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本文针对传统的子午环不能在低纬度地区作天体位置绝对测定的局限性,提出了在低纬度地区和赤道区用子午方向和偏离子午面60°方向的观测,绝对测定子午环的方位角和度盘赤道点的方法。文中还就这种方法的测定精度作了估计,并对它适用的范围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2.
子午环上用于测定方位角的拱极星方位标方法,在纬度较低的地区不适用。本文提出了用卯酉圈上的观测测定方位角的方法,即用一架既能在子午方向观测、也能在卯酉方向观测的仪器,记录一颗恒星通过仪器卯酉方向和子午方向的三个时刻,就可以确定仪器在子午方向的方位角。这种方法所需要的观测时间短,工作简便,所测定的方位角是绝对的。  相似文献   

3.
本文继文章(Ⅰ)(绝对测定方位角)之后,叙述了用一颗恒星通过卯酉圈的观测记录时刻和中天时的天顶距测定值,,绝对确定度盘赤道点(或观测点的纬度值)的方法,并与传统的拱极星上、下中天观测方法作了比较。文章还就卯酉圈观测测定子午环绝对参数方法实施的可能性和适用的纬度范围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4.
本文简述了传统的子午环绝对测定天体位置的方法及其不适用于低纬度地区的局限性。根据在低纬度地区用卯酉圈观测绝对测定子午环参数的方法,阐述了在低纬度地区进行天体位置绝对测定的可能性和必要性。指出在南北半球观测的联结方面,在同一架仪器的系统中实现整个黄道带恒星位置和太阳系天体位置的绝对测定方面,对于改善基本参考坐标系和为太阳系动力学研究提供基本资料,将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5.
本文介绍用改装后的中星仪,分别观测同一颗星过卯酉圈和子午圈的时刻,测定仪器绝对方位角的原理和试验结果.试验在云南天文台用蔡司中星仪进行,观测结果列在表1,试验表明方法是成功的。此法用在子午环上,可替代观测拱极星的方法来测定仪器的绝对方位角,从而避免观测拱极星的困难和因用方位标过渡引进的误差。  相似文献   

6.
根据低纬子午环绝对测定的要求,在原来的测微器方案的基础上,针对斜狭缝用于卯酉方向测定天顶距时所存在的问题,对原来的视栅形式作了进一步改进,本文对改进后的视栅形式及观测原理加以说明,并讨论了视栅的狭缝倾斜对测定量的影响及测定狭缝倾斜的方法。  相似文献   

7.
根据低纬子午环绝对测定的要求,在原来的测微器方案〔1〕的基础上,针对斜狭缝用于卯酉方向测定天顶距时所存在的问题,对原来的视栅形式作了进一步改进。本文对改进后的视栅形式及观测原理加以说明,并讨论了视栅的狭缝倾斜对测定量的影响及测定狭缝倾斜的方法。  相似文献   

8.
本文讨论了利用光电等高仪和中星仪联合工作绝对测定恒星位置问题,并对我国即将实施的基本星表观测所应采取的方案提出了初步意见。  相似文献   

9.
继1982年的试验观测后,我们进一步改进了仪器的工作状态,以提高时刻记录的精度和可靠性。1983年对新的仪器常数ε值进行了绝对测定,其单次测定的精度为±0~s.0095,并且用实际测得的ε值解算出了仪器的绝对方位角,单次测定精度为±0~s.0125,比1982年的测定精度提高了一倍左右。  相似文献   

10.
本文从观测原理、仪器参数、误差的主要来源及在星表工作中的局限性等方面,对子午方法和等高方法作了比较。子午方法原理简单,局限性小,绝对观测结果不依赖于工作星表,但仪器参数多,其变化难以控制,测定麻烦,只适于高纬度地区观测;等高方法原理复杂,仪器参数少,易于控制,但局限性大,观测结果不能完全独立于工作星表。本文就我国如何开展星位置绝对测定工作提出了看法  相似文献   

11.
1980年2月16日日全食时,我们在云南省瑞丽县用一架无缝光谱仪成功地进行了一次闪光光谱观测。仪器由定天镜供光,平均色散度为5.7/mm。光谱底片的高度分辨率为185 km。 观测资料初步分析如下:在4799—5845波段内,证认了1042条色球谱线,其中72条是文献[1]和[2]中未见列出的;确定了色球底的位置;用食既前的太阳边缘的无缝光谱和日食前一天的日心有缝光谱进行了绝对强度定标;测量计算了各条谱线在色球底层附近的强度。 此外,还拍摄到了5303(FeXIV),5445和5694(CaXV)三条日冕线。  相似文献   

12.
本文指出了天文光电观测中,测定光电装置迟滞差的传统方法的缺点。提出了由观测室室温推求迟滞差的方法,以及减小迟滞差随气温而变化的途径。比较了由室温推求迟滞差值和用氖灯测定迟滞差值分别计算光电中星仪的测时结果。结果表明,用本文提出的测定迟滞差的方法,是一种简易可行的方法。文章并对“零温度效应光电装置的设计原理”进行了讨论。本文提出的方法也适用于我国正在改装为光电记录的T_4经纬仪。  相似文献   

13.
本文介绍了测定球状星团的距离和确定球状星团水平支绝对星等的各种方法、结果及绝对星等的统计性质,并分析了引起不同结果的原因,最后对今后测定球状星团距离的研究作了简短的讨论.  相似文献   

14.
本文讨论了在利用卯酉圈观测方法绝对测定观测点瞬时纬度的过程中,仪器定向误差、周日光行差和大气折射的高次项对所得结果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仪器定向误差的高次项影响在可观测天顶距范围内都是比较大的,必须在结果中加以改正。而周日光行差和大气折射的影响一般不大,在精度要求的范围内可以忽略。  相似文献   

15.
根据测定天文大气折射的原理,以及建立电磁波折射延迟改正模型的需要,叙述了对瞬时天文纬度测定值的严格要求;分析了经典测量仪器和空间大地测量技术所得的瞬时纬度测定值在这里不适用的原因;提出采用子午方向以外的各给定方位的时角测定值与计算值之差,解算瞬时纬度测定值的新方法,以避免大气折射修正值残差的影响;文章对观测数据的处理提出了特殊要求,并论述了所拟专用测量仪器对实施这一方法的可行性。  相似文献   

16.
这一组文章,从观测原理、各种仪器常数和误差测定方法的叙述到测定精度的估计,系统地论述了在低纬子午环上配备CCD探测器后将能达到的绝对定位精度及其对建立高精度天球参考架的作用。文章(Ⅰ)中简述了充分发挥地面观测优势的途径,低纬子午环配备CCD探测器后的观测方式、星过时刻和天顶距的计算公式,还估算了在小角天体测量中相对位置的测定精度,并且得出,采用了CCD探测器后,降低了对测微器的跟踪精度要求。  相似文献   

17.
低纬子午环绝对测定仪器瞬时方位差方法的改进(Ⅱ)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在导出低纬子午环测定一颗星过卯酉、子午圈的记录时刻与瞬时方位差关系式的基础上,结合仪器在卯酉圈测定星对天顶距的方法,提出了既可以绝对测定瞬时方位差,又可以绝对测定定误差ε的新设想。  相似文献   

18.
在导出低纬子午环测定一颗星过卯酉、子午圈的记录时刻与瞬时方位差关系式的基础上,结合仪器在卯酉圈测定星对天顶距的方法[1],提出了既可以绝对测定瞬时方位差,又可以绝对测定定位误差ε的新设想  相似文献   

19.
本文叙述了以下内容: (1)对在1963年5月18日到8月8日拍摄的7条武仙座1963年新星的光谱作了发射带相对强度的测定(表2)。 (2)按新星光度变化的统计规律得到上述新星的距离模数值(10~m),用平均消光法求得目视总吸光值A_v=0~m.23,距离900秒差距,井由此得到改正星际选择吸光后的谱带的相对强度(表3)。 (3)由新星绝对星等M_B和发射带的相对强度求得了谱带的绝对强度(表4)。 (4)对于一些发射带的绝对强度作Δm-lgt图,发现发射带绝对强度的变化也存在Δm=blgt的线性关系。对于不同的谱线,系数b是不同的。 (5)根据测定的相对强度,用安巴楚勉和斯托伊两种方法求得核星温度,它们分别在150000°—160000°和30000°—60000°之间,由于前者是上限,后者是下限,真实的核星温度应当在两种方法求得的值之间。 (6)用H_β的绝对强度和[OⅢ]5007+4959对[OⅢ]4363的强度比两种方法分别求得不同电子温度T_e相对应的电子密n_e。并且用由上述两个方法求得的T_e—n_e曲线的交点,同时求得了T_e和n_e的值。由此法求得的结果是:在所讨论的期间内,T_e由10800°K逐渐上升到17500°K,然后又下降至13000°K。n_e则单调的由5.0×10~7cm~(-3)逐渐下降到7.0×10~6cm~(-3)。 (7)求得壳层质量约为2.3×10~(-5)M_⊙。 (8)初步分析了一些壳层物理参数变化的原因。  相似文献   

20.
研制低纬子午环初衷的沿革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介绍了在低纬子午环研制过程中,如何跟踪国内外测量方法和科学技术的发展,调整该仪器的主要课题目标:开始时仅计划在低纬度地区进行天体位置的绝对测定,改善基本星表系统;在1m望远镜试验CCD底片重迭法成功后,打算把该仪器绝对测定的恒星位置与河外天体联系起来,间接地建立准惯性天球参考架;当国外传统子午环配备CCD测微器作相对测量后,提出了在该仪器上配备CCD测微器作绝对测定的方法,用其观测数据直接建立实用的准惯性天球参考架,并为太阳系和银河系研究提供有用数据的总体目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