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山东聊城地区隐伏的晚古生代含煤地层发育,其中晚石炭—早二叠世太原组灰岩中富含类化石。由三灰、七灰、十灰共鉴定出化石11属45种,自上而下可建立1个类组合带(Pseudoschw agerina带),2个类组合亚带(Triticites paramontiparus亚带;Pseudofusulina firma-Rugosofusulina complicata亚带),该地区所产类组合与华北其他地区及国外相关组合具可比性,Pseudoschw agerina带的时代为早二叠世早期。  相似文献   

2.
依据化石的层位分布和组成内容,登封二叠纪煤系地层植物群由下而上可划分为三个植物化石组合带:1.早二叠世中期山西组Emplectopteristriangularis-Taeniopterismultinervisas-semblagezone;2.早二叠世晚期下石盒子组Gigantopterisnicotianaefolia-Chiropterisreniformisassemblagezone;3.晚二叠世早期上石盒子组Lobatannulariaheianensis-Pterophyllumeratumas-semblagezone。另外,文中还讨论了这些植物组合的主要特点  相似文献   

3.
山东淄博地区晚石炭世和早二叠世植物化石经笔者鉴定,计有37属104种。本文对当前植物群的组成和性质进行了分析,论证了植物群显示的古气候条件。当前植物群可划分为三个植物组合,即晚石炭世斯氏鳞木—卵脉羊齿 Lepidodendron szeianum—Neuropteris ovata 组合、早二叠世早期中国瓣轮叶—尖头带羊齿 Lobatannularia sinensis—Taeniopteris mucronata 组合和早二叠世晚期三角织羊齿—椭圆斜羽叶 Emplectopteris triangularis—Plagiozamites oblongifolius 组合。  相似文献   

4.
石炭、二叠系的界线,一直是个争议很大的问题。现在按照世界上多数国家地层古生物工作者的意见,二者应划在Pseudoschwagerina带之底部。我国华南的船山组或马平组,目前则把Pseudoscfiwagerina带之上的Robustoschwagerina或Staffella带归入早二叠世。上述两种划分意见,界线的上、下差着一个生物化石带。若按国际划分方案,我省的太原组势必一分为二,在北部划在一套细碎屑岩和含筵石灰岩之间,南部则在含(竹蜓)石灰岩地层内部,分属晚石炭世和早二叠世;若按我国华南的划法,太原组也有一部分  相似文献   

5.
本文根据桐庐县瑶琳镇和平村上二叠统雾林山组(相当于龙潭组)剖面第⑨层中发现的一种奇待的种子化石,经标本描述鉴定,确认其为种子化石的新属种,而建立的奇丽桐庐籽(新属、新种)Tonglucarpusspectabilisgen.etsp.nov,归于晚二叠世。  相似文献   

6.
本文研究了青海省中奥陶世至早三叠世的牙形剌化石,依据其产出层位自下而上可划分为六个组合Ⅰ中奥陶世 Pygodus anserinus 组合;Ⅱ中—晚泥盆世 Icriodus expansus 组合;Ⅲ早石炭世 Gnathodus bilineatus 组合;Ⅳ晚石炭世 Streptognathodus elegantulus 组合;Ⅴ早二叠世 Sweetognathus whitei 组合;Ⅵ早三叠世 Neospathodus homeri 组合。此牙形剌组合,既丰富了我省古生代及三叠纪的古生物资料,又为相应地层的划分、对比提供了重要依据。  相似文献   

7.
贵州安顺、织金、郎岱地区经历了前早震旦纪基底形成阶段、晚震旦—志留纪被动大陆边缘阶段、泥盆纪—早二叠世得陆缘与陆内裂谷发育阶段、晚二叠世—中三叠世克拉通内台地发育阶段和晚三叠世及以后前陆盆地与褶断—冲断褶皱阶段。其下古生界具有优越成油气地质条件和良好的成油气组合,发育三套烃源岩、三套储集层、三套盖层和三套生储盖组合,五类圈闭和四期油气运聚事件,但保存条件复杂,指出安顺凹陷、三塘—百兴凹陷和黔西断凹为有利勘探区带,长顺凹陷和黔西南坳陷为较有利勘探区带。  相似文献   

8.
本文研究了山东西南地区早第三纪介形类化石。记述了12个属35个种,其中7个新种。可划分为四个介形类化石组合:(1)早、中古新世Cypridea—Candona hubeiensis组合;(2)早始新世Cypris henanensis—Eucypris wutuensis组合;(3)中、晚始新世Cyprinotus altilis—Austrocypris levis组合;(4)渐新世Xiyingia组合。  相似文献   

9.
通过对唐口二叠纪孢粉组合的分析研究,建立了该区二叠纪3个孢粉组合带,①Densosporites(套环孢)-Crassispora(厚环孢)组合;②Gulisporites(匙唇三缝孢)-Sinulatisporites(曲环三缝孢)组合;③Anticapipollis(逆沟粉)-Macrotorispora(大一头沉孢)组合。这3个组合带分别反映太原组、山西组、下石盒子组及上石盒子组的孢粉组合面貌,其地质时代分属于早二叠世、中二叠世,晚二叠世早期。  相似文献   

10.
重新厘定的山东省石炭-二叠-三叠纪岩石地层分为二个群、七个组、五个正式段。下部的含煤岩系为月门沟群,时代为晚石炭世-早二叠世,包括本溪组、太原组和山西组,本溪组底部的铁铝岩系为湖田段;中部一套杂色地层,以黄绿、灰绿、紫色砂、页岩为主,基本不含煤层,为石盒子组,时代为早二叠世-晚二叠世,分为黑山段、万山段、奎山段和孝妇河段;上部一套基本不含植物化石的红色地层,主要以砂岩为主,夹泥岩,为石千峰群,分为孙家沟组和刘家沟组,时代为三叠纪。  相似文献   

11.
重新厘定的山东省石炭-二叠-三叠纪岩石地层分为二个群、七个组、五个正式段。下部的含煤岩系为月门沟群,时代为晚石炭世-早二叠世,包括本溪组、太原组和山西组,本溪组底部的铁铝岩系为湖田段;中部一套杂色地层,以黄绿、灰绿、紫色砂、页岩为主,基本不含煤层,为石盒子组,时代为早二叠世-晚二叠世,分为黑山段、万山段、奎山段和孝妇河段;上部一套基本不含植物化石的红色地层,主要以砂岩为主,夹泥岩,为石千峰群,分为孙家沟组和刘家沟组,时代为三叠纪。  相似文献   

12.
内蒙迪彦庙地区早二叠世寿山沟组地层发育良好,岩性相对稳定,变质、变形程度较低,是研究区范围内早二叠世地层层序研究的理想地区。该课题逐层实测了寿山沟组剖面,从剖面的岩性地层入手,着重分析了迪彦庙地区早二叠世的岩性组合特征、基本层序、沉积旋回特征;同时根据古生物化石类型和组合,推断该区域形成的地质时代和沉积环境。研究表明:寿山沟组剖面厚度为9598.98m,根据岩性和粒度的大小,可分3个岩段:一段为滨浅海浅海陆棚沉积;二段、三段为一套浊流沉积岩系,发育特征性浊流沉积构造,为典型的复理石建造。  相似文献   

13.
早二叠世后由于钦防海槽褶皱成山及金沙江-哀牢山俯冲消减带的形成,使右江地区东部钦防褶皱带前缘形成前陆盆地,广大西部滇黔桂地区形成弧后边缘海盆地。弧后主地经历晚二叠世-早三叠世扩张裂陷,有较强火山活动,以基性熔岩流及安山质火山碎屑流沉积,具有初始洋壳化性质;中三叠世强烈坳陷,以陆源碎屑浊流沉积为主,中三叠世末广大地区回返褶皱成山,盆地向西推移,晚三叠世形成狭窄的北东向萎缩坳陷盆地,卡尼期末充填隆起,盆地关闭。右江弧后盆地的关闭经历了突变式回返褶皱和渐变隆起上升两种不同的构造作用。  相似文献   

14.
贵州安顺新民剖面大隆组海相地层产出一批丰富的植物化石,以裸子植物和带羊齿类为主要成分,另有石松纲、楔叶纲、真蕨纲和种子蕨纲,与国内外同期植物群对比发现,华南、华北和欧美地区植物群同反映出晚二叠世末松柏类进入繁盛期,属级成分的差异应为生态气候所致,新民植物群生活型可分为两个基本层次,局部的高地生长着松柏类等旱生群落,湿水沼泽旁乔木、小乔木、树蕨和灌木植物发育,对其反映的气候信息分析表明,华南晚二叠世已不及之前的湿热,为早三叠世干旱的气候类型埋下伏笔。   相似文献   

15.
双湖-澜沧江缝合带是一条十分重要的板块缝合带,在带内的白云母石英构造片岩中获得251.5±2.6Ma年龄,表明韧性变形的时代为晚二叠世,认为是晚二叠世—早三叠世双湖-澜沧江缝合带A型俯冲碰撞期构造变形的产物。  相似文献   

16.
辽东半岛南部的太原组属石炭-二叠系(C-P)过渡层,其海相灰岩发育,类、牙形类等海相化石丰富,是东北南部和华北C-P界线研究较为理想的地区。目前国际上以牙形类化石Streptognathodusisolatus的首现为二叠系的底界,该牙形类化石的首现在我国尚难以确定,而以类Pseudoschwagerina(Sphaeroschwagerina)带的底界作为C-P界线已得到更多研究者的支持。与之相对应,辽东半岛南部太原组中上部类可归结为Sphaewoschwagerina-Rugosofusulina(SR)组合带,可作为C-P界线。  相似文献   

17.
环纹藻化石不仅广泛分布于我国东南部新生界地层,而且笔者近年在黄土高原区晚更新世以来的孢粉中亦有较多发现。在8个化石点共找到环纹藻化石2378粒.研究表明,它具有横向和纵向分布规律性。含环纹藻的孢粉组合不仅有喜暧湿的阔叶树种花粉,而且也有喜冷湿的暗针叶树种花粉,反映了环纹藻对气候有很强的适应性.我国西部环纹藻化石种类较东南部单调,其数量从东向西趋于减少。其时代分布,从晚更新世早期到晚全新世,以中全新世最为繁盛。人们可依据它及其共生藻类,追溯到地史时期淡水湖沼的消长。  相似文献   

18.
广西百色盆地第三系孢粉化石极为丰富。根据大量孢粉分析鉴定资料,共建立7个孢粉组合及6个亚组合,其时代分别代表早第三纪中-晚始新世、晚始新世、渐新世以及晚第三纪上新世。  相似文献   

19.
黑龙江省东部密山基性、超基性岩类区域上呈NE向展布。岩石以透辉石岩、含橄榄透辉石岩、角闪透辉石岩等超基性岩类为主,也有辉长岩类等基性岩。整体上具有重力分离结晶之特征。依据岩体中透辉石岩侵入下二叠统洞子沟组,又为中晚二叠世花岗岩侵入,故将其时代置于早二叠世。  相似文献   

20.
湖南省煤炭资源勘查潜力初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 含煤地层的分布及资源量 湖南是我国江南诸省煤炭资源较丰富的省份之一,全省13个地州市,除岳阳外均有含煤地层分布,含煤总面积约5万平方公里。湖南省从晚古生代至新生代,共有11次聚煤期。其中分布较广、经济价值较大的有5次,即早石炭世测水期、早二叠世梁山期、晚二叠世龙潭期、晚三叠世及早侏罗世。尤以早石炭世测水期、晚二叠世龙潭期的含煤地层为最重要,它们分布面积广、含煤性好、资源储量丰富,最具经济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