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本文测定了中国 3个典型泥炭沼泽四川红原、吉林金川和哈尼的现代沼泽植物中的碳、氧同位素组成。吉林金川和哈尼的沼泽在相似的气候和环境条件下发育演化 ,而四川红原的泥炭发育在截然不同的气候条件下。结果表明 ,每个泥炭沼泽现代植物中的碳、氧同位素均有较大的离散度 ,表现为不同营养状况下的成沼植物之间的同位素差异 ;从δ1 3C值来看 ,三个沼泽中的植物均属C3植物 ;红原与金川、哈尼有着明显不同的现代植物稳定氧同位素组成 ,前者更富集1 8O。同一泥炭植物碳、氧同位素的不均一性要求在利用泥炭沉积物恢复过去气候变化方面一定要谨慎。非常有意义的是贫营养泥炭 (高位泥炭 )的成沼植物有着非常接近的同位素组成 ,揭示贫营养型泥炭可能是更为理想的过去全球变化信息档案  相似文献   

2.
氮素输入影响下淡水湿地碳过程变化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通过野外控制试验和室内培养试验研究了氮素输入对淡水沼泽湿地碳循环过程的影响。结果表明,氮素的输入能够提高沼泽湿地碳的生物累积,但过多的氮素输入则引起植物生产力的降低,并对常年积水沼泽湿地有机物质的分解有抑制作用。在非淹水条件下,氮素输入后有机物质的分解速率明显大于淹水条件,说明水文条件和氮素输入对枯落物的分解过程都有重要的影响,只是在不同环境条件下的响应存在一定的差异。氮素输入后,植物—土壤系统CO2排放量增大;但是,过多氮素输入后植物—土壤系统呼吸速率降低,这说明一定量的氮素输入可促进植物的生长和根的发育,对微生物的活性也有一定的影响,但过多的氮素输入则会对这些过程产生一定的抑制作用。氮素输入对土壤溶解有机碳(DOC)有明显的影响。氮素输入后,根层土壤DOC含量明显降低(P<0.05),不同土壤深度DOC的变化有一定的差异。  相似文献   

3.
本文闡述了植物羣落与河流各种特征水位之間的联系,认为可以用它作为特征水位的标志。水生植物(生存于水下)与陆生植物(不能受淹,那怕是暂时的)可以作为两个极端水位的标志;而在此两类植物之間尚有各种各样的岸边草木,包括一系列种类繁多的乔  相似文献   

4.
采用实验室恒温培养方法对三江平原3种不同土地利用类型开发后的沼泽土和草甸土进行了温度敏感性研究。研究结果表明,在5℃、15℃、25℃和35℃ 4种不同温度条件下,各土壤类型的土壤呼吸速率均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大。在同一温度条件下,3种土壤呼吸强度由弱到强依次是:草甸土-旱地<草甸土-水田<沼泽土-人工林。指数模型和乘幂模型均可以较好地描述沼泽土和草甸土土壤呼吸与温度之间的关系,土壤呼吸强度随温度的升高呈指数或乘幂上升。3种土壤的Q10值呈现出随温度升高而降低的趋势,表明土壤呼吸在较低温度下的温度敏感性更高。对未添加植物残体的纯土壤组和添加了植物残体的对照组进行对比研究,发现添加植物残体后土壤呼吸强度大大增强,因此野外实际的土壤呼吸强度要比通常室内实验中去除植物残体后所测定的土壤呼吸强度更高。  相似文献   

5.
采用实验室恒温培养方法对三江平原3种不同土地利用类型开发后的沼泽土和草甸土进行了温度敏感性研究。研究结果表明,在50c、15℃、250C和35℃4种不同温度条件下,各土壤类型的土壤呼吸速率均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大。在同一温度条件下.3种土壤呼吸强度由弱到强依次是:草甸土一旱地〈草甸土一水田〈沼泽土一人工林。指数模型和乘幂模型均可以较好地描述沼泽土和草甸土土壤呼吸与温度之间的关系,土壤呼吸强度随温度的升高呈指数或乘幂上升。3种土壤的Q14。值呈现出随温度升高而降低的趋势,表明土壤呼吸在较低温度下的温度敏感性更高。对未添加植物残体的纯土壤组和添加了植物残体的对照组进行对比研究,发现添加植物残体后土壤呼吸强度大大增强,因此野外实际的土壤呼吸强度要比通常室内实验中去除植物残体后所测定的土壤呼吸强度更高。  相似文献   

6.
灵武煤田的中侏罗统延安组含煤岩系为一湖泊三角洲沉积。在稳定的大地构造条件和环境水介质条件的控制下,形成了富惰性组、特低灰-低灰、特低硫-中硫煤。上、下三角洲平原及过渡带的泥炭沼泽的煤岩煤质特征具有垂向和侧向分带性,彼此间又有差异。这种分带性系由沼泽位置、沼泽类型和植物类型造成。在延安组第三段沉积期发生的微咸水化引起了煤的硫分的增高。  相似文献   

7.
贺兰山北段晚石炭世和早二叠世植物群古生态研究   总被引:9,自引:6,他引:9  
孙克勤  张周良 《现代地质》1996,10(3):316-324,T002
对贺兰山北段呼鲁斯太和沙巴台地区晚石炭世和早二叠世植物化石进行了研究,共鉴定植物化石20属40种,讨论了植物群的性质和时代。在研究植物群特征基础上,分析了植物化石埋藏类型,论证了植物群的古生态特征,划分了5个植物群落:(1)Bothrodendroncirculare群落;(2)Lepidodendronsubrhombicum群落;(3)Lepidodendronszeianum群落;(4)Tae-niopterismucronata群落;(5)Pecopterisorientalis群落。这5个植物群落的时代分别相当于晚石炭世早期、晚石炭世中期、晚石炭世晚期、早二叠世早期和早二叠世晚期。石松类植物在晚石炭世沼泽环境最为丰富,以华夏植物区大量的特有种为特征。而蕨类植物和种子蕨类植物在早二叠世的泥炭沼泽和泛滥平原环境占优势。这些植物群落在晚石炭世和早二叠世广泛分布在不同演化阶段的泥炭沼泽和碎屑低地环境,指示温暖潮湿的气候条件。  相似文献   

8.
论中国五通群植物羣的时代问题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李星学 《地质论评》1965,23(1):8-12
长期以来,五通群植物羣一直是被认为具有早石炭世植物群特色而知名于世的,斯行健并曾建议用五通期(Wutungian)来代表这一独特植物群所属地史单元。在解放以后的十多年里,随着大规模的地质调查研究,不但对五通群植物羣本身增加了不  相似文献   

9.
中国主要沼泽草炭土的形成环境及分布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沼泽草炭土作为一种特殊的腐殖质土,其形成是多种地理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通过对我国主要沼泽草炭土地区地形地貌、气候、水文地质和植被条件等形成环境的对比研究发现,这些地区有着共同的生成环境特征:地形平缓,多宽谷地貌和微地貌,气候湿润,水源充足,“隔板”效应显著,共同形成了积水潮湿环境;一方面使沼泽植被生长茂盛,另一方面低温环境使微生物活性受到不同程度抑制,植物残体分解能力下降,最终使沼泽草炭土不断堆积和发育并呈规模分布。  相似文献   

10.
本文通过煤岩学、煤化学与有机地球化学的鉴定测试,综合研究了山西组4号煤层的煤相。认为4号煤层以开放沼泽相为主,森林沼泽相和芦苇沼泽相占次要地位。成煤植物为高等植物,但木本和草本植物在不同煤相中各有主次。  相似文献   

11.
自从党中央和毛主席提出了鼓足干劲、力爭上游、多快好省地建设社会主义总路线以后,在短短的几个月內,一个全党全民办地質的高潮已经形成。在全国960万平方公里的面积內,掀起了广泛的羣众找矿报矿运动,羣众找到的矿物标本堆积如山,成千上万的人,眼巴巴地渴望化驗人員說出这些样品中含些什么矿、有无价值。这就要求化驗工作快馬加鞭,适应这个新形式。迅  相似文献   

12.
黄河三角洲芦苇湿地土壤水分安全阈值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谢涛  杨志峰 《水科学进展》2009,20(5):683-688
基于盆栽试验测定了多水分梯度下黄河三角洲芦苇湿地3种生态型芦苇(淡水沼泽芦苇、盐化草甸芦苇和咸水沼泽芦苇)快速生长期叶片的光合-光响应过程,比较各生态型芦苇适宜的土壤水分条件.结果表明:在相对含水率为95.6%时,淡水沼泽芦苇最大净光合速率比渍水条件显著升高(p<0.05),而盐化草甸芦苇和咸水沼泽芦苇这一差异并不显著(p<0.05).不同生态型芦苇净光合速率对土壤水分的变化存在不同的响应阈值.从适宜土壤水分的阈值看,淡水沼泽芦苇对水分胁迫的耐受能力高于盐化草甸芦苇和咸水沼泽芦苇,生境盐度差异可能是造成这一差异的重要原因.  相似文献   

13.
黑龙江小西林铅锌矿植物体内铅锌积累机制初步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利用较新的思路,在地处森林沼泽景观的小西林铅锌矿对植物吸收积累元素的机制进行了初步研究,总结出植物对营养元素和有毒元素的不同积累模式。为植物地球化学找矿方法在生产实际中应用指出了一条新路。  相似文献   

14.
通过对蔚县煤田下花园组煤中植物残体——分散角质层、半丝炭化木材等研究,结合非煤层中植物化石和孢粉组合特征分析,认为泥炭沼泽植物群落主要由松柏类、银杏类、苏铁类和蕨类组成,它们都是本区成煤的重要物质来源。这种森林体系代表了一种温暖潮湿、雨量充沛的古气候条件。煤中丝炭及半丝炭化组分含量丰富是泥炭堆积速度快于盆地基底沉降速度,并最终导致泥炭沼泽覆水浅,泥炭层多处于相对干燥、氧化环境的表现。不同煤层中丝炭及半丝炭化组分含量的差异,为煤层对比提供了新的依据。  相似文献   

15.
侯蜀光 《云南地质》1992,11(1):29-31
泥炭是未固结成岩的可燃有机矿产,是最年轻的煤,主要形成于第四纪,并以全新世最普遍。由有机质和无机质两种组成,含水份通常在80%左右。有机质含完全分解和未完全分解的植物残体,主要成份有纤维素、半纤维素、腐植酸、醣类及氨基酸;无机物主要是各种矿物的氧化物,即灰成分。沼泽发育过程中植物生长死亡、分解而成泥炭。而植物残体又是沼泽中造炭植物死亡后留在矿质土壤和泥炭土中,在过分潮湿和通气困难的条件下尚未完全分解的植物体。  相似文献   

16.
吐哈盆地煤成油形成的地质条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赵长毅  赵文智 《沉积学报》1997,15(A12):16-23
吐哈盆地是典型的煤成油气盆地。通过对该盆地煤成油形成的地质条件分析,认为煤成油藏的形成是特定地质条件下的产物。(1)盆地构造演化控制了煤系生储油岩系发育;(20存在低成熟成烃母质以利于烃类排出:(3)成煤沼泽氧化还原环境与成煤植物差异造成了煤原始怪程度的不同。下三角洲平原沼泽及分流间湾沼泽是煤成烃发育的有利场所,流水沼泽相是煤成烃最有利的相带;(4)适合古地温梯度及后续盆地继承发展以保持源岩熟化,  相似文献   

17.
河南省羣众性的地下水观測工作,由于坚决依靠羣众,把技术交給羣众,使土洋办法結合,目前已经广泛的开展起来了。通过我們粗淺的了解,在这里做一些简单介紹,供大家在組織羣众观測地下水工作时参考。另外关于羣众对观测资料的整理目前还沒有一个完整方法,在本文中仅是提出一些我們的不成熟意见。  相似文献   

18.
祁连山冻土区是我国青藏高原重要永久冻土区之一,也是我国陆域天然气水合物分布的重要地区。前期调查表明祁连山木里天然气水合物钻井区一带具 有丰富多样的高寒冻土生态类型。为了解该地区高寒草甸和高寒沼泽草甸表层土壤中古菌群落的多样性及分布特征,对2014年初冬在该区采集的表层土壤样品利用16S rRNA分子生物学技术和 地球化学等方法进行了分析和研究。结果显示,高寒草甸区土壤呈中性,而高寒沼泽草甸区土壤呈弱酸性。钻井区土壤中的TOC和顶空气甲烷含量均显著高于背景区,而在背景区内的两种生态 类型土壤中的TOC和顶空气甲烷含量差别较小。钻井区(除1个点)微生物细胞丰度高于背景区2~5倍。冬季表层土壤中的古菌多样性较低,含泉古菌的3个类群和广古菌的3个类群。不同植被类型 古菌群落的优势种群显著不同,在高寒草甸区为泉古菌门的Group Ⅰ.1b,而高寒沼泽草甸区为广古菌门的甲烷八叠球菌目(Methanosarcinales)。根据研究结果推测,土壤水分可能是导致高 寒草甸区和高寒沼泽草甸区细胞丰度和古菌群落差异的一个主要原因,高寒沼泽草甸区内产甲烷菌占优势可能与土壤高TOC含量有关。高寒沼泽草甸土壤中存在较丰富的产甲烷古菌,它们在厌 氧条件下的甲烷氧化作用也是土壤中甲烷来源之一。  相似文献   

19.
吐哈盆地煤沼泥岩有机相型与源岩评价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吐哈盆地台北凹陷主体原油性质表现为低密度、低硫、低凝固点、中等含蜡、富重碳同位素,总烃含量高,具有明显的姥鲛烷优势,富C_(29)甾烷等一系列典型的煤成油地化特征。油—源对比表明,盆地煤成油主力烃源岩为早、中侏罗世煤系地层中煤及沼泽环境下形成的泥岩。本文根据有机岩石学、有机地球化学(包括氢指数(IH)、氧指数(lo)、生烃潜量(S_1+S_2)等)、沉积环境(包括煤系泥岩形成的氧化还原性、水动力条件、沉积环境序列等)及植物组合等有机相标志,将本区煤系沼泽相泥岩划分出四种有机相类型,即干燥森林沼泽有机相,潮湿森林沼泽有机相,流水沼泽有机相及开阔水体沼泽有机相。流水沼泽  相似文献   

20.
两淮煤田石炭二叠纪成煤环境类型及其演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两淮煤田石炭二叠纪煤层的形成环境可划分为泥炭坪和泥炭沼泽两种类型,根据下伏沉积物的沉积环境又将其划分为若干亚型。不同环境煤层的煤体煤质、顶底板和夹矸均不相同水介质条件亦不同,泥炭沼泽是本区最重要的成煤环境。同一煤层在垂向上和平面上都可形成于不同的环境,不同环境间可以相互转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