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地理教学》2006,(1):47-48
《中国地理辅导牌》运用地图这一地理知识的“载体”,用“寓教于乐”的方法,把每一张牌都变成“活页地图”,让大家在游戏中掌握所需地理知识。《中国地理辅导牌》共。108张,像一套活页的中国地图册,它包含着地理新课标所规定的中国地理教学内容,可用各种不同的游戏方法获得各种中国地理知识。  相似文献   

2.
彭洁 《地理教学》2007,(1):37-38
作为一种“寓教于乐”的学具,温州加尔活页地图制作有限公司研制的《中国地理辅导牌》,是一个很好的地理知识的载体。《中国地理辅导牌》共有108张牌,8张A分别为政区、地形、气候、水系、旅游、资源、交通、农业的全国总图,其余100张分属34个省级行政区。其中,北京、上海各有行政图、地形图2张牌,另外32个省级行政区各有行政、资源地形、交通图3张牌。依托上海“二期课改”七年级新教材,我把它的开发作为地理兴趣小组的课题,指导学生运用已学知识,探寻学生自己喜欢又能达到知识渗透的游戏方法。  相似文献   

3.
叶青 《地理教学》2006,(9):31-31
温州加尔活页地图制作有限公司研制了一套《中国地理辅导牌》,我尝试使用它上了一堂“中国行政区划”的拓展课,效果良好。  相似文献   

4.
张焱 《地理教学》2006,(10):35-36
第一次看到《中国地理辅导牌》,就被牌上的地图吸引了,既新鲜又好奇。学生的感受和我一样,到办公室来研究怎样打牌的同学也与日俱增。看着他们热情高涨的样子,我感到《中国地理辅导牌》有很大的潜力可挖,多研究一些玩法,一定会吸引更多的学生。《中国地理辅导牌》的优势很明显:一是所含地理知识丰富。行政区、面积、比例尺、经纬度位置、交通、民族、主要城市及其职能、邻省简称、资源、主要河湖、国家级重点风景名胜区等等,都有涉及,可以说是一本“活”的课本,也是教师教学的好助手,学生学习地理的好帮手。  相似文献   

5.
李万龙 《地理教学》2007,(10):10-12
地图是地理的第二语言.是地理信息的浓缩和直观表达,更是获取地理知识以及进行地理学研究必不可少的工具。地图教学是地理教学中的重点,也是难点。《地理教育国际宪章》指出:“应把地图的运用列为培养学生技能的主体要求。”我国现行教材也明确指出:“学习地理知识必须掌握阅读、使用地图的技能。”  相似文献   

6.
地图是地理的第二语言,学习地理知识离不开地图,特别是我们学习地理事物及其空间分布规律时,更离不开地图。要对照地图进行记忆,养成“左图右书”的学习习惯。如各种地形、河流、湖泊、城市、交通线等地理事物的分布,都要运用地图进行记忆。在回忆这些知识时,头脑中要浮现出一幅地图,  相似文献   

7.
地图是地理学科的第二语言。我们在教学中可通过地图对各种地理事物的空间结构、分布和相互间影响进行分析.形成正确地理概念。这对发展学生思维能力、掌握地理知识作用非浅。  相似文献   

8.
郑敏雅 《福建地理》2003,18(4):56-58
本文简要介绍香港“LIVING GEOGRAPHY”(《生活地理》)教材(以下简称“教材”)。列举一些章节内容,体现地理学科知识与日常生活各种现象的紧密联系,打破以往地理学的逻辑系统,摆脱从理论到理论传统的束缚,摒弃死记硬背的学习方法,为提高学生学习地理知识和技能的兴趣,提供了一套素质教育的范本。  相似文献   

9.
郑明进 《地理教学》2010,(21):32-33
《地理课程标准》指出“地理课程要提供给学生与其生活和周围世界密切相关的地理知识,侧重基础性的地理知识和技能,增强学生的生存能力。”教师在地理教学中,引导学生从生活经历与体验中了解地理知识的功能与价值,这是地理教学的重要任务。下面谈谈将生活元素融入地理课堂教学中的几种途径:  相似文献   

10.
正一、图文结合,易学好用地理学习的灵魂是"地图阅读和运用"。地图作为地理的第二语言,直观明了,信息容量大,常比单纯的文字更具说服力与沟通力,学生可以从图上直接获取许多地理知识。因此运用地图来记忆地理知识是最有效的记忆方法。《普通高中地理课程标准(实验)》要求学生"掌握阅读、分析、运用地理图表和地理数据的技能"[1]。通过对近几年高考试题分析得知:几乎每个题组都以地理图表为切入点,重点考查学生通过解读地理图表来获取、加工地理信息,并把地理信息运用于分析  相似文献   

11.
《世界地理》课程在落实“两性一度”要求上具有先天的优势,世界地理的学习和研究可成为“两性一度”的良好支撑。同时,《世界地理》课程统领世界地理知识、阐释世界地理问题、介绍世界的格局、呈现区域的特点、分析中国与世界关系的作用,可对“两性一度”展开更为深刻的诠释。通过进阶性学习达到“高阶性”目标,通过课堂教学的开放达成“创新性”目的,并在此过程中实现过程评价和多元综合评价,提高学习“挑战度”,是《世界地理》落实“两性一度”的主要途径。课程思政的落实是“两性一度”的最终诠释和贯彻。  相似文献   

12.
江晔 《地理教学》2005,(11):14-17
上海中学地理课程起始年级设置在六年级。在以往,六年级的地理人门学习是从有关地球和地图的基础知识开始的,涉及到经纬网、半球的划分、地球的自转和公转运动、时区和日界线、地图比例尺的换算、地图的阅读等。这些地理概念、原理的集中学习,实际并不适合初次接触地理、对地理充满好奇的六年级学生。为了改变这一现状,上海市中学地理课程标准将“地理景观”作为课程内容设置在开题篇章中。在“初中阶段内容与要求”中的“内容”栏里规定了“她理景观丰富多样”、“地理景观的地区差异”和“地理景观的发展变化”三部分内容。同时,课程标准要求“地理景观”不仅作为课程内容被编人到教科书中,还“同步编写《地理景观》光盘教材。……”以此丰富“地理景观”的课程教学内容,并期盼“地理景观”带来地理学习的革命性变化。  相似文献   

13.
区域地理知识,既有基础性的特征,又有综合性的特点。区域地理的复习,应本着从区域出发,最后再回到区域的原则进行。从区域出发是指在高中地理复习之前先安排复习区域地理,即中国地理和世界地理为主的内容;回到区域主要是因为区域具有综合性的特征,任何一个区域都是由自然、社会和经济等多种要素构成的综合体。区域地理的复习,不要只机械地重复初中地理知识,而应重视对旧知识的加工、整理、重组,建立知识框架与体系,并把相应的区域地理知识巩固在地图上。  相似文献   

14.
初中地理新教材的教学内容具有生活性和实践性。学生只有掌握了学习地理的基本技能和方法、锻炼了分析基本地理现象的能力,体验学习地理知识的整体过程,才能将学到的地理知识适当地运用于生活实践中去,解决地理知识学习中遇到的困难问题。学习“对自身终身发展有用的地理”、“对生活有用的地理”。  相似文献   

15.
中国地理“疆域和行政区划”是学好中国地理基础之基础,掌握丁我国省级行政区的分布.有利于以后各章节的学习。从某种角度看,本节具有学好《中国地理》的座标意义。因此,如何在教学中加强基本训练显得尤为重要。所谓“基本训练”就是根据学科内容的特点.培养和训练学生阅读和使用各种地图。通过教学实践,我们感到以下几种基本训练是行之有效的。  相似文献   

16.
周建芳 《地理教学》2010,(17):36-37
“地理能力”是指地理“学习活动”中的认识能力与实践能力。“学习活动”是指学生经历认识地理事物和学会运用地理知识的方法的过程,实质上就是教学三维目标中的“过程与方法”。地理能力必须在学习活动中才能体现出来,所以在教学中,有哪些学习活动,就应有哪些相应的能力。根据地理教学中各种地理学习活动的内容,地理能力大致由地理认知能力、地理推理能力、地理应用和创新能力以及特殊地理能力等组成。  相似文献   

17.
地图是地理教学的一种主要工具,是中学生学习地理知识的亲密伙伴。那么,在我们的地理教学中,如何才能全面发挥地图的功能呢?  相似文献   

18.
“地图·国家”一课是上海教育资源库(www.shere.net)中六年级《地理》的一个课堂教学实录,观摩了这堂由上海市辽阳中学张焱老师执教的初中地理课,笔者感触颇深,下文结合课堂实录片段,谈谈这节课的一些特色和有关思考。一、大胆开发教材,培养学生地理学习能力“地图·国家”是上海六年级教材中国家区域地理的概述部分,上海地理课程标准对于“地图·国家”内容的学习和应用要求是“用地图描述某一国家的地理位置和领土组成,读图说出一个国家地理事物的分布,读图说出某个国家自然要素或人文要素,将数据图表中的内容换成文字形式的表述。”  相似文献   

19.
杨修志 《地理教学》2011,(10):45-47
一位前苏联地理教育家说过:“没有地图的地理课,也就没有地理了。”这说明地理教学与地图有着非常密切的关系。在日常的授课、编写试题、教学研究中,地理教师都需要用到各种地图,如政区图、统计图、示意图等。图像的绘制及表现效果,直接影响到工作效率及信息  相似文献   

20.
地理学科的突出特点之一是区域性,各种地理事物和现象的分布以及地理原理都与一定的地域相联系,高考对学生地理知识的考查也要以“区域”作为载体才能实现。运用经纬线进行区域定位便成了地理考试的“门槛”,考生应试的成败首先是看能否跨越这道“门槛”,进行准确的区域定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