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81 毫秒
1.
震前动物活动节律异常的定量观测和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下载免费PDF全文
冯春皋  蒋锦昌 《地震学报》1992,14(1):111-118
本文由麻雀(SR)、虎皮鹦鹉(BG)和大白鼠(RT)活动的定量观测,给出了正常活动性和震兆异常活动性.结果表明,动物习性异常的定量观测,可为地震临震预报提供一定的信息.SR 和 BG 的正常活动节律基本相同,都呈现 M 型,即07-10点钟和15-16点钟为活动高潮期,12-13点钟为活动低潮期,夜间基本不活动.RT 的正常活动节律是07-10点钟和17-18点钟为中强度活动,11-16点钟为低强度活动,19点-翌日06点为高强度活动.地震前 SR,BG 和 RT 的活动节律出现明显的异常变化,SR 和 BG 夜间活动频繁,而 RT白天低强度活动期活动明显增高,都约为正常值的300倍以上,同时每天的活动量也随之明显增高,约为正常值的2倍以上.2-检验表明,SR,BG 和 RT 的昼夜活动节律异常和相伴随每天活动量的明显增高,与200km 内唐山震区的4.3级以上地震有显著性相关.   相似文献   

2.
对拉萨地震台2008—2015年水平摆观测资料进行研究,结果发现,在中国发生的5次7.0级地震及周边发生的1次8.1级地震前,日均值表现出反年变现象,背景值发生反向改变,五日均值均方差出现超过正常观测值2倍中误差现象,体应变短临异常特征比较明显,主要体现在速率的加速转向和发震前后的阶跃变化。  相似文献   

3.
湖泊水体的对流混合是最基本的物理过程,其能显著影响湖泊生态系统温室气体等循环,但浅水湖泊水体对流混合的研究鲜有报道.本研究基于太湖(面积2400 km2,平均水深1.9 m)中尺度通量网的原位、高频、连续和多点的观测数据,分析该大型浅水湖泊水体对流混合速率w*的时空特征.结果表明太湖水体w*的均值为2.49 mm/s,因太湖的风速、水温和辐射等物理参数无空间变化,w*也无明显的空间变化.但是研究表明w*呈现显著的昼夜变化和季节变化,且昼夜变化幅度强于季节变化.总体上夜间w*是白天的4倍多,冬季w*(均值1.79 mm/s)明显低于春季(均值2.42 mm/s)、夏季(均值2.91 mm/s)和秋季(均值2.82 mm/s).太湖w*主要受风速和能量收支影响,白天风速是主要驱动因子,夜晚能量收支是主要驱动因子.  相似文献   

4.
分析了2005年7月25日林甸5.1级地震和2005年2月23日富裕3.7级地震前,林甸1井大地微电流、林甸04井的氦气和大庆地震台的地温异常变化。大地微电流在这2次地震前具有明显的异常变化,其异常幅度达正常背景值的10~20倍。氦气在林甸5.1级地震前具有明显前兆异常变化。  相似文献   

5.
本文利用前兆通用异常分析方法,通过提取2009年11月8日辽宁凌海ML4.1地震前锦州台形变短临异常信息,探讨了震前震源区附近的应力状态及异常形态特征,同时对异常演化形态的物理机制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震前异常特征表现形式为应变固体潮曲线的畸变,日均值曲线经过处理后出现的张性或压性的超出2倍均方差的脉冲异常;倾斜为分量曲线打破正常变化趋势、转向加速、矢量曲线打结等异常。  相似文献   

6.
汶川M_s8.0地震前电离层VTEC的异常变化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下载免费PDF全文
利用地基GPS观测资料反演的垂直电子总含量(VTEC),本文考察了2008年5月12日汶川M_s8.0地震期间的电离层变化.在考察过程中,以前10天的VTEC均值和伴随的2倍标准偏差作为参考来识别电离层异常.最终的考察分析结果表明:(1)VTEC的异常增加出现在5月3日和5月9日,而VTEC的异常减小出现在4月29日和5月6日;(2)所有这4天的电离层VTEC异常持续时间均超过了4 h,且异常自东向西漂移;(3)相对于电离层的非扰动状态,在5次电离层异常的峰值时刻,震中附近VTEC增加或减小超过30%的空间区域沿经、纬向分别超过了4000 km和1500 km.鉴于地震期间的日-地空间环境和电离层VTEC异常特征,我们认为,5月3日下午和5月9日的VTEC正异常可能是本次汶川地震的电离层前兆.  相似文献   

7.
汶川Ms8.0地震前电离层VTEC的异常变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利用地基GPS观测资料反演的垂直电子总含量(VTEC),本文考察了2008年5月12日汶川Ms8.0地震期间的电离层变化.在考察过程中,以前10天的VTEC均值和伴随的2倍标准偏差作为参考来识别电离层异常.最终的考察分析结果表明:(1)VTEC的异常增加出现在5月3日和5月9日,而VTEC的异常减小出现在4月29日和5月6日;(2)所有这4天的电离层VTEC异常持续时间均超过了4 h,且异常自东向西漂移;(3)相对于电离层的非扰动状态,在5次电离层异常的峰值时刻,震中附近VTEC增加或减小超过30%的空间区域沿经、纬向分别超过了4000 km和1500 km.鉴于地震期间的日-地空间环境和电离层VTEC异常特征,我们认为,5月3日下午和5月9日的VTEC正异常可能是本次汶川地震的电离层前兆.  相似文献   

8.
宁波ZK03井水温异常与昆仑山口西8.1级地震的关系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邱永平 《内陆地震》2003,17(2):141-144
通过分析宁波台ZK03井的基本观测条件、所使用的仪器设备以及对其日均值、整点值的探讨,认为该井水温异常很可能与昆仑山口西8.1级地震有关系。从日均值图上看,异常出现在震前10天左右,最大异常量为正常速率的负20倍;从整点值图上看,震前10天开始在34个小时内测值下降了0.001℃,是正常速率的负18倍。异常出现原因可能是由于地震前的长周期波通过上地幔或软流层传播,间接地导致了地下流体温度发生了微小的变化。  相似文献   

9.
以天津滨海某软弱场地为例,在不同强度不同相位的地震动时程输入下,用等效线性化技术考虑土的动力非线性特性,计算水平成层场地的地震反应,研究天津地区厚层淤泥质粉质黏土的动剪模量比和阻尼比与剪应变幅值的关系曲线的变异性对深软场地地表峰值加速度及其反应谱的影响。结果表明:(1)在阻尼比较均值加减一倍标准差对地表地震动参数变化影响不大;(2)在动剪模量比均值增加或减1倍标准差,对2%超越概率水平下地表峰值加速度影响显著,对应地表峰值加速度可能增加或减小20%~30%,其地表反应谱谱型也有变高变瘦或变矮变胖的趋势;(3)在动剪切模量均值减1倍标准差时,对10%超越概率水平下的地表峰值加速度的影响比较显著,减小幅度在15%左右,反应谱也存在变矮变胖的趋势;在动剪切模量均值加1倍标准差时,对10%超越概率水平下的地表地震动参数影响不明显;(4)在动剪切模量或阻尼比均值加减1倍标准差时,对63%的地表地震动参数影响均不明显。  相似文献   

10.
分析了2005年7月25日林甸5.1级地震和2005年2月23日富裕3.7级地震前,林甸1井大地微电流、林甸04井的氦气和大庆地震台的地温异常变化。大地微电流在这2次地震前具有明显的异常变化,其异常幅度达正常背景值的10-20倍。氦气在林甸5.1级地震前具有明显前兆异常变化。  相似文献   

11.
以中国静止气象卫星亮温资料为数据基础,使用小波变换和功率谱估计法研究2022年1月8日门源M6.9地震前的热辐射异常,并对祁连带中东段以往震例的热辐射异常作回溯性研究。门源6.9级地震的热辐射异常发展过程可分为3个阶段:初始演化阶段、增强持续阶段、减弱消失阶段。面积最大时强辐射区的面积约为8万km~2,地震发生在其西北部。相对功率谱峰值为平均值的17倍,地震发生在峰值后82天。大面积、高强度的热辐射状态持续时间长是此次异常的显著特点。祁连带中东段的几次地震前均出现过热辐射异常,其特征可为该区震情判定不断积累经验,以期形成可作为判定指标的区域震例库。  相似文献   

12.
利用新建中山站高频雷达2010年4月到2011年2月的观测数据,研究了中山站高频雷达回波的日变化特征以及地磁活动的影响. 研究结果表明,中山站高频雷达回波具有明显的日变化特征且受地磁活动影响较大. 雷达回波发生率的峰值在地磁活动较小时处于日侧;随着地磁活动的增强,峰值减小并向夜侧移动. 另外,平均多普勒视线速度具有明显的昼夜分布,夜侧主要为正向速度,即朝向雷达,日侧主要为负向速度,即远离雷达;随着地磁活动的增强,平均回波强度和平均多普勒视线速度的峰值都会增加,而多普勒谱宽则会减小.  相似文献   

13.
宁波地震台ZK03井水温异常与日本北海道8.0级地震的关系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分析认为宁波地震台ZK03井水温出现的异常很可能与日本北海道8.O地震有关。年日均值图显示,异常出现在震前17天左右,表现为脉冲式向上突跳,最大异常量为正常波动速率的2246倍;从月整点值图上看,9月9日8时开始出现异常,5个小时后达到最大值,超过正常日均波动值的3676倍;从分钟值图上看,异常出现在9日约7时20分,同日12时左右达到最大,是正常日均波动值的3736倍。异常出现的原因可能是由于地震前的长周期波通过上地幔或软流层传播,间接地导致了地下流体温度发生了微小的变化。  相似文献   

14.
基于国际全球定位服务中心(International GPS Service,IGS)提供的120°E 上空1999-2009年IONEX格式电离层电子浓度总含量(TEC)资料,分析赤道电离异常驼峰区TEC峰值Inc和Isc的年变化和季节变化以及与太阳、地磁活动的相关性.在11年时间尺度上,Inc和Isc与太阳辐射P指数的日均值有较好的相关性(r=0.90和r=0.84),而与地磁活动指数Dst、Kp和Ap日均值的相关性均不好.驼峰区TEC峰值Inc和Isc都是在北半球春、秋季出现极大值,而且冬季值大于夏季值,即Inc呈现"半年异常"和"冬季异常"现象,我们认为Inc和Isc相似的半年变化特征是与赤道上空电离层电急流相关的东向电场半年变化导致的.利用支持向量回归方法构建了EIA指数的预报模型,预报试验结果表明,该预报模型能较准确地描述Inc和Isc的变化,对南北驼峰TEC峰值预报的平均相对误差分别为22.96%和10.2%.基于支持向量机回归的预测方法为赤道电离异常特征指数预报的实现提供一条有效方法途径和好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5.
首先建立地电场日变幅各向异性度(S值)方法:对不同测向的地电场日变幅换算成各向异性系数,进而提取异常信号的方法。通过对不同台站的映震结果的对比分析表明:(1)该方法能够较好地识别地震前兆信息异常,对于5级左右地震,在震前4个月之内,震中距200 km范围内各台能够记录到地震的短期异常,异常出现的早晚与各台震中距的远近有关;对于4级地震,震中距越近异常越明显;(2)在正常情况下,S值曲线一般在均值的2倍均方差以内波动;当出现异常时,异常判据为S值2日以上超过各台均值的2倍均方差、曲线形态发生畸变;(3)各台映震结果存在较大的差异性,这可能与地下介质电性结构、发震构造与各台构造关联性存在一定关系。  相似文献   

16.
ZK03井水温异常与印尼8.7级地震的关系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分析认为该井水温出现的中、短、临异常可能与印尼8.7级地震有关.年日均值图显示,中期异常出现在震前11个月左右,表现为脉冲式向上突跳及阶跃式上升,最大异常量为日均正常上升速率的84倍;中短期异常出现在震前4个月和1个月,最大异常量为正常日均波动值的274倍;临震异常出现在震前的第9天,震前25小时达到最高值,最大异常量为正常日均波动值的2.5倍.水温异常出现的原因可能是由于地震前的长周期波通过上地幔或软流层传播,间接地导致了地下流体温度发生了微小的变化.  相似文献   

17.
对河北易县台形变观测资料日均值和月均值在2次唐山地震前后的变化进行分析,发现该台多种观测手段在地震前记录到了显著异常,分析其共性和差异性,给出该台形变资料的异常特征和提取方法。  相似文献   

18.
孙天林  刘耀炜 《内陆地震》1991,5(4):317-323
对甘肃省3口井流量的多年旬均值数据作了线性趋势分析处理,用1.5倍剩余标准差作为异常分辨控制线,研究了1985年6月24日宕昌5.0级地震、1987年1月8日迭部5.9级地震和1987年10月25日礼县5.1级地震前清水井、礼县井和成县井的异常形态和异常过程,给出了甘肃井网中流量井反映地震的能力明显高于水位井这个基本事实。  相似文献   

19.
孙青  李圣强  罗立强 《地震》2005,25(1):15-21
收集了中国大陆科学钻探主孔工程(CCSD)主孔中117~2045 m深度地下流体某些组分(He、 Ar、 CO2、 CH4)的浓度资料和2001年7月1日至2002年4月30日时间段内钻孔周围500 km范围内震级ML≥1.0地震目录资料, 对其流体资料进行日均值处理、 差分分析和最大相关系数处理。 由日均值浓度看出地震前后He、 Ar、 CO2、 CH4浓度存在明显异常; 最大相关系数分析表明, CH4和CO2组分两者相关性好, 最大相关系数平均值为0.95, 均方差为0.08, 说明两者可能具有相同的来源。 CH4和CO2浓度日均值最大相关系数在地震前后出现明显的异常波动。 主孔中的地下流体特征及与周围地震活动的对应关系揭示大陆科学钻探主孔中的地下流体异常与区内地震活动可能存在一定关系。  相似文献   

20.
云南地区水氡前兆异常动态演化与地震关系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和宏伟  和国文 《地震研究》1999,22(4):365-371
本研究系统地处理了1987年至1997年云南地区23个水氡观测点的水氡观测数据 突出短临异常,寻找水氡短临预报指标,数据处理方法采用日均值一阶差分法,使用差分平稳序列的3倍均方差作为异常判据。得到了云南地区水氡日差分异常台项月本底值为4台项,水氡日差人异异常数月本底值7次,明确提出了预报3个月内云南地区5级以上地震的短临预报指标,给出了其对应地震关系,其中对应率和概括率均为70%左右。同时全面地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