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15 毫秒
1.
下文摘录自提交给1986年10月安南伯格通讯学校讨论会的一篇题为《全球灾害和国际情报流》的报告。绝大多数的人认为灾害对人类健康具有现实或潜在影响的特征。实际上是伤亡人数而不是损失的美元价值决定灾害的严重性及其新闻价值。同时,尽管大多数人会认为灾害发生本身的情报是丰富的,但却没有足够的有关灾害后果对健康影响方面的情报流。对于应急情况的  相似文献   

2.
为了防备在发生关东大地震同样震级的东京直下型大地震等灾害时首相官邸等中央发布指令的设施遭到毁灭性打击的情况,中曾根首相已确定了如下设想:在立川市建设“立川大防灾基地”,同时设立“第二首都官邸”,作为基地内的灾害对策总部的中枢。  相似文献   

3.
1989年10月17日下午5时04分在美国加利福尼亚州旧金山发生了6.9级大地震,除死伤多人外,还发生了港湾桥等桥梁及高速公路塌陷、建筑物遭损坏等严重灾害。市内停电,电话不通,机场关闭,城市机能处于瘫痪状态。作为“地震大国”的日本对此次地震表示了极大的关注。除建设省已对派遣调查团的问题作了研究外,东京都也急忙以灾害对策部为中心再次对地震对策进行检查。据专家分析,这是“沿西海岸一带的圣安德烈斯断层活动的结果。”国立防灾科学技术中心抗震工程学研究室主任大谷圭一认为:“如果对这些情报进行  相似文献   

4.
闫玉奎 《地球》2011,(4):166-170
近年来,中国地质灾害频发,从汶川大地震、玉树大地震到舟曲泥石流特大灾害,曾几度让国人深陷悲痛之中。其他国家同样不断受到地质灾害的侵扰。2011年3月11日,日本发生9.0级大地震和海啸;2011年2月22日,新西兰发生6.3级大地震;2010年10月25日,  相似文献   

5.
前言在危及公共土木设施的各种自然灾害中,地震灾害可以说是一种特殊的灾害。地震与季节、时间、气象条件完全无关,而且发生时几乎没有明显的前兆现象。在日本,从北海道至九州,几乎整个领土都有可能发生破坏性地震。可是,从一个地区来看,大地震的发生频度低,大地震袭击同一个地区要几十年一几百年才有一次,因而,同一代人经历过两次以上大地震的情况极其罕见。因此,过去的受灾经验很难用于下次地震。  相似文献   

6.
我国历次大地震证明:当大地震发生后,地震灾区公共通讯系统通常会遭受严重破坏,地震观测势必将面临无公用通讯系统可依赖的现状.因此独立并兼容于公用通讯网络的全天候应急流动观测系统研制被提到急需日程.  相似文献   

7.
王建燕 《地球》2011,(4):74-77
北京时伺3月11日13时46分,日本大地震发生。最初,日本气象厅将此次地震震级定为7.9级,两天后,又把本次地震震级修正为9.0级。近期电视新闻频道一直在播放日本大地震及其引发的海啸灾害,以及核泄露等令人触目惊心的画面。灾难袭来,地动山摇,房毁人亡,一片狼藉……  相似文献   

8.
为在1985年9月建成用于大规模灾害对策的紧急广播系统,日本政府已进入和广播及家用电器业界达成最终协议的阶段。这个广播系统的传播方式是:①当气象厅预测出大地震及海啸时,就及时将情报提供给各广播、电视公司;②各广播公司向所预测的受灾地区发出特殊的电波;③各个家庭配备装有紧急广播装置的电视机和收音机,这种电视机和收音机在深夜里也能自动发出警报。日本邮政省打算在1985年3月份确定这种接收装置的技术标准,  相似文献   

9.
推进地震对策的加利福尼亚1980年5月,美国华盛顿州的圣海伦斯火山突然爆发,造成了严重的破坏,至今人们记忆犹新。这次灾害刚发生不久,当时的总统卡特就指出:加利福尼亚州的大地震尽管频度低,但却是一种突发性的并很可能导致很大破坏的自然灾害;他一方面和州长联系,一方面在国家安全委员会内设置了临时委员会,以便研究灾害的影响和防灾计划。在遭受火山爆发的破坏后立即想到预防地震灾害,这是很有意思的。该委员会的组成除联邦紧急状态对策署、科学技术政策局、地质调查局、国防部、运输部和国家通讯系统的代表外,还有加利福尼亚州政府有关机关和市镇  相似文献   

10.
地震与历史     
未来的东海地震正成为一个社会性问题,这是因为“假如在不久的将来真的发生东海地震的话,那么它带来的灾害确实可以左右国家的命运”。大地震因其震级、发生地点和时间,往往对一个国家的历史、文化带来很大影响。这样的例子有1755年里斯本大地震(对欧美思想产生很大影响);1923年的关东大地震(成为昭和初期不景气的原因)。这里介绍一个或许改  相似文献   

11.
一、未被指定为防灾对策加强地区的东京、横滨和川崎虽然根据大地震对策特别措施法,东京未被定为东海大地震防灾对策的加强观测区,但也于1981年的防灾日(9月1日)在新宿站西口附近和其它地区假定发布了大地震的警戒宣言,举行了大规模的演习。看了有关这次演习的电视报道,想写点自己对大地震预报情报处理方法的感受。1978年制定的大地震对策特别措施法的根据是以下两种认识,其一是以骏河湾海槽为震源的东海大地震的发生日趋接近;其二是已经  相似文献   

12.
传送情报的灾害信息网络我们研究和撰写的有关灾害信息高速公路的观点目前正在以一些国际活动的形式来实现。它们包括:泛美卫生组织(PAHO)和美国国家航空和航天局(NASA)NASA即将开展一项建立区域电子通讯网络的联合计划。中美洲国家将作为该计划的试验区...  相似文献   

13.
《国际地震动态》2006,(8):47-47
美国一个科学家小组在最新一期《地球物理通讯》杂志上报告说,他们利用美国宇航局的全球定位系统(GPS)数据处理软件,可在十几分钟之内测定某处发生的地震会不会引发海啸,有效提高海啸预警速度。小组负责人、内华达大学杰弗里·布卢伊特博士介绍说,当有大地震发生时,GPS卫星会通  相似文献   

14.
日本科学技术厅自1981年开始的六年计划中决定发展综合性地震防灾系统。该系统的目标是在发展地震预报技术的同时,把可能造成的地震破坏限制在最小限度之内。其内容是: 1.在地震波到达之前,利用光通讯方式发出大地震的警报,使人们有可能紧急避难。 2.地震发生后,通过遥测技术捕捉次生灾害的扩大情况,进行适当的避难引导。 由于地震波速度大约每秒4公里,比之光速的每秒30万  相似文献   

15.
1 四川大地震概况 2008年5月12日西藏高原和四川盆地交界处发生大地震,从中国中部到西部的广阔地区遭到严重灾害.据中国政府发表的信息,到7月1日为止,已有69 195人死亡,18 404人下落不明,374 177人受伤,受灾总数达4 600万人.这次中国内陆发生的四川大地震,因震源在汶川而被正式命名为汶川地震.  相似文献   

16.
1985年9月19日7时17分45秒(当地时间),墨西哥发生了8.1(Ms)大地震。这次地震以它发生的背景的特殊性、灾害的严重性,引起国际地震学界的极大的关注。中国、日本等国地震学者均赴墨地震现场考察,从各方面的报告看出,这次地震的发生和造成的灾害,确有独特之处,有很多现象值得研究和总结,在城市抗震防灾方面的教训值得我们探索和吸取,墨西哥政府和人民以及国外抢救队伍在救灾方面,提供了新的经验。这里,仅就这次地震的发生、灾害特点及经验教训进行初步总结。这将对我们研究目前地震趋势、加强地震监视、做好重点地区尤其是城市地区的抗震防灾研究工作是有帮助的。  相似文献   

17.
受日本建筑省和国土厅的委托正在研制“超高速最新式智能灾害救援船”的财团法人——都市防灾研究所,提出建造4艘机能完备的新式船,以便在东京发生大灾害,国家机能遭到彻底破坏时迅速成为政府的海上指挥总部的设想。这种船具备各种情报处理设备和机动处理能力,每艘造价为200—300亿日元。都市  相似文献   

18.
依据行星对应区理论模型,以1900—2014年期间我国黄河流域发生的31个7级以上大地震为例,计算了对应年份的火星视位置、冲日位置以及月球回归赤纬,研究了火星视位置、冲日位置对大地震的影响规律。结果表明:(1)在月球回归赤纬角的天文背景下,火星冲日是触发大地震的第2个主要天文因子,黄河流域大地震受火星冲日位置的影响很明显;(2)火星视赤纬介于20°~22°之间时,是黄河流域的无震期,特别是在该视位置范围内冲日时,黄河流域不会发生大震;(3)火星在其它流域冲日时,如果月球回归赤纬也不对应黄河流域,则该流域将会发生大地震。诸天文因子共同作用,构成了某流域是否发生大震的先决条件。  相似文献   

19.
据路透社、法新社、美联社等外国通讯社报道,日本内阁于1979年9月通过了一项旨在对付可能袭击日本中部太平洋沿岸地区大地震的基本计划。该计划重点放在以下四个方面:(1)发布地震警报时情报的迅速准确传递;(2)疏散计  相似文献   

20.
汶川地震在甘肃省的次生典型边坡灾害特征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下载免费PDF全文
汶川大地震时在甘肃省南部山区造成了大量的边坡灾害。本文对调查区公路沿线典型次生边坡灾害的类型、特征及发展趋势进行了研究,同时对一特大型黄土滑坡的现状进行了初步分析。针对调查过程中发现的问题提出了相应的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