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调查记载了滕州湿地挺水植物群落、浮水植物群落、浮叶根生植物群落、沉水植物群落等4大类典型水生维管植物群落,其中包括芦苇群落、香蒲群落、菰群落、豆瓣菜群落、水苦荬群落、酸模叶蓼群落、空心莲子菜群落、浮萍群落、紫萍群落、水鳖群落、槐叶萍群落、莲群落、莕菜群落、睡莲群落、眼子菜群落、菱群落、芡群落、菹草群落、水毛茛群落、马来眼子菜+穿叶眼子菜群落、狐尾藻群落等21种群落类型,群落的组成以世界广布的植物为主,其次为暖温带性质的种类。同时对水生维管植物群落的生态价值、人类干扰及保护和利用等方面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2.
长湖湿地水生植被演替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在2006年调查的基础上,结合长湖湿地历史资料,对长湖湿地1985年至2006年21a间水生植被的演替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长湖湿地破坏严重,生物多样性下降。长湖现有14个水生群落,其中挺水群落3个,浮叶群落3个,沉水群落8个。优势群落发生了变化,从1985年的菹草(Potamogeton crispus)、穗花狐尾藻(Myriophyllum spicatum)群落演替为1999年的微齿眼子菜(P.maackianus)、苦草(Vallisneria natans)群落;进一步演替为2000年的苦草、微齿眼子菜群落,至2006年演替为莲(Nymphaea nelumbo)、莲 菰(Zizania na-duciflora)群落。优势群落生活型由沉水型转变为挺水型,植被覆盖度由100%减少到30.35%;群落总生物量为2202.08t(未包括挺水植物群落生物量),其中狸藻(Utricularia aurea) 轮叶狐尾藻(M.verticillatum)群丛最大为1633.48t,微齿眼子菜 日本茨藻(N.gracillima)最小为0.43t。群落单位面积平均生物量从1195.67g/m2增加到1850.53g/m2。人类的活动如过度养殖、打捞水草及污水排放等导致了长湖湿地植被面积、种类及总生物量的下降。  相似文献   

3.
以会仙喀斯特湿地为研究区,采用样地和样方相结合的方法,开展了野外植物调查,研究了植物群落的物种组成、多样性和区系成分。研究结果表明,2022年8月,在会仙喀斯特湿地中分布着39科79属133种植物,被子植物(128种)占绝对优势,而且以挺水植物(77种)为主;优势科为禾本科(Gramineae)和莎草科(Cyperaceae),分别包含了15属31种和7属24种物种;优势属为蓼属(Polygonum)、荸荠属(Heleocharis)和莎草属(Cyperus),都有6种物种;会仙喀斯特湿地中主要有12种植物群落,其中,马来眼子菜(Potamogeton malaianus)群落和五刺金鱼藻(Ceratophyllum demersum var. oryzelorum)群落的多样性水平较高,长苞香蒲(Typha angustata)群落和菰(Zizania caduciflora)群落的多样性水平较低;会仙喀斯特湿地中的植物属区系具有热带特性。  相似文献   

4.
2015年7~9月,在淮阳龙湖国家湿地公园开展了植物调查,研究了该公园的植物区系组成、群落分类和组成、物种多样性特征。结果表明,在淮阳龙湖国家湿地公园,共记录植物280种,隶属于59科175属;调查的36个样方被划分为8种植物群落,分别为垂柳+女贞群落(Comm.Salix babylonica+Ligustrum lucidum)、狗牙根+马唐+一年蓬群落(Comm.Cynodon dactylon+Digitaria sanguinalis+Erigeron annuus)、喜旱莲子草+藨草群落(Comm.Alternanthera philoxeroides+Scirpus triqueter)、芦苇群落(Comm.Phragmites australis)、香蒲群落(Comm.Typha orientalis)、浮萍+睡莲+满江红群落(Comm.Lemna minor+Nymphaea tetragona+Azolla imbricate)、莲群落(Comm.Nelumbo nucifera)、菹草+眼子菜+狐尾藻群落(Comm.Potamogeton crispus+Potamogeton distinctus+Myriophyllum verticillatum);垂柳+女贞群落的Pielou均匀度指数最大,各植物群落的Margalef丰富度指数存在较大差异,各植物群落的Shannon-Wiener多样性指数和Simpson优势度指数表现出相似的变化规律。  相似文献   

5.
植物多样性及其区系组成研究是反映区域生态系统结构及其生态状况的重要手段之一。以神农架大九湖湿地为研究对象,分析了其植物物种组成、优势植物种群及植物区系。结果表明:大九湖湿地维管束植物共52科140属201种,其中种子植物47科134属194种,外来入侵植物4科7属7种。草本植物群落类型主要以湿生植物群落为主,有苔草(Carex)群落、白车轴草(Trifolium repens)群落和地榆(Sanguisorba officinalis)群落等,占群落总数的59.60%。优势植物种有地榆(Sanguisorba officinalis)、阿齐苔草(Carex argyi)、灯心草(Juncus effusus)等,是组成该区域湿地植物群落的主要物种。植物区系主要有12个分布类型及4个变型,以温带分布为主,并含有一定的热带地理成分。  相似文献   

6.
在模拟的不同水体富营养化条件下,研究了分别由4种挺水植物[雨久花(Monochoria korsakowii)、黄花鸢尾(Iris wilsonii)、泽泻(Alis maplantago-aquatica)和野慈姑(Sagittaria trifolia)]、4种沉水植物[狐尾藻(Myriophyllum verticillatum)、黑藻(Hydrilla verticillata)、金鱼藻(Ceratophyllum demersum)和竹叶眼子菜(Potamogeton malaianus)]组成的群落以及由以上随机2种挺水植物+2种沉水植物组成的混合群落对水体中总氮和总磷的去除作用,旨在明确与单由挺水植物或沉水植物组成的群落相比,由挺水植物与沉水植物混合组成的群落是否对水体中的总氮和总磷具有更强的去除能力,并探讨其去除总氮、总磷的增强作用是否受水体富营养化水平的影响。在实验开始和结束时,分别测定了植物、底泥和水体中的总(全)氮和总(全)磷含量以及植物群落的总生物量。研究结果表明,混合群落中黑藻、金鱼藻、雨久花和黄花鸢尾的相对生长速率和累积生物量显著高于它们在单由挺(沉)水植物组成的群落中的相对生长速率和累积生物量,相应地,混合群落中的黒藻、雨久花和黄花鸢尾的全氮和全磷积累率也显著高于单由挺(沉)水植物组成的群落;与单由挺(沉)水植物组成的群落相比,混合群落具有较高的水体总磷去除率,且随着水体富营养化程度的加重而增大,然而其对水体总氮去除率与单由挺(沉)水植物组成的群落差异不显著;在水体中、高富营养化水平下,混合群落底泥的全氮去除率和全磷积累率显著高于单由挺(沉)水植物组成的群落;在水体不同的富营养化水平下,在所构建的混合群落中,狐尾藻+黒藻+雨久花+黄花鸢尾群落、黑藻+金鱼藻+雨久花+野慈姑群落和黑藻+竹叶眼子菜+泽泻+野慈姑群落群落都表现出较高的水体总氮和总磷去除率。因此,与单由挺(沉)水植物植物组成的群落相比,混合群落生长和生态功能都具有一定的增强效应,且该效应受水体富营养化水平的显著影响。  相似文献   

7.
利用野外调查和室内分析相结合的方法,对临沂湿地植物进行了调查。研究结果表明,临沂湿地植物共有64科164属265种,其中国家一级保护植物1种,国家二级保护植物4种;禾本科(Gramineae)、莎草科(Cyoeraceae)、菊科(Composiae)、蓼科(Polygonaceae)和蔷薇科(Rosaceae)植物占湿地植物物种总数的46.42%;外来入侵植物有6科7属7种,占2.64%;湿地植物类型大致分为沉水植物群系、浮水(叶)植物群系、挺水植物群系和杂类草群系,共30余个群丛;全区湿地植物可以划分为6个生活型和3个生态型。  相似文献   

8.
洪泽湖典型水生植物群落碳储量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于2012年4月6日、7月5日、9月8日和12月11日,在洪泽湖湿地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内,进行典型植物群落调查,选取芦苇(Phragmites australis)、荷花(Nelumbo nucifera)、水花生(Alternanthera philoxeroides)、浮萍(Lemna minor)、金鱼藻(Ceratophyllum demersum)和菹草(Potamogeton crispus)群落为研究对象,研究这些植物群落的生物量、植物碳储量和土壤碳储量。结果表明,在各植物群落的平均生物量中,芦苇群落的平均生物量最大,为4 553.47g/m2;芦苇群落地下部分与地上部分生物量的平均根冠比为3.03,荷花群落为0.67;芦苇群落、荷花群落、金鱼藻群落、水花生群落、浮萍群落和菹草群落的平均土壤碳储量分别为5.32 kg/m2、3.83 kg/m2、2.35 kg/m2、2.11 kg/m2、1.57 kg/m2和1.33 kg/m2;芦苇群落、荷花群落、菹草群落、金鱼藻群落、水花生群落和浮萍群落的平均植物碳储量分别为2.25 kg/m2、0.51 kg/m2、0.19 kg/m2、0.11 kg/m2、0.09 kg/m2和0.05 kg/m2;芦苇群落、荷花群落、金鱼藻群落、水花生群落、浮萍群落和菹草群落的平均碳储量分别为7.57 kg/m2、4.34 kg/m2、2.46 kg/m2、2.20 kg/m2、1.62 kg/m2和1.52 kg/m2。  相似文献   

9.
北京白河湿地主要植物群落生态学研究   总被引:16,自引:6,他引:10  
刘晓燕  胡东  陈卫 《湿地科学》2004,2(4):296-302
通过对北京白河植物群落的组成、结构、生物量、生活型及区系特征调查研究。结果表明,白河滩地共分布有水生、湿生植物33科98属178种;生活型以地面芽植物和一年生植物占优势;区系特征以世界广布和北温带分布型占主导。该调查区域共有18个湿地植物群落类型;主要植物群落的生物量秋季小香蒲(Typha minima)群落为3200g/m^2;芦苇群落(Phragmites australis)为3000g/m^2;有芒稗(Echinochloa crusgallii vat.caudata)群落为3500g/m^2;褐鳞莎草群落(Cyperus fuscus)为1300g/m^2。该地区主要植物群落的生物量、群落组织水平、多样性与人为活动干扰有密切关系。  相似文献   

10.
于1982~1983年和2008~2010年,对东江东莞段水生维管束植物进行了调查。1982~1983年,记录有水生维管束植物93种,隶属33科60属;其中,蕨类植物3科3属4种,单子叶植物11科30属48种,双子叶植物19科27属41种,草本植物占绝对优势;在水生植物中,有漂浮植物18种,沉水植物25种,挺水植物29种,水生植物中沉水植物占优势;群落组成有4个代表类型。2008~2010年,记录有水生维管束植物50种,隶属28科42属;与1982~1983年相比,物种科数减少15.2%,属数减少30%,种数减少46.2%;沉水植物物种减少幅度最大,为64%;4个群落组成类型基本消失。两次调查结果表明,除世界分布属占最大比例外,热带亚洲分布属也显突出,但热带—亚热带分布种是东江东莞段水生维管束植物群落的主要优势种,它们共同组成南亚热带植物区系的主体,植物属的分布表现出较强的热带性质;分析了该区水生维管束植物资源变化的原因,提出对水生维管束植物修复、保护建议。  相似文献   

11.
翠湖湿地公园水生植物资源及其保护与管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翠湖湿地公园是北京市唯一一家国家级城市湿地公园。2009-2012年水生植物资源调查结果显示:翠湖湿地公园有水生植物52种,隶属于24科37属;其中挺水植物物种最多,其次是沉水植物和浮叶植物,漂浮植物种类最少。在这些水生植物中,不仅包括北方湿地的典型植物物种,而且还具有重点保护的珍贵稀有物种,如莲、芡实、茭白、花蔺、黑三棱等,以及急需得到保护的狸藻和水鳖。根据湿地植物类型应采取相应的管理和保护措施,保持翠湖湿地公园生态系统的健康。  相似文献   

12.
熊志斌  王万海  玉屏  于奭 《热带地理》2018,38(4):557-564
为深入研究板寨地下河流域水生植物种类及其固碳潜力,于2014―2016年在植物高生长期和生长结束期对流域内水生植物进行物种鉴定及优势水生物种确定。最终通过对优势种群开展生物量及δ13C测试,推算其固碳潜力。结果表明:1)该地下河有大型水生植物28科、35属、41种,按其经济价值来分,可食用的6种,药用的33种,观赏的20种,具有较大经济开发潜力。2)流域内黑藻(Hydrilla verticillata)、竹叶眼子菜(Potamogeton malaianus)、小眼子菜(Potamogeton pusillus)、普生轮藻(Chara vulgaris)和金鱼藻(Ceratophyllum demersum)为优势种群,其生物量依次为136.70、225.00、16.00、172.00、17.00 g/m2。3)板寨地下河水生植物光合作用的固碳能力竹叶眼子菜最大,为111.83 gC/(a·m2),小眼子菜最小,为7.95 gC/(a·m2)。4)板寨地下河水生植物利用作用碳源的比例平均为23.21%,即板寨地下河出口至下游无机碳年通量的损失量中,约23.21%是被水生植物固定下来,其固定的碳量为14.39 gC/(a·m2),说明水生植物光合作用与岩溶作用相结合表现出巨大的固碳潜力。  相似文献   

13.
以济宁市湿地公园建设为例,论述了区域内湿地公园建设的基础条件、现状和发展方向。分析了不同类型的湿地公园建设重点和保护恢复的主要措施,针对济宁市河流、库塘(塌陷地)、湖泊为主体的湿地公园的植物景观建设特点,提出相关的景观建设要点和植物配置建议。  相似文献   

14.
对甘肃省张掖市黑河流域中游典型退化湿地植被特征进行了研究,分析了影响湿地植被退化的主要原因,探讨了研究区退化湿地的植被恢复技术。研究结果表明,研究区分布有植物45科123属196种,其中,禾本科(Poaceae)、菊科(Asteraceae)、藜科(Chenopodiaceae)和豆科(Leguminosae)包含的植物属较多,分别占研究区植物属总数的17.07%、9.76%、7.32%和7.23%。湿地植物群落的种类组成主要以广布性的湿生、盐生和中生植物为优势种,植物群落以盐生、湿生和沼泽型的植物群落为主。提出了采用天然湿地补水、湿地封育、人工种草和栽植湿地植物恢复技术,以及实施生态农业与"退耕还湿"等工程,进行湿地植被恢复。  相似文献   

15.
采煤塌陷区人工湿地含有氮、磷、重金属等污染物,适宜采用水生植物进行生态修复。通过调查分析,发现九里湖人工湿地含有芦苇、菖蒲等挺水植物,水鳖等浮叶根生植物,金鱼藻、马来眼子菜、菹草等沉水植物。水生植物通过吸附、吸收等净化作用,有效降低了九里湖水体悬浮物的浓度、水的浊度,增加了水体的透明度、溶解氧,有效抑制了藻类生长。  相似文献   

16.
Wetland parks play various ecological roles, including maintaining regional ecological balance, and connoting and compensating water sources. Taking Harbin Qunli National Urban Wetland Park as the research object, the diversity of plant resources in wetland parks is investigated and analyzed with the goal of providing a scientific basis for ecological restoration and the conservation and utilization of urban wetlands. Field survey, sampling and data collection methods were used to study the wetland plant resources and their life types (e.g., vines or shrubs), ecological types and distribution types. The study found 60 families, 129 genera and 160 species of wetland plants in Qunli National Urban Wetland Park, including 56 families, 123 genera and 151 species of angiosperms, which include 48 families, 101 genera and 127 species of dicotyledons and 8 families, 22 genera and 24 species of monocotyledons; 2 families, 2 genera and 3 species of ferns; and 2 families, 4 genera and 6 species of gymnosperms. The family composition is dominated by those families that included 10 or more species, and the dominant families are Compositae and Rosaceae. The genus composition is dominated by genera with four or more species present, and the dominant genera are Acer, Malus and Artemisia. Among the six life types, herbaceous plants are dominant, with a proportion of 62.50% of the species. The ecological types are divided into three categories: wet, mesophytic and aquatic plants, with wet plants accounting for the largest proportion, i.e., 56.25% of the total number of plant species. There are five distribution types of plant families and 10 types of the genera, with both families and genera dominated by the Northern Temperate types, so the flora has obvious temperate characteristics.  相似文献   

17.
以参考历史文献、实地调查和访问当地居民的方法,研究了石羊河中下游流域的植被演替。结果表明,该流域2000多年前为湖泊、沼泽和平原景观,后来由于气候和水文演化、人类活动加强和干旱加剧,导致湖泊与河流逐渐消失、绿洲因水系的变迁而向东南移动、早期的绿洲农田逐渐沙漠化,也使植被从水生、沼泽、草甸植物向沙旱生、强旱生、超旱生方向演替,物种大量消失,已演化成现在的沙漠、戈壁与绿洲景观。目前, 该流域红崖山水库以南的一些河道中尚有常年流水,河漫滩和湿地中还有水生、沼泽、草甸和中生植物种类,物种相对丰富;而水库以北的古河床及广大荒漠区植被稀疏,且多为沙旱生和强旱生植物种类,生物多样性低,稳定性差,沙漠化过程加强。要恢复流域植被、遏制土地沙漠化,应当采用调水、引水和节约用水的方法,加强绿洲保护,使地下水位恢复至植物可吸收利用状态。  相似文献   

18.
北京环城游憩地类型结构与自然要素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根据北京市城市游憩地发展特点,在已有分类体系基础上,构建了由人文观光、自然观光、人工娱乐、运动休闲和民俗体验5个游憩地一级类型、18个二级类型、部分三级类型的分类体系,1 172个游憩地样本统计显示,人文观光类型数量最多。通过分析游憩地与地形地貌、河流等自然要素的空间关系,发现自然风景区受高程约束较小,历史文化遗迹、主题公园、度假村等则明显受高程约束;随着海拔高度变化,游憩地主导类型也发生变化;100 m、500 m9、00 m高程是北京市环城游憩地数量分布的明显分界线。游憩地与河流分布关系密切,其中历史文化遗迹、主题公园、自然风景区和度假村近水特征更加明显。游憩地类型和数量特征的发展变化及其与典型自然要素关系的定量研究为游憩地理论发展及城市规划提供支持。  相似文献   

19.
为探究冬季室温不同铁碳内电解基质下4种水生植物及其组合对人工湿地污水的净化效果,通过构建小试试验装置来探究冬季室温铁碳内电解质下菖蒲、鸢尾、金鱼藻、狐尾藻4种水生植物及菖蒲+鸢尾、金鱼藻+狐尾藻、菖蒲+鸢尾+金鱼藻+狐尾藻3种组合在不同试验时间内对污水中COD、NH_3+-N、TN、TP 4种污染物的净化效果。结果表明:冬季室温不同铁碳内电解基质下,4种植物及其组合对COD、TN、TP去除效果均较好,无显著性差异。NH3+-N净化效果较好的是菖蒲组和金鱼藻+狐尾藻组合。研究发现,铁碳内电解基质在COD、TN、TP的去除过程中发挥了主要作用。在TN去除方面,铁碳内电解质与植物的组合效果比单纯内电解质对污水的净化效果好。4种植物及其组合在NH_3+-N去除方面均发挥了重要作用,且不同处理间存在显著差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