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混杂的全局最优化算法是一种模拟退火法和下坡的单纯形法相结合的方法,该法用来反演远震体波求解震源参数,在时间域对震源时间函数加约束,反演双力偶参数而不是反演矩张互通主考虑多重震源导致非线性和多重模型问题,在这些问题中,目标函数包括许多局部极小值。  相似文献   

2.
运城盆地的现今构造活动及现代地壳应力场的基本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大量震源机制解结果表明,运城盆地存在以水平拉张为主要特点的局部小区域应力场,盆地北部水平挤压分量占优势。这些特点不同于山西断陷带其它诸盆地局部小区域应力场的特点。由这些震源机制解结果中所有P轴、Τ轴做出的运城盆地的平均应力场,与华北区域地壳应力场和山西平均应力场的结果基本一致。说明运城盆地在宏观上、整体上仍严格受华北区域应力场的控制,其局部小区域应力场也是在华北区域应力场范畴内活动  相似文献   

3.
在进行未来破坏性地震的强地面运动数值模拟时,震源参数选取的准确性对地震动预测的结果影响很大。震源参数的确定存在很多不确定性因素,既包含随机的不确定性因素,又包含认知的不确定性因素。本文在大量地震事件及文献调研的基础上,运用统计学方法对具备随机不确定性特征的震源参数进行统计研究,以震源参数经验公式的形态建立解释其随机性和不确定性的数学模型。为了研究局部地区震源参数的定标关系特征,获得更加适用于局部地震密集区域,尤其是包含中国大陆地区在内的局部区域的震源参数的经验关系,本文从GCMT地震目录中选取了1 700多个MW≥5.5的地震事件,运用统计学方法研究地震密集地区的震源参数经验关系,包括震级、地震矩、破裂面积等,增加了相对较大的局部范围内凹凸体的地震样本数量,从统计学角度计算更加适合局部区域的震源参数的经验关系。统计结果表明:局部区域震例获得的震源参数的经验关系与不限区域震例获得的经验关系存在差异,尤其是涉及到断层破裂面积、凹凸体相关参数时差异较大,局部区域内震例获得的震源参数的经验关系将更具有代表性。应用本文获得的相对局部区域的经验公式计算未来破坏性地震的强地面运动所需的震源参数时,获得的地震动预测结果将更能体现目标区域真实的地震动特征,进而提高地震动预测结果的可靠性。   相似文献   

4.
本文利用唐山地区强震观测台网在过去几年中记录到的强震数据,采用震源,传播路径和局部场地效应分离方法和非线性曲线拟合技术,模拟了唐山地区的震源参数,计算了唐山地区的绝对局部场地效应。  相似文献   

5.
本文利用唐山地区强震观测台网在过去几年中记录到的强震数据,采用震源,传播路径和局部场地效应分离方法和非线性曲线拟合技术,模拟了唐山地区的震源参数,计算了唐山地区的绝对局部地效应。  相似文献   

6.
京津唐张地区速度结构和震源位置联合反演的遗传算法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震源参数和速度结构的联合反演是一个典型的非线性名参数最优化问题,常规的局部线性化反演方法往往易于陷入局部极值,且严重依赖于初始模型的选取。模拟生物界进化的遗传算法则是一种简单而高效的全局性搜索方法。  相似文献   

7.
田宵  汪明军  张雄  张伟  周立 《中国地震》2021,37(2):452-462
微地震事件的空间分布可以用来监测水力压裂过程中裂缝的发育情况。因此,震源定位是微震监测中重要的环节。震源定位依赖准确的速度模型,而震源位置和速度模型的耦合易导致线性迭代的同时反演方法陷入局部极小值。邻近算法作为一种非线性全局优化算法,能够最大程度地避免陷入局部最优解。本文将邻近算法应用于单井监测的微震定位和一维速度模型同时反演,首先利用邻近算法搜索一维速度模型,再使用网格搜索方法进行震源定位,并根据定位的走时残差产生新的速度模型,最后通过若干次迭代使其收敛到最优解。理论和实际数据结果均表明该方法能够避免局部最优解,得到较为可靠的震源位置和一维速度模型。  相似文献   

8.
丹江口水库及邻区地震震源参数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在讨论震源参数和M震级关系以及论述利用地方震尾波估算地震矩方法的基础上,尝试性地系统估算了丹江口水库及邻区内43次ML≥2.5级地震的震源参数,并讨论了丹江口水库地震的特征。丹江口水库及邻区地震震源参数的初步分析表明:丹江口及邻区属低应力降地区。水库蓄水的附加引张应力效应可能使得丹江口水库中局部以引张应变为主的地区应变迅速增加,地震应力降高于该区一般地震原有水平、从而诱发地震。此外,丹江口水库地震的破裂长度可能和震源机制的破裂类型有关。  相似文献   

9.
云南禄劝地震余震分裂S波的变化<   总被引:8,自引:2,他引:8       下载免费PDF全文
李白基 《地震学报》1996,18(2):224-230
从1985年云南禄劝MS6.1地震后桂泉台三分向数字记录中分析出了S波分裂.100余个余震的S波分裂参数随时间的变化分为局部应力时段和区域应力时段.在局部应力时段,似乎是两个交叉约50~60的直立平行裂隙系对S波传播施加影响,局部应力略强于区域应力.随着余震活动逐渐趋于平静,局部应力减弱或消失,恢复到区域应力状态.分裂快速S波偏振方向及其时段变化,与震源机制独立测出的震源主压应力轴方位变化完全相同,说明S波分裂是应力场所控制的EDA裂隙各向异性的效应.分裂慢速S波的延迟时间,除了在两个时段的差异外,还发现在两个时段内强余震前后变化的例子,震前在数小时之内上升,震后在数日之间下降.   相似文献   

10.
首先对1966年1月1日至1984年12月31日华北地区MS4.0的1 739条地震事件和邢台震区MS4.0的541条地震事件、唐山震区MS4.0的999条地震事件震源深度资料进行了分段(2 km间隔)深度-频度统计分析,分别得出了各自的震源分段深度-频度图(H-N图).研究表明: ① 华北板内地震发生在陆壳内,而且多集中在中、上地壳一定深度范围内,构成了板内震源层;② 震源层由相邻的主层和辅层组成,主层和辅层的顶、底界分别相应于G、C和B、G地质界面;③ 邢台和唐山震区的H-N图显示出较大差异,表明震源层具有区域性和局部性特征;④ DSS、MTS探测研究结果表明,震源层的区域性、局部性特征主要取决于区域和局部的深部构造环境;⑤ 震源层是一介质层实体,与地壳内的脆-韧过渡带相关联.震源层又是一应力导层.由于应力导层上、下介质分别受到破坏和流动,而使应力主要集中到应力导层内,地震就发生在其中.   相似文献   

11.
2008年汶川地震之后,通过InSAR观测到青川县木鱼镇附近存在一个长约为15 km、宽约为10 km、地表位移数十厘米的局部形变区。前人分析认为,该形变区是由MS6.4的青川强余震造成的,但拟合地表形变数据所采用的震源深度和震源机制解与地震学反演的结果具有较大差异。本文利用远震体波和瑞雷波振幅谱进一步测定了青川强余震的震源深度和震源机制解,计算了此次事件造成的地表位移场,认为青川强余震并非造成木鱼镇地区局部形变的直接原因,并讨论该局部形变区可能的成因。   相似文献   

12.
震源深度误差对矩张量反演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4,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许力生  陈运泰 《地震学报》1997,19(5):462-470
在用矩张量反演方法确定地震的震源机制和震源的破裂过程时,由于测定震源深度的误差,很难保证计算格林函数时所采用的震源深度(理论震源深度)和实际震源深度完全相等.理论震源深度和实际震源深度的差异(震源深度误差)对矩张量的反演或多或少会造成影响.借助于合成地震图较系统地讨论了震源深度误差对3种基本类型(正断层、逆断层和走滑断层)的震源反演造成的影响.对于正断层和逆断层,震源深度误差主要影响各向同性成分和补偿线性向量偶极成分.在理论震源深度大于实际震源深度时:对于正断层,震源深度误差导致出现虚假的正的各向同性分量和负的补偿线性向量偶极分量;随着差异的增大其绝对值逐渐增大;对于逆断层,震源深度误差导致出现虚假的负的各向同性分量和正的补偿线性向量偶极分量,其绝对值随着震源深度误差的增加而增加.在理论震源深度小于实际震源深度时,结果恰好相反:对于正断层,震源深度误差产生了虚假的负的各向同性分量和正的补偿线性向量偶极分量;对于逆断层,震源深度误差产生了虚假的正的各向同性分量和负的补偿线性向量偶极分量.同样,随着深度误差的增大,它们的绝对值也逐渐增大.对于走滑断层,震源深度误差对矩张量反演的影响则不同于正断层和逆断层两种情况,受影响最大的是震源时间函数的形状.无论理论震源深度小于还是大于实际震源深度,震源时间函数的形状都发生不同程度的拖尾现象.数字试验表明,当震源深度误差小于20 km时对于地震的总体机制的反演没有明显影响.另外,当理论震源深度大于实际震源深度时,震源深度误差对矩张量反演的影响相对较小.   相似文献   

13.
根据构造活动特性对安宁河—则木河断裂带及周边地区进行分段,利用多地震的断层面解和中小地震的震源参数结果分析不同断层交会区的局部应力场和地震活动特征。结果表明:研究区北段的断裂呈"入"字形交会,具备应力高度集中的局部条件,地震活动频度高、震级偏大,震源应力降普遍较高;中段上,安宁河空区内部的断裂呈"钝角"形交会,地震活动稀疏,震源应力降偏低,而空区东侧的断裂呈"Y"字形交会,中小地震比较活跃,震源应力降值总体居中;在研究区南段,多条断裂呈"Y"字形交会,可能不具备应力高度集中的构造条件,虽然地震活动频度高、震级偏大,但震源应力降值总体居中。研究区地震活动和应力分布的分段差异,与断裂间的相互作用形式有关,交叉断层间的变形不协调对局部应力场和地震危险性有较大影响。  相似文献   

14.
近断层强地震动预测的一些基本问题讨论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近断层地震动的预测是当前地震工程中的一个关键科学问题。对预测中涉及的震源和三维地下结构建模、格林函数的计算和预测方法等基本问题做了探讨。分析了震源模型中全局和局部震源参数,给出一套震源建模方案;通过各种格林函数的对比分析,指出宽频带格林函数法是当前近断层地震动预测中最合适的方法。对近断层场地非线性分析的一些问题也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15.
广义地震数据合成及其偏移成像   总被引:20,自引:5,他引:15       下载免费PDF全文
根据地震波场的线性叠加原理,提出了对地震共炮道集及其震源进行线性叠加的一般方案——广义地震数据合成的方法.利用这个方法,可以根据不同的地质情况和要求得到各种不同的人工合成地震数据道集和震源,如平面波数据道集和震源、局部平面波(束)数据道集和震源以及面向目标的人工合成地震数据道集和震源.对于人工合成地震数据道集的偏移成像可应用单平方根方程实现.不同的合成地震数据道集具有不同偏移成像特性:平面波数据道集具有很高的计算效率,局部平面波数据道集具有很好的方向性,面向目标的合成地震数据道集具有很好的面向目标特性.  相似文献   

16.
地震定位的三条原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证明了在横向均匀、径向分层的球对称地球模型内进行地震定位的三条原理:(1)不需用走时表就可以测定出地震震中;(2)震源深度残差在某个震中距处改变符号,该震中距是震源深度的函数,但与距离残差无关;(3)在地球表面两个随机点之间的距离△以sir△分布。原理(1)意味着在没有同时求出震源深度和发震时刻的情况下也能测定震中。原理(2)指出从来不应该用4个震源参数联合回归法求解震源深度。在使用标准的最小二乘法时,为何读晚了的到时数据常常比精确读数起的作用大,原理(3)对此提出了一种可能解释。这些原理一起说明了地震定位的问题是个病态问题。只有用先验知识(如走时表)来约束容许解的范围使问题不再病态,联合最小二乘回归法才能求得震源的真实位置。但如果走时表是由震源位置解导出的,则定位误差和走时表误差会互有影响,不能去除问题的局部极小值对应的解。古登堡曾想通过假设残差是非负矢量来校正方位集中引起的残差。  相似文献   

17.
为检验大震发生之前是否有应力集中现象,本研究以2020年克罗地亚MS6.4地震及其序列为例,采用比较地震序列的震源机制之间最小空间旋转角的方法来研究应力变化关系.最终发现,主震发生前的一段时间内,该地区发生的不同地震之间的震源机制中心解有趋近主震震源机制中心解的趋势;主震之后,余震的震源机制和主震震源机制之间的差别逐渐增大,并离散开来.此变化趋势一方面是对"应力集中和应变能释放"假说的印证,另一方面则间接说明了该地区的应力分布.由于此次大地震的发生而进行了局部调整,致使局部应力集中趋于平缓,该地区的区域构造板块或许开始进入到下一个应力积累阶段.  相似文献   

18.
震源孕育模式的数值模拟研究   总被引:14,自引:2,他引:14  
唐春安  傅宇方 《地震学报》1997,19(4):337-346
在充分考虑地质体材料力学性质非均匀性特点的基础上,运用岩石破裂失稳过程有限元分析新方法(RFPA),以不存在明显孕震构造特征的包体模式为例,模拟研究了挤压边界条件下的震源孕育模式,包括断层的形成过程和地震活动特征,演示出孕震体由变形、破裂到宏观贯通的地震全过程以及它们的时空强基本规律.计算所得到的应力、变形和微震空间分布,形象地给出了变形局部化、震源迁移、膨胀或隆起,弹性回跳和X型共轭变形带等直观图象.   相似文献   

19.
段星北 《地震工程学报》1997,19(1):76-82,90
根据震源指标几何扩散率n和近场吸收系数a/km^2都随实际地震而异的性质,导出了完整震源深度公式,并获得K-G问题的通解。对此通解及震源深度公式分别提出3种算法,效果都较好,利用计算所得震源类型,结合宏观场粗略地探索了震源几何学,为直接观察震源的钻孔设计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20.
根据地震前兆位移场的解析表达式,进一步给出各种应变,倾斜,地下水和地电阻率的前兆场的解析表达式,讨论了根据多种前兆场观测资料反演潜在震源参数的可能性。由于在这些表达式中具有相同的未知数F,x,y,hα,β,充分利用上述各种前兆场观测数据,联合反演潜在震源参数应数应该是可行的,但是,对于前兆台站来说,由于受局部条件和仪器漂移等因素的影响,观测资料往往与面上观测结果不一致。在实际反演计算时,还有许多技术问题需要解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