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我们搜集了国际国内地震台网资料、宏观考察资料、地震专题研究报告,对1900—1949年5级以上地震全部进行了核查,重新进行定位处理,并结合宏观考察资料和前人工作成果进行分析研究,得到较为准确的震中位置。通过这项研究,增补了原目录中遗漏的地震,并对目录中的错误进行了修正,从而得到一份较为完整可靠的地震目录。  相似文献   

2.
万永芳  秦乃岗 《华南地震》2003,23(1):98-100
2001年10月底广州东山湖水面出现宏观异常现象,市民怀疑为地震前兆异常。经过对异常的调查落实,结合广东省地震形势及前兆资料的分析研究,准确判断东山湖的异常现象并非地震宏观异常现象,消除了市民的不安与恐慌。  相似文献   

3.
强烈地震发生之前出现的宏观异常现象是否与地震相关是一个重要的研究题目。根据雅安市2008~2013年收集到的宏观现象调查资料进行归纳和分析,统计结果显示:雅安市的宏观现象出现后在一定范围发生M≥4级以上地震的对应比率仅占3%,这说明宏观现象与地震发生之间的关系和收集宏观现象的方式需进一步探索。  相似文献   

4.
邓辉  董非非  谢斌 《地震》2021,41(3):104-113
1941年江西寻乌北5?级地震的震中位置和等震线,在各版本地震目录和调查报告中不尽一致.在收集前人研究成果和补充新资料的基础上,通过对地震调查资料的详细考证,核查各记录点地震烈度,复核地震宏观震中参数,重新确定其等震线范围,并结合地震地质调查工作,对1941年寻乌北地震可能的发震构造进行了综合研究.分析认为,1941年寻乌北5?级地震宏观震中参数为25.1°N、115.7°E,等震线呈NW向展布,其发震构造可能是震区内的NW向断裂,河源—邵武断裂则为其控震构造.  相似文献   

5.
1303年山西8级大震研究刍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齐书勤 《中国地震》2005,21(2):224-234
通过对1303年山西8级特大地震历史记载、文物考古调查资料的归类整理和考证研究,以及对遭受大震破坏的古建筑物、构筑物等进行分类及其破坏程度的分析对比,讨论了以往相关研究中对历史资料利用时存在的不足。根据历史文献分析,确定了大震前后160年间山西境内的41次地震事件,其中包括新增3~6级地震27次。这些地震在8级大震前后有明显地从南向北迁移的现象。以宏观破坏记载和考古调查资料的考证为依据绘出的等震线图清楚地表明,极震区和宏观震中位置应该在霍州-孝义附近。  相似文献   

6.
钟骏  晏锐  周志华  田雷  罗娜 《中国地震》2020,36(2):284-294
2018年9月以来,河北省邢台市出现了地下水位大幅回升、多口干涸泉眼复涌等宏观异常现象。为判定异常现象是否与区域内构造活动和地下应力改变有关,2019年4~6月进行了3期现场调查,并对3口灌溉井和6处地表水进行水样采集,分析了水化学离子浓度和氢氧稳定同位素等水化学数据。结果表明,3口灌溉井具有地表水的特征,补给来源相似且与地下水存在一定的水力联系;受区域煤矿资源丰富及人类活动的影响,水体中富含SO_4~(2-)离子。结合异常出现前的生态补水资料,分析认为2018年9月以来河北省邢台市水位抬升现象可能是由邢台地区生态补水引起的,与区域内构造活动和地下应力改变没有直接联系,排除其是地震宏观前兆的可能。  相似文献   

7.
根据大震前宏观前兆异常总体特征,论述了沿主要构造部位建立密集型宏观观测网的科学性,指出以自然村为单位的联户哨是基层地震宏观哨的最佳组织形式,结合河北省16年工作的实践,概括了地震宏观哨在增强民众防灾意识、地震临前信息监视和密切地震部门与民众联系三方面的作用,从而阐明了深入持久地开展地震宏观观测工作是群测群防的一项有效对策。  相似文献   

8.
一、历史地震现场调查概况四川省会东县地处川滇交界附近的偏僻山区,1947年曾发生中强地震。1988年4月15日会东县鹿鹤乡发生5.2级地震,笔者随四川地震系统宏观考察组奔赴震区,除考察本次地震外,同时也注意搜集历史地震震害资料。由于历史地震发生的时间不太久远,当时的震害目击者多健在,许多震害情况为不同地点的群众所共同言及,增强了资料的可信度。为评定历史地震灾害程度,注意将同一地点的历史震害与本次地震震害进行对比,取得佐证。这次考察,对1947年6月7日会东地震及1893年禄劝地震增补了宏观震害资料,提出了校核会东地震震级参数  相似文献   

9.
根据地震现场宏观烈度调查资料,介绍了1999年3月25日广东河源市M  相似文献   

10.
2003年2月24日新疆巴楚-伽师地区发生6.8级地震,出现了唐山、海城地震后近30年我国最具规模的砂土液化现象。本文通过现场调查和资料分析,并与以往大地震液化比较,提出了此次地震液化宏观现象的认识,包括液化分布特征、喷水冒砂形态、液化震害和工程地质条件等几个方面。结果表明,此次地震液化宏观现象与我国以往几次大地震有很多不同,具有很大的研究价值。  相似文献   

11.
本文首次介绍了1913年8月19日冕宁小盐井6级地震的碑刻资料,并结合调查资料.考证了过去一些文献资料对本次地震灾害描述的诸多不实之处。重新圈定了地震等烈度线图,确认地震的宏观震中位于冕宁小盐井,震中烈度Ⅷ度,震级6级,宏观震源深度5.5千米。  相似文献   

12.
1932年昌马地震破裂错动过程的初步探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下载免费PDF全文
以1932年12月25日发生在甘肃省境内祁连山西部的昌马地震(Ms=7.5)造成的宏观地表破裂带的调查与分析为基础,结合有关断裂活动的资料与室内模拟实验结果,本文着重探讨昌马地震发震断裂的构造演化及其应力集中部位的破裂错动过程。从宏观的角度提出了多破裂错动起始点的昌马地震断层模式  相似文献   

13.
1986年8月12日18时45分在我省盐源县发生5.4级地震,这次地震的震级虽然不高,但震前出现的宏观异常现象却很明显、普遍。据震后调查资料分析,这些宏观异常现象不仅种类繁多(地下水、各类动物、人感、局部天象等),而且还有一定的分布规律。  相似文献   

14.
1995年山东苍山5.2级地震的发震构造   总被引:13,自引:5,他引:8       下载免费PDF全文
王志才  晁洪太 《地震地质》1999,21(2):20-120
通过详细的野外地质调查,结合对地震基本参数、震源机制解、地震序列特征及宏观震害调查等资料的分析,研究了1995年山东苍山MS5.2地震。认为这次地震的发震构造是万家庄断裂,震级与发震断裂的规模、活动性以及地质构造背景相吻合  相似文献   

15.
河北张北——尚义地震震害浅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山西地震》1998,(2):3-7,17
介绍了1998年1月10日1时52分发生在河北省张北县和尚义县交界地区Ms6.2地震的地质、地貌特征,宏观烈度的特点,分析了这次地震的震害特征。  相似文献   

16.
郭培兰 《华南地震》2005,25(1):67-71
1995年7月25日广西那坡发生了4.3级地震,通过对那坡地区的地震地质、地震前兆、地震序列等资料分析,认为此次地震发生在北东向德隆一下华断裂带上,地震等烈度线长轴为北东向,宏观震中在那坡县规弄山中,震源机制解结果表明节面Ⅰ是本次地震的主破裂面,走向北东,与德隆一下华断裂一致。由于震中附近观测台站较少,震前没有发现前兆异常,测震学资料在很大程度上又受到北部湾6.1、6.2级地震序列的影响,无法分辩异常,据震后调查震前有少量宏观异常现象出现。  相似文献   

17.
通过对1996年四川省宜宾北5.4级地震震中,及附近地区地震活动性资料、水位资料的分析,结果表明,震前中小地震异常活跃,6值等多项地震学参数和方法出现明显异常,川12井水位异常显著,还调查分析了邓关背斜轴部出现的突冒浅层天然气的独特宏观异常现象。这些异常特征的分析和研究,对本区未来中强地震的震情分析和跟踪有一定的启示。  相似文献   

18.
本文根据调查、收集到的资料,分析了1986年1月28日阳江5.0级地震前震中周围200公里范围内所出现的6次地面变动宏观现象,结果认为这些现象是阳江5.0级地震前区域构造应力增强过程的产物。  相似文献   

19.
2003年甘肃民乐—山丹6.1、5.8级地震震害特点及启示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通过对2003年民乐—山丹6.1、5.8级地震震害调查资料的综合分析,阐述了本次地震震区环境背景情况,揭示了宏观地震烈度分布特征,较为全面地分析了地震的震害特点,讨论了与其相关的工程地震问题,归纳总结了防御与减轻地震灾害的经验与启示。对西部村镇工程抗震设计、施工和管理以及农村地震安居工程的规划实施等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20.
本文根据宏观调查资料,就1994年9月16日台湾海峡发生的7.3级地震对厦门市的影响进行了综述和初步分析。文章提出,经济特区和沿海开发区的城市建设应该重视抗震设防。通过这次地震中广东、福建部分地区造成重大人员伤亡事故,说明了加强地震科普宣传教育,提高全社会防震减灾意识的重要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