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贵州江口震旦系陡山沱组沉积层序和沉积环境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通过对贵州江口桃映及邻区的坝黄、石竹溪的陡山沱组剖面的沉积序列研究,将陡山沱组划分为2个海侵-海退层序,并根据层序对比认为陡山沱期的生物群均产于陡山沱期第二次海平面开始上升之后形成的沉积中.从晚震旦世陡山沱期的第二次海侵开始是多细胞藻类、后生动物的第一次"爆发".桃映陡山沱组剖面产庙河生物群分子的沉积为局限滞流海盆沉积,进一步证明了庙河生物群型宏体生物的生存、保存环境模式仅限于局限滞流海盆中,为贫氧环境.  相似文献   

2.
Abstract This paper reports for the first time on the microfossils discovered in the black cherts of the basal part of the Lower Cambrian Shuijingtuo Formation at Miaohe village, Zigui County, Hubei Province, all of which were observed in thin sections. Nine genera, 9 species and 3 indeterminate species (including a new species) are described. According to these microfossils, the conclusion is made that the microfossil zone may be equivalent to the small shelly fossil assemblage zones 2-3 of the Meishucun stage. They have provided another important line of evidence for the correlation of the Sinian-Cambrian boundary strata with those of the adjacent areas.  相似文献   

3.
震旦系陡山沱组的底与待建的末前寒武系的下界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下载免费PDF全文
张启锐 《地质科学》1994,29(1):96-99
自1988年末前寒武系工作组成立以来,末前寒武系的建系工作正式开展起来。鉴于寒武纪/前寒斌纪的界线层型已经确定,现在的一个中心议题,是要确定末前寒武系的下界及其层型。  相似文献   

4.
末前寒武系年代地层研究:问题,进展与建议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汪啸风  李华芹 《现代地质》1999,13(4):379-384
在讨论当前全球末前寒武系和中国震旦系年代地层划分中存在问题的基础上 ,根据三峡地区震旦纪和寒武纪生物地层学、层序地层学和年代地层学的综合研究 ,作者认为 :( 1 )中国传统的震旦系底界和后来建立的陡山沱阶和灯影峡阶的底界是不合适的 ,前者位于不整合面上 ,而后二者的底界分别位于相对动荡的低位域的开始和由海退所形成的高位域的开始 ,不仅横向变化大 ,而且很难保存和发现可供对比的生物和化学标志。 ( 2 )建议将中国震旦系的底界上移到陡山沱组第 2段近底部 ,即靠近陡山沱组第 2段黑色页岩与第 1段灰白色白云岩之间的界线 ,以出现分异度高、个体较大、构造复杂的疑源类为标志 ,该界面与南沱冰期后所形成的海侵生物面基本一致 ;同时主张将原灯影峡阶的底界要么下移到陡山沱组第 4段产庙河生物群的黑色页岩底部 ,要么上移到灯影组产文德生物群的石板滩段黑色页岩夹炭质灰岩底部 ,因为这两个界面分别与南沱冰期后形成的层序 2和层序 3的最大海泛面基本一致。 ( 3)根据同位素年代学研究 ,指出陡山沱组第 4段 ,即庙河生物群的 Rb-Sr等时线年龄为 ( 6 85± 9) Ma,而水井沱组底部含三叶虫的黑色页岩的 Rb-Sr等时线年龄为 ( 5 30± 8) Ma  相似文献   

5.
我国南方伊迪卡拉(震旦)系陡山沱组页岩中,保存了以“庙河生物群”为代表的宏体碳质压膜化石群,以大量底栖固着的多细胞藻类为主,还包含推测的后生动物和海绵动物、可疑的遗迹化石等多门类生物化石,化石类型多样、分异显著,代表着新元古代“雪球”冰期之后和寒武纪早期后生动物大爆发前夕地球早期多细胞生物的一次大规模的进化辐射事件。本文通过比较湖北秭归庙河和贵州江口翁会两个典型产地的宏体化石优势属种的形态特征,以及两地所处的沉积古环境,分析探讨了这些优势类别与现生多细胞生物(包括红藻、褐藻和绿藻三大高级藻类)的亲缘关系。研究表明,寒武纪之前大约35~10 Ma间,各门类多细胞藻类广泛发育,与后生动物的先驱分子构成独特的古生态群落。  相似文献   

6.
首次报道应用高分辨率、高精度离子微探针(SHRIMPⅡ)定年方法,对采自三峡地区黄陵背斜西翼湖北省秭归县九曲脑剖面震旦系灯影组与陡山沱组界线和陡山沱组底部的凝灰岩锆石进行的U-Pb定年研究.分析结果,灯影组与陡山沱组界线的凝灰岩锆石测点形成2组,较年轻的一组由16个测点组成,舍去偏离较大的1个点,给出的206Pb/238U比值年龄加权平均值为549.9 Ma±6.1 Ma(MSWD=1.48),代表该层位的实际年龄并限定了庙河生物群的最小年龄.采自陡山沱组底部的另一样品测点同样分为2组一组由3个点组成,给出784Ma±15Ma(MSWD=0.05)的继承年龄值;另一组由15个测点组成,给出206Pb/238U比值年龄加权平均值为628.3Ma±5.8Ma(MSWD=0.86).这一定年结果是目前中国震旦(埃迪卡拉)系陡山沱组底部首次获得的SHRIMp锆石U-Pb年龄.采样点紧邻作为震旦系底界的"盖帽碳酸盐岩"之上,基本可以限定震旦系的底界年龄.该结果与国际地层委员会2004年发布的<国际地层表>中埃迪卡拉系(Ediacaran)的底界年龄630 Ma非常接近,表明中国修订后的震旦系/南华系界线年龄应为630Ma左右.  相似文献   

7.
The abundance and diversity of macrofossils in the Ediacaran have attracted much attention. The upper Doushantuo macrobiotas in South China, including the Miaohe biota from Hubei and the Wenghui biota from Guizhou, are mainly preserved as the carbonaceous compressions and dominated by macroscopic algae and metazoans. Here, we describe 10 genera and 10 species (including 6 new genera and species) of macrofossils from the Wenghui biota. At present, the Wenghui biota yields macrofossils in more than 31 genera and 33 species, excluding those given no image and established on a few unascertained specimens. Based on the occurrence and distribution of macrofossils in both Miaohe and Wenghui areas, the middle-late Ediacaran (back shales of the upper Doushantuo Formation) in South China can be subdivided into two assemblage biozones in biostratigraphy: (i) the Protoconites–Linbotulitaenia–Eoandromeda–Anomalophton assemblage biozone characterized by abundant and diverse macrofossils and by the ranges of Protoconites, Linbotulitaenia and Anomalophton; and (ii) the Baculiphyca–Gesinella–Cucullus–Beltanelliformis assemblage biozone characterized by the acme of the longer macrofossils Baculiphyca and Gesinella, and by few shorter and discoidal macrofossils.  相似文献   

8.
华南伊迪卡拉纪"庙河生物群"的属性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我国南方伊迪卡拉(震旦)系陡山沱组页岩中,保存了以"庙河生物群"为代表的宏体碳质压膜化石群,以大量底栖固着的多细胞藻类为主,还包含推测的后生动物和海绵动物、可疑的遗迹化石等多门类生物化石,化石类型多样、分异显著,代表着新元古代"雪球"冰期之后和寒武纪早期后生动物大爆发前夕地球早期多细胞生物的一次大规模的进化辐射事件。本文通过比较湖北秭归庙河和贵州江口翁会两个典型产地的宏体化石优势属种的形态特征,以及两地所处的沉积古环境,分析探讨了这些优势类别与现生多细胞生物(包括红藻、褐藻和绿藻三大高级藻类)的亲缘关系。研究表明,寒武纪之前大约35~10Ma间,各门类多细胞藻类广泛发育,与后生动物的先驱分子构成独特的古生态群落。  相似文献   

9.
湖北庙河—莲沱地区灯影组管状化石及遗迹化石   总被引:4,自引:2,他引:4  
丁启秀  邢裕盛 《地质论评》1993,39(2):118-123
在湖北秭归庙河灯影组白马沱段及水井沱组底部分别采获Sinotubulites及小壳化石,在宜昌莲沱长江两岸灯影组石板滩段下部发现遗迹化石Planolites。上述生物群的发现不仅极大地丰富了我国震旦系典型剖面的生物群内容,而且对研究地史早期生物演化具有一定意义。  相似文献   

10.
三峡“盖帽”白云岩的碳、硫稳定同位素研究及其成因探讨   总被引:11,自引:1,他引:11  
新元古代南沱组冰碛层之上的“盖帽”白云岩在全球分布广泛, 碳稳定同位素表现出强烈的负偏移, 其成因被认为与甲烷的碳源有关。通过对湖北三峡庙河地区出露的“盖帽”白云岩的野外地质构造、碳 -氧稳定同位素和重晶石夹层的硫稳定同位素特征的研究, 发现除了明显的碳稳定同位素的负偏移之外, 重晶石的硫同位素值表现出明显的正偏移, 其数值可与现代海底甲烷喷气孔附近的自生重晶石矿物的同位素组成相对比, 进而认为“盖帽”白云岩的成因是末元古代“雪球”事件之后天然气水合物的释放与全球环境突变背景下的沉积产物。该研究成果将有助于对地史时期类似地质背景下古天然气水合物背景的识别和环境效应评价。  相似文献   

11.
试论宏体植物的早期演化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下载免费PDF全文
概述了地史早期宏体植物化石的记录。从细胞群体到组织-器官构造有大约11 亿年的漫长进化史。蓝田植物群和庙河生物群标志着震旦晚期(大约7-5.4 亿年间)发生了宏体植物演化史上的一次大辐射,非矿化、弱矿化、和矿化的高级藻类出现。寒武纪发生了另一次辐射。非矿化藻类是最有发展前途的类群,可能直接导致了维管植物的出现。  相似文献   

12.
黔东北伊迪卡拉纪陡山沱组的宏体藻类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王约  王训练  黄禹铭 《地球科学》2007,32(6):828-844
宏体生物广泛地生活于扬子地区伊迪卡拉纪陡山沱期的海洋中,它们为后生动物的快速发展和演化奠定了一个崭新的环境和一个新生态链的基础.产自于黔东北伊迪卡拉系陡山沱组的瓮会生物群生活环境应在贫氧的、透光性良好的浅海低能环境,以宏体藻类为主,共描述15属18种(其中包括3个新属、5个新种、2个修定属和4个修定种)和1个未命名藻以及不明藻类固着器,另包含有宏体后生动物,可能的后生动物以及遗迹化石.瓮会生物群不但含有鄂西庙河生物群和皖南蓝田植物群的分子,也有南澳大利亚Ediacara生物群和俄罗斯WhiteSea生物群的分子,而且具有自已的特征而有别于其他伊迪卡拉期的生物群.其宏体藻类形态变化较大,组织器官和功能已出现明显的分化,并与高等植物之间存在一定的演化关系.宏体藻类多为直立固着于海底,提高了光合作用的效率,增加了水体中的含氧量.同时,宏体藻类作为生态系统中的初级生产者成为一种新的食物,改变了后生动物的食谱.因此,陡山沱期的宏体植物不仅改善了环境,为依赖一定氧而生活、生长和繁殖的后生动物给予了必要的支持,而且作为生态系统中的必要基础,为宏体后生动物的快速发展和演化提供了一个新的食物源.另外,宏体生物群的繁盛不仅提高了有机质的生产率,而且促进了富有机碳的沉积和保存.  相似文献   

13.
晚震旦世陡山沱期后生生物群的古生态环境探讨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早期后生生物群是当前古生物学研究热点之一。我国上扬子区的庙河生物群和瓮安生物群是震旦纪的重要生物群,而生物群是怎样繁盛和埋藏保存是研究早期后生生物群的一个重要方面。作者研究认为瓮安生物群是由于洋流上升提供了大量的SiO2 和P2O5 等养分,使生物在台地边缘大规模繁盛,其海水由于富SiO2 和P2O5 所引起强烈的磷酸岩化及硅化作用,使大量的生物尸体被快速矿化,形成具有抗水动力强的骨架,避免水动力和氧化作用的破坏,因此,矿化作用是生物体保存为化石的另一个重要因素。最后,提出上扬子区陡山沱期为有利于生物群繁盛和保存区域  相似文献   

14.
我国早期生命进化研究的进展和展望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概述了中国在晚前寒武纪——寒武纪生物化石群研究多方面(尤其是大化石)的主要成就。其中,近年发现的震旦纪陡山沱期化石生物(包括庙河生物群和蓝田植物群),对植物界的进化说来是个重要阶段;早寒武世澄江生物群(包括软躯体生物和软部保存的带骨骼生物)早于国外著名的布吉斯页岩生物群,逼近了带骨骼动物最初的爆发式辐射期。这些珍稀化石的研究将促进对早期生物进化历程的重新认识。这个研究领域有无可限量的前景。  相似文献   

15.
三峡库区的洪峰流量受入库支流洪水及水库运行方式的影响并表现出显著的空间变异性,开展基于来水组成的入库洪峰及其在库区传播特征的研究,有助于进一步认识河道型水库的水动力机理并支撑三峡水库优化调度实践。利用水文统计学及河流动力学理论,分析三峡水库2011—2020年实测的逐日流量数据,结果表明:(1)提出的阈值方法,能够有效统计任一场次洪水对应库区各站的洪峰流量;(2)当入库洪峰流量大于40 000 m3/s时,各支流洪水峰现时刻的异步特性对入库洪峰流量的影响相对较小;(3)清溪场、万县的洪峰流量主要取决于入库洪峰流量,庙河、黄陵庙的洪峰流量还取决于三峡水库的调度运行并随入库洪峰流量呈分段变化的趋势;(4)针对不同类型的洪峰,建立了清溪场、万县洪峰流量的计算公式。  相似文献   

16.
华南留茶坡组与灯影组的地层对比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硅质岩为特征的留茶坡组广泛地分布于湘、黔、渝等华南地区。在留茶坡组中普遍夹有厚度不一的白云岩层或泥质粉砂岩和其上0~10 cm厚的紫红色黏土岩。在湘西桃源,以宏体藻类为主的"武陵山生物群"产自于此白云岩层之下的硅质岩所夹黑色页岩中。该宏体生物群在化石的形态类型、组合面貌以及埋藏和保存特征等方面与产自于陡山沱组顶部的鄂西"庙河生物群"和黔东北"瓮会生物群"较为相似。但与后两个生物群相比较,"武陵山生物群"中藻体分枝的宏体藻类贫乏,且宏体生物的结构构造相对简单、演化水平相对较低,时代应为伊迪卡拉(震旦)纪陡山沱期晚期。而留茶坡组中所夹的白云岩层或泥质粉砂岩可能系灯影峡期的海平面下降、地壳上升在相对深水相地区的反映。湘黔一带留茶坡组的时代应为伊迪卡拉(震旦)纪至早寒武世早期。  相似文献   

17.
A new macrofossil Lagerstatte was discovered from the uppermost Ediacaran Jiucheng Member at Jinning and Jiangchuan of the eastern Yunnan, yielding numerous diverse well-preserved thallophyte macrofossils. These include the previously-known representatives of vendobionts, Vendotaenia and Tyrasotaenia, and the biggish multicellular benthos such as Otuaria-like and Tawuia-like fossils, as well as Longfengshaniaceaens with diverse holdfast structures. There are still some other problematic macrofossils with peculiar configurations as well as uncertain relatives. The distinct dominance of the giant, unbranching thallophytes occasionally with holdfast structures distinguishes this assemblage from the other Ediacaran macrofossil Lagerstattes in the Doushantuo Formation at Miaohe, Wenghui and Lantian, and the contemporary assemblage in the Shibantan Member of Dengying Formation, Yangtze Gorges area. This paper outlines the characteristics of some of the multicellular macrofossils from the Jiucheng Member at Jiangchuan. They include some macrofossils with different types of holdfast structure, larger Chuaria-like and Tawuia-like morphology and questionable affinities as well. The discovery of greater diverse macrofossil assemblages from the Jiucheng Member of eastern Yunnan has further indicated that an important diversification and evolutionary radiation of metaphytes took place in the latest Ediacaran time. This radiation of large-scale, benthic metaphyte along with phytoplankton was likely important contributors to the early Cambrian explosion of metazoans.  相似文献   

18.
九十年代以来,随着生物地层学研究的深入发展,我国在元古宙生物演化的研究中,取得了一个接一个的重大进展。其中除了在南方扬子地区约600Ma晚震旦世地层中的许多发现(如庙河生物群、瓮安生物群和高家山生物群等)外,还在北方元古宙的地层中,特别是在约18亿年前的常州沟组中,不仅早已发现了迄今最古老的单细胞浮游真核生物,而且新发现了具细胞组织的宏观多细胞生物及有性生殖结构。所有这些不仅为进一步深入研究元古宙生命演化规律奠定了全新的基础,而且还表明对这一领域的研究我国具有十分优越的地质条件,因此,如果能进一步加大支持力度的话,在我国关于元古宙生物演化的研究和理论完全有可能在短期内取得全面突破,我国的科学家将可能在该研究领域取得更加重大的成果,为人类的科学事业做出更加重要的贡献。  相似文献   

19.
研究了在地下水流数值值模拟中,不同边界类型边界值的扰动对区内计算结点水位的影响,以及为减少因边界值的误差而带来区内预报的误差,文中提出了变边界类型的预报方法.  相似文献   

20.
论国际奥陶—志留系的分界   总被引:5,自引:3,他引:2  
<正> 有关地质历史时期中各大时代(如代与纪)的界线问题已经成为地质研究领域里的重大课题。地层与古生物学者采用多种手段(如化石分带、绝对年龄数值和磁性反向等)来确定系级界线的精确位置。自从国际地层委员会所属志留—泥盆纪界线工作组首先于1972年向第23届国际地质大会提交确定志留—泥盆纪分界的报告以来,其它多数系间的界线工作组亦在不同程度上大致如同他们的做法,来解决各自的界线问题。其方法是:先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