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金华地区位于金衢盆地东段,对其地下水同位素特征及更新能力研究对于整个盆地地下水资源研究具有重要意义,通过分析研究区内稳定同位素氘(D)和氧(~(18)O)以及放射性同位素氚(~3H)和碳(~(14)C)的空间分布特征,建立了金华地区降水线方程为:δD=8.29δ~(18)O+15.9,讨论了地表水、潜水、红层地下水的环境同位素的组成特征,对潜水及红层地下水的更新能力进行了评价。结果表明,金华地区降水线方程斜率及截距均大于全球大气降水;潜水、红层地下水及地表水三者联系密切;潜水、红层地下水在接受降水的补给后经历了不同程度的蒸发作用;红层地下水D和~(18)O同位素明显向下游富集;潜水~3H值介于6.6~19.0TU,~(14)C年龄显示为现代水,因此其可更新能力较强,红层地下水放射性~(14)C年龄为3020~5360BP,可更新能力较弱,红层地下水3H值介于4.4~12.3TU,表明红层地下水中有现代水的混入,δ~(18)O随着地下水的年龄的增加而偏负。  相似文献   

2.
苏培东  文敏  袁勇 《水文》2007,27(4):38-40
文章从川中红层区地质背景入手,分析了川中红层区地下水分布与富集规律、水质、地下水流场和动态变化等特征,指出了川中红层区地下水勘探开发的意义及勘探方法,并探讨了在这些地区进行地下水勘探开发应注意的问题。  相似文献   

3.
西南盆地边缘红层地区用水困难,通过研究重庆綦江地区岩性、地貌、构造、地下水流量等,总结了綦江红层区水文地质特征及地下水富集规律。研究区地层岩性以砂泥岩为主,地下水分为红层风化带裂隙水、红层承压水和红层基岩裂隙水三类,其中红层承压水富水性相对较好。研究区地下水根据不同的供水目标划分为水量丰富、水量中等、水量贫乏、水量较贫乏和水量极贫乏5区。总结了不同富水区的水文地质特点。  相似文献   

4.
四川盆地是中国著名红层盆地,红层地下水分布极为普遍,但富水性却极不均匀,受地质构造及地层岩性控制,地下水资源相对贫乏,是四川的"缺水区"。通过对四川盆地中西部红层区地热地质背景、地下热水分布特征、盖层和热储特征、水化学特征及典型红层地热资源进行研究,总结了红层地热资源的赋存规律,结果表明:四川盆地红层区普遍为地下水较为贫乏区域,开采地热难度大,地热赋存条件复杂,区内盖层主要为第四系、第三系、白垩系、侏罗系粘性物质及泥岩等相对隔水层,热储层主要为白垩系和侏罗系砂岩、砾岩含水层,热矿水水化学类型多为SO_4-Na型、还有Cl-Na、Cl-Na·Ca、SO4·Cl-Na·Ca型,矿化度较高为8.20~91.08 g/L;矿化度一般较低为0.98~1.02 g/L,适用于温泉洗浴、医疗、保健和旅游等方面。研究结果为今后红层区地热资源的开发利用提供了基础依据。  相似文献   

5.
六安市金安区红层广泛分布,资源型缺水严重。通过分析工作区地质、构造和水化学特征等方面,对该区地下水水化学特征及形成原因进行了分析和评价,结果表明工作区地下水主要接受大气降水的补给,地下水积极参与大气降水和地表水的循环,水质受环境影响明显。成果分析对本地区合理开发利用和保护地下水资源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6.
江西省吉安市地下水系统防污性能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刘细元 《华北地质》2006,29(3):217-221
吉安市位于赣江中游地带、吉(安)—泰(和)红层盆地中北部,地下水有松散岩类孔隙水、红色碎屑岩类溶隙裂隙水、碳酸盐岩类裂隙溶洞水和构造裂隙水四种基本类型。笔者采用DRASTIC评价方法,将区内地下水系统防污性能划分为防污性能较好、防污性能中等、防污性能较差3个等级区,为制定地下水资源保护区划和地下水污染防治措施提供了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7.
《地下水》2016,(6)
红层井水作为红层区老百姓生活和生产用水的主要水源,近年来成都市地质环境监测站对红层水井开展回访调查工作发现个别区域出现红层水井使用率逐年下降,水质发生异常变化,针对成都市红层水井利用现状,对红层地下水监测工作现状和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提出加强红层水井监测工作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相似文献   

8.
《地下水》2016,(1)
阆中市思依镇地处四川红层缺水地区,居民饮用水水源主要为浅层地下水,分析总结地下水水化学特征对地区供水具有重要意义。运用Piper三线图、Durov图、Scholler图等水化学分析图解,因子分析、聚类分析统计学方法确定研究区地下水水化学类型、地下水主要离子组分的分布特征,总结研究区地下水水化学特征。研究表明,研究区水化学类型主要为HCO_3-Ca型、HCO_3+SO_4-Ca型、HCO_3-Ca+Mg型三类,占水样总量的94.34%;地下水多为硬水,地下水主要阳离子为Ca~(2+),主要阴离子为HCO_3-+CO_3~(2-);区内地下水化学形成过程中溶滤作用为主导作用。  相似文献   

9.
中国地下水资源演变趋势及影响因素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中国地下水资源发生了显著变化,全面摸清地下水资源演变趋势及其影响因素是治理和管理地下水资源的基础。基于全国水资源调查评价、中国水资源公报等资料,对中国60余年来地下水资源的演变规律与影响因素进行了系统分析。结果表明:全国地下水资源量总体稳定,但区域演变趋势差异明显,海河区、辽河区、黄河区呈明显衰减态势;地下水补给结构发生重大变化,由自然补给演变为自然与人工补给并存的模式;地下水排泄结构发生巨大变异,由天然排泄逐渐演变为以人工排泄为主。海河区、松花江区、黄河区、西北诸河区等区域地下水补给排泄关系严重失衡,超采问题突出;降水变化、下垫面条件改变、人类活动干扰是地下水资源变化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10.
中国地下水资源发生了显著变化,全面摸清地下水资源演变趋势及其影响因素是治理和管理地下水资源的基础。基于全国水资源调查评价、中国水资源公报等资料,对中国60余年来地下水资源的演变规律与影响因素进行了系统分析。结果表明:全国地下水资源量总体稳定,但区域演变趋势差异明显,海河区、辽河区、黄河区呈明显衰减态势;地下水补给结构发生重大变化,由自然补给演变为自然与人工补给并存的模式;地下水排泄结构发生巨大变异,由天然排泄逐渐演变为以人工排泄为主。海河区、松花江区、黄河区、西北诸河区等区域地下水补给排泄关系严重失衡,超采问题突出;降水变化、下垫面条件改变、人类活动干扰是地下水资源变化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11.
红层地下水富集规律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通过分析在山地丘陵区控制红层地下水富集的岩性、地质构造及地形地貌等主要地质因素,论证了红层地下水富集的水文地质特征,认为富水块段的形成通常并不是仅仅由某一因素单独决定的,而是岩性、地质构造及地形地貌等地质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而这些因素的组合具有明显的规律性。进而根据水文地质及环境地质调查研究成果及丰富的实践经验,归纳总结了反映红层地下水富集的水文地质因素组合的基本规律。  相似文献   

12.
结合2009年、2010年度达万铁路沿线车站供水工程红层找水打井工作为例,在研究区域内地形地貌、地质及水文地质条件的基础上,对川东北红层区地下水的主要赋存特征和影响因素进行了研究和归纳总结,对该区域内红层找水打井具有一定的指示意义。  相似文献   

13.
结合2009年、2010年度达万铁路沿线车站供水工程红层找水打井工作为例,在研究区域内地形地貌、地质及水文地质条件的基础上,对川东北红层区地下水的主要赋存特征和影响因素进行了研究和归纳总结,对该区域内红层找水打井具有一定的指示意义。  相似文献   

14.
地下水对建筑物基础腐蚀是发育广泛、速率缓慢的地质灾害,它对红层区城市基础工程危害尤显突出。以天水市的红层区为例,利用长期积累的大量地下水化学资料,探讨了腐蚀性地下水的成因,提出了防治地下水对建筑物基础腐蚀的对策。  相似文献   

15.
四川盆地红层浅层风化带裂隙水及其合理开发利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四川盆地红层地下水为基岩浅层裂隙水,赋存于红层丘陵区的宽谷风化带中。宽谷为红层地下水的含水单元。红层地下水富集部位在宽谷的排泄区,其地貌标志是宽谷下游较窄峡口的上部,该处有不同程度的沼泽化、盐渍化。红层风化带含水介质的形成经历了中、新生代水盆的沉积作用、成岩作用和表生地质作用等漫长复杂的物理化学过程。红层干旱地区的地下水开发应采用抽水和屯水相结合的方案。  相似文献   

16.
四川东部和重庆地区三叠纪海相红层分布及时代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综合分析四川东部和重庆地区的三叠纪地层资料的基础上,本文着重对研究区三叠纪海相红层的分布格局和沉积特征进行了分析和对比。在四川东部和重庆地区三叠纪海相地层中初步识别出5组12段海相红层,分别是:飞仙关组(大冶组)红层(印度阶)、嘉陵江组红层(奥列尼克阶)、雷口坡组(巴东组)红层(安尼阶)、天井山组红层(拉丁阶)和马鞍塘组红层(卡尼阶),并将这些红层与相邻地区(湖北中西部和贵州)三叠纪海相红层进行了对比。分析表明研究区所有海相红层均属于滨海-浅海陆棚相红层,四川东部和重庆地区三叠纪海相红层的碎屑物质及Fe_2O_3主要来源于康滇古陆和龙门山等高地。同时,文中还探讨了四川东部和重庆地区三叠纪海相红层纵向分布与古气候、古纬度、水深、植被、矿产、岩石颜色、构造运动等之间的关系。上述研究为进一步开展全国乃至全球三叠纪海相红层分布规律研究和时代对比提供基础数据和资料。  相似文献   

17.
赣北一个隐覆红盆地,上部为30~50 m厚的第四系覆盖层,下部为第三系红砂岩,找水困难。采用土壤吸附汞测量和直流激电法找水,通过分析、总结测区地下水的赋存特征,明确找水方向,优选出好的找水区段,取得了良好的效果。该地已成为一个中型地下水源地,日产水量3万t以上。由此可见,物化探方法结合使用,是红层地区寻找地下水资源的一种行之有效的手段。该方法的特点是经济、快速、方便,在厚覆盖区反映能力强,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8.
红层软岩透水性弱、亲水性强,受含水量和水热(温度和降雨)变化影响极易发生软化崩解,给红层软岩地区工程建设和地质环境带来挑战。为研究不同含水量和多种水热试验工况下红层软岩的崩解特征和微观机理,以川西金堂县和中江县两处开挖红层软岩边坡工程为依托,利用自制降雨装置和温控设备,开展不同梯度初始含水量红层软岩在多种水热试验工况下的循环崩解试验。从红层软岩宏观形貌演变、微观结构及矿物组成、崩解系数、R值(崩解质量损失率)和崩解后颗粒分析5个方面对红层软岩崩解情况进行了研究,试验结果表明:红层软岩宏观形貌演变特征与微观结构变化及矿物差异存在一定的对应关系;黏土矿物的含量是红层软岩发生崩解的主要内因且与崩解呈正相关关系;崩解程度与初始含水量及水热效应联系密切;两处红层软岩R最小/大值差距明显,分别为0.22%、0.05%和1.63%、2.17%;粒径分布对红层软岩的崩解程度具有较好的评价作用,崩解越强烈,大颗粒越少,小颗粒越多,小颗粒更集中于0.075~0.5 mm之间。崩解系数、R值和最终粒径分布曲线可以很好地结合起来对红层软岩的崩解进行量化分析,并与微观结构及矿物差异相联系解释红层软岩的崩解演变特征。研究成果可为金堂、中江及其他红层软岩地区的工程建设和地质评价提供一定参考。  相似文献   

19.
高东东  吴勇  陈盟 《水文》2019,39(6):34-40
德阳市是西南地区的缺水城市,不同区域地下水资源禀赋特征差异明显,为分析地下水资源开发利用的可持续问题,按照地下水资源禀赋的差异性构建了地下水资源可持续开发利用评价指标体系,选取了3个代表性区域进行分区评价研究,并根据研究区地下水的主导功能确定了评价结果内涵。研究结果表明:构建的评价指标体系及评价结果能够反应不同分区影响地下水可持续开发利用的关键性指标和地下水资源禀赋的差异性。研究成果有助于提高对四川盆地内的地下水功能区和地下水资源禀赋特征的认识,可为研究其可持续开发利用问题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20.
在对四川省屏山县进行野外地质调查基础上,对调查区浅层地下水质进行了分析测试,并采用改进的内梅罗水质指数方法结合水质统计分析以及SUFER8.0对浅层地下水质量进行评价.评述了该地区中红层区和非红层区浅层地下水水质,提出了一些预防和治理措施,为四川省红层找水打井工程的工作开展和地下水环境的保护和利用提供了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