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本文介绍用我国自行研制的763型长周期地震仪建成的全国长周期地震观测台网及各台基本数据,该台网与我国已有的短周期地震台网配合起来已达到世界标准地震台网(WWSSN)的观测水平。使用本台网的观测资料做出的初步结果证明763长周期台网显著提高了我国测震能力,并在某些观测领域已突破国外文献报道的范围。  相似文献   

2.
文章根据长周期地震观测的理论和我国763长周期台网的观测实践,分析了长周期观测中的环境干扰。认为长周期观测对环境干扰(主要指温、湿度)敏感,但影响长周期仪器正常工作的关键是潮湿,尤其是记录室的潮湿。文章以763台网优秀台站的观测实践为例,认为只要掌握了环境干扰的规律,在防潮问题上采取有效措施,长周期地震观测是完全可以做到仪器工作稳定,管理得心应手。  相似文献   

3.
众所周知,长周期地震观测的干扰背景比较复杂,国外有关文献中曾经作过大量的报道,60年代初,一些学者深入研究了长周期地震观测干扰的物理性质,并发表了一些研究专著。这些论述在我国的长周期地震仪器研制和观测阶段起到了实际指导意义。80年代后,我国建立了763长周期地震?..  相似文献   

4.
目前,我国763长周期地震仪台网已经形成,仪器的标定方法也基本上得到统一。为了使763台网系统的动态放大率趋于统一.便于资料交换,根据1987年7月大连会议的要求,我们集泉州台、太原台及其它兄弟台站的经验,设计了763仪在PC-1500计算机配接CE-150窄行打印机的标定计算程序,供大家参考。  相似文献   

5.
国家地震局科技监测司于1987年7月10日至17日在大连召开了763长周期地震观测技术交流会。总结和交流了我国763长周期地震台网在建网和验收第一批台站过程中积累的有关观测技术和资料分析应用方面的丰富经验,目的为促进第二批台站早日达到验收标准。国家地震局科技司,局地球所,辽宁省地震局的有关领导及763台站代表共50人参加了会议。  相似文献   

6.
我国自行研制的763型三分向光记录长周期地震仪系统已于1980年6月底在牡丹江市通过鉴定。这套仪器是为使我国地震观测台网走向类似于世界标准地震台网(WWSSN)仪器标准化而设计的。是我国地震台网长期空缺的一种重要观测手段。长周期拾震器分竖直向和水平向两种,竖直向为拉柯斯悬挂结构,采用恒弹性合金绕制成零始长度弹簧,摆的零位可以遥调,仪器被密封在抗压密封罩内,成功地消除了气压的浮力效应;水平向拾震器仍采用伽登-盖特旋转  相似文献   

7.
国家地震局科技监测司于1986年12月10日在北京国家地震局地球物理研究所召开了763长周期地震仪台网的验收鉴定会。国家地震局、国家地震局地球物理研究所、中国科学院地球物理研究所、北京大学、长沙台、长春台、北京台、武昌台、新疆地震局等有关单位共17人参加了会议。我国研究人员盼望已久的我国自己的长周期地震台网,在1980年长周期地震仪研制完成  相似文献   

8.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与地震监测工作的需要,继全国地震基本台网之后,在我国及各地区又相继建立了一批区域测震台网、流动测震台网、大震速报台网、763长周期台网等。近年来,随着数字技术和计算机技术的飞速发展,又出现了数字地震台网。数字测震观测技术与系统的出现无疑在测震技术与测震观测上是一次巨大的变革与进步,对各类测震台网的  相似文献   

9.
中国763长周期台网观测到△=175■6的幔—核界面衍射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国地震台网763型长周期地震仪记录到地幔与外核界面的衍射 P 震相,最远震中距离为175(?)6(成都台),肯定了763型长周期地震仪的某些优越性能。  相似文献   

10.
1980年和1992年分别在昆明和北京白家疃台架设了IDA观测仪器,1985年开始又陆续在北京,兰州,海拉尔等地布设和完善了CDSN数字化地震观测台网,为开展长周期面波研究提供了方便。本文结合国内外研究现状,论述了超长周期地震观测在地球自由振荡,震源物理面波理论地震图合成及非均匀地球介质结构研究中的应用。同时结合1989年5月6日发生在秘鲁的Ms7.0地震,介绍了利用简正振型资料开发地震矩张量反演  相似文献   

11.
"十五"数字地震观测网络项目完成以后,区域数字地震观测台网的台站数量有较大增加,观测系统更加先进,为充分发挥台网的监测功能,加强台网的运行维护管理和提高台网运行率是关键.本文介绍了江西省数字地震观测台网在运行维护实践中的一些方法和经验.  相似文献   

12.
叶建钢 《地震学刊》2001,21(2):63-66
“九五”期间,我国建立了数字地震观测台网。在模拟地震观测向数字地震观测的转变中,从仪器的管理维护到地震的观测分析有许多地方需要不断地改进与完善。我台用数字地震仪观测一年多来,积累了一定经验,摸索了一些排除故障解决问题的方法。总结于此,以便于借鉴。  相似文献   

13.
地球科学研究的新型观测平台——线缆式海底地震观测台(网),是一种基于海底光电复合缆的光电传输技术,将传统的陆地地震观测台站向海区延伸、弥补海区地震观测台站的不足,实现实时、长期连续观测地球内部过程的新技术,目前已成为海洋科学的创新性研究平台,相关的技术方法也有了突飞猛进的进步.2018年,我国研发建设的"福建近海海底地震观测台",在前人探索研究的基础上,突破了线缆式海底地震观测台(网)关键技术,实现数据实时传输功能,具备进入地震行业网的能力.经过超过三个月的试运行检验,证实了系统的稳定性和可靠性.本文详细介绍了福建浯屿岛海底地震台(网)研发的关键技术与建设流程、关键技术环节相关规范和检测结果.地震采集数据结果表明,浯屿岛海底地震观测台实现了数据实时流服务,并可接入中国地震局JOPENS系统,数据实时传输正常,并自动存储实时波形数据;试运行期间以实际99%以上的高运行率,达到了国家测震台网管理规定的优秀标准.研发结果可为我国今后的海底地震观测台(网)建设提供重要参考指标与经验借鉴.  相似文献   

14.
目前我国763长周期台网在仪器安装过程中,存在的一个较普遍问题是水平向抗干扰能力差,其原因是摆的安装调试尚未达到设计要求。本文从原理分析和实际观测的角度叙越了逐次逼近法在763水平摆的旋转轴调试及密封中的应用,指出这是提高水平向抗干扰能力的一种有效的调试方法。  相似文献   

15.
深井地震观测是上海台网建设的一个重要部份,也是大城市进行地震观测的一个手段。本区共7个观测点,全部是深井。郊县是两口深井。观测点密度基本上达到平均每20平方公里就有一口观测深井。井深在550—600米范围内。上海台网观测深井自1975年4月始建、1980年9月竣工,现已正式投入使用。1.深井的结构  相似文献   

16.
流动地震观测背景噪声的台基响应   总被引:14,自引:2,他引:12       下载免费PDF全文
大规模流动地震台阵技术发展为高分辨率深部结构成像提供了重要基础,背景噪声是影响流动地震观测质量的关键因素. 为掌握流动地震观测噪声规律,发展流动地震观测降噪技术, 编制流动地震观测技术规范, 我们开展了针对不同台基流动地震观测背景噪声的观测实验与分析. 其中,山西省临汾市五个地点架设了共22个对比观测台站, 进行了超过一年半的连续观测. 通过计算不同频段范围内背景噪声记录的加速度功率谱密度, 研究了不同场地条件和环境噪声下流动地震观测台站的噪声特征及其台基响应,分析了不同台基处理方式对噪声的抑制效果. 结果表明:(1)高频人为噪声和长周期自然噪声是影响流动地震观测质量的主要噪声, 可以通过增加台基深度和改善台基处理方式等方法降低其影响; (2)增加台基深度能有效地降低长周期噪声和高频噪声, 2 m深坑能使高人为噪声台站各分量的高频频段和长周期频段分别降低5 dB和10 dB; (3)由于其不稳定性, 沙子台基的水平分量在长周期频段一般要高于摆墩台基5 dB, 流动地震观测中推荐使用摆墩台基; (4) 台站位置、台站内部温度和空气流动都是影响台站噪声的重要因素. 在此基础上提出了不同场地条件和噪声环境下的台基处理建议和适合国情的移动地震台阵台站建设参考方案, 有助于流动地震观测野外工作的标准化和规范化.  相似文献   

17.
本文从理论计算的角度解释了763型水平向长周期地震仪系统受地倾斜变化的影响和竖直向长周期地震计如何实现零长弹簧的补偿问题。这两个问题都是中、短周期地震观测系统中无须考虑的,而在长周期地震观测中,都是不可避免的和要实现最佳工作状态所必须满足的条件。  相似文献   

18.
763长周期地震仪及其地震记录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介绍了763长周期地震仪的原理特性,并着重分析讨论了长周期仪器在地震观测记录中显示出来的典型特性。指出763长周期资料的应用,能明显提高地震台站的监测能力和单台定位精度。地震记录震相清晰,特别是对记录“影区”地震和极远震有独到之处。763资料的应用,对于地震学的研究与发展,将发挥更大的作用。  相似文献   

19.
用763长周期地震仪台网测定面波震级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下载免费PDF全文
根据成层介质中面波的传播理论,考虑到介质的吸收、地球介质与763地震仪所组成的线性滤波器对面波振幅和周期的影响,并假定面波最大振幅对应于Airy相,则可从理论上导出测定面波震级的量规函数为: 763(△)=3.9+0.16(△/TP)+1/3 Ig△+1/2 lg(sin△)+IgTP (1p为Airy相对应的周期。该量规函数在震中距△=20——160范围内,与IASPEI所推荐的量规函数相一致,与实际观测资料在2——178范围內都拟合得很好。 763(△)推广了IASPEI推荐的量规函数使用的震中距和周期范围,这点对我国特别重要,因为发生在中国而又被中国台网记到的地震,震中距大部分在1——20范围内。 用我国763长周期地震仪台网所观测到的垂直向面波最大振幅、周期资料,测定了103个地震的面波震级MS,763,其台网震级误差为0.14,比SK仪台网的(0.20)要小。与NEIS使用世界标准台网测定的真MSZ相比较,发现MS,763与MSZ之间,在统计上无系统差,即△MS=MS,763——MSZ的均值接近于零,而△MS的标准误差为0.21级。   相似文献   

20.
介绍新疆地震观测台网发展过程,包括台站建设以及观测设备的更新和发展。观测设备在历经模拟和数字化阶段发展后更加智能化,能够实时、准实时进行数据传输,有效提高了地震监测台网和强震动台网的监测能力。地震监测台网和强震动台网的服务对象不同,地震观测设备和仪器参数、选址条件等也不同,但随着观测技术的发展,地震观测设备不断完善更新,测震宽频带仪器包含强震仪器频带范围,2类台网记录互为补充成为可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