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以温泉水平摆观测数据及温泉气象资料为研究对象,利用相关、回归分析,讨论温泉水平摆两分向年变的影响因素,研究结果表明:①气温、水位是影响温泉水平摆NS向年变主要因素,它们之间具有准线性关系,NS向相位滞后气温约51天、滞后水位约17天;②气温是影响温泉水平摆EW向年变的主要因素,它们之间具有准线性关系,EW向滞后气温27天,但是水位与温泉水平摆EW向年变基本无关;③气压与温泉水平摆两分向年变基本无关。  相似文献   

2.
《地球》2017,(9)
<正>8月16日,2017国际山地旅游暨户外运动大会成果发布会在贵州兴义举行。会上发布了《国际山地旅游健康宣言》。《宣言》认为,健康是发展山地旅游的重要使命和美好愿景。以山地环境为载体,以山地运动、疗养、探险、科考、教育、观光、休闲、度假为主要内容的山地旅游,是促进人类增强体魄、健康生活的重要载体,是促进人类  相似文献   

3.
关于水氡前兆机理的研究,王吉易等曾做了全面详细的评述。其主要的假说是基于应力—应变学说建立起来的破裂扩散、破裂混合以及超声振动等机理;应力应变机制还处于讨论研究阶段,水氡的前兆机理不是唯一的。在应力应变作用下引起的水氡前兆,一般都认为是以地下水做为氡气的载体的。本文试图提出另一种可能:即在应力应变作用下,高压地下水气体上涌,并做为氡气的载体,引起水氡和土氡的前兆异常;而氡气异常量的大小则由地下气流强度所控制。地下气体做为水氡载体的现象,是存在的。例如新疆乌苏一口温泉热水井,水温  相似文献   

4.
中低温对流型地热系统在阐明地区构造活动性、地热资源形成与分布、水-岩相互作用以及有用元素富集成矿等方面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而水作为地热系统的载体,研究其同位素变化机制是分析此系统中水-岩相互作用和地热水来源的必要前提。文中统计了中国大陆前人发表的167个温泉水与同一地区冷水的氢同位素(δD值)资料,并讨论了这些温泉水与区域活动构造的空间分布关系。结果表明,温泉水δD值均低于同一地区冷水,且91.11%的温泉发育于活动构造周边。文中还对造成温泉水δD值低于冷水的原因进行了分析: 主要是水由地表向地下渗透的过程中,水分子H-D同位素产生分馏作用(深循环作用),且分馏速率与温度相关,温度越高H-D分馏作用越明显; 其次,对于围岩中含高岭土矿物的地区,水与高岭土的H-D同位素也可能发生交换反应,从而降低温泉水中D同位素的含量。  相似文献   

5.
对2018—2019年新疆伽师地区9个温泉的主量元素、微量元素、氢氧同位素、Sr同位素含量以及SiO2含量进行了采样测试,并于2019年9月—2020年7月对其中2个温泉的水化学变化进行监测,分析2020年新疆伽师MS6.4地震前后研究区温泉水化学组分和同位素组成的变化。结果表明:(1)研究区温泉可以划分为9种水化学类型,主要受蒸发盐岩的溶解作用控制,其次是碳酸盐岩及硅酸盐岩风化溶解作用;(2)氢氧同位素测试表明温泉水主要来源于周围6 km高山的冰川融水与大气降水,水-岩化学反应平衡特征表明乌恰泥火山、因干、塔合曼和阿合其温泉循环深度较深,水-岩反应程度高,而其它温泉的循环深度较浅,存在浅部冷水混入;(3)利用温标法估算该地区温泉的热储温度为17℃~82℃,循环深度约为0.6~3.2 km;(4)因干温泉及塔合曼温泉的常量及微量元素浓度在伽师MS6.4地震前9~19 d有明显的异常,其异常幅度达到平均值的15%左右。  相似文献   

6.
神奈川县温泉地学研究所该所创建于1961年,从事监视神奈川大地的调查和研究工作。研究领域涉及温泉、地质、地震和地下水等。地震·火山研究组通过神奈川县西部地区布设的地震、地形变观测网研究“神奈川县西部地震”的发生机制和箱根火山的活动。此外,还在环境地质、温泉...  相似文献   

7.
四川理塘毛垭温泉地质构造环境及成因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理塘毛垭温泉现场实地考察,对毛垭温泉所处的地质构造环境及泉华层堆积层的组成、成因和物质来源进行研究。分析认为,毛垭温泉属于义敦—理塘、理塘—德巫活动断裂带上出露的构造上升泉,断裂带构造裂隙为温泉水通道;温泉水的来源是中深层循环热水与浅层地下水补给冷水混合体;其水温水量的变化受区域构造应力的控制,它的变化能反映这一区域构造应力场的动态变化信息。  相似文献   

8.
晏锐  官致君  刘耀炜 《地震学报》2015,37(2):347-356
在2013年芦山MS7.0地震震中附近流体观测点进行现场考察的基础上, 本文选择川西地区观测环境较好、 干扰较少的温泉水温观测资料进行回溯性分析. 结果表明, 康定龙头沟和二道桥温泉、 道孚龙普沟温泉、 理塘毛垭温泉、 泸定共和温泉水温在芦山地震前均出现不同程度的异常变化. 其主要表现为, 距离震中较远的理塘毛垭温泉和道孚龙普沟温泉水温在震前2年左右出现中期尺度异常, 距离震中较近的康定龙头沟和二道桥温泉水温在震前3个月内出现短期异常. 通过温泉水化学及δD-δ18O稳定同位素特征分析, 认为这些温泉水具有深循环特征, 能灵敏地反映地壳深部地热及构造变化信息, 是芦山地震前观测到异常的可能原因. 加强对这些温泉点的观测, 对区域地震预测研究具有重要的科学意义和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9.
基于Matlab的断裂带温泉水地球化学特征及地震活动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基于Matlab开发出地下流体分析软件,对比分析了甘肃西秦岭北缘的武山、街子和清水温泉水化学组分特征;初步分析了温泉水水质类型、补给来源、水-岩平衡状态以及循环深度,并讨论了温泉水深循环对地震活动性的影响.研究表明温泉水均为大气降水成因,其水化特征受围岩的控制作用;清水温泉水的成熟度没有武山和街子温泉水高.地下水循环深度较浅的武山温泉和街子温泉水化类型属于Na-HCO3·SO4·Cl,所处断裂的地震活动频繁;地下水循环深度较深的清水温泉水化类型属于Na-SO4·Cl,所处断裂的地震活动性弱.  相似文献   

10.
云南省温泉区划与地震空间关系的初步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对云南省温泉与地震的关系进行了初步探讨,并以温泉的出露状况、物理化学性质以及水热活动特征为依据,将云南省划分为3个温泉区,23个温泉带,从而确立了云南省温泉空间分布的格架,为建立温泉观测网提供了资料。温泉与地震的空间分布有一定的相关性。温泉密集的地段,历史地震频频发生,地震带与温泉带基本吻合;7级以上强烈地震往往发生在温泉带的两端或边缘。  相似文献   

11.
庐山星子温泉,位于庐山南麓的星子县温泉村,泉水水温最高达72℃。热矿水类型为氟水、硅水、硫化氢水和氡水,适宜休闲、旅游、度假、理疗开发利用。在温泉出露处以西约1km南山公路的南侧,钻孔揭露见地热水,水温63℃。两地地热水的特征有其相似性,其形成与分布都受控于EW、NNE、NWW向断裂,但二者又有各自相对独立的热储结构。  相似文献   

12.
腾冲热海温泉群化学特征与形成机理研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万登堡 《地震研究》1998,21(4):388-396
本文系统研究了腾冲热海温泉群11个泉点的化学组分特征,并据此探讨了温泉群的形成机理,用回归统计法计算了地下冷热水混合方程,根据这些混合方程进一步估算出混合前原始热水的温度和部分相关化学组分的浓度。用R型群分析法计算出了温泉群各化学组分之间的相关系数,得出了各化学组分的相关谱系图,并据此探讨了温泉化学组分的来源。  相似文献   

13.
Finding productive boreholes in the Karoo fractured aquifers has never been an easy task. Fractured Karoo aquifers in the neotectonic zones in the Eastern Cape Province can be targeted for groundwater exploration. The Polile Tshisa hot spring is located in a seismo-tectonic region beset by neotectonics. Hot springs are indicative of circulation of groundwater at great depths along fault zones, and accordingly of neotectonics. The characterisation of hot springs by means of magnetic and electromagnetic methods can help infer the occurrence of structures which are favourable for groundwater potential. The Polile Tshisa hot spring is characterised by faults, fractures, and dolerite dykes. All these structures make the hot spring a good case study for groundwater exploration.  相似文献   

14.
新疆地下热水广泛分布于昆仑山、天山和阿尔泰山。温泉和地震活动与大地构造、板块运动有着密切的联系。动态观测资料分析表明,热水温度变化不仅受到地震的作用,而且显示出某些地震前兆信息。分析了地下热水的化学成分、气体组分、微量元素、放射性元素,认为某些热水具有低矿化、高碱性、高氟、高氦等独特性质,有可能是形成于地壳深部或上地幔的深成水  相似文献   

15.
利用水文地球化学数据建立温泉水文循环模型, 探讨温泉水文地球化学变化与地震的关系, 对中强地震短临流体异常判断具有重要的意义。 通过对石棉公益海温泉水常量元素、 微量元素和氢氧同位素以及锶同位素的测量, 探讨了该区域水文地球化学时空变化特征。 因此, 于2008年10月至2019年9月, 共对公益海温泉采集水样206个, 并对温泉水中离子组分和浓度, 温泉逸出气组分、 温泉气体同位素、 碳同位素和氢氧同位素含量进行测量。 分析结果表明: ① 公益海温泉主要为Na-HCO3·Cl型水, δD、 δ18O同位素测值分别为-14.19‰~-14.83‰和-108.67‰~-110.47‰, 分布于大气降水线附近, 说明温泉水主要源于大气降水; ② 据SiO2地温计计算热储温度约94.12℃, 循环深度约4.3 km, 表明大气降水入渗地下, 在热源加热后, 沿着断层和裂隙循环到地表, 形成温泉补给; 并且, 锶同位素和微量元素研究发现, 87Sr和86Sr主要来自硅酸盐类矿物, 微量元素含量较低, 水岩反应程度较弱; ③ 通过对研究区进行长时间连续观测发现, 在公益海周围300 km范围内的3个五级以上的地震使温泉水中常量元素的浓度, 分别出现了震前异常、 同震响应和震后效应。 推测这可能是因为公益海温泉位于公益海断裂和安宁河断裂的交会区, 推测周围的地震会触发公益海温泉水中的离子地球化学特征产生变化。 结合已有地质资料与公益海温泉水文地球化学数据, 建立公益海断裂带温泉水文循环模型, 这些对公益海断裂带周围未来中强地震短临流体异常判断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6.
洪云良 《地震研究》1990,13(2):189-195
下关塘子铺温泉自1970年开展水氡观测以来,水氡的前兆异常特征较为明显,对应过多次强烈地震,也成功的预报过一些地震。通过18年的观测实践,证明下关塘子铺温泉是地震观测工作中的一个灵敏点。 为探讨其灵敏原因,近年来围绕温泉、沿西洱河断层普查了一批水点,其中有4个温泉、2个冷泉、地表水两处。测定了水氡、水温、常规水质及溶解气体。企图从水文地球化学特征入手,初步探讨温泉水氡的机理,并进而探讨水氡前兆灵敏性的原因。  相似文献   

17.
王道  许秋龙 《地震地质》1999,21(1):58-62
新疆地下热水广泛分布于昆仑山,天山和阿尔泰册。温泉和地震活动与大地构造,板块运动有着密切的联系。动态观测资料分析表明,热水温度变化不仅受到地震的作用,而且显示出某些地震前兆信息。分析了地下热水的化学成分,气体组分,微量元素,放射性元素,认为某些热水具有低矿化,高碱性,高氟,高氦等独特性质,有可能是形成于地壳深部或上地幔地深成水。  相似文献   

18.
地下氢气是反映地壳应力应变灵敏的气体地球化学组分,逸出气痕量氢是一项新型的气体地球化学观测手段,在我国很多省份进行了试观测。本项目实现逸出氢在高温自流井和土壤中的连续、并行观测,重点对痕量氢的动态变化特征进行分析,研究其差异性,并讨论温泉地热井逸出氢高值突跳异常的成因。经频谱分析发现地热温泉井中的逸出氢与土壤中逸出氢都存在日变,前者的浓度与井水位、水温有关,与地表环境因素无关,而后者主要受地表环境因素影响。庐江地震台地热温泉井逸出氢浓度的高值突跳来源于深部水体上涌过程中的气泡携带,为非震兆异常。  相似文献   

19.
We have measured 224Ra (3.4 d), 228Ra (5.7 yr), and 226Ra (1620 yr) and chloride in hot spring waters from the Norris-Mammoth Corridor, Yellowstone National Park. Two characteristic cold-water components mix with the primary hydrothermal water: one for the travertine-depositing waters related to the Mammoth Hot Springs and the other for the sinter-depositing Norris Geyser Basin springs. The Mammoth Hot Springs water is a mixture of the primary hydrothermal fluid with meteoric waters flowing through the Madison Limestone, as shown by the systematic decrease of the (228Ra/226Ra) activity ratio proceeding northward. The Norris Geyser Basin springs are mixtures of primary hydrothermal water with different amounts of cold meteoric water with no modification of the primary hydrothermal (228Ra/226Ra) activity ratio. Using a solution and recoil model for radium isotope supply to the primary hydrothermal water, a mean water-rock reaction time prior to expansion at 350°C and supply to the surface is 540 years assuming that 250 g of water are involved in the release of the radium from one gram of rock. The maximum reaction time allowed by our model is 1150 years.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