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探讨中医药治疗失眠的用药规律。方法:选取2013年1月至2019年10月于湖南省中医药研究院附属医院脑病科住院的失眠患者为研究对象,收集其住院病例处方,并基于古今医案云平台,采用频次分析、关联分析、聚类分析等方法,对失眠患者的处方进行数据挖掘,分析失眠处方的用药规律。结果:共收录医案200 例,涉及处方200首,涉及中药175味。其中,40岁以上的患者181 例,占90.5%。200 例失眠患者处方中,用药频次>50次的药物共20味,以酸枣仁、首乌藤、当归三味药频次最高。药性方面,四气多以平性为主,五味以甘味居多。归经方面,多归于心、肝经。药物组合频次排名前3位依次为“首乌藤-酸枣仁”“当归-酸枣仁”“茯苓-酸枣仁”,关联组合频次排名前3位的分别为“首乌藤-酸枣仁”“首乌藤-茯苓-酸枣仁”“磁石-酸枣仁”。对用药频次排名前20位的中药进行聚类分析,得出6个聚类方。结论:中医药治疗失眠主要从心着手,以宁心安神为主要治则。同时根据患者具体临床情况,灵活治以滋阴化痰、柔肝平肝、重镇安神、补益心脾等法。  相似文献   

2.
目的:基于古今医案云平台分析胡国恒教授治疗失眠的用药规律。方法:整理2015年1月1日至2019年12月31日湖南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胡教授门诊治疗失眠的医案1550份,运用古今医案云平台(V2.3.8)进行统计分析。结果:最终纳入处方1383首,涉及中药224味;高频中药44味,包括酸枣仁、远志、首乌藤、茯苓、当归等,性味多甘平、甘温、苦寒,归经多入心、脾、肺经,功效以养血安神、润肠通便、止汗、健脾、交通心肾为主;关联规则分析显示常用药对为酸枣仁-远志、酸枣仁-首乌藤、首乌藤-远志等;聚类分析可将药物分为6类;复杂网络分析得出核心药物组合为酸枣仁汤合归脾汤加减。结论:胡教授治疗失眠主张以益气健脾、宁心安神为主,兼以疏肝清热、理气化痰、交通心肾为法。  相似文献   

3.
目的:总结周衡教授治疗失眠的辨证思路及临床用药、组方特点。方法:通过传统跟师师承拍照保存所有门诊病历资料,收集2016年1月至2018年8月期间在周教授门诊就诊的符合中医证候诊断标准的失眠病例,收集取得了确定疗效的病例,并进行数据统计及分析用方、用药的频次、频率。结果:共纳入168例患者,总结处方203张;其中女性患者134例,占79.8%,50岁以下的中青年患者125例,占74.4%。辨证属痰热扰心、肝血不足、虚热内扰、营卫不和、心肾失交者为多,成方以酸枣仁汤、温胆汤、桂枝龙骨牡蛎汤为主。炙甘草、茯神、酸枣仁、川芎、枳实、半夏、竹茹为使用频率高(>50%)的药物。使用高频(>5%)的药物归经以心、肝、脾、肺经为多,功效主要为清热、安神、化痰、补气、活血、补血。结论:周教授治疗失眠注重审慎求因,认为失眠总的病机为阴阳失交,营卫失调,脏腑功能失衡,以调和阴阳为总的治疗原则,主要从心肝脾论治,调理脏腑功能,重视瘀血、痰热等病理因素,重视调和营卫,用药以平补为主,不主张纯用补益气血药物。  相似文献   

4.
目的:基于数据挖掘技术分析袁全才主任医师治疗失眠的用药规律。方法:收集2022年1月1日至2022年12月31日袁师治疗失眠的病案,将筛选后的中药处方录入Excel表格建立数据库,采用SPSS Modeler 18.0对药物进行关联分析,SPSS 20.0对药物进行频数分析、聚类分析及相关性分析,采用Ucinet 6.0对高频药物构建核心网络图。结果:共收集163 则病案,排前3位的证型为肝郁脾虚证、邪郁少阳证、痰浊中阻证;涉及药物97味,总频次为2110次,其中高频药物36味,前5位分别为甘草、半夏、柴胡、远志、黄芩。排前3位的功效依次为补虚、安神、解表。药性以平、温、寒为主,药味以甘、辛、苦为主,归经以肺、肝、脾经为主。关联规则分析获得药对46对、药物组合21组,聚类分析得出潜在药物组合9类,并根据Pearson相关性分析获得核心组方5组。结论:袁师治疗失眠以和解少阳、调畅气机、清热除烦等为主要治法,常用小柴胡汤、柴胡桂枝干姜加龙骨牡蛎汤、温胆汤合菖蒲郁金汤、酸枣仁汤合当归芍药散、僵蚕二黄散等经典方治疗。  相似文献   

5.
目的:基于数据挖掘研究喻正科教授治疗原发性高血压病的用药规律。方法:纳入2020年2月至2021年2月经喻教授治疗的原发性高血压病患者428 例,将其诊疗数据标准化,运用数据挖掘方法,探讨喻教授治疗原发性高血压病的用药规律。结果:纳入652首处方,共259味中药,累计频次11786次,使用频次排前20位的依次为:三七、天麻、丹参、葛根、川牛膝、石菖蒲、煅龙骨、炒白术、陈皮、鸡血藤、蒲黄、益母草、法半夏、川芎、煅牡蛎、姜黄、山药、珍珠母、杜仲、赤芍。频次最高的药性为温性,药味为甘味。药物归经排前3位的依次是:肝、脾、胃经。药物功效排前3位的依次是:活血化瘀、补虚、平肝息风。对高频药物进行聚类分析,得出药对组合13对、聚类处方7首。结论:喻教授治疗原发性高血压病多用活血化瘀、平肝息风等药物,体现了平肝潜阳、活血通络的治疗方法及学术思想。  相似文献   

6.
介绍沈莉主任医师辨治焦虑性失眠的经验。沈师认为郁证的病机为气郁神伤、虚实夹杂,治疗以解郁安神法为主。其中肝气郁结者,治以畅郁汤加减疏肝郁、安心神;肝郁脾虚者,治以逍遥散合酸枣仁汤加减健脾胃、开郁滞;心脾两虚者,治以养心安神汤加减调心脾、和气血。并强调在接诊过程中应给予患者情感支持,建立信任,临床取得满意疗效。并附验案1则,以资佐证。  相似文献   

7.
目的:采用网络药理学方法探讨酸枣仁汤的作用机制。方法:借助TCMSP平台预测酸枣仁汤中药成分的作用靶点与通路,利用Cytoscape软件分别构建成分-靶点网络、PPI网络,使用DIVID数据库进行GO富集分析和KEGG信号通路富集分析。结果:经筛选获得酸枣仁汤中五味中药酸枣仁、川芎、知母、茯苓、甘草含有的135种活性成分,332个相应靶点;PPI网络包括293个节点;GO条目146个,其中生物过程为94个,分子功能条目34个,细胞组成条目18个;KEGG通路22条。结论:酸枣仁汤不仅可以用于治疗失眠、焦虑等精神系统疾病,还可以用于治疗肿瘤、循环系统等疾病,同时参与5-羟色胺、氮素代谢等生物过程,揭示了酸枣仁汤多成分、多靶点、多通路的药理作用特点。  相似文献   

8.
目的:基于数据挖掘技术研究古籍医案中消渴的用药规律。方法:收集《中华医典》(第5版)中治疗消渴的医案,利用Micorosoft Excel 2019软件建立消渴医案数据库,使用古今医案云平台的数据挖掘功能对数据进行药物频次、药物属性、药物关联规则等分析。结果:共纳入治疗消渴的医案67则、涉及处方67首、中药131味。排前10位的高频出现症状是多饮、口干、多尿、消瘦、多食、小便浑浊、消谷易饥、神疲乏力、面赤、少食。排前10位的高频使用药物是麦冬、生地黄、茯苓、熟地黄、甘草、五味子、白芍、山药、人参、山茱萸。药性以平、微寒、寒性为主,药味以甘味为主,归经排前3位的是肺、肾、脾经。复杂网络分析得到治疗消渴的新方为:麦冬、生地黄、五味子、白芍、茯苓、牡蛎、黄连、山茱萸、山药、熟地黄、茯神、甘草、石膏、人参、天冬、天花粉、知母、泽泻、龙骨、牡丹皮、石斛、玉竹。结论:古代医家治疗消渴的原则,一是注重养阴清热、益肺生津、健脾补肾等治法,标本兼治;二是配伍药物以补阴药、清热药等为主。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罗玲主任医师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的用药规律。方法:选择2018年1月1日至2019年6月1日于重庆市中医院罗玲主任医师门诊就诊的151 例COPD患者,收集其中药方剂信息,对其数据标准化后进行二次录入,并运用系统聚类分析方法对其中药应用情况进行分析。结果:151个方剂中共出现127味中药,使用频次共计2987次。使用频次在20次以上的中药共计31味,对31味核心中药使用系统聚类方法进行聚类分析,得出常用药对10对,3味药组合4个,多味药组合4个。结论:罗玲主任医师治疗COPD多以健脾化痰、活血化瘀、降气平喘等药物组合为主。  相似文献   

10.
介绍李燕宁教授从神辨治小儿病毒性心肌炎的经验。李教授认为,小儿病毒性心肌炎病位在心,“心神不安”为本病病理因素之一。临床分期辨治,初期热扰心神,注重清心安神,喜用黄连、连翘、栀子、灯心草、百合;中期瘀阻心络,注重化瘀安神,惯用丹参、郁金;后期热毒耗伤气阴,注重养心安神,常用人参、酸枣仁、龙骨、柏子仁。并附验案1则,以资佐证。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中医药治疗原发性肝癌的用药规律。方法:检索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CNKI)、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VIP)、中国学术期刊数据库(万方数据)等数据库,收集中医药治疗原发性肝癌的文献。使用SPSS 21.0软件,采用频次和聚类分析对中药处方进行数据挖掘。结果:共纳入有效文献108篇,含处方113首,其中涉及中药176味,频次1357次,使用频次排名前5位的药物依次为黄芪、茯苓、党参、白术、白花蛇舌草。中药用药类别依次为补虚药、清热药、理气药、活血化瘀药、利水渗湿药。聚类分析显示补脾益气、活血化瘀、清热解毒是临床上治疗原发性肝癌的常用法则。结论:益气健脾、清热解毒、活血化瘀是治疗原发性肝癌的基本法则;黄芪、党参、白术、白花蛇舌草、半枝莲、白芍、柴胡是治疗原发性肝癌的常用药物。  相似文献   

12.
目的:基于古今医案云平台V2.2.3软件,整理总结抗精神病药物(APS)所致闭经的用药规律。方法:检索自建库起至2020年1月1日中国知网(CNKI)、维普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VIP)、万方数据(WANFANG DATE)、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CBM)中有关中医药治疗APS所致闭经的文献,对文献中用药进行属性、功效、频次、关联、聚类、复杂网络分析。结果:共筛选出文献91篇,收集处方111首,中药140味。中药性味以平、温、微寒、微温为主,药味以甘、苦、辛、酸为主,归经以肝、脾、心、肾为主;药物功效多为调经止痛、润肠通便、疏肝解郁、补血活血;高频药物有当归、柴胡、甘草、川芎、白芍、茯苓、桃仁;关联分析得出常用药物组合有当归→川芎、甘草→当归、当归→柴胡等;系统聚类提取共获得4个核心聚类群;复杂网络分析提示核心方药组成为:甘草、当归、茯苓、柴胡、白芍、丹参、生地黄。结论:中医药治疗APS所致闭经用药以活血调经、疏肝解郁、补血活血等为主要治法,并善用逍遥散、桃红四物汤、血府逐瘀汤、左归丸等名方灵活辨证化裁。  相似文献   

13.
目的:基于数据挖掘探析中医药治疗儿童慢性腹泻的组方规律。方法:计算机检索2002年1月1日至2022年1月1日中国知网(CNKI)、万方数据(WANFANG DATA )、维普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VIP)中关于中医药治疗儿童慢性腹泻的文献,运用数据挖掘技术对相关药物进行频次分析、关联规则分析及系统聚类分析。结果:获得文献125篇,方剂155首,药物142味。药物总使用频次为1506次,单味药物使用频次排名前5位的药物分别为白术、茯苓、党参、陈皮、甘草;药物功效种类17类,频次排名前5位的分别是补虚药、利水渗湿药、收涩药、理气药、化湿药;药性以温、平、寒为主,药味以甘、辛、苦为主,归经以脾、胃、肺、肾经为主。得到药对关联规则18条,置信度>90%的药对4条,分别是白术→诃子、茯苓→广藿香、白术→莲子、茯苓→砂仁;频率较高的药对8组,分别为白术-茯苓、白术-党参、茯苓-党参、白术-陈皮、茯苓-陈皮、白术-山药、茯苓-山药、茯苓-木香。对频次≥10次的药物进行系统聚类分析,得到核心药物组合4组。结论:中医药治疗儿童慢性腹泻以补脾抑肝温肾为主,对于疗效不佳、久治不愈者,可从理气、化瘀等方面进行辨证施治。  相似文献   

14.
目的:基于数据挖掘技术探讨穴位敷贴疗法治疗失眠的取穴及配伍规律。方法:计算机检索2017年10月18日至2022年10月18日中国知网(CNKI)、维普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VIP)、万方数据(WANFANG DATA)中有关穴位敷贴疗法治疗失眠的临床研究文献。对穴位敷贴疗法治疗失眠的腧穴处方进行梳理统计并建立数据库,运用IBM SPSS 26.0和SPSS modeler 18.0对敷贴处方进行聚类和关联分析。结果:共纳入文献138篇,腧穴51个,累计频次519次。分析得出最常用腧穴为涌泉、三阴交;使用频率最高的经络为足太阳膀胱经;所选穴位主要集中在四肢及躯干部;特定穴应用频次最高者为五输穴;安眠、三阴交、神门为核心腧穴且关联性最强;核心处方为涌泉-心俞-内关-三阴交-神门-神阙;对高频腧穴进行聚类分析后得出3个聚类群。结论:穴位敷贴疗法治疗失眠遵循一定的选穴规律,其治疗原则主要以滋阴养心、安神助眠为主,同时辅以交通心肾、调和阴阳。  相似文献   

15.
目的:采用数据挖掘手段分析国医大师治疗肾系疾病的共性用药规律。方法:检索中国知网(CNKI)、维普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VIP)、万方数据(WANFANG DATA)、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CBM)、读秀(DU XIU)中第一批、第二批国医大师治疗肾系疾病经验方相关文献,建立标准化医案,使用古今医案云平台2.2.1对数据进行处理,对经验方剂的药物性味、归经、使用频次、常用药对、核心处方进行分析。结果:纳入统计的经验方共320首,药物550味,共计3553频次。使用频数前5位的依次是茯苓、泽泻、白术、甘草、熟地黄;使用频次≥45次的中药多具有利水渗湿、利尿通淋、健脾利水、滋阴等功效,使用频次较高的药对是茯苓-泽泻、白术-茯苓,药性以平、寒、温为主,药味以甘、苦、辛为主,多入肾、脾、肺、肝经。结论:国医大师治疗肾系疾病多用利水渗湿、利尿通淋之药,同时辅以健脾、滋肾阴之药,虚实兼顾,标本同治。本研究可为临床治疗肾系疾病提供一定的依据。  相似文献   

16.
介绍李佩芳主任医师基于通调三焦理论治疗不寐的经验。李师认为,本病病位主要在心,与肝脾肾密切相关,病机为三焦气化功能失调,气血不和;脏腑功能紊乱,阴阳失衡。治疗上,李师基于通调三焦理论从上、中、下焦取穴针刺结合通焦利眠贴贴敷治疗,以达通调三焦、调整阴阳、调和气血、安神定志之效。并附验案1则,以资佐证。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析柴胡加龙骨牡蛎汤的应用规律。方法:依托中医传承辅助平台,录入所收集的医案,建立数据库,利用频次统计、关键词分析、黄金分割法、关联规则法及聚类分析法分析本方证的发病规律、症状规律、用药规律及药-症关系、症状间关联度。结果:柴胡加龙骨牡蛎汤证的核心症状为失眠、烦躁、胸满、心悸、大便干、口苦、口干、纳差等,常见舌质为红舌、淡舌,常见苔质为薄苔、腻苔,常见脉象为弦、细、沉、滑。本方证涉及的中医疾病以心系疾病为主,西医疾病以神经系统疾病和心血管系统疾病为主。临床上使用此方,加味药物多属寒、温性,五味以甘、苦、辛为主,主入脾、肝、心经。结论:柴胡加龙骨牡蛎汤证病位主在肝胆,主症为胸胁胀满、烦惊谵语、一身尽重不可转侧;该方有枢转少阳、镇静安神之功,作用于半表半里及三焦,主治疾病以抑郁、癫狂等情志疾病为主。运用数据分析挖掘本方的临床应用规律,可为正确应用经方提供理论参考。  相似文献   

18.
目的:基于数据挖掘探析《证治准绳》中痞满治疗的用药规律。方法:搜索整理《证治准绳》中关于中药治疗痞满的医案,运用古今医案云平台(V2.3.8)采用频次计算、关联规则、聚类分析等方法进行统计分析。结果:纳入处方86首,涉及中药136味,药物总频次为752次,排前10位的中药有甘草、陈皮、半夏、人参、木香、茯苓、白术、厚朴、枳实、青皮。药性以温性为主,药味以辛、苦、甘味为主,归经以脾、胃、肺经为主。排前3位的功效为燥湿化痰、清热解毒、补脾益气。药物关联规则分析得出常用药对19对,聚类分析得出核心药物组合4组,复杂网络分析获得治疗痞满的核心药物为甘草、陈皮、人参、茯苓、半夏、木香、厚朴、白术、干姜及青皮。结论:《证治准绳》中痞满的主要治法为益气健脾、温中补虚、理气燥湿、消食除胀,并注重燥湿化痰、清热解毒、补脾益气类药物的运用。  相似文献   

19.
目的:研究金元四大家治疗水肿的用药规律。方法:收集金元四大家医学著作中治疗水肿的中药处方,利用WPS Excel 软件建立方药数据库,应用SPSS 20.0、IBM SPSS Modeler 18.0、Cytoscape统计软件进行中药的频数、性味、归经分析,对高频中药进行功效、因子、关联规则分析及核心中药网络分析。结果:共获得处方64首,中药120味。中药总使用频次为502次,高频中药16味,排前5位的中药依次为陈皮、茯苓、泽泻、白术、牵牛子。高频中药排前3位的功效依次为利水渗湿、峻下逐水、理气。中药四气以寒、温、平性为主,五味以苦、甘、辛味为主,归经以脾、肾、肺经为主。因子分析共得到中药组合类方5组。关联规则分析中,支持度最高的药对为茯苓-白术、茯苓-泽泻,药组为大戟-芜花-甘遂、甘草-茯苓-白术,泽泻-茯苓-白术,陈皮-茯苓-白术。核心中药网络分析得到2组核心组方。结论:金元四大家治疗水肿主要从脾、肾、肺三脏论治,病机以脾虚湿盛、湿热内蕴、气滞湿阻、肺失宣肃为主,治法以健脾化湿、培土制水、清热化湿、利水消肿、峻下逐水、泻肺利水为主,常用方剂有神佑丸、白术木香散、葶苈木香散、胃苓汤等。  相似文献   

20.
总结梅国强教授的六组常用药对,分别是泽泻配煅牡蛎、苍术配黄柏、黄连配吴茱萸、当归配川芎、天麻配钩藤、全蝎配蜈蚣。梅师认为药对有协同增效减毒之功,且药简力专,疗效确切,临床运用颇多。在临床学习中应灵活运用,辨证论治把握病机,抓住中药配伍的核心所在,潜心钻研,以取得更好的疗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