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雷发兴 《广东气象》1997,(1):26-26,17
“倒春寒”天气对早稻播种育秧造成极大的困难,会引起烂种、烂秧,既损失大批谷种,又延误早稻生产季节,但“倒春寒”年的气象条件对早稻产量形成有利。通过对信宜市1954~1995年42年的气象资料分析,“倒春寒”年与早稻产量呈正相关。1“倒春寒”天气标准及对早稻生产的影响规定从3月11日起,日平均气温<12.0’C,且连续>3天或日平均气温<15.”C、日照<2小时,连续>7天,称为“倒春寒”天气。信宜市1954~1995年出现“倒春寒”的有1963、1970、1976、1985年。1996年也达到“倒春寒”天气标准。1970年信宜市出现“倒春寒”天气,…  相似文献   

2.
早稻适时移栽,是保季节,保高产的重要措施,通过研究发现我省受移栽期低温影响最重要的地区在浙北北部及浙西北山区一带。主要发生时段在4月26日到5月5日之间,历史上全省移栽期低温60年代影响最重,其次是80年代,再次是90年代,影响最轻的是70年代。  相似文献   

3.
引言 在浙江省,秋季是强对流天气的少发季节,而1993年9月17日傍晚至18日凌晨在浙北地区出现了6个站的雷雨大风和8个站的暴雨天气过程,在9月中旬末出现如此大范围的强对流天气,历史上亦属少见。本文应用常规气象资料着重从预报角度进行分析,发观本次过程有如下特点:1.强对流天气与低层辐合中心相关,低层辐合中心在一定程度上可以作为强对流天气预报的指标。2.中低层冷空气是浙北地区强对流天气发生/发展的触发机制。3.中尺度系统活跃。  相似文献   

4.
《气象科技》1974,(5):37-38
水稻是一种喜温喜湿的作物。今从黔阳地区热量条件与早稻生育的关系,探讨早稻的种植季节。一、早稻生育期的一般气候特点黔阳地区,春季从三月开始,月平均气温即达10℃以上。日平均气温3月21日到25日稳定通过10℃,4月21日到25日稳定高于15℃,霜期2月中下旬结束,雨季开始于4  相似文献   

5.
我们玉林地区,是以双季稻为主的农业区,全地区650多万人口,450多万亩稻田,生产水平不断提高。但是在早稻播种育秧期间,常常遇上低温阴雨天气,造成烂种烂秧,是长期以来的老大难问题。 早稻烂秧,一损失了种子,二贻误了季节,影响晚稻产量。据统计,1970—1979年10年中,全地区因烂秧,损失种子一亿一千七百多斤,其中1974年就烂掉两千四百多万斤,1976年烂两千一百多万斤。 十年前,区党委就把早稻烂秧,列为全区水稻生产的三大自然灾害之一(即早稻烂秧、病虫害、晚稻寒露风)。号召有关单位想方设法解决好水稻过“三关”的问题。根  相似文献   

6.
吴尧祥 《浙江气象》2006,27(4):45-47
浙江省2006年夏季气温偏高,高温天数多,降水偏少。8月份以来浙北降水持续偏少,加上持续高温,浙北及西部地区发生区域性较严重干旱。超强台风“桑美”、强对流天气过程和暴雨造成人员伤亡及重大经济损失。  相似文献   

7.
陆川县地处桂东南,光温水资源十分丰富。历史上以种植双季稻为主。但历年来早稻产量很不稳定,一增一减波动性较大。通过农业气候资源调查和区划,我们发现“龙舟水”与早稻产量的丰欠有密切的关系。研究其危害机制和指标及一般变化规律,以便趋利避害,夺取稳产、高产。 一、“龙舟水” 的危害 机制和指标 “龙舟水”是指每年早稻生长季节中期出现的阴雨天气,而不是一、二次大雨或暴  相似文献   

8.
春播期倒春寒天气的出现将导致早稻大量烂种、烂秧,故做好倒春寒天气预报,对预防和减少种子、秧苗的损害,夺取早稻丰收有着重要意义。本文选取全省若干代表站对倒春寒天气进行了一些气候统计分析,发现浙北倒春寒天气与冬温有着一定的关系,从而求得有无倒春寒天气的判别指标;通过对倒春寒年份的环流特征量的分析,得知多数倒春寒天气的四月份有以下特征:西风带经向环流发展,高原地区和西太平洋副高均比常年要偏弱,在此特定的环流背景下,使春季冷空气能南下到较低纬度,形成我省倒春寒天气。另  相似文献   

9.
2002年4~6月天气条件对我省油菜、冬小麦等越冬作物成熟收获,早稻、棉花、花生等作物播种育苗有利有弊,部分地区弊大于利。2002年4月,全省气温偏高,降水北多南少,日照中南部偏多、北部偏少,双季早稻生育期大部分提前2~11d。月内赣南基本以晴雨相间天气为主,光热充足,对早稻秧苗生长及移栽返青有利。赣北、赣中上半月以晴到多云天气为主,温高光足,有利早稻、棉花、花生等春播作物的播种出苗及秧苗生长;下半月则多阴雨寡照天气,尤其是24~27日赣北部分地区出现连续3~4d的低温阴雨天气,对早稻移栽、返青,…  相似文献   

10.
《气象科技》1975,(1):33-34
每年2、3月份,是田阳地区早稻播种育秧阶段,这时正值冷暖季节交替,冷空气活动仍较频繁。每当冷空气南下,往往造成低温阴雨天气,给早稻播种带来严重影响。为了做好春播期预报服务工作,抓住冷尾暖头播种,防止早稻烂秧,我们在学习群众经验的基础上,通过多年观察分析,发现癞蛤蟆活动与春播期冷暖天气变化有一定的关系。几年来,我们利用癞蛤蟆的活动规律来预报春播期天气,收到了较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11.
培育壮秧,需要综合的技术措施,但从最近几年育秧的情况看,以气象的角度来说,应着重注意处理好如下几个问题。 一、适时播种 最佳的早稻播种期,不仅要考虑避免烂秧和培育壮秧,而且要使早稻全生育期处于良好的气候条件下而有利于增产。早稻适宜播种期一般应具体考虑如下几方面:(1)播种期间天气适宜;(2)移栽期日平均气温稳定在15℃以上;(3)分蘖期温度在18℃以上,幼穗分化期日平均气温稳定在21℃以上,能避过“五月寒”;(4)不影响晚稻季节。  相似文献   

12.
2007年5月5日夜里到6日凌晨山东半岛南部至浙北地区出现了一次强对流天气过程。该雷暴系统快速地自北向南移动,并给沿途所经过地区带来了灾害。本文分析强对流系统产生的天气背景,地面中尺度形势,空间结构及其演变情况,分析大风产生的机理和导致南北向特殊移动方向的原因,总结了预报服务的经验。  相似文献   

13.
1985年“12.10”大雪过程是浙北、浙中地区12月上旬罕见的,这次过程大雪主要降在9日夜里到10日(编者:参见本刊8卷2期),浙北、浙中积雪人部分在10厘米以上,最大积雪深度在上虞县,达25厘米(图1)。  相似文献   

14.
陈克勋 《气象》1977,3(1):4-4
每年清明前后,是我地早稻播种的关键时期。由于每年的天气特点不同,有冷有暖,早稻播种的适宜期就有早有晚。为了作好春播气象服务,近几年来,我们以“三九不冷倒春寒”这条农谚为线索,制作早稻适宜播种期早还是晚的长期预报,收到较好的效果。 根据早稻播种期对气温的要求,一段认为,湖北黄陂地区适宜  相似文献   

15.
曹俊元  杜惠良 《浙江气象》2012,33(4):19-24,34
2012年4月2日夜里至3日凌晨,受强冷空气的侵袭,浙北地区出现了8~9级雷雨大风,气温剧烈下降,大部分地区降温在8~10℃之间,局地降温10~12℃。这次强对流天气发生突然、移动迅速、天气剧烈、破坏力极大,主要有雷雨大风、局部强降雨等,此类灾害性天气值得分析、研究。  相似文献   

16.
提出了浙北减少早熟,浙中南扩大迟熟,以充分发挥盛夏光热资源,避免或减轻早稻阴害和冷害,实现早稻稳产高产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7.
二月底到四月初是我县早稻播种期,也是冷暖空气在桂北、桂中一带交绥的季节,一定强度的冷空气侵入我县,常造成日平均气温低于12℃以下的烂秧天气,因此,准确地作出低温阴雨出现时段的长期预报,对早稻抓住时机适时播种防止烂秧是很重要的。几年来在我局应用多因子点聚图分区百分率综合的方法,提前十五天作3月1日到4月10日低温阴雨出现时段的长期预报,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一、预报方法简介 1、根据冷空气活动与前期天气存在着复杂的韵律关系的特点,我们把3月1日到4月10日按历年出现低温阴雨的状况,分成以下8个时段:3月份1到4日、5到8日、9到11日、12到16日、17到19日、20到23日、  相似文献   

18.
利用NCEP1°×1°的再分析资料对2014年3月29日发生在浙北地区的一次飑线天气过程进行诊断分析,并用中尺度数值模式WRF3.2.1对该过程进行数值模拟。结果表明,高空槽、低层冷涡和地面气旋为这次飑线天气的主要影响系统;K指数和θse等值线反映了浙北地区大气层结的不稳定性。此外,WRF模式基本上能模拟出本次飑线过程的中β尺度结构特征。数值模拟结果显示,低层正涡度,高层负涡度的配置有利于强对流的产生和发展;850hPa的流场特征能够很好地分析出飑线系统经历发生、发展到消亡的演变过程。  相似文献   

19.
随着气象专业服务的开展,为适应客观需要,气象部门就得深入研究更细仔的服务项目。“春季干燥天气的预报”就是为仓储工作服务的重要内容。江南地区湿度较大,年平均相对湿度在80%左右。霉雨季节以前,很多仓储物资需进行干燥以安全渡汛。若能利用自然干燥,则可省却大量能源,降低保管费用。对于那些没有配备去湿机、烘干机的库房,则更是迫切希望能利用干燥天气作仓库通风。本文着重分析浙北嘉兴市春季干燥天气的概况,并给出一个简便的预报方法,供业务服务使用。  相似文献   

20.
傲漫的夏季     
夏季,是一年中最热的季节。在夏季的日子里,天上经常是晴空万里,骄阳似火;地上热气腾腾,炎暑逼人。有时也出现乌云密布,大雨倾盆,但这仅仅是暂短的一瞬。一场电闪雷鸣,狂风暴雨之后,接踵而来的仍然是酷热难耐的天气。人常说:“热在三伏”,热是夏季的标志。“三伏”就出现在夏季。每年七月中旬到八月中旬这段时间是伏期。在伏里经常出现烈日当空炎热酷暑的高温天气。比如一九七一年关中中部和东部,连续十七天最高温度在35℃以上。一九五三年、一九六七年连续出现八天日平均气温在30℃以上的炎热天气。极端最高达到42.6℃,安康和西安是我省夏季最热的两个高温中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