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邱恩喜  谢强  赵文  张理 《岩土力学》2011,32(2):542-546
在前人研究基础上,对四川、重庆及云南等西南地区221个红层软岩边坡现场调查研究,通过统计分析建立基于岩体质量评价方法的软岩边坡坡度设计公式,分析了不同软岩边坡坡度设计公式之间的差异。将建立的坡度设计公式运用在工程实例,结果表明,其建立的坡度公式是合理可行的,可供红层软岩边坡设计参用。  相似文献   

2.
桂柳高速公路边坡病害特征及主控因素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桂柳高速公路K380~K450路段内,边坡变形破坏的分布特点与其所处的特殊地形地貌、地质环境、气候条件及人类活动因素有关。本文运用数理统计方法对边坡变形破坏分布规律及控制因素进行了分析,并建立了滑坡滑带土的综合内摩擦角与滑坡坡度的经验公式,该公式对类似地区边坡开挖及防护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3.
融雪入渗条件下边坡渗流计算及稳定性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利用饱和非饱和渗流有限元方法,参考积雪厚度、温度变化与融雪入渗关系统计资料,对积雪深度、气温变化以及坡度等不同条件进行了边坡融雪入渗渗流计算及稳定性分析。本文条件下计算结果表明:同一坡度下融雪入渗系数和坡面一定范围内的含水量及压力水头随积雪深度增加而增加,积雪深度达1.0m时,融雪入渗垂直影响范围为30.0m,边坡暂态饱和水位升高13m;相同积雪深度条件下,坡度越大,融雪入渗系数越小,坡内压力水头及含水量变化越小,30°边坡融雪入渗垂直影响范围最大为30.0m;同一积雪深度和坡度下,融雪入渗系数及坡面附近压力水头均与气温变化幅度呈正相关关系。根据极限平衡计算,边坡的稳定系数随着融雪过程的持续而降低,积雪深度、边坡坡度或温度变化越大,安全系数降低幅度越大;其中,坡度因子对边坡安全系数的影响最为显著,60°边坡受融雪影响安全系数降幅达9.7%。  相似文献   

4.
为研究不同坡度植被边坡降雨入渗和径流侵蚀的规律,开展大型边坡模型降雨试验,对边坡含水率、水土流失等参数进行实时监测,量化分析坡度对边坡雨水入渗、坡面径流和土壤侵蚀的影响。结果表明:在持时为4 h、降雨强度为60 mm/h持续降雨条件下,1:2、1:1.75、1:1.5裸土边坡累计雨水入渗量分别为同坡度植被边坡的70.6%、80.4%、92.3%,植被覆盖会加快雨水入渗速率,增大边坡累计雨水入渗量。植被边坡坡度越小,雨水入渗速率越快,累计雨水入渗量越大,而裸土边坡则相反。植被覆盖可有效降低坡面径流速率、减少累积径流量,边坡坡度越小,减流效果越显著,1:2、1:1.75、1:1.5植被边坡对比同坡度裸土边坡分别减少径流量53.11%、32.56%、17.73%。植被边坡水土流失含泥沙量均不足0.1%,植被可有效抑制坡面土壤侵蚀,而裸土边坡坡度越大坡面土壤侵蚀越严重,1:2、1:1.75、1:1.5裸土边坡单位面积侵蚀土壤质量分别为3.623、5.710、11.295 kg/m2,水土流失含泥沙量分别为3.06%、4.29%、7.34%。根据试验结果拟合得到裸土边坡产泥...  相似文献   

5.
以重庆某核电场地填方边坡为例,采用均匀试验设计法安排试验,运用回归分析法对比分析各个因素对边坡稳定性影响的差异,得到各影响因素对填方边坡稳定的敏感性.影响边坡稳定性的主要因素为填料内摩擦角¢、边坡坡度α和地下水水位Hw.根据各影响因素对边坡稳定性的敏感性大小,填方边坡的设计和施工中可采取更具针对性的工程措施.  相似文献   

6.
甘肃黑方台黄土边坡稳定性的可靠度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对黑方台地区的黄土进行3种含水率条件下的直接剪切试验和重塑土的反复剪切试验,并收集该区地层力学参数,利用21组实测边坡的坡高坡度建立地质模型,采用Monte Carlo法进行边坡可靠度分析,结果表明:该区黄土黏聚力基本为零,边坡稳定性与坡度显著相关,以5%作为可接受概率,则边坡稳定坡度为27.2。对于坡度大于27.2的边坡,宜做防护或改善地下水坏境等措施。  相似文献   

7.
边坡失稳过程模型试验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卢坤林  朱大勇  杨扬 《岩土力学》2012,33(3):778-782
采用一个1 m×2 m×4 m(高×宽×长)的模型槽,对素土和加筋土边坡的失稳破坏过程进行了详细的试验研究。试验设计了30°、45°和60°共3种坡度,坡面考虑了平面和凸面两种形式。通过倾斜模型槽,触发模型边坡失稳破坏,利用数码摄像机采集边坡破坏的发生、发展过程和最终形态,并对裂缝的开展、滑坡体形态以及模型槽倾斜角度进行了归纳总结。结果表明:边坡破坏呈现三维形态,坡度和坡面形状对滑体形态影响较大;同一坡度下,凸坡较平坡容易失稳,二者裂缝位置基本一致;加筋后,提高了边坡稳定性,破坏形态也发生改变。研究成果有助于更深入了解边坡失稳破坏过程及破坏形态,为边坡治理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8.
兰州金城公园石头坪景区提升改造工程存在大量的自然边坡和人工边坡。因边坡土体物理力学参数存在变异性,采用了蒙特卡洛随机抽样法和极限平衡法按不同坡高及坡度计算分析了边坡稳定可靠性指标及其变化规律,结果表明在景区实际坡高、坡度范围内边坡是稳定可靠的,适宜景区建设,但当坡高、坡度达到实际范围的最大值或超范围时,边坡处于基本稳定或欠稳定状态,建议采取加固措施。  相似文献   

9.
新一轮找矿突破战略行动需要关注生态环境保护,废弃露天矿山生态修复则是矿地综合利用、生态环境保护的重要举措,其中高陡边坡修复是废弃矿山生态修复的重点与难点。为此,选择浙江省兰溪市灵洞乡洞源村废弃露天矿山开展了生态修复技术示范研究,在实地勘察、工程地质测绘与工程钻探的基础上,基于有限元方法,对边坡进行安全性数值分析,进而对高陡边坡实施生态修复。数值分析表明:边坡随着降雨的进行,其安全系数从1.458降至0.851,存在安全隐患;高陡边坡生态修复必须辅以削坡降低斜坡坡度、在边坡前缘实施挡土墙等工程手段才能达到安全性要求;合理排水可大大降低水对边坡安全性的影响,增强边坡的稳定性。经过生态修复设计后,暴雨条件下边坡安全系数显著提高且基本保持在1.7左右,达到了安全性的设计要求。该技术示范可为其他废弃矿山生态修复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0.
陕北砂黄土高边坡可靠度分析及边坡优化设计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在野外调查及室内试验分析的基础上,阐述了黄土高原北部砂黄土边坡破坏的主要形式,并分析了制约砂黄土高边坡稳定性的相关因素。以陕北地区高等级公路边坡为例,采用极限平衡条分法,建立了砂黄土边坡的状态方程;将抗剪强度参数c、φ值作为随机变量,采用蒙特卡罗(Monte-Carlo)法对砂黄土高边坡进行了可靠度分析。计算结果与已发生破坏的典型砂黄土边坡对比分析表明,抛物线型破坏面可以较好地逼近实际滑裂面;对于同一边坡而言,在大致相同的总体坡度条件下,阶状坡的稳定性明显优于坡形为一坡到顶的边坡。文章基于分析计算结果,对210国道绥德段砂黄土边坡进行了优化设计,所提出的砂黄土高边坡优化设计思路和方法可供工程设计部门参考。  相似文献   

11.
边坡稳定性评价MSARMA法及最佳加固力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摘要:目前,各行业在边坡稳定性评价和设计中采用的方法主要是极限平衡方法。文章对各种极限平衡方法的特点和适用范围进行了综合评价,在此基础上,提出了适用于岩质高边坡稳定性评价和设计的一种极限平衡方法——MSARMA法和基于该方法开发研制的“边坡工程稳定性MSARMA法评价分析系统”。该方法是在著名的SARMA法基础上改进形成的,同其它极限平衡方法比较,具有推导严格、假设条件较少、实用性强等优点。此系统不仅能够进行在非齐次边界条件下的稳定性计算,而且还能够进行坡面存在荷载和加固力情况下的边坡稳定性计算。鉴于目前边坡工程规模愈来愈大的特点,提出了边坡最佳加固力概念,此概念认为,对于边坡加固工程,应综合考虑各种状态下的边坡稳态,寻找导致边坡失稳最不利因素的组合状态,加固力的大小只要保证边坡在该状态下稳定就行,此时的加固力就是最佳加固力。考虑到岩土工程的复杂性、计算所采用的力学模型、物理力学性质参数等具有的非绝对准确性和确定性,在设计时应在最佳加固力基础上,再增加一定的保险系数,但该保险系数不宜过大,实施时应根据具体工程规模确定,一般应在0.05以内。此时对边坡进行加固既满足边坡的稳定性要求又经济合理。以实际工程为例,展示了MSARMA法广阔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2.
魏佩顺 《岩土工程技术》2019,(3):162-165,177
采用ANSYS有限元分析软件建立斜坡路基边坡有限元数值模型,分析了不同路堤边坡坡度、地基坡度、路堤高度及路基宽度对路堤位移和应力的影响规律,研究表明:1)斜坡路堤边坡坡度的变化对路堤位移及应力影响较小,建议路堤边坡坡度在1:13-1:1.7范围选取;2)随着斜坡地基坡度的增大,路堤位移及剪应力均呈现先增大后减小趋势,建议斜坡地基坡度不超过1:4.5为最佳;3)随着斜坡路堤高度的增大,路堤的位移逐渐增大,最大剪应力先减小后增大,建议实际施工中路堤高度可选取18.22m;4)斜坡路堤的位移及应力均随着路基宽度的增大而增大,实际工程中建议路基宽度不超过20m最为理想。  相似文献   

13.
土工格室用于岩石边坡植被侵蚀防护的稳定性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采用在土工格室内植草的方法对岩石边坡进行冲蚀控制 。 基于对格室破坏模式的实践认识和理论分析,提出了格室稳定分析的计算方法,分析了边坡坡度 、铆钉间距 、格室深度以及土工格栅加筋对格室稳定性的影响 。 对格室在铺设过程中的主要问题进行探讨 , 得出了对设计和施工有一定指导意义的结论。  相似文献   

14.
输电线路杆塔危岩威胁等级评价方法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贾宁  孟庆辉  贾剑 《岩土力学》2010,31(2):604-608
从影响滚石击中塔体时的能量以及塔体被滚石击中的可能性出发,提出现场评价危岩对塔体威胁等级的方法。该方法考虑了边坡形状、塔位与山体的相对位置、坡上危岩的数量和大小以及坡脚滚石的数量和大小等因素。当边坡总体坡度相同时,上缓下陡的折线边坡,滚石落地速度最大;而内凹的曲线边坡,滚石落地速度最小。位于山体内凹一侧的塔位,塔体受危岩威胁最大,而位于山体凸出一侧的塔位,受危岩威胁最小。  相似文献   

15.
国道317线鹧鸪山隧道工程引道生态护坡方案设计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鹧鸪山隧道地处高海拔的国家天然林保护区,引道边坡裸露面与周围自然环境极不协调,边坡绿化势在必行。本考在详细调查引道边坡情况的基础上,按照边坡的坡度、高度和物质组成,对边坡进行了分类。结合当地气象水文等条件.针对不同类型边坡拟定采用生态基材、三维网客土绿化、植生穴等绿化工法,提出了适宜于不同绿化地段的乔灌草配置模式和耀草配置模式,并进行了相应的物种选择。  相似文献   

16.
本文对广东省西部沿海高速公路新会四标段管涵的反开挖施工中常见问题进行了探讨,提出了判定开挖时间的方法,并论述了开挖边坡坡度,基底承载力大小以及反开挖施工合理性问题。  相似文献   

17.
在山西乡宁—吉县地区实测了7个具有代表性的自然极限状态黄土高边坡断面,建立边坡地层结构模型;选取研究区合理的黄土物理力学参数,并分地层年代对10个典型工点的黄土强度参数内聚力和内摩擦角的变异性进行分析;选取6组典型的强度参数变异系数组合,基于Monte-Carlo法进行可靠度模拟,评价该区边坡稳定性;采用自然类比法进行边坡设计。结果表明:边坡失效概率随坡高的变化趋势一致,均是中等坡高(49.8m)的边坡失效概率较大,低坡和高坡的失效概率较低;当变异系数较小时,边坡失效概率对坡高和坡度的变化敏感,而当变异系数较大时,边坡失效概率对坡高和坡度的变化不敏感;当坡型一定、强度参数变异系数较小时,边坡的稳定系数基本不变,而当参数变异系数超过某一界限时,稳定系数随变异系数的增大而增大,二者存在非线性相关关系;研究区黄土边坡处于基本稳定状态,但其失效概率最大达69.3%,平均21.1%,介于20%~30%的比例为33.3%,大于30%的比例为14.3%,可靠度指标介于-0.5~8.5,其中小于2.7的比例为88.1%;对于坡高约为50m的黄土高边坡,若取30%作为可接受失效概率,边坡坡度需降至45°以下,如果期望可接受失效概率在10%以内,则坡度不宜超过34°。  相似文献   

18.
路堑边坡工程的动态仿真分析   总被引:7,自引:2,他引:5  
晏鄂川  唐辉明  何淼 《岩土力学》2004,25(2):246-250
高速公路建设中不可避免地会遇到各种结构类型的斜坡,其稳定性状况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工程的投资和工期。因此,研究其工程适宜性具有较大现实意义。从影响路堑边坡稳定性的各种因素出发,应用岩体力学理论和数值模拟技术研究边坡开挖过程中的变形破坏特征,分析地下水、时效特性和工程措施优化等对边坡稳定性的影响,对边坡信息化设计和施工具有一定指导意义。研究表明,路堑边坡岩体的变形破坏特征符合卸荷岩体力学行为,在最优坡度设计基础上,应当及时进行加固。  相似文献   

19.
通过力学分析,导出了砂类土边坡坡度取值的解析公式,建立了直接由解析公式确定边坡坡度的新方法--公式法.在与现行规范法对比的基础上,阐明了公式法的实用价值.  相似文献   

20.
汶川-马尔康高速公路(简称汶马高速)沿线发育大量的千枚岩堆积体,施工开挖形成的千枚岩堆积体边坡的稳定性显著影响着该公路施工及运营安全。以往对千枚岩堆积体的研究多将其视为均质碎块石土边坡,较少关注其特有的结构特征——千枚岩岩块的定向性,导致工程实践中边坡的失稳破坏。千枚岩为片理构造的变质岩,岩块具有显著的扁平化特征,沿坡运动后以一定的方向性停积。野外调研表明,堆积体中扁平状岩块的倾向与边坡坡面倾向相近,将此称之为岩块定向性,并认为该定向性是影响堆积体边坡稳定性的重要因素。以汶马高速千枚岩堆积体为研究对象,设计物理模型试验研究千枚岩堆积体岩块定向性特征及其影响因素。在此基础上开展考虑岩块定向特征的堆积体大型直接剪切试验,探索岩块定向性对千枚岩堆积体边坡稳定性的影响。结果表明,坡度及堆积体中细颗粒含量对岩块定向性有显著影响,坡度为20°~30°时,定向性最明显,且随细颗粒的含量增大而增大;边坡稳定性分析时的潜在滑面抗剪强度由于岩块定向性而显著降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