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以澳门单站年和四季降水和温度两个气象要素的气象资料(1952~2001年)为主要研究对象,利用3种统计预报模型(谐波分析外推模型、开环门限自回归模型和主分量因子的逐步回归模型)进行拟合及试报,对澳门的降水及温度的变化做较深入的分析及预测,比较3种统计预报模型在研究澳门单站气象资料的变化趋势中的优劣。结果发现,3种预报模型在预报年和四季平均气温的方面都比较理想,但对降水量变化序列做拟合及试报则差异较大。总体而言,气候场的主分量逐步回归法对相同的气候资料建模做拟合及试报,结果拟合率是三者中最高的,复相关为0.821~0.911,预报效果除秋季较差外,其余都非常好。  相似文献   

2.
武朝德 《辽宁气象》1996,(4):14-16,29
门限混合回归模型是由门限自回归模型发展而来。门限自回归模型(Threshold Autore-gressive Model)是由汤家豪于1978年首先提出的,该模型经过国内十几年的研究已经有了很大进展和完善。本文介绍门限混合回归模型在辽宁省一些地区季降水和温度预报中的应用。  相似文献   

3.
1 引言 门限混合回归模型是由门限自回归模型发展而来。门限自回归模型(Threshold Autoregressive Model)是由汤家豪于1978年首先提出的,该模型经过国内十几年的研究已经有了很大进展和完善。本文介绍门限混合回归模型在辽宁省一些地区季降水和温度预报中的应用。  相似文献   

4.
谢静芳  应爽  刘海峰  陈雷 《气象科技》2020,48(2):248-253
利用吉林省业务运行的WRF模式,计算了与紫外线指数相关的气温、湿度、云量、风速等常规气象要素和地表向下的短波辐射通量、地面热通量、反照率等非常规气象要素,利用长春市紫外线观测资料,分析了紫外线辐射与常规和非常规气象要素的相关性。基于长春市紫外线观测实况,以常规气象要素、非常规气象要素、混合气象要素为因子,利用相同的统计建模方法,分别建立紫外线预报模型。结果表明:大气短波辐射等非常规气象要素与紫外线指数的相关性,明显高于气温、云量、比湿、风速等常规气象要素;应用非常规气象要素和混合气象要素的紫外线预报方程,显著优于常规气象要素;基于混合气象要素的紫外线预报方程,与基于非常规气象要素的预报方程比较,预报性能差异不大。此外,应用常规气象要素建立的分季节紫外线预报方程,其预报效果明显优于全年预报方程。应用非常规气象要素建立的分季节紫外线预报方程,与全年预报方程相比,预报效果差异不大。  相似文献   

5.
通过统计铜川单站53a历史气候,用Spss11.5对铜川站历史各项气象要素与各月平均气温、降水量进行相关性分析,找出前期各气象要素与预报月的降水、气温相关性好的因子,用逐步回归方法进行模拟,得出铜川站的月平均降水、气温预报模型,用可视化语言Visual Basic 6.0程序设计中的Adodc数据库技术方法,分别建立了铜川站的月降水、平均气温预测因子数据库,63个相关性较好的因子进入模型,实现自动预测,并以Datagrib表格显示预测结果和预测因子组合。从近三年预测结果看,降水距平百分率在20%以内的准确率为30.6%;气温预报误差在1℃以内的准确率为50.0%。需要在实际业务中进一步检验,找出预报和实况的误差关系。  相似文献   

6.
最优子集回归模型在低纬高原雨季开始期预报中的应用试验   总被引:16,自引:0,他引:16  
张万诚  郑建萌  解明恩 《气象》2000,26(11):24-26
将所有可能子集回归模型用于云南雨季开始的预报试验,选取有实际预报意义的500hPa、海温头年1~12月及同年1~3月网格点资料作为共同影响因子,分别与云南各站降雨量建立最优子集回归模型,对1998年、1999年的雨季开始期雨量进行独立预报表明:模型预报准确率优于逐步回归模型。从实况检验来看,效果较好,前期1~3月预报因子和模型适合低纬高原降水预测。  相似文献   

7.
利用1961-2005年广东省站逐日降水资料,采用奇异谱分析结合自回归模型对广东候平均降水进行未来1~5候的延伸期预报试验.结果表明,广东省降水侯平均存在一个准40 ~60 d的振荡周期,对1961-2000年候降水重构相关系数在0.96以上.对2001-2005年候降水进行未来1~5候的预报试验,预报效果除2003年后延第5候较差外,其它4 a的预报结果都较好.后延第1候预报相关系数最高达到0.86,后延预报到第5候时相关系数也在0.3以上.从预报平均相对均方根误差来看,5 a均在30%以内,预报的稳定性和效果较理想.总体说明奇异谱分析结合自回归模型是一种较为有效的预报方法,在未来10~30 d延伸期天气预报业务中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8.
廖代强  吴遥  柴闯闯 《气象科技》2020,48(6):871-876
本文基于重庆主城区(沙坪坝站)2014—2018年逐日同期同步观测的气象要素和环境空气质量监测数据进行分析。首先通过对不同大气污染物与各种气象要素进行相关性分析,剔除影响预报模型共性的气象因子,明确显著影响空气质量的气象要素;然后结合污染物排放、大气扩散过程和湿沉降作用机理;最后构建乘幂与线性叠加的混合模式的空气质量预报方程。结果表明:构建的非线性回归方程能较为真实地反映主要大气污染物与气象要素的相互影响关系,回归模型预报检验准确率高(预报评分达87.6)。  相似文献   

9.
利用2009-2012年北京市467例中暑病例与同期9个气象要素资料和当日及前期1-4 d累积平均气象要素共45个气象因子,采用相关分析法分析北京夏季中暑发病人数与气象因子之间的关系|采用多元线性回归和非线性拟合方法构建了改进的北京中暑气象预报模型,选取拟合优度较好的模型对中暑人数进行回代及预测检验,并与现用模型进行对比。结果表明:气温是引发北京夏季中暑的决定性因子|气温、水汽压、气压及降水的两日累积效应均高于当日效应,表明气象要素的连续累积作用对人体中暑影响较大|建立的中暑预报模型具有较好的历史拟合及预测效果,中暑等级划分较合理,对北京市中暑气象等级预报服务和公众有效防范中暑有实际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0.
本文将门限自回归应用于降水、气温场的模拟与预报,并讨论了门限识别准则存在的问题,提出了新的AIC加权最小识别准则,取得了令人满意的效果。降水、气温各主成分的自激励门限自回归和开环门限自回归均以零时滞为最优。说明降水、气温存在两种不同的自相关和互相关,但这种相关形式选择不能由序列自身预先提供。非零时滞门限游程序列的SETAR模型拟合和预测效果均很好。因此,降水和气温场的预报可由零时滞SETAR模型和非零时滞门限游程SETAR模型组成方程组完成。  相似文献   

11.
利用1999—2009年安徽省淮河以南地区60个县市站夏季逐日降水资料和安庆市探空站逐日资料,研究了中低层不同风向配置下局地降水与大尺度降水场之间的关系,以3种不同预报对象及相应的预报因子分别采用神经网络和线性回归方法设计6种预报模型对观测资料进行逼近和优化,从而实现空间降尺度.分析对比6种预报模型46站逐日降水量的拟合和预报效果,结果表明:采取相同的预报对象及预报因子的BP神经网络模型在拟合和预报效果上均好于线性回归模型,可见夏季降水场之间以非线性相关为主;神经网络模型预报结果同常用的Cressman插值预报相比,能很好地反映出降水的基本分布及局地特征;预报对象为单站降水序列的神经网络模型在以平原、河流为主要地形的区域预报效果较好,预报对象为REOF主成分的神经网络模型则在山地和丘陵地形区域预报效果较好.  相似文献   

12.
多层递阶预报模型的一种改进方案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李邦宪 《大气科学》1991,15(1):69-73
本文针对气象要素与其过去的数据自相关程度一般都较差,而与其自身的显著周期分量却存在较高的线性相关关系的特点,提出了一种改进的多层递阶预报模型。它将多层递阶方法与逐步回归双重分析相结合,用显著周期分量取代经典多层递阶预报模型中的自回归部分,使之能更好地反映气象要素自身的历史演变规律,从而稳定其预报效果。  相似文献   

13.
杨秋明 《气象学报》2014,72(3):494-507
用长江下游降水低频分量和环流低频主成分,构造多变量时滞回归模型(MLR)和主成分复数自回归模型(PC-CAR)的混合预报模型(MLR/PC-CAR),对长江下游降水低频分量进行延伸期逐日变化预报,延长预报时效。通过2011年6—8月预测试验表明,20—30 d时间尺度的长江下游低频降水预测时效可达50 d左右,采用南半球中高纬度地区850 hPa低频经向风的主成分作为预测因子的模型的预测精度明显高于东亚地区低频经向风作为预测因子的模型。这表明在20—30 d时间尺度上,长江下游降水与南半球中纬度绕球遥相关(SCGT)型有关的主分量的时滞相关更加密切。进一步对于较强20—30 d振荡的多年资料构建的MLR/PC-CAR混合模型预测试验表明,SCGT是预测夏季长江下游低频降水未来50 d变化的显著信号。基于SCGT的发展和演变,对于把握类似长江下游地区2011年6月初旱涝急转和7月中旬持续降水和强降水过程异常变化过程很有帮助,SCGT可以作为夏季长江下游20—30 d低频降水和强降水过程进行延伸期预报的主要可预报性来源之一。  相似文献   

14.
本文通过年际变量自相关法在塔城春季降水预报中的实际应用,并与周期分析和自回归模型进行的对比分析,表明年际变量自相关法的预报效果明显地优于周期分析和自回归.其趋势预报准确率达81%,分级预报得分为78.8分.特别是对于非正常年份具有较好的预报能力.本文最后附有年际变量自相关法的BA-SIC语言的源程序.  相似文献   

15.
自回归模型的最优定阶及其在长期预报中的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对自回归模型的5种定阶方法(FPE、AIC、BIC、L1和L2准则)作了概述,并应用上述方法对青岛月平均温度序列进行了自回归模型定阶试验。结果指出,FPE、AIC和L1准则选择自回归模型的阶数较高,L2准则选择自回归的阶数为中等,BIC准则确定的阶数最低。文章还提出了一个应用自回归模型递推预报月平均温度的方法,预报实践证明,由BIC准则产生的低阶自回归模型的效果优于其它方法。  相似文献   

16.
上海区域数值预报模式集合预报系统的建立与试验   总被引:1,自引:3,他引:1  
王晨稀  姚建群 《气象科学》2006,26(2):127-134
以目前运行的上海区域业务数值预报模式为基础,从预报模式的不确定性出发构造8个预报成员,建立了上海区域数值预报模式集合预报系统的初步模型,并对2004年夏季进行了逐日48 h预报试验。结果表明:集合平均对华东地区城市降水、温度、海平面气压等气象要素的总体预报能力与分辨率高3倍的业务模式相当,其中对雨量较大降水、最低温度、海平面气压(0~24 h)的预报效果好于业务模式;集合预报还能提供客观化、定量化的降水概率预报,对降水的发生、尤其是特大降水的发生有着很好的提示作用。  相似文献   

17.
本文利用昌吉州各站的历年月气温、降水资料,通过自然正交函数分解,得到空间函数场和时间函数场。挑取主分量,对时间场作自回归预报,从而得到场要素的预报。近2年的实际应用,预报效果较好。  相似文献   

18.
SVM方法在热带气旋降水预报中的应用   总被引:3,自引:3,他引:0  
应用国家气象中心下发的热带气旋报文资料(中心经纬度、中心气压、近中心最大风力),设计了诸如热带气旋中心与嘉兴市的最近距离等因子,并任选3个因子组成三维坐标(x,y,z),计算嘉兴市热带气旋降水的概率分布函数。利用SVM回归方法对选中的概率分布函数进行训练,建立嘉兴市热带气旋降水预报方法,并应用于业务试报。同时和多元回归方法进行历史回报和业务试验比较。结果表明,概率分布函数与热带气旋降水具有较好的相关性,SVM回归方法在嘉兴市热带气旋降水预报中的回归预报模型和业务化效果明显优于多元回归。  相似文献   

19.
本文用1951~1980年资料,对影响长江中下游夏季旱涝的地面、高空气象要素作了比较全面的统计分析。根据相关系数和马哈拉诺比斯距离挑选预报因子。指出了影响汛期降水的关键气象要素、关键月和关键区。用逐步回归和逐步判别方法作夏季月降水量预报,经独立样本资料检验,效果较好。  相似文献   

20.
具有时变参数的门限自回归模型及其在气候预报中的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将时变参数模型引入门限自回归模型中,提出具有时变参数的门限自回归模型,并对昆明,蒙自,河口等地区3月温度序列进行预报,结果表明:这种模型比门限自回归模型的预报准确度有明显提高,这是因为用这种模型进行预报时,可以随时更新预报模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