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地震地质》1992,14(2):120
由中国地震学会地震地质专业委员会主办的“第二届全国活动断裂研究学术讨论会”于1991年10月8~12日,在北京召开。出席会议的代表110人,除来自地震系统外,还有北京大学、中国地质大学、水利水电科学研究院抗震所等单位的代表参加了会议。会议共收到论文摘要118篇,包括:1.不同类型活动断裂特征54篇;2.活动断裂分段性19篇;3.工程建设中的活动断裂11篇;4.活动断裂与地震危险性和地质灾害10篇;5.隐伏活动断裂15篇;6.活动断裂研究方向和问题讨论3篇,以及综述性论文6篇  相似文献   

2.
由中国科学院南京地理与湖泊研究所和水利部水利管理司主编的《中国湖泊名称代码》(简称《代码》于1999年3月由中国水利水电出版社出版,定价11.80元.(代码)主要依据我国水利部水电技术标准制订、修订计划和水利部发布的的《水利水电技术标准编写规定》的原则、方法,并结合我国湖泊分布的特征编制而成.通过湖泊名称代码的编制(7位数字和字母的组合码),可将我国1km2以上的湖泊按湖泊所在的流域(外、内)、地理位置(省、自治区、直辖市)、湖泊面积大小、水化学性质和水系性质诸要素编制入码,用以对其进行标识,从…  相似文献   

3.
由中国科学院南京地理与湖泊研究所王苏民和窦鸿身研究员主编的《中国湖泊志》近日由科学出版社出版,全书580页该书是在中国科学院基础研究领域特别支持项目“中国湖泊系统调查与分类系统”研究成果的基础上,广泛吸取以往湖泊科研成就而撰写出来的一部系统性、综合性专著全书共分为两篇.第一篇是中国湖泊总论,按学科的研究内容,分章论述了中国湖泊概况,湖泊成风,湖泊沉积,典型湖泊发育演化,湖泊水文。水动力与湖泊物理性质,湖水化学、污染与富营养化,湖泊水生生物与湖泊资源等,第二篇是中国湖泊分论,按照湖泊的地理分布特征…  相似文献   

4.
中国地震学会强震动观测技术与应用专业委员会于2011年12月19日至21日在北京召开第一届委员会成立暨学术研讨会。本次会议的主要内容有:①强震动观测技术与应用专业委员会第一届委员会成立;②学术交流。来自中国地震局各直属单位和省市地震局、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中国科学院武汉岩土力学研究所、中国建筑科学研究院、中国水利电力科学研究院、中国铁道科学研究院、国土资源部地质调查局研究中心、国家环保总局核与辐射安全中心、交通部公路科学研究院、北京大学、同济大学、大连理工大学、重庆大学、北京工业大学、南京工业大学、成都防灾研究所等单位,以及国内外强震动观测仪器主要生产和销售单位的近60名代表参加了本次会议。中国地震局震害防御司杜玮司长、中国地震学会郝记川秘书长到会给予指导。  相似文献   

5.
岳尚华 《地球》2013,(10):14-19
正水危机是指20世纪70年代以来,由于人类过度的大规模活动造成的水资源尤其是饮用水的匮乏以及水体污染。水资源危机是21世纪人类共同面对的最严峻的问题。其中中国水危机最为国内外专家学者关注。我国淡水资源紧缺,而水污染使缺水的局势更加严峻。我国用水现状如何?怎样应对水危机?为此,本刊记者采访了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水利水电科学研究院水资源所名誉所长王浩。  相似文献   

6.
引言2013年11月18日-11月20日,“中国地震学会空间对地观测专业委员会2013年学术研讨会”在福建省厦门市召开.此次会议由中国地震学会空间对地观测专业委员会主办.来自中国地震局地震预测研究所、地壳应力研究所、地质研究所、地球物理研究所、地震应急搜救中心、地壳工程中心、地震台网中心、武汉地震研究所、兰州地震研究所、中国科学院遥感与数字地球研究院、中国科学院地质研究所、中国科学院光电研究院、北京大学、南京航空航天大学、东北大学、哈尔滨工业大学、航天八院、航天东方红卫星公司、航天503所、上海天文台等多个单位的80余位专家参加了会议.  相似文献   

7.
蓝颖春 《地球》2016,(4):10-12
正专家简介:王浩,63岁,水文水资源专家,2005年当选为中国工程院院士。出生于北京市,1989年毕业于清华大学,获博士学位。曾任中国自然资源学会副理事长,现任中国水利水电科学研究院水资源研究所所长、教授级高级工程师。曾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三次,省部级科技进步奖四次,中国优秀图书奖一次。  相似文献   

8.
1988年11月15-17日,东太湖水产资源开发实验中心邀请了有关负责人和专家对其下属的两个承包实体进行现场验收.“中心”领导小组组长、南京地理与湖泊研究所所长屠清瑛,副组长、苏州市水产局原局长许震寰和副组长、江苏省太湖渔管会副主任顾良伟主持了验收.中科院原地学部主任李秉枢和资环局副局长杨生等同志也参加了验收。东太湖水产资源开发实验中心是今年4月由南京地理与湖泊所联合苏州市水产局和江苏省渔业生产管理委员会组成,下设东太湖水体农业试  相似文献   

9.
东亚夏季风北边界的湖泊水位记录所指示的区域全新世夏季风演化历史备受争议.文章以中国北方一个封闭湖泊过去15000年来甘油二烷基甘油四醚(GDGTs)的记录来探讨此问题.湖泊表层和岩芯沉积物数据结果显示,GDGT-0和brGDGTs均来源于湖泊内部自生.从湖岸到湖中心,表层沉积物中GDGT-0和brGDGTs含量随着水深...  相似文献   

10.
水下爆破对大坝影响的离心模拟试验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由于离心机能够在原型应力条件下模拟爆破对大坝的影响。本文使用中国水利水电科学研究院研制的离心模拟爆破系统,在不同重力加速度之下研究了在不同水深,距坝面不同距离的情况下雷管爆破对于大坝的影响。  相似文献   

11.
第四届海峡两岸地震科技研讨会于 2 0 0 1年 1 0月 1 5日至 1 6日在台湾召开。会议由台湾地球物理学会主办。大陆方面由中国地震局局长陈章立 (海峡两岸地震科技交流中心名誉主任 )为团长 ,代表团由中国地震局系统、北京大学、中国科学院、中国建筑科学研究院等单位共 2 2人组成。台湾方面参加会议的有气象局、中研院地球科学所、台湾大学、中正大学、中央大学、成功大学、中兴大学、逢甲大学、地震工程中心等单位约 5 0余人参加了会议。旅美著名学者邓大量、吴大铭、邱哲明应邀参加了会议。大会共交流论文 49篇。其中 ,大会演讲四篇 ,陈章…  相似文献   

12.
郑丙辉  曹晶  王坤  储昭升  姜霞 《湖泊科学》2022,34(3):699-710
目前,我国湖泊富营养化及蓝藻水华问题十分突出,国家高度重视湖泊的生态环境保护.自“九五”以来,国家就投入太湖、巢湖、滇池“老三湖”等重污染湖泊的治理,但成本巨大,且历经近30年才初见成效.按照湖泊污染程度,湖泊治理与保护可分为“污染治理型”“防治结合型”“生态保育型”3大类.“老三湖”的治理是典型的“先污染、后治理”的模式,水质较好湖泊主要属于生态保育型湖泊,因此,“老三湖”治理模式不适用于水质较好湖泊的保护.本文系统总结了我国水质较好湖泊优先保护理念的形成和水质较好湖泊专项实施的历程.根据水质较好湖泊的特点,及其生态系统退化与修复的一般过程,提出了水质较好湖泊保护的基本思路.从热力学角度,阐明了氮磷营养盐输入湖泊生态系统中是熵增过程,也是湖泊生态系统退化的根本原因,湖泊氮磷污染负荷源头控制是关键.湖泊流域生态安全格局是确保湖泊生态系统健康的基础,从景观生态学角度,阐明了优化湖泊流域水土资源利用、优化发展模式是减轻湖泊环境压力的重要途径.在浅水湖泊生态系统,以沉水植物占优势的“清水态”和以浮游植物占优势的“浊水态”转换过程不是沿着同一条途径,存在上临界阈值和下临界阈值,水生态修复过程表现出一种迟滞的现象.从湖泊水生态系统稳态转换理论角度,阐明了湖泊生态修复工程应在湖泊生态系统发生退化转变之前实施,才能获得较高的环境效益.通过国家财政专项对81个水质较好湖泊的支持,既能促进湖泊流域经济社会发展,又能确保湖泊水环境质量变好,湖泊水生态系统逐步改善.建议加强不同类型湖泊保护模式的总结,深入对水质较好湖泊生态系统演替理论和保护技术研究,支撑国家系统开展水质较好湖泊保护.  相似文献   

13.
代晓颖  徐栋  武俊梅  丰俊  邹书成  尹珩 《湖泊科学》2021,33(5):1415-1424
为探究“十三五”期间武汉市湖泊水质变化特征及规律,分析当前武汉市湖泊水环境的主要问题及成因,为武汉市水生态环境保护“十四五”规划提供科学支撑,以武汉市166个湖泊为研究对象,根据武汉市环境监测中心2015-2019年对各个湖泊的监测数据,采用水质综合污染指数、富营养化状态评价、动态度分析等方法,对武汉市湖泊水环境进行综合评价.结果表明:1)2015-2019年武汉市湖泊水质总体好转,2019年全市湖泊综合污染指数较2015年下降7.74%,多数湖泊营养状态呈现稳中向好趋势,但湖泊水质较难实现持续改善.2)武汉市湖泊主要超标污染物总磷、氨氮、化学需氧量和高锰酸盐指数平均质量浓度在2015-2019年间均呈下降趋势,但2019年有47%湖泊总磷浓度劣于Ⅳ类评价标准,磷元素是制约湖泊水质的主要因素.3)2015-2019年武汉市中心城区湖泊综合污染指数下降,湖泊富营养化状态好转,但青山北湖、南湖等湖泊综合污染指数较高,排口排污、底泥内源污染是影响中心城区湖泊水质的主要因素.新城区湖泊水质改善仍面临一定压力,东西湖水系重度富营养化湖泊数量增多,后湖水系湖泊综合污染指数上升,农业面源、工业生产对新城区湖泊水质影响较大,湖泊破碎化导致的自净能力降低也是影响湖泊水质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14.
《地球》2017,(12)
<正>11月8日至10日,由清华大学与亚洲清洁空气中心主办,中国环境科学研究院、中国环境监测总站、环保部环境规划院、华南理工大学和南京大学协办的"第二届中国大气污染源排放清单技术研讨会暨中国城市空气质量管理研讨会"在北京召开,其主要讨论议题是推动排放清单技术在空气质量管理中的应用,推进中国环境监管专业化和精细化。自2015年起,环保部已经开展了两批城市的源清单编制试点工作,并发布了多项源排  相似文献   

15.
正2018首届中国智慧社会发展大会暨第二届新型智慧城市发展高峰论坛年初在京召开。大会在国家发展改革委高技术司的支持下,由中国信息协会主办,中国信息界杂志社承办,中国城镇化促进会中城特色小镇规划研究院、北京大学中国区域经济研究中心、北京大学智慧城市研究中心、清华大学技术创新研究中心、中国智慧城市建设信用联合体、中国信息界发展研究院六家单位协办。来自国家  相似文献   

16.
为了进一步明确湖泊及流域科学学科发展方向 ,研讨“十五”及 2 0 1 0年湖泊及流域科学优先资助领域及重点研究方向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地球科学部联合中国科学院南京地理与湖泊研究所于 2 0 0 2年 3月 2 6 - 2 8日在南京召开了“湖泊及流域科学学科发展与优先领域学术研讨会” .来自中国科学院、水利部、南京大学、东南大学、河海大学、华东师范大学、浙江大学等 1 5个单位的专家、学者 6 5人参加了会议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地球科学部柴育成副主任、宋长青处长出席会议并发表讲话 ,中国科学院南京地理与湖泊研究所秦伯强常务副所…  相似文献   

17.
在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中国科学院南京地理与湖泊研究所、中国科学院湖泊沉积与环境开放研究实验室、中国科学院百人计划项目、德国马普科学院生物地球化学研究所的共同资助下,于1999年4月26-29日在南京召开了“中国古湖泊演变及其水汽循环动力学过程”为主题的国际工作会议会议邀请了中外第四纪地质学、湖泊沉积学、古气候学、大气环流模型、全球水文模型和植被模型等40多专家学者参加,会议报告30余篇参加会议的代表来自中国、德国、英国、美国和澳大利亚等国家.为期三天的工作会议介绍中国不同区域的古湖泊研究的最新…  相似文献   

18.
郭爱民 《地球》2011,(3):35-37
兴水利、除水害,事关人类生存、经济发展、社会进步,历来是治国安邦的大事。自1949年新中国成立至今,62年来,我国的水利事业经历过高潮也遭遇过低谷。就此,《地球》记者近期采访了中国水利水电科学研究院的有关水利专家,梳理出我国自建国以来水利建设的5个不同历史时期。  相似文献   

19.
王洪道 《湖泊科学》1994,6(2):186-187
竺可桢先生是我国卓越的科学家、教育家,是中国科学事业受人爱戴的领导人之一。竺老离开我们已有20年了,我们怀着祟敬的心情深切地怀念他。 竺老是中国近代地理学和气象学的奠基者,在气候变迁、物候、农业气候、自然区划和科学史等领域,有杰出的成就。他不仅积极倡导、组织和参加中国地学、生物学、天文学、自然资源综合考察等许多方面的工作,而且对湖泊学的研究也极力倡导并给予扶持。 早在20年代,竺老在第四中山大学(即江苏大学)讲授地学通论时,在他所编的讲义第二编地文学中,专门用一章讲授湖泽海滨。尽管已事隔70余年,其内容对今天湖泊学研究还有一定的指导意义。在书中,他首先指出湖泽与内海、海湾等的区别是:(一)湖泽池沼多与海洋无关,而内海、海湾则与海洋相通;(二)湖泽池沼其水面常较海面为高,极少在海面以下。世界大多数湖泊为淡水湖、亦有盐湖。湖泽之分布无处不有,“自赤道以至两极在大陆各处均有”,“以平均而论则在高纬度较低纬度为多”,“山岳之上多”,“沿河一带凡河身倾斜急  相似文献   

20.
江苏省海洋湖沼学会第四届会员代表大会暨第七次学术年会于1993年11月30日至12月3日在江苏省宜兴市隆重召开。来自中国科学院南京地理与湖泊研究所、河海大学、南京水利科学研究院、南京大学、南京农业大学、省海洋局、无锡淡水渔业中心、省淡水水产研究所、淮阴市水利局、连云港水产学校等30多个单位80余位代表出席了这次大会。 大会共收到论文及摘要40多篇,内容广泛,反映了江苏省海洋湖沼科学研究的主要成果。其中王苏民的“全球变化研究动态”、范云琦的“93’日本琵琶湖国际共同观测介绍”,曾昭琪的“海洋、湖泊生物学最新研究动态”、濮培民的“控制湖泊富营养化的途径”、姚国权的“围海工程与海岸研究进展”、张君伦的“日本国土数值情报系统介绍”以及谢金赞的“江苏省海岛资源综合调查简介”等大会交流论文反映了有关学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