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53 毫秒
1.
低密度化探普查在西天山伊什基里克山东部发现了一个巨大的金地球化学块体,通过对金异常查证、评价发现了博故图小型金矿床。结合勘查区地质特征,开展了地质、物探、化探综合勘查工作,圈定了多处化探异常和激电异常,查明了含矿构造带的特征,通过槽探、钻探验证,发现了40多条金矿体,金资源量达大型,取得了较好的找矿效果。  相似文献   

2.
甘肃南部大水金矿集区找矿标志及找矿潜力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史文全 《地质与勘探》2018,54(3):490-500
甘肃南部大水金矿集区金资源丰富,已累计探明金资源量150余吨。本文通过地面高精度磁测、水系沉积物测量、土壤测量以及大比例尺地质剖面、构造蚀变填图等多元勘探手段,总结归纳大水金矿集区成矿特征与规律,并得到以下找矿信息:区内二叠系、三叠系碳酸盐岩与金矿关系密切,地层对金矿起赋存定位作用;断裂构造对成矿起主导地位;岩浆活动与金矿成矿作用之间存在成因联系;蚀变对金矿化起控制作用;土壤测量所圈定的金异常与矿体对应程度高,土壤次生晕是该区找金的直接标志;中酸性侵入体能引起磁异常,而金成矿与中酸性岩体有密切时空关系。根据上述找矿标志,在格尔托金矿矿区新增金资源量10t;在格尔珂金矿深部不仅控制已知矿体的延深,并且发现数条厚大盲矿体,新增金资源量3t。  相似文献   

3.
为扩大新疆伊宁县金山金矿外围金矿资源量,开展了活动态金属离子(MMI)测量,在已知金矿体及外围获得多个显著的MMI异常。通过已知金矿体之上MMI法及常规土壤化探示矿信息对比,发现MMI指示隐伏矿体效果更好。结合异常区控矿断裂构造网络等找矿信息,推断宽沟异常区成矿条件与金山金矿床相似,预测伊尔曼得西-宽沟是新疆金山金矿床外围最佳找矿靶区。据MMI成果部署实施钻探验证,在黄土和火山碎屑岩层厚度达100 m之下发现厚10~30 m的缓倾斜金矿体。  相似文献   

4.
西天山博故图金矿床地质特征和找矿预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姚铁 《地质与勘探》2015,51(2):275-283
博故图金矿床位于西天山石炭纪—二叠纪裂谷带中,其矿体赋存于构造破碎带内的大哈拉军山组火山碎屑岩、石英钠长斑岩及辉绿岩中。矿体受东西向基底断裂和北西向次级张扭性断裂带控制,对围岩没有选择性。与金矿化紧密相关的蚀变类型为硅化、黄铁矿化、毒砂矿化、泥化、绿泥石化。依据火试金分析结果圈定金矿体42条,矿体长45~1050 m,斜深34~670 m,平均厚度1.31~9.49 m,最大35.2 m,平均品位1.2~3.46×10-6,最高品位40×10-6,矿床平均品位2.01×10-6,金资源量(控制+探明+推测)达大型,矿床类型为浅成低温热液型金矿。金矿带上发育金、砷、银、钼等元素异常,矿体位于激电高极化率异常梯度带上,物、化探综合勘查成果显示Ⅰ号金矿带及其外围仍有很大找金潜力。  相似文献   

5.
新坪金矿地处广西大瑶山成矿带的东部,是桂东南地区一个较为典型的构造破碎蚀变岩型金矿。调查发现:矿区内金矿体(金矿化)主要赋存于寒武系黄洞口组中,部分金矿体(金矿化)赋存于花岗斑岩与寒武系硅化砂岩接触破碎带以及花岗斑岩体内,近EW向、NE向的次生断裂和裂隙是主要的容矿构造,而金矿化强度与硅化、黄铁矿化、绢云母化关系密切。根据新坪金矿的矿床地质特征、成矿规律和化探异常进行综合分析,圈定了矿区内2个成矿远景区及6个找矿靶区。  相似文献   

6.
新疆西天山博故图金矿地质特征与找矿方向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博故图金矿位于西天山支脉伊什基里克山中段,矿体主要产于下石炭统大哈拉军山组中酸性火山岩和下石炭统阿克沙克组火山碎屑岩中,金矿化围岩蚀变包括硅化、黄铁绢英岩化、绢云母化、钠化、粘土化、绿泥石化、绿帘石化、碳酸岩化等,文章研究总结了博故图金矿成矿地质特征,认为博故图金矿床成因为浅成低温热液与构造蚀变叠加类型,具有较大的找矿潜力,提出本地区该类型金矿找矿方向.  相似文献   

7.
团结沟金矿外围十三公里区隐伏矿体预测   总被引:4,自引:2,他引:2  
通过团结沟金矿成矿背景与矿区地质的研究,建立了矿床综合找矿模型。对团结沟金矿外围十三公里区地质信息、高精度磁测信息、γ能谱信息及土壤地球化学信息的分析,确定了该区综合找矿信息特征,并进行隐伏金矿体预测。通过对比团结沟金矿床综合找矿模型,对异常区进行优选,并对优选出的靶区实施了工程查证,探槽及浅井双双见矿,共获得黄金资源量1.5t。隐伏金矿体预测效果显著,矿区外围有巨大的增储前景。  相似文献   

8.
谈艳  王建新  丁培超  付宇 《世界地质》2014,33(1):94-101
根据金山金矿化区20 km2土壤地球化学测量结果,运用聚类分析和因子分析,显示Au与Ag、As、Sb相关性较好,可作为金矿找矿间接指示元素;并通过计算各元素背景值及异常下限,圈定出9处金异常和其他元素异常35处。区内主要发育含硫化物蚀变岩型和含硫化物石英脉型金矿体。其中北西向断裂控制矿体走向,为重要的控矿构造。综合地质条件及元素异常特征,预测并圈定出3个Ⅰ级靶区和2个Ⅱ级靶区,并在Ⅰ级靶区经地表槽探工程验证,发现并控制14条矿体。  相似文献   

9.
汪青松  张顺林  张金会  张家嘉  尤淼 《地质学报》2020,94(10):2965-2977
郯庐断裂带南段的皖东北地区地质构造复杂,多为厚覆盖区,找矿难度大。由于控矿条件难以调查清楚,缺乏具有区域特色的勘查理论指导,区内金矿勘查长期没有取得突破成果。笔者依托五河金矿整装勘查项目,进行了区域重磁异常特征和成矿规律分析研究,发现皖东北地区北东- 北北东向重力低异常具有弧形条带特征,并以郯庐断裂带为界,大致具有旋转对称性。重磁异常保存印支期构造格架痕迹信息,反映了郯庐断裂带南段时空演化特征,显示了北东- 北北东向主要断裂构造具有继承性,形成于印支期,燕山期继续活动,控制白垩纪“红层盆地”和燕山期成岩成矿作用。中低温热液型金多金属矿床和矽卡岩型铜金矿床是皖东北地区主要矿床类型,均受继承性断裂构造控制。结合郯庐断裂的演化特征,利用物探成果引领地质理论创新,提出了郯庐断裂带南段矿床的“继承性断裂构造控矿模式”。根据继承性断裂构造形成机理分析其空间分布规律,总结了矿化蚀变构造带的物探异常标志,解决了皖东北覆盖区成矿预测与找矿靶区圈定难题,在五河金矿整装勘查区应用取得了重要找矿成果,圈定6个金矿找矿靶区,得到了钻探验证,已发现中型规模金矿床2处、小型3处,估算潜在资源量可达特大型规模,实现了安徽省境内郯庐断裂带金矿找矿的重大突破。  相似文献   

10.
老挝班康姆铜金矿位于琅勃拉邦―黎府铜金多金属成矿带,属火山岛弧环境,受隐伏斑岩、矽卡岩和断裂构造控制。通过地球物理、地球化学等综合找矿信息的提取,提出3个找矿靶区和4个找矿预测区,新发现3个铜金矿(化)体,找矿实现了重大突破,矿床规模达到大型,预测金资源量大于50t,铜资源量大于6万t。  相似文献   

11.
龙井市金谷山金矿床是近几年在延边地区新发现的中大型金矿床。矿体赋存于二叠系浊积岩系中 ,其形成受原始含矿岩系、不同岩性界面、断裂构造、褶皱构造和热液叠加改造等多种地质条件控制。一系列矿体产出特征表明其属于微细浸染型金矿 ,与穆龙套型金矿相似。微量元素、稳定同位素等反映出该矿床具有层控深源流体改造型成因特征。  相似文献   

12.
师德权  赵勇 《黄金地质》1996,2(4):50-55
研究了凝灰岩型金矿的矿石矿物成分,矿石建造,包裹体测温,硫化物的热电系数,硫,铅同位素组成,稀土元素等特征,并对金的运移形式做了探讨。  相似文献   

13.
哀牢山墨江金矿与南乌拉尔山明加克金矿地质特征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通过对产于两个不同造山带中金矿化特征的对比,认为墨江金矿与明加克金矿均具有造山带型金矿的一些特征,形成于造山晚期主构造带的逆冲走滑阶段,产于一级构造带的上盘,金矿化受二级和三级剪切张裂隙的控制。与明加克金矿不同的是墨江金矿的形成经历了更长的构造演化历史。  相似文献   

14.
斑岩型金矿分类探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斑岩型金矿是重要的金矿类型,为我国金矿第三重要类型,但对其在认识远不如其它金矿 。通过研究,提出斑岩型金矿可分为三类:伴生/共生一斑岩型金矿、角砾/网脉-斑岩型金矿和单脉/网脉-斑岩型金矿。  相似文献   

15.
内蒙古大井锡-多金属矿床伴生金矿化特征及矿床成因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大井矿床是我国北方重要的锡,铜,银,铅,锌等多矿种大型矿床,矿床铜,锡矿化即有关,又有分离,伴生的金矿化局部较好,可能与铜矿化阶段的黄铁矿化有关,浮选铜矿尾砂中的Au含量较高,有潜在的经济价值,独立的黄铁矿(毒砂)脉中的金,银矿资源应予评价,大井矿床东北约10km处叶腊石(巴林石)矿床中金矿化的发现为高S型浅成低温热液银-金-多金属矿床找矿提供了重要线索,说明大井外围有着较好的银-金-多金属矿找矿前景,大井矿床是次火山热液型锡-铜-多金属矿床,成矿物质可能来自基底及燕山期岩浆岩。  相似文献   

16.
贵州丹寨卡林型金矿床地球化学特征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岩石化学及微量元素研究表明,从未蚀变层纹状灰岩到强硅化灰岩,SiO2、Au、As和Sb含量逐渐增高,CaO、CO2和MgO含量逐步降低;在强碳酸岩化灰岩中,CaO和CO2含量增高,SiO2含量降低;各类蚀变与矿化岩石的稀土含量和配分模式与未蚀变层纹状灰岩总体基本一致.流体包裹体资料指示,成矿溶液为富Cl型,爆裂温度为200~338℃.同位素研究揭示,δ34S硫化物=(16.078~20.48)×10-318O=(19.4~20.3)×10-3,δD=(-110~-47)×10-3,206Pb/204Pb=18.288~19.202,207Pb/204Pb=15.685~15.793,208Pb/204Pb=38.366~40.401.成矿流体以大气降水为主,成矿物质以壳源为主,仅有少量幔源组分的参与.  相似文献   

17.
从纳哥金矿地质地球化学特征探讨黔西南卡林型金矿成因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黔西南相同地质背景下出现的纳哥金矿特殊地质和地球化学特征:矿区出露大量的与成矿有关的巨大石英脉体,脉体中CO2含量很高,成矿温度与区域矿床类似,H、O同位素组成在岩浆水附近,认为该矿床是深部岩浆源成因。通过区域卡林型金矿床物源、成矿作用、控矿构造等方面的总结、分析和对比讨论,认为黔西南金矿床应有统一的成因,为深部岩浆源(少量地层中物质混杂)-深大断裂导矿-表层断裂、背斜控矿-交代充填成矿的中偏低温热液矿床。  相似文献   

18.
我国浅成热液金矿的分类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陆相浅成热液金矿是个大概念,是数类金矿的统称。目前对其的分类,不适应理论和应用研究的需要。本文主张以成矿地球动力学环境和矿床本质特征为准则,实施浅成热液金矿的分类。对类型的划分努力体现成因类型和工业类型相结合的原则,并充分反映我国的特点。在矿床类型具体命名时,突出成矿时的浅成深度。文中将我国浅成热液金矿分为浅成脉型、浅成斑岩型和浅成矽卡岩型等三大类八个亚类。陆相浅成热液金矿在我国有广阔的找矿前景,而且在地质产状和成矿作用等方面与国外的殊为不同,值得对其作深入的理论与应用研究。  相似文献   

19.
牛翠祎  刘烊  张岱 《地学前缘》2018,25(3):1-12
为了摸清全国金矿资源潜力,科学合理地部署金矿地质勘查工作,在全国金矿资源潜力评价成果的基础上,总结了金矿成矿规律、时空分布及资源潜力特征,跟踪金矿勘查进展,提出金矿勘查部署建议。中国金矿床虽以小型居多,但大中型金矿床的资源储量约占80%。金矿床在中生代呈大规模成矿特征,其矿床数和资源储量均居主要地位,其次为新生代、晚古生代、中新元古代、早古生代。金矿床在空间上呈区域集中分布特征,根据成矿地质背景、成矿条件和金矿床空间分布,结合地球物理、地球化学特征、预测资源量,修订了金矿成矿区带划分方案,确定了57个Ⅲ级金矿成矿区带,其中胶东、小秦岭-伏牛山、滇黔桂、西秦岭、燕辽、松潘-摩天岭、东秦岭、长江中下游、丽江-哀牢山和吉南-辽东成矿区带,其查明资源储量和预测资源量在全国均居前列。以服务于矿产资源潜力评价为目的,提出了金矿预测类型划分方案,将金矿床类型归纳为12类,分别为与中深成侵入岩有关的热液型、微细浸染型、构造破碎蚀变岩型、陆相火山岩型、变质碎屑岩地层中热液型、斑岩型、夕卡岩型、砂金型、花岗绿岩型、海相火山岩型、风化壳型、砾岩型,其中以前5种矿产预测类型为主。在总结金矿床地质背景、地质特征和找矿标志的基础上,建立主要类型金矿预测评价模型。全国金矿资源潜力评价预测金资源量31 125.6 t,预测深度大多小于1 000 m,50%的预测资源量分布于已知矿床外围及深部。根据资源潜力评价成果,结合近年来金矿勘查取得新的找矿进展,找矿主攻矿床类型为中深成侵入岩有关的热液型、微细浸染型、构造破碎蚀变岩型、陆相火山岩型;中国东部胶东、小秦岭-伏牛山、西秦岭、滇黔桂为金矿重点勘查区带,已知矿床深部和外围仍是金矿重点找矿地段;西部地区如东昆仑、巴颜喀拉、冈底斯、班公湖-怒江、丽江-哀牢山等区带的金矿勘查突破,基础性地质勘查和科研工作投入,为西部地区金矿勘查开发提供理论和技术支撑,有利于开创西部地区金矿勘查的新局面。  相似文献   

20.
云南哀牢山老王寨大型造山型金矿成矿流体地球化学   总被引:12,自引:4,他引:8  
云南哀牢山金矿带是我国最重要的喜马拉雅期金矿带,而老王寨是其中最大的金矿。流体包裹体研究显示:老王寨金矿含金石英脉中流体包裹体类型主要为NaCl-H2O型和CO2-H2O型,其均一温度为102~302℃, 峰值为160~180℃;流体盐度范围变化较大,介于2.5%~12.9% NaCleqv之间,峰值为6.0%~7.5% NaCleqv,显示老王寨成矿流体具有中低盐度和中低温度的特征。 氢氧同位素测定显示成矿流体δDH2O=-115‰~-90‰,δ18OH2O=5.2‰~6.8‰,显示其组成主要为岩浆水,可能与有机沉积物发生过同位素交换。流体包裹体碳同位素组成(δ13C为-6.5‰~-3.9‰)基本落在幔源碳变化范围之内,说明其中CO2可能来自地壳深部,甚至上地幔。综合成矿地质特征和成矿流体的证据,提出老王寨金矿为喜马拉雅期造山型金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