会议的中心是围绕极端气候  相似文献   

4.
苏联的农业气象工作主要集中在国家水文气象和自然环境监督委员会系统,农业部门和有关高等院校也从事农业气象研究工作. 一、农业气象组织机构苏联水文气象和自然环境监督委员会(其前身是水文气象总局)既从事气象、农业气象和水文方面的研究工作,也为国民经济提供水文气象保障.  相似文献   

5.
《气象科技》1977,(2):20-20
为解决关于改进天气预报质量的措施以及提高天气预报机构和科研单位的工作水平问题,苏联水文气象总局科技协会主席团和苏联科学院“天气预报”科学委员会特于1975年10月10日联合在水文气象总局召开了一次座谈会。苏联科技委员会主席、水文气象总局局长Ю.A.伊兹拉埃利和“天气预报”科学委员会主席г.и.马尔丘克(Марчук)对现有制作气象预报的方  相似文献   

6.
《气象科技》1977,(8):30-30
苏联的气象科技情报中心设在水文气象总局的全苏水文气象情报研究所内。总局的地方系统内还设有52个科技情报处。气象科技情报中心可提供服务的情报资料储存量约为320万册,其中有200多万册期刊和图书,15万册标准技术资料和报告,1万多册发明  相似文献   

7.
《气象》2021,(6)
近年来,国家级水文气象预报业务已经取得了明显进展,但与国外先进水平相比还有一定的差距。总结了近十年来国内外水文气象预报业务现状和技术进展,目前国家级的技术支撑状况和所面临的挑战,并提出未来发展计划。目前,水文气象预报技术主要是以基于统计学的致灾阈值模型和分布式水文模型等为主,结合大数据分析与人工智能的气象—水文—地质耦合预报模式将在水文气象预报中发挥重要作用。流域天—空—地基监测、水文气象灾害机理研究和多尺度分析是水文气象预报的重要基础;基于无缝隙精细化智能网格降水的水文气象预报技术及水文集合预报模式是水文气象预报的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8.
《气象科技》1975,(8):8-11
1975年长江流域长期水文气象预报讨论会于4月17日至26日在武汉召开,会议收到长期水文气象预报方法、技术经验和科研成果等交流材料共59篇,内容丰富,范围广阔,反映了无产阶级文化大革命和批林批孔运动以来,我国长期水文气象预报工作进展迅速,学术水平也有提高。通过大会介绍、讨论,开阔了思路,交流了经验,对今后长期水文气象预报科学技术的发展将起到推动和促进作用。现将会上交流讨论的主要技术内容综述如下: 一、数理统计预报方法的应用较为广泛并有改进,更多地注意寻找有物理意义的因子 1.近年来长期预报中的数理统计方法在广大水文气象台站已广泛使用。此次会议收到的这方面材料基  相似文献   

9.
冬季十二月至次年二月,是我区冬作物的生长季节。冬季干旱对冬种和冬作物的生长及收成影响很大。本文从旱地土壤水分的变化情况,分析冬季旱地土壤的干旱规律和预测方法,为农业防御冬旱和合理利用土壤水分提供依据。 一、资料和方法 土壤水分的贮存变化情况,是直接影响作物生长好坏的重要因子。为了了解旱地土壤水分的变化规律,过去我区的农业气象试  相似文献   

10.
《气象科技》1977,(1):32-32
目前,苏联有一个全国水文气象中心(在莫斯科)4个区域水文气象中心。这4个区域中心是:中亚(塔什干)、欧洲(莫斯科兼)、西伯利亚(新西伯利亚)和远东(伯力)。现将远东区域中心有关水文气象观测资料自动收集和整理情况简介如下。随着水文气象观测资料的增加,以及对水文气象服务工作要求的提高,现行的手工式的观测资料收集、交换和整理的办法已不能满足客观的需要了。为此,  相似文献   

11.
详细介绍了陕西省安康市气象局搭建的汉江流域(陕南段)水文气象服务系统,该系统利用气象、水文等相关数据,基于精细化预报技术和水文气象模型,从自动化水文气象监测网建设、精细化水文气象预报、水文气象服务、三维仿真化模拟四个方面进行设计,采用人工智能(AI)、大数据(big data)和云计算(cloud computing)技术。该系统为汉江流域陕南段气象水文的监测预报和防汛抗旱气象服务,特别是各大中型水库防汛调度和蓄水发电,提供了精细化的预报服务产品和科学化的应急策略,提高了汉江流域(陕南段)水文气象服务的能力和水平。  相似文献   

12.
针对浙江省水文气象业务实际需求,利用现有气象多模式服务产品和气象资料大数据,基于C/S架构和C#语言构建了浙江省水文气象服务业务系统。介绍了系统的架构、数据库设计和关键技术,并对各功能模块和业务化情况进行了概述。系统建设统一了水文气象服务的业务环境,规范了业务流程,有效提高了水文气象服务工作的实效性、准确性及科技含量,为水库用户的防灾减灾提供了科学有力的保障。  相似文献   

13.
苏联近年设立了一个新机构——中央“高耸”水文气象观象台(ЦВГМО)。它既是一个地方水文气象业务单位,又是一个全国性的科研指导中心。观象台本部有280名工作人员,另有260名编制的一个站网。一、基本任务 1.负责莫斯科市和莫斯科州的水文气象和农业气象、中尺度和小尺度气候、污染状况和外围环境自净能力等项研究工作,并负责上述地区的水文气象服务工作。中小尺度气候研究方面,特别注意对城市居民、城市经济、城市建筑等有关方面的气候问题以及一系列迫切需要解决的城市气候学等问题的研究;对于外围环境方面,主要着重于大气污染具体地方条件的研究。  相似文献   

14.
长江流域水文气象服务自1949年以来,一直是水利和气象两部门合作和共同推动的重要领域。20世纪末,随着三峡工程等水利设施的兴建和运行,沿江气象部门升级了水文气象服务。随着七大流域气象中心的成立,近十年来全国水文气象服务已经进入全面提升服务水平的新时期。  相似文献   

15.
潘继鹏报道:由哈萨克斯坦共和国水文气象总局副局长库巴柯维奇率领的代表团一行6人,于3月26日至4月2日来新疆访问.代表团成员有哈萨克斯坦共和国政府主管气象官员那米托维奇、国民经济与科学研究保障局局长安得列耶维奇博士、水文气象科学研究所副所长阿基克诺维奇副博士、人事和社会发展处处长阿列克桑得勒芙娜博士、水文气象中心总预报师瓦西里耶芙娜博  相似文献   

16.
吴红燕  张学全 《气象科技》2019,47(6):893-899
水文气象灾害是影响我国的主要自然灾害之一。水文气象网格数据构成一个动态变化的三维流场,流场可视化是研究水文气象灾害内在变化规律的重要手段。针对水文气象场数据数据量大、多维多尺度以及动态变化等特点,本文提出了一种基于虚拟地球的流场三维动态可视化方法。该方法包括流场数据组织和动态数据插值两种数据处理方法,并在此基础上研究了改进的粒子追踪、三维流线和体绘制三种可视化关键技术。最后通过河道洪水和台风两种不同尺度的流场进行了实验验证,结果表明该方法能够流畅地实现三维流场的精细动态可视化,对于水文气象灾害应急辅助决策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7.
仲书 《气象》1989,15(7):65-65
最近在广东深圳市召开的水电水文气象问题研讨会上,来自水利、能源、气象等部门的专家、学者,除交流了有关的科研成果外,还就如何加强相互间的协作进行了有益的探讨。 1.提出了一些水电水文气象急需解决的问题。如暴雨洪水,枯季水量丰枯,特定地区秋汛,汛末最后一场暴雨,汛期总来水量及其分配,旱涝规律,中长期预报研究,自动测报系统的研制,水文气象数据库及黄  相似文献   

18.
简讯          下载免费PDF全文
地球物理工作者们所设计的世界上第一种自动臭氧计,在所有的苏联臭氧测站、已经成功地通过了考验.仪器创制者之一эмиль(哈萨克水文气象科学研究所的高级科学工作者)自信地报告说:到目前为止,人们认为英国摄谱仪добсон式是最好的臭氧计了,然而这个很准确的仪器不是自动的,并且它的变化带有很大程度的主观性.  相似文献   

19.
简讯     
《气象学报》1959,30(2):195-196
地球物理工作者们所设计的世界上第一种自动臭氧计,在所有的苏联臭氧测站、已经成功地通过了考验.仪器创制者之一эмиль(哈萨克水文气象科学研究所的高级科学工作者)自信地报告说:到目前为止,人们认为英国摄谱仪добсон式是最好的臭氧计了,然而这个很准确的仪器不是自动的,并且它的变化带有很大程度的主观性.  相似文献   

20.
中国北方沙尘暴及其农学防治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综合了有关沙尘暴研究的主要成果,分析了我国北方沙尘暴灾害的现状,对沙尘暴的空间分布与发展趋势、沙尘暴的成因和沙尘物质来源及运移路径等分别进行评述。在此基础上提出了沙尘暴减灾的农学途径,着重探讨了在全球气候变化的大背景下以冬小麦和冬油菜为代表的冬作物北移措施和保护性耕作措施的防尘机理。指出防止我国北方沙尘暴的恶化,农业结构调整的当务之急是应对全球气候变化的大趋势,结合北方生态环境的特点和社会发展的需求,充分利用气候、气象变化规律,通过合理的时空布局,采取趋利避害的农业调控措施,最大限度地发挥冬作物北移和保护性耕作措施的生态保护功能,是今后北方干旱、半干旱区农业发展生态建设的必由之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