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通过大田试验,运用微波消解-火焰原子吸收光谱法和微波消解-氢化物发生原子荧光光谱法分别测定四川川芎道地产区都江堰市柳街镇、徐渡乡和彭州市庆兴镇三地土壤-川芎系统中的Cu、Hg、Pb和As重金属含量,并研究其富集规律。研究可以为GAP生产和控制重金属富集提供科学依据,以此提出相应的措施来减少商品芎中重金属含量。  相似文献   

2.
ICP-OES测定地球化学样品中La,Y,Ba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水系沉积物、土壤等试样用HF-HC1-HN03-HC1O4混酸消解后,以8%(V/V)HN03溶解干渣,建立了测定地球化学样品中La,Y,Ba 3种微量元素的电感耦合等离子体发射光谱(ICP-OES)方法.方法测定限(μg/L,10SD)为:La 6.0,Y 1.0,Ba 1.0.精密度(RSD%,n=11)为:0.20~1.50,经国家一级地球化学标准物质的分析验证,结果与标准值吻合,该方法现已用于区域化探试样的分析.  相似文献   

3.
本文以青州市南张楼村为研究区,基于村级土地质量地球化学调查数据,开展土壤养分、土壤环境、土壤质量及特色土地资源评价.结果 显示,土壤养分N以较缺乏、中等为主;P以丰富为主;K以中等、较丰富为主;土壤养分地球化学综合等级以较丰富为主,土壤养分总体水平较好.土壤环境单指标Zn存在小面积的污染风险,污染等级为风险可控,其他指...  相似文献   

4.
本文选择济南市历城区典型土壤中N、P、K3种养分元素进行化学测试分析,对该地区的浅层土壤元素有效态地球化学背景值及在不同类型土壤中的分布特征进行研究.研究结果表明:该地区土壤质量较好,元素有效量与全量总体排序一致,不同元素的有效度相差十分悬殊.5种土壤类型的元素有效度具有一定差异性,潮褐土、潮土中N、P、K元素的有效量...  相似文献   

5.
西北地区土壤资源特征及其开发利用与保护   总被引:10,自引:8,他引:2  
在分析西北地区土壤分布规律的基础上,研究了不同类型区土壤的资源特征及其在开发利用中存在的问题,认为黄土地区土壤土质疏松、粉砂含量高、富含碳酸钙是水土流失的物质基础;干旱区广为分布的荒漠土壤资源的性能低劣、绿洲区水土资源的利用比例失调是造成土地荒漠化、土壤盐渍化的根本原因;而高原土壤的粗骨性、土层浅薄、有效肥力低则加速了草场的退化和沙漠化.提出了西北地区土壤资源的合理利用与生态环境保护相协调的途经,即搞好农田基本建设,采用旱作技术节水和合理用水,扩大林草植被,保护天然草场和林木.并认为西北土壤资源的开发利用要在充分发挥其生产潜力的同时,首先应遵循生态规律,开发与保护并重,防止土壤资源衰竭和破坏.  相似文献   

6.
土壤是指地球陆地上能够生长植物的疏松表层,是土地不可分割的组成要素.土壤是在各种成土因素结合作用下形成和发展的,是历史自然体.耕作土壤又深受人为作用的影响,由于自然条件和人为作用的复杂性,决定了土壤类型的多样性及其相应的分布规律.根据全国第二次土壤普查分类系统的规定,结合广西第二次土壤普查的实际情况和普查结果,广西土壤分为18个土类,34个亚类,109个土属,327个土种.现介绍广西主要的土壤类型及其特性.  相似文献   

7.
为研究山东省定陶地区土壤富锶的地质成因,更好地规划潜在富锶土壤种植区域,指导农业生产,发展绿色经济,本文在对该区土壤样品的相关元素化验分析的基础上,进行了定陶地区富锶土壤的沉积环境分析、黄河故道变迁分析和水化学分析.通过研究分析发现,土壤中富集的锶非当地风化沉积而成,而是从锶含量较高的区域搬运而来.历史上黄河故道曾流经...  相似文献   

8.
耕作层土壤是自然界风化并凝结人类劳动,经过几百年甚至上千年才能形成的,是可以种植耕作进行生产的物质资源,是土地的精华和不可再生的基础资源.建设用地的耕作层土壤剥离后,有着十分重要的用途,如可用来作为建设项目的取土场及毁损地的整理复耕用土、土地整理项目的土壤改良、基本农田的土壤改良、消耗土壤的种植业的土壤补充、开垦项目的土层增厚和土壤改良等用途.然而,目前在建设用地时,用地单位对于挖出来的耕作层土壤处理方式,要么将其深深地埋掉,要么将其用作填方工程,对资源的浪费极大.在我国耕地保护形势愈加严峻的背景下,认真研究和做好耕作层土壤剥离工作有着深远的意义,是利国利民利子孙的好事.  相似文献   

9.
看看自己的脚下,土壤是多么平凡的东西,似乎在任何地方都可以看到.可土壤到底是由什么东西组成,怎么形成的呢?将这些不起眼的东西放大数十上百倍你就会发现,它们的主要成分是细小的碎石块.此外,空气、水、微小生物也是土壤的重要组成部分,当然,别忘了最重要的部分--腐殖质.  相似文献   

10.
为了探讨石油污染土壤修复的有效方法,就曝气法对石油污染土壤的修复功能,在野外试验场地进行了为期13天的试验.结果表明,曝气法可使空气与土壤中呈吸附态和残余态的石油烃类相接触,从而使土壤中的石油烃类通过挥发和好氧生物降解去除,为石油污染土壤生物修复技术的应用提供了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1.
福建省土壤分类参比与土壤系统分类检索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在阐述不同土壤分类系统参比规则和方法的基础上 ,根据长期研究工作积累 ,对福建省的主要土壤类型进行发生学分类与中国土壤系统分类 (修订方案 )的参比 ,初拟了福建省土壤系统分类检索表 ,以推动区域土壤分类的变革 ,方便本领域的学术交流和技术引进.  相似文献   

12.
以尾叶桉U6无性系为研究材料,盆栽于土壤含水量分别为田间持水量的100%(Ⅰ)、80%(Ⅱ,CK)、60%(Ⅲ)和40%(Ⅳ)条件下30 d,研究不同土壤含水量对桉树幼苗生长和生物量分配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土壤含水量显著影响桉树幼苗的生长和生物量分配.与对照组相比,60%和40%土壤含水量下桉树幼苗的株高、地径、叶片数、叶面积、根长和侧根数分别减少37.8%、33.6%、52.1%、68.9%、44.0%、37.5%和44.4%、40.4%、60.8%、77.5%、51.6%、48.9% ;总生物量、根、茎、叶生物量分别减少53 .5%、22.4%、57.9%、62.0%和63.9%、26.2%、59.7%、78.9% .100%土壤含水量下上述各项指标值均有所增加,说明桉树幼苗仍有一定增长潜力,然其水分利用效率不高,生产上不实用.水分亏缺使桉树幼苗倾向于将更多的资源分配给根系生长,增大根/茎比,降低其利用价值.  相似文献   

13.
对新邵县水稻种植区土壤-稻米系统Cd,Hg,As,Cr和Pb这5种强毒性元素富集特征进行了系统研究,结果发现,该区土壤具有明显的Cd富集.土壤中的Cd向水稻籽实中的转移量十分有限,单从土壤的污染指数判断水稻种植的适宜性缺乏说服力和科学性,应充分结合水稻对重金属元素的吸收与分配机理进行综合评价.  相似文献   

14.
对土壤中微量钨钼的测定,通常采用比色法,而这种方法分开分析两种元素,大大延误了分析时间.现以二苯乙醇酸-氯酸钠-硫酸-二苯胍为底液,用示波极谱连续测定土壤中微量钨和钼.通过进一步的试验,结果准确.方法简便快捷,大大的提高了分析速度并节省了成本,此方法适合于大批量土壤中钨钼的测定.  相似文献   

15.
西南喀斯特地区不同石漠化阶段土壤有效磷变异研究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为了探索西南喀斯特地区土壤有效磷的变异规律,采用野外采样与实验室分析相结合的方法,对贵州省荔波县及普定县不同石漠化阶段典型土壤的有效磷含量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①非石漠化土壤与轻度石漠化土壤有效磷质量分数呈显著差异,非石漠化的黑色石灰土有效磷质量分数高达9.29×10-6,随着石漠化程度的加深,土壤有效磷含量逐渐减少;②土壤剖面中有效磷质量分数均表现为表土层高于心土层,且随着石漠化的发展,有效磷质量分数在剖面中减少得越慢;③土壤有效磷质量分数随时间有显著变化,有效磷从5月开始积累,7月后出现下降趋势,9月或11月又逐渐升高,到翌年1月达到峰值;④土壤有效磷与有机质和黏粒质量分数均呈极显著线性相关,相关系数分别为0.901 7和-0.777 2.这说明增加有机质的积累可提高土壤有效磷质量分数,对防治石漠化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6.
甘肃黄土高原作物生长期土壤干旱及气候生产力特征分析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分析了近40年甘肃黄土高原区域作物生长期土壤干旱和气候生产力特征,结果表明:(1) 土壤干旱和气候生产力在空间上表现为全区一致,区域内相关性很好.(2) 时间演变规律上,土壤干旱有加重的趋势、气候生产力呈下降的趋势.(3) 土壤干旱和气候生产力变化阶段性明显,年际变化具有3~5a的振荡,4a周期最为明显.  相似文献   

17.
四川盆地区表层土壤湿度时空变化特征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分析常年土壤干湿状况及其影响因子,是监测评价四川盆地区土壤水分变化的基础,有利于农业干旱防灾减灾.利用四川盆地区农业气象站近17年0~20cm的逐句土壤湿度观测资料,运用旋转正交函数分解(REOF)、相关分析、趋势倾向率分析等方法,对四川盆地区表层土壤相对湿度的时空变化特征进行分析,并分区域选取代表站建立表层土壤湿度与气温、降水量、日照时数的多元回归方程.结果表明,盆地表层土壤相对湿度空间分布大致是从南到北逐渐减小;年际变化呈现弱的上升趋势;常年季节变化呈双峰型特点,秋季高,春季低,夏季波动明显,初夏高盛夏低;表层土壤干湿状况总体呈现出冬春季相对偏干、夏秋季相对偏湿的季节变化.盆地表层土壤湿度变化与气温、日照显著负相关,与降水显著正相关性,气温、日照、降水因子分别对盆地东北部、中南部、西北部表层土壤湿度变化影响大.  相似文献   

18.
山东省黄河下游流域是山东省高碘地甲病重病区.在区域调杳的基础上,选择其中的郓城、嘉祥,东昌府、博兴4县(区)开展土壤碘含量、饮水碘含量、儿童尿碘、儿童甲状腺容积、儿童甲肿率等指标调杳,结果表明区内饮水碘含量和群体的尿碘含量普遍较高,高碘的危害和高碘地甲病情严重.分析了土壤、饮水碘分布及变化规律,研究了高碘地甲病与地球化学环境相关性,结果显示高碘地甲病与饮水碘含量呈正相关关系,而与土壤中碘元素含量无明显的相关关系.  相似文献   

19.
HW2000型红外碳硫分析仪与HF2000型燃烧炉配套使用,能快速、准确地测定土壤中碳元素的质量分数.该设备是集光、机、电、计算机、分析技术等于一体的快速分析仪器设备,具有测量范围宽、抗干扰能力强、功能齐全、操作简便、分析结果准确可靠等特点.广泛应用于各个领域,本法主要研究在测定土壤样品中全碳含量方法,为农业地质调查提供科学有效的监测数据.  相似文献   

20.
山东省东部地区土壤重金属污染及其生态环境效应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为了弄清楚山东省东部地区土壤重金属元素的潜在生态危害程度,在土壤调查的基础上,采用潜在生态危害指数法,以深层土壤的重金属元素含量均值作为参比值,对土壤进行重金属污染的潜在生态风险评价,并探讨其生态环境效应.结果表明:山东省东部地区土壤重金属元素污染程度从大到小依次为Hg、Cd、Cu、Pb、Zn、Cr、As,重金属潜在生态风险从大到小依次为Hg、Cd、As、Pb、Cu、Cr、Zn,其中Hg和Cd对土壤污染危害的贡献率之和达87.95%,仅Hg元素的贡献率就达到61.96%;综合潜在生态风险评价级别为强和很强的土壤面积占13.75%,主要分布在莱州—招远—烟台和牟平—乳山金矿集中区以及人口密集的城镇地带,这种空间分布与目前金矿开采、选冶和人类生产生活布局一致;此外,局部土壤重金属污染物已迁移到小麦体内,部分小麦样品中Cd、Cr、Pb、Zn含量超临界值,对人体健康产生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