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3 毫秒
1.
中国地壳运动观测网络GPS数据处理进展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中国地壳运动观测网络是我国“九五”重大科学工程之一,以地震预报为主要目的,以GPS(全球卫星定位系统)为主要技术,GPS数据处理是工程取得成果的关键环节,本文介绍了中国地壳运动观测网络数据中心概况与数据处理进展;较为全面地介绍数据中心数据流程,获取地壳运动信息的GPS数据处理方法、软件与处理结果,详细介绍所获取的1998年9月初至1999年11月底基准网地壳运动,包括各基准站位移、风内各部位分的应变及每周计算结果时间序列,在所述观测期间,我国东部地区相对较高产田稳定;相对东部地区,西南部地区以北西向运动为主,而云南地区以向南运动为主,我国中南北地震带则是一强烈的剪切变形带,观测结果表明印度板块向北挤压依然是影响我国地壳运动的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2.
根据中国地壳运动观测网络基准网1999年3月至2003年8月的GPS观测时间序列,采用滤波法、差分法和残差估计法对时间序列的各个分量(东西、南北、垂直)分别进行了精度评定,并进行了比较,得出了一些结论,可根据实际需要,应用不同的精度分析方法。  相似文献   

3.
利用GPS观测到的中国大陆地壳水平运动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通过与一般GPS大地测量或工程测量对比,介绍利用GPS观测获取地壳运动信息的方法,包括野外观测及数据处理的方法。通俗地介绍了GPS数据处理与形变分析中的基本概念,如坐标系统的参考框架、无基准解、相似变换、位移基准、旋转与应变等。介绍利用中国地壳运动观测网络基本网、基准网1998年与2000年GPS观测结果所获得的中国大陆地壳水平运动信息。简要介绍GPS观测概况、用GAMIT/GLOBK软件对所获得GPS观测数据的处理及精度分析。基准网与基本网各年观测结果得到的网内点位精度,由两期观测得到的水平位移分量的精度。得到的1998年9月初至2000年6月中旬基本网、基准网的地壳运动,包括以位于东部的一组稳定点为基准的各观测站位移、网内各部分的应变及部分地区的旋转量。得到了我国大陆完整而详细的地壳水平运动图像,分析了中国大陆现今地壳运动的主要特征。在所述观测期间,我国东部地区相对较为稳定。相对东部稳定点组,东北块体向北运动;华南块体向东南运动。相对东部地区,新疆西北部地区以北西向运动为主;西南西藏地区以向北运动为主;西藏东部与云南地区形成非常明显的顺时针旋转构造运动。我国中部南北地震带是一强烈而复杂的变形带。GPS测量结果表明印度板块向北挤压是影响我国地壳运动的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4.
通过与一般GPS大地测量或工程测量对比,介绍利用GPS观测获取地壳运动信息的方法,包括野外观测及数据处理的方法。通俗地介绍了GPS处理与形变分析中的基本概念,如坐标系统的参考框架、无基准解、相似变换、位移基准、旋转与应变等。暖和 国地壳运动观测网络基本网、基准网1998年与2000年GPS观测结果所获得的中国大陆地壳水平运动信息。简要介绍GPS观测概况,用GAMIT/GLOBK软件对所获得GPS观测数据的处理及精度分析,基准网与基本网各年观测结果得到的网内点位精度,由两期观测得到的水平位移分量的精度。得到的1998年9月初至2000年6月中旬基本网、基准网的地壳运动,包括以位于东部的一级稳定点为基准的各观测站位移、网内各部分的应变及部分地区的旋转量,得到了我国大陆完整而详细的地壳水平运动图像,分析了中国大陆现今地壳运动的主要特征,在所述观测期间,我国东部地区相对较为稳定,相对东部稳定点组,东北块体向北运动;华南块体向东南运动。相对东部地区,新疆西北部地区以北西向运动为主;西南西藏地区以向北运动为主;西藏东部与云南地区形成非常明显的顺时针旋转构造运动。我国中部南北地震带是一强烈而复杂的变形带。GPS测量结果表明印度板块向北挤压是影响我国地壳运动的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5.
参考框架、坐标变换和地壳运动   总被引:7,自引:1,他引:6  
讨论参考框架、坐标变换和地壳运动的关系,说明主要由于地壳运动使得参考框架的问题变得十分复杂,而只有通过连续观测,如GPS等连续观测,和对地壳运动的观测与深入研究,才能有效地维持参考框架。简要介绍ITRF(国际地球参考框架)框架的发展与现状,介绍层次不同的三种ITRF2000框架和时空效果不同的三种参考框架,说明这些框架之间的关系。相似变换不仅用于坐标变换,还用于研究不同参考框架(或位移基准)下的相对运动,特别是区域内的相对运动。由于地壳水平和垂直运动有不同的特点,在研究相对运动时应分别作相似变换处理。坐标变换也必须考虑地壳水平和垂直运动的不同特点,分别作变换,以避免垂直运动对水平坐标分量的影响,使得到的坐标变换参数有时效性。建立GNNS等连续观测站是维持参考框架的最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6.
环境负载对区域GPS基准站时间序列的影响分析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姜卫平  夏传义  李昭  郭启幼  张顺期 《测绘学报》2014,43(12):1217-1223
基于1999-2011年中国地壳运动观测网络(CMONOC)及2007-2012年武汉市连续运行卫星定位服务系统(WHCORS)的观测数据,联合中国及周边35个IGS基准站数据,采用GAMIT软件解算,获得了ITRF2008框架下的GPS基准站坐标时间序列.然后采用QOCA计算了环境负载位移,并利用其对GPS时间序列进行改正.研究结果表明环境负载造成的中国区域基准站位移呈现显著的区域性特征,东北、华北、华中区域变化较为一致且较大,西南区域基准站(KUNM)垂直方向的负载位移均方根(RMS)最大值达6.09 mm.通过对改正前后的数据进行时间序列分析,认为环境负载改正能够削弱中国区域大多数GPS基准站(约70%)垂直及水平东方向位移时间序列的非线性变化,其加权均方根(WRMS)减小量最大达1.5 mm,但是对于水平北方向坐标时间序列的改善作用不明显.  相似文献   

7.
GPS在现今地壳运动与地震监测中的初步应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以“中国地壳运动观测网络”科学工程项目产出的GPS观测资料为基础 ,采用球坐标系下非连续变形算法对资料进一步做了形变计算 ,以此为基础 ,对我国大陆地块及其边界带运动与形变进行了分析。对GPS基准站的连续观测序列采用小波变换进行分解变换 ,分析了部分震例 ,探讨了GPS连续观测序列提取地震前兆的方法。  相似文献   

8.
全国GPS一,二级网与中国地壳运动观测网络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全国GPS一、二级网和中国地壳运动观测网络是90年代以来我国布设的三个大规模GPS网。全国GPS一、二级网属于大地网,而中国地壳运动观测网络也具有大地网的性质,与一般大地网不同的是,它靠连续观测和/或定期复测 监测地壳运动的能力。本文简要报道了这三个GPS网的情况与作为参加单位之一的西安测绘研究所从这三个网得到的初步结果。结果表明,这三个网的精确坐标已实现了厘米级精度的地区性地心坐标系;中国地壳运  相似文献   

9.
GPS空间大地测量在地震预测研究中的最新进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通过介绍中国地壳运动观测网络基准网GPS连续观测获得的2001年11月14日昆仑山口西8.1级大地震前后中国大陆,特别是西部地区的地壳水平运动,说明(大)地震是有地壳运动前兆的,是可预测的,GPS测量是地震预测中一种极为重要的观测手段。  相似文献   

10.
中国大陆GPS基准站的时间序列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1999年3月至2002年3月期间“中国地壳运动观测网络”25个GPS基准站与周边国家IGS站的观测资料,进行了时间序列分析研究,并对提高GPS基准站的观测精度进行了探讨。结果表明,GPS基准站的时间序列具有一定的周期性,高程分量的周期性最为明显,GPS点位高程时间序列拟舍曲线的波峰和波谷出现的时间表现为区域性的不同。  相似文献   

11.
地壳运动速度场的数据融合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针对速度场融合中公共点的筛选对求解参数的影响、转换参数随公共点个数的变化,以及六参数转换和七参数转换对结果精度的影响等问题进行了较为深入的研究.针对东亚地区的地壳运动问题,给出了合理的速度场融合方案,并对1997~2005年间的GPS观测结果进行了速度场融合,获得了东北亚地区现今地壳运动的统一速度场.  相似文献   

12.
分析了构建速度场的统计模型和函数模型法,提出利用两种模型逼近原始观测速度的综合逼近法,以减少剩余误差.计算和比较了各种方法,结果显示,综合法优于单独利用统计模型和函数模型法.  相似文献   

13.
并址技术是指在同一测站并置GPS、SLR、VLBI等不同空间定位技术的手段。利用全球分布的31个并址站近10 a连续观测数据对地壳垂直运动进行监测,结果表明运用不同技术手段对相同地理位置地壳运动监测的结果存在相似性,同时也存在一定程度的差异。针对这种现象,进行了系统分析与探讨。  相似文献   

14.
中国新疆及其天山地区地壳运动特征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介绍了GPS监测网的布网方案、点位的选取、观测方案、数据处理方案等 ,并阐述了对两个监测网多期观测成果联合处理、分析的方法 ,给出了新疆及其天山地区板内块体相互运动变化的趋势  相似文献   

15.
说明了对长白山地区地壳垂直运动监测的意义 ,论述了国家大地测量与区域监测网相结合的必要性。给出了利用已有国家 3期高精度水准测量获得的垂直运动状况。该地区西部上世纪最后 5 0年垂直运动速率约为+2 .0mm/a ,后 2 0余年一般约为 +3.0mm/a。同时 ,对于未来国家高精度水准测量与区域监测的联接提出了改进意见 ,并就该地区开展大地测量综合技术监测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16.
介绍了非连续变表分析(DDA)方法的原理、特点及适用范围,分析了DDA方法较常用的有限元法的优越性,进一步提出把现有平面DDA推广到球面DDA方程的基本思路,希望为在大范围内研究地壳运动找到突破口。在此基础上,结合目前我国地学研究的热点,提出了三类最具代表性的实际问题,应用DDA方法可以在此方面进行深入研究。  相似文献   

17.
广西区域现今地壳运动构造特性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利用多期GPS观测资料计算了广西区域ITRF2000框架下的三维速度场、主应变参数及区域参考框架下的三雏形变速率和形变运动趋势,研究了该区域现今地壳运动速度场及内部形变规律.结果表明,广西区域随同南华亚板块作SE-NW方向的逆时针运动,在ITRF2000框架下的东西向速率为29.3 mm/a,南北向速率为-13.4 mm/a,垂向平均速率为2.3 mm/a;区域内部现今地壳运动的形变量较大(约4 mm/a),主张应变率(5.48×10-9/a)大于主压应变率(3.70×10-9/a),地壳应变表现为拉张为主,主应变轴为N43.19°E.  相似文献   

18.
根据1998~2009年的GPS基准站和重复观测资料,获得了1 041个点在2000中国大地坐标系下的速度,研究了利用多面函数建立速度场模型的关键问题:核函数的选择、平滑因子的确定以及结点的确定,并利用多面函数建立了覆盖中国大陆范围的分布均匀、有实用价值的中国地壳水平运动整体速度场。  相似文献   

19.
中国新疆地区地壳运动监测网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介绍国家测绘局1995年布测的新疆地区GPS地球动力学监测网的数据处理方案,阐述对6期观测成果的处理、分析的方法,给出新疆地区板内块体相互运动变化的趋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