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3 毫秒
1.
变风量空调系统智能控制技术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从智能建筑的环境设计原则出发,分析了智能建筑VAV空调(变风量空调)系统的研究现状和应用前景,提出了智能控制的原则,并对VAV空调系统控制方案和技术路线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2.
浅谈地温中央空调用水井的设计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地温空调的广泛应用,空调用水井系统的质量问题日益得到重视。通过对地温空调用井特点的分析,以延长空调使用寿命和保护地质环境的角度为目的,针对工程实际,从技术的角度,对水井的设计和使用要点提出了若干观点。  相似文献   

3.
李秀丽  郎需娟  初颂扬 《地下水》2018,(5):40-41,80
地下水水源热泵空调系统是以地下水作为热泵空调的热源,具有中央空调合理利用能源、运行成本低和安全、环保、节能、灵活等优点。本文以昌邑市东隅小区水源热泵空调工程水资源论证为例,通过对区域取用水、退水合理性和供水水源的可行性、可靠性及取水、回灌对周围水资源生态环境影响等方面进行了分析,提出切合实际的结论和建议,为水行政主管部门审批取水许可提供技术支撑。  相似文献   

4.
本文结合某电气设备厂房通风空调系统设计案例,对厂房空调系统、防排烟系统、管线综合系统及暖通设备等设计要点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5.
由于全热交换器可以同时回收空调回风空气所含有显热和潜热,作为热回收设备被广泛应用于楼宇空调新风换气系统。本文结合实例对转轮式全热交换器的节能特性及经济效益进行了分析。并在剖析了现行全热交换器发生交叉污染之机理的基础上,对转轮式全热交换器无交叉污染化进行了实验研究。  相似文献   

6.
在高层建筑空调系统设计中,对空调冷冻水系统的划分一直存在着不同的看法,在《暖通空调》1994年第二期刊登了李志浩编写的题为《民用建筑空调设计的几个问题》的文章,其中对空调冷冻水系统的竖向分区作了归纳。1.水系统的竖向分区,应根据设备、管道和附件的承压能力确定。2.原则上,在设备与管件标准产品承压允许的前提下,一泵到  相似文献   

7.
文章分析了既环保又节能地利用地下水中热(冷)资源的有效途径,提出了同井回灌循环水方法的新思路,使砂土、粉土地层中地下水在中央地温空调中的应用实现突破,并成功地投入使用。同时与异井回灌方法进行了比较,提出了同井回灌法的优越性。  相似文献   

8.
就某大型商城中增设的一个中型4D影院设计中需要考虑借鉴的有关内容加以综合阐述,并就设计、改造中涉及的一些影院特殊位置等工艺要求,以及空调通风提出见解及建议,供参考和交流.  相似文献   

9.
基于层次模糊法的建设工程暖通空调设计风险综合评价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系统研究工程暖通空调设计风险,首先采用专家调查法和统计资料法,全面调查、分析暖通空调设计中的各风险因素。然后采用主观评分法评价了各风险因素对工程的综合影响;采用AHP评价了各风险因素的重要程度和风险程度排序;采用模糊评价法对各风险因素进行了综合评价。最终得出了暖通空调设计总风险处于中等偏低的水平,并明确了各风险因素的重要程度,对于有效地防范暖通空调设计风险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0.
结合某露天采矿工程以及采矿区的水文地质条件,分析了露天采矿对地下水水源涵养、地下水资源量、地下水位及地下水质的影响,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地下水保护对策及污染防治措施,并提出企业应制定突发性水污染事故处理应急预案。  相似文献   

11.
从室内空调设计参数、动力系统、空调系统、辐射地板系统、通风系统、节能源设计等工程各系统,详实介绍了教育培训中心的暖通空调系统设计,对同类工程项目的暖通空调设计,具有实用借鉴价值。  相似文献   

12.
本文介绍民航华北局山西办公楼地源热泵空调系统设计,重点介绍:1.室内分散式热泵系统(水环热泵)及室外地埋管换热系统的设计思路;2.太原地区粉质粘土地质结构冬夏季土壤换热量;3.运行情况。  相似文献   

13.
李清  李益湘 《安徽地质》2010,20(4):283-286
根据合肥地区的水文与工程地质条件,研究浅层地热能在合肥地区应用的适宜方式,并结合工程实例,对浅层地热能应用的地源热泵空调系统中的地埋管换热器设计、自动控制与监测、运行控制等关键技术进行了探讨,旨在合肥地区推广应用浅层地热能,实现浅层地热能与地源热泵系统、建筑空调系统相匹配。  相似文献   

14.
曹磊  张惠来 《地下水》2020,(1):32-36
近年来水源热泵空调系统的应用越来越广泛,回灌技术是水源热泵系统的发展的瓶颈,研究分析水源热泵回灌能力、回灌状况等,解决回灌过程中普遍出现的回灌难问题,能够为水源热泵系统开发利用提供有力的技术支撑。通过对地质科技园办公楼水源热泵中央空调实地调研,了解目前回灌系统的回灌量变化状况。结合空调系统以往运行中的经验,研究分析回灌系统回灌效果较差的原因是气堵原因。为方便实时掌握空调运行系统的运行情况,设计安装了水源热泵空调工程长期运行监测系统。围绕解决回灌系统出现的气堵问题,研发安装了新型回灌井头系统,提升系统回灌能力。  相似文献   

15.
浅论氟病的地学病因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相似文献   

16.
溶液除湿空调系统由于在改善室内空气品质、利用低温余热、高效蓄能和可实现温、湿度独立控制等方面的突出优点,已经引起广泛的关注,并逐渐应用于工程实践中。本文以上海某生态示范建筑中采用的热泵驱动的溶液除湿空调系统为例,介绍了这种系统的工作原理,并建立了系统模拟的数学模型。通过模拟结果与实测结果的比较,验证了数学模型的可靠性,并应用系统模型对溶液除湿新凤机和再生器的性能进行了深入分析。  相似文献   

17.
穿越含水疏松砂岩层的深埋输水隧洞围岩稳定和支护控制问题是长距离输水生命线工程中的难点,其施工开挖和支护控制方法目前尚不完善。结合某深埋输水工程疏松砂岩层的支护工程实践,分析了疏松砂岩层冻结施工过程及解冻后土体力学性质的演化以及围岩支护联合受力机制,采用有限元法揭示了冻融过程下围岩的变形规律及支护受力演化特征,并提出疏松砂岩层冻结施工及分步联合支护的设计理念和支护方案。研究结果表明,采用分步联合支护方法能够得到较理想的支护效果,冻结施工段进行支护结构刚度设计和数值验证时应考虑冻融过程对围岩的扰动弱化,让各种支护手段在时间和空间上实现有效结合,使围岩和支护结构紧密结合,形成受力机制明确的联合受力体。  相似文献   

18.
Two Artifacts of Probability Field Simulation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Probability field simulation is being used increasingly to simulate geostatistical realizations. The method can be faster than conventional simulation algorithms and it is well suited to integrate prior soft information in the form of local probability distributions. The theoretical basis of probability field simulation has been established when there are no conditioning data; however, no such basis has been established in presence of conditioning data. Realizations generated by probability field simulation show two severe artifacts near conditioning data. We document these artifacts and show theoretically why they exist. The two artifacts that have been investigated are (1) local conditioning data appear as local minima or maxima of the simulated values, and (2) the variogram model in range of conditioning data is not honored; the simulated values have significantly greater continuity than they are supposed to. These two artifacts are predicted by theory. An example flow simulation study is presented to illustrate that they affect more than the visual appearance of the simulated realizations. Notwithstanding the flexibility of the probability field simulation method, these two artifacts suggest that it be used with caution in presence of conditioning data. Future research may overcome these limitations.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