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庐山星子温泉,位于庐山南麓的星子县温泉村,泉水水温最高达72℃。热矿水类型为氟水、硅水、硫化氢水和氡水,适宜休闲、旅游、度假、理疗开发利用。在温泉出露处以西约1km南山公路的南侧,钻孔揭露见地热水,水温63℃。两地地热水的特征有其相似性,其形成与分布都受控于EW、NNE、NWW向断裂,但二者又有各自相对独立的热储结构。  相似文献   

2.
黄韬 《地球》2023,(4):14-17
<正>庐山,坐落在赣北大地上的圣山,以雄、奇、险、秀的地貌景观,茂密的森林,丰富多彩的生物,悠久而复杂的地质演化史,以及积淀几千年的文化闻名于天下。从2100年前司马迁在《史记》中“余南登庐山,观禹疏九江”的描述,到1300年前李白“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诗句中展现的浪漫主义情怀,再到900多年前苏东坡从“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的视觉差悟出“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的哲理;从古代的白鹿洞书院、仙人洞道院到近代的600余栋20余国家风格的别墅;从探险家徐霞客撰写的《游庐山日记》,  相似文献   

3.
庐山位于江西省北部,北临长江,东濒鄱阳湖,西接瑞昌丘陵,南展至星子县境,地理坐标为北纬29°22′—29°26′,东经115°50′—116°10′。庐山在地形上是一座东西两侧受北东向庐大断裂挟持而起的地垒式断块山,主峰大汉阳峰海拔1474米。山体四周以断崖峭壁与断陷的山麓低丘、岗地、江河平原和湖泊截然分野,相对高度1200—1400米,为一中山地形。 庐山在第四纪地质历史上,曾经历过大冰期的冰川活动和多次的地壳构造变动。本文通过实地调查,对庐山新构造运动的一些性质特征和强度及与地震活动的关系,提出初步的探索。  相似文献   

4.
恋庐山     
正中国古往今来许多的传说、故事、历史事件和名诗佳句,都与中外闻名、奇秀险峻的庐山有关。早在上学之时,课本里就有李白著名的诗句,描述庐山宏伟气魄、气势不凡的瀑布:"日照香炉生紫烟,遥看瀑布挂前川。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亦有苏轼对于庐山奇峰层叠的感慨:"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此外,在那个刚刚开放的20世纪80年代,有一部荡气回肠的爱情电影《庐  相似文献   

5.
正很久很久以前,在地球母亲的孕育下,一座大山拔地而起,耸峙在长江中下游平原上,这就是闻名中外的庐山。相传在3000余年前的殷周时期,有匡俗兄弟七人结庐于此,庐山的另一个名字——"匡庐"之名便由此得来。庐山北临长江,南临鄱阳湖,凭借襟江带湖的独特风景和舒适宜人的凉爽气候,自古以来便吸引无数文人墨客前往游览,并留墨于此。"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  相似文献   

6.
利用2018年庐山重力短基线场绝对重力和相对重力观测资料,基于绝对重力控制下的相对重力联测方式对庐山基线场的稳定性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庐山基线场2015~2018年测段重力变化为-11.6~13.4μGal、均值-0.962μGal,较小的重力变化表明庐山短基线重力场较稳定;2000~2018年测段重力变化为-39~33.5μGal、均值-0.275μGal,总体以G16测点为界呈分化特征,上山侧(G16~JZ04)重力变化较平缓(约-3 μGal),下山侧(G03~G16)因G04、G14测点重力值变化显著(分别为-24.95、-18.5μGal),导致相邻测段重力变化剧烈;测段重力变化与段差比值(B)为1.19×10-4~3.58×10-3;庐山及其周边地区由地表垂直运动引起的重力变化速率为0.7543±0.16μGal/a;近期研究区地震活动性呈震级小、沿断裂带集中分布特征;重力变化对相对重力仪一次项系数标定结果影响较大(正比于B值),对校正精度影响小,利用以往重力观测成果进行一次项系数标定时,绝对重力测段JZ02~JZ04误差影响小于最大重力段差测段,定期维护和复测是保障高精度重力短基线场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7.
《地球》2009,(4):1-1
盛厦的庐山,凉风习习,绿树成荫,吸引了大批中外游客前来避暑旅游,周末时更是一房难求。据统计,今年6月份,登庐山的游客达到54.3万人次,购票人数增长了22.28%。  相似文献   

8.
正王小羽,本名王宝柱,祖籍山东省诸城,1963年生于哈尔滨,1984年毕业于鲁迅美术学院,1985年入中央美术学院国画系进修,结业后到西安美术学院任教。年少时从师王盛烈先生,并亲受李可染、于志学、刘文西、于希宁、关山月、陆俨少等大师。1991年入庐山东林寺,随高僧果一法师学佛。1994年在青岛湛山寺礼明哲方丈出家,取法名妙定,字禅观,号漠池。现居北京。  相似文献   

9.
《地球》2015,(8)
庐山是首批世界地质公园、中国5A级景区、全球第一个获得世界文化和自然遗产以及世界地质公园三项最高荣誉的旅游胜地。庐山地处江西省北部鄱阳湖盆地,庐山区境内,滨临鄱阳湖畔,雄峙长江南岸,"三山五岳"中"三山"之一。山体呈椭圆形,典型的地垒式长段块山,大约25公里,宽约10公里,绵延的90余座山峰,犹如屏风屏蔽着江西的北大门。以雄、奇、险、秀闻名于世,素有"匡庐奇秀甲天下"之美誉。  相似文献   

10.
北宋大文豪苏东坡,一生坎坷,官宦沉浮,曾先后任近十个州的地方官,并三度贬谪黄州、惠州和儋州。他虽然是封建时代的士大夫,但对认识自然、利用自然是有建树的。如发现开发徐州煤炭,对庐山地貌特征的认识,夜探石钟山钟声之谜和合理利用水利资源等。  相似文献   

11.
许欣然 《地球》2020,(1):43-46
提到瀑布,映入你脑海的是什么画面?是庐山瀑布那"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的诗意?还是壶口瀑布那"飞湍瀑流争喧豗,砅崖转石万壑雷"的惊险?因构造运动、火山喷发、冰川运动而形成的断崖或陡坡;或者因流水对岩石的溯源侵蚀和溶蚀所造成河床产生的地势差,这些都能使河流产生垂直或近垂直下落的现象,称之为瀑布。  相似文献   

12.
《地球》2021,(1):6-13
南宋时期,著名思想家朱熹曾在鄱阳湖畔的庐山白鹿洞书院收徒讲学。有感于“候鸟低飞、渔歌唱晚”的鄱湖美景,朱熹在传播儒家思想的同时,提出了“天地万物一理”的理论,将人类与世间万物视为自然界的生命共同体。千年沧海变桑田,不变的是人们对生态文明理念的传承发扬和对鄱阳湖这个生命共同体的守护。在这里,你可以倾听白鹤羽翼下北冰洋远来的风,可以目睹江豚纯真灿烂的笑容,可以感受人与自然的和谐共处与情景交融。  相似文献   

13.
芦山7.0级地震宏观场地效应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继汶川地震之后,2013年4月20日四川省庐山县又发生了7.0级强烈地震,其场地条件对震害的影响目前认识较少.通过专项工作,考察了雅安雨城区、芦山县、天全县、宝兴县等地区的结构震害及其场地条件,包括软土场地、老河床、不利地段、潜在滑坡等,分析了不同场地条件与震害的关系.结果表明,此次地震震害与场地条件有较密切关系,震害形式主要表现为软土震陷、河谷地形控制震害分布、不利地段加重震害、潜在滑坡的威胁、地质灾害堵塞交通等,其中软土震陷、河谷地形震害分布、不利地段处理都是值得深入研究的问题.  相似文献   

14.
对庐山星子群变质沉积岩及其石榴石等造岩矿物的稀土元素地球化学进行了详细研究 .结果表明造岩矿物只携载了岩石中少部分稀土元素 ,而大部分稀土元素赋存在副矿物的晶格中 .变质过程稀土元素在石榴石变斑晶与岩石间达到了分配平衡 ,石榴石 /岩石间的稀土元素分配明显受体系化学组成所制约 .变质岩脉及其矿物的稀土元素组成显示清楚的四重效应 ,其Zr Hf,U Th和Y Ho等元素对也与变质岩发生了明显分异 ,它们可作为星子群在变质过程中流体作用存在的判别标志 .  相似文献   

15.
2005年11月26日九江—瑞昌5.7级地震震害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地震基本参数地震名称:江西九江—瑞昌5.7级地震发震时间:2005年11月26日08时49分38.6秒震级:MS=5.7微观震中:29.7°N、115.7°E(中国地震台网测定)震源深度:10km最大余震:主震当日12时55分,震级ML5.4极震区烈度:Ⅶ度2地震灾区地质概况地震发生在九江县与瑞昌市交界处,地震灾区位于庐山西侧、长江边缘冲积平原上,地势相对平坦,大致呈南高北低,自然坡度小。气候属亚热带湿润型气候,降水充足。区内交通发达,主要河流有长江及其支流,走向以近东西向展布为主。地震震中在大地构造上位于扬子准地台与秦岭—大别褶皱带的交接地带,具体处于扬子…  相似文献   

16.
地震是一种严重的自然灾害,世界上很多科学家和热心地震预报的人们,致力探索地震孕育、发生的规律,试图对强烈地震作出预报。近年来提出很多新思想、新方法。 一、为了认识地球真面目 宋朝苏东坡曾写下题西林壁诗一首: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 若把苏诗中的庐山改成“地球”,我们是否就认识了地球的真面目了呢?看来远远没有。比如说,苏联在科拉半岛打了一口万米深井,现已钻进12000多米,万米深井给我们带来很多新的信息。 用人工地震方法测得,该处的陆相结构几乎属于标准型,即从上至下分为花岗岩层,玄武岩层和镁、铁含量超过第二层的玄武岩层。钻探表明,地壳结构不是界线分明的三层,而是大杂烩似的千百层,每层厚度只不过十至几百米。出乎人们的预料。因此,很多国家准备打万米深井,如西德就准备打一口15000米的深井。  相似文献   

17.
利用最小二乘配置进行地壳形变分析,其结果的合理性关键在于经验协方差函数的拟合.考虑到观测数据存在粗差的情况,提出基于观测值中位数初值的抗差最小二乘配置方法和基于中位参数法的抗差最小二乘配置方法.两种方法首先分别利用观测值中位数给出观测值初始权阵以及利用中位参数法给出最小二乘配置初始解,然后均在给定协方差函数参数初始值的情况下,应用合适的等价权进行抗差估计并通过迭代计算,最终获得稳健的协方差函数参数估值及最小二乘配置解.利用本文提出的两种方法以及传统方法分别对庐山地震的GPS垂直位移数据和意大利L'Aquila地震的InSAR同震位移数据进行处理分析.结果表明:相对传统方法,基于观测值中位数初值的抗差最小二乘配置方法效果更好,更具稳健性.  相似文献   

18.
《防灾减灾学报》是辽宁、吉林、黑龙江三省地震局和中国灾害防御协会联合主办的学术性期刊。本刊创刊于1985年,原名《东北地震研究》,于2010年正式更名为《防灾减灾学报》。  相似文献   

19.
介绍了一种集误码测试仪、数字示波器、调制解调器测试、24位采集器测试4大功能于一体的综合性检测设备,其适用于有线传输、无线传输的各类数字地震台及台网使用。本文阐述了该仪器的工作原理、硬件结构和主要功能。  相似文献   

20.
本文概述了1984年国家地震局主持召开的十余次全国性重要业务会议,会议主要是围绕我国地震预报研究扎实地向纵深推进这一目的进行的。这些会议大致分为四个方面,文章分别作了概括介绍:1、加强地震监测工作的会议,主要是分别于1984年3月在镇江和5月在西安召开的两次会议。2、各种常用预报方法清理攻关的总结会议,包括于1984年9月和10月分别召开的八个学科方法的会议。3、未来几年至十几年内我国大陆大震危险区判定研究的阶段性工作总结会议,包括分别于1984年9月在石家庄和10月在成都召开的两次会议。4、有关地震对策的讨论会,包括分别于1984年6月在北京和10月在成都召开的两次会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