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75 毫秒
1.
近年来,城市地下管线事故频繁发生,造成了巨大的人员和财产损失。为了保障城市地下管线的安全运行,加强对城市地下管网的全方位掌控,本文基于Android平台,结合GIS技术、三维建模技术、GPS技术和3G无线通信技术,采用Java语言设计和开发了一款地下管线巡检终端。此外,通过在远程服务器上部署一套巡检管理系统,成功实现了与移动端的信息交互。分析表明,该巡检系统具有直观显示城市地下管线的空间层次和位置,精确、迅速定位事故地点,以及控制地下管线事故风险等特点,适合大规模推广利用。  相似文献   

2.
论述了建设郑州市综合管网信息系统的意义、目标和总体结构,选择AutoCAD Map作为系统基础平台,设计了FDO与ArcSDE空间数据库引擎相结合的技术路线,以实现管线数据管理和基于CAD与GIS相集成的城市综合管网设计、管理、应用与服务的一体化,并阐述了系统建设需要解决的关键技术。  相似文献   

3.
城市供水管网是一个城市的生命线,是城市规划建设管理的基础信息,本文在分析了城市供水管网存在问题的基础上,介绍了采用ArcEngine作为基础平台开发城市供水管网信息系统的优势和方法,着重介绍了利用VB和ArcEngine实现系统的一些关键技术,实现了给水管网三维显示、虚拟三维飞行等功能,该功能能根据选定的路径查看沿线地形环境,解决了传统的二维显示的局限性,为供水管网设计部门进行管线设计和工改大修等提供了一定的决策支持。  相似文献   

4.
针对目前大多数城市地下管线首次普查存在管理效率低及更新不及时等问题,提出地下管线二次普查关键性技术问题,给出标准制定与扩展、管线普查项目办组建、已有数据收集与利用、原有数据重利用、信息系统建设与利用以及管网数据共享与交换六个阶段关键问题,提出一套适合管线普查、建库、质检、应用全方面的标准、由业主单位牵头其他各单位辅助成立专门工作组或项目办、充分收集并利用已有资料、处理原有管线数据实现高效利用、加强信息化系统建设、与城市已建共享与交换平台实现共享与交换等关键方法,有效辅助地下管网二次普查开展,避免出现首次普查问题,形成管网长期有效运行机制,促进城市地下管网高效有序管理,为今后中小型城市地下管线普查提供有效借鉴。  相似文献   

5.
城市地下管线是城市的生命线,为实现复杂地下综合管网数据的有效、直观管理和利用,建立以SuperMap为基础平台的城市三维综合管网信息系统。该系统以城市地下管线探测技术规程为参考标准,实现了以三维倾斜摄影数据为基础场景,涵盖燃气、电力、排水等八类管网数据的综合信息管理,功能涉及管网数据的导入导出转换、管网数据的编辑修改、查询统计、二维管网与三维管网一体化更新以及三维场景的分析及利用等。  相似文献   

6.
基于GIS的供水管网管理与服务系统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现有的大多数管网信息系统仅仅局限于管网信息管理或者是管网信息服务,同时管网的三维可视化能力较弱。为了实现管网信息的综合管理和服务,作者提出一个基于C/S与B/S相结合的供水管网管理与服务的计算机应用解决方案,该方案以组件式G IS实现管网信息管理,以W ebG IS实现管网信息服务,同时基于Java3D实现管网信息的三维浏览和信息查询,实现了管网信息的综合管理和服务。本文以某园区供水管网管理与服务系统的建设为例,对系统的结构与功能,数据库设计、空间数据组织以及系统开发与集成模式等方面进行了探讨。该系统从应用角度为城市地下管网的管理和服务提供了一个可行的解决方案。  相似文献   

7.
城市地下管网管理信息系统中管线三维显示的实现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介绍了城市地下综合管网管理信息系统的目标、结构及其功能,详细阐述了在城市地下综合管网管理信息系统中管线三维显示的实现过程;基于OpenGL技术管线的三维显示功能将各种管线间的空间位置关系直观形象地表达,取得较为满意的效果.  相似文献   

8.
以某城市正在开展的地下管线普查与信息化建设项目作为实例,详细介绍了在管线探查、数据库设计及管线信息系统建设等阶段中切实可行的方法和技术,在城市地下管线隐患排查与管网安全运行技术方面提出了自己的理论和经验,探索了实现管线隐患排查和管网安全运行的可能,为城市地下管线的规划管理、结构优化和事故处理等提供了相应的决策支持。  相似文献   

9.
为解决海量地下综合管线三维信息管理系统建设。方法 以昆明全市2万多公里的实际管线探测数据,330平方公里的DOM、DEM和数字地物模型数据为基础,通过二三维一体化的综合管网库设计,以C#.net为开发语言,整合ESRI公司ArcGIS Server和AutoNavi公司AnGeo Uniscope两大平台,采用视点相关球面LOD算法,面向服务的构架进行三维管线系统开发。结果 成功建立了高效、快速的地上、地下全景的昆明三维地下管线管理信息系统,并具有流向分析,挖方分析,剖面分析,爆管分析、排水管网内涝水淹分析等强大的管网分析功能。结论 为三维数字城市建设,特别是为三维综合管线信息化建设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0.
为解决城市地下管线多头管理和审批、数据更新慢和共享难等问题,实现地下管线科学化、信息化和精细化管理,提出了地下管线全周期动态管理的工作机制。本文利用GIS、GPS、云计算和移动互联等先进技术,探讨了多部门业务协同的地下管线全周期管理流程,构建了地下管线全周期管理数据库,开发了地下管线全周期管理平台,实现了地下管线的“一张图”展示、地下管线从规划、设计、审批、建设、核查、应急以及更新维护全周期管理、地下管线综合分析等功能,为地下管线的规划、建设、管理和运行提供服务支持,有效提高了城市智能化管理水平。  相似文献   

11.
"数字管道"技术研究与发展概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针对新时期长输油气管道具有口径大、距离长、压力高、参建单位众多、环境复杂、用户数以亿计等特点,从管道设计、施工与运营管理方面的实际出发,按照"数字地球"的构想,2003年,国内油气储运与工程建设专家、地理信息技术专家联合提出了"数字管道"新理念,即充分利用地理信息技术、数据库技术、航空航天遥感技术、3维仿真模拟技术等"...  相似文献   

12.
增城市地下综合管线信息管理系统是集地下综合管线信息的综合管理和管线数据动态更新于一体,为县域城市规划、建设、管理提供信息资源和管理的技术平台,为政府及各管线权属单位提供了管理决策的科学依据.本文结合增城市地下综合管线信息管理系统的设计理念和研发实践,描述了数据库结构、系统的功能设计和动态更新机制,为探索地下综合管线信息化管理、动态更新维护提供了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13.
城市管线信息系统的几个问题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雷伟刚 《测绘学报》2002,31(Z1):103-108
对城市管线信息系统中地上管线中的电力管线双杆、多杆变压器的多通点的管点追踪进行了讨论,解决了地上管线追踪中的关键问题.对系统中各种分析方法的核心算法"一定区域范围内单条管线的网络追踪"进行了设计和程序实现,实现了各种分析功能的底层方法库.对系统的管线辅助设计,从设计到方法检查的全过程进行了讨论,提供了管线辅助设计的范例标准.  相似文献   

14.
以重庆市南川区矿政监督管理信息系统的建设为例,对基于县级的矿产资源综合管理平台如何建设与应用进行了论述。系统采用SuperMap平台,建立了国土资源数据中心,并在此基础上形成了标准统一、上下一致的国土资源数据采集、更新、传输与应用服务的机制与技术体系,形成了融数据更新与交换、电子政务与信息发布一体化的综合监管平台,有效提升了矿政管理的信息化水平,为全国"矿政一张图"建设提供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5.
城建服务热线查询系统将不同的城建管理服务统一到一个热线语音平台,建成了涵盖天津市整个城市建设管理工作的服务热线。介绍了天津市城建服务热线查询GIS系统的数据组织结构,详细描述了系统的功能设计,分析了系统的技术特点。  相似文献   

16.
2014年以来,云南省各县(区)陆续开展了城市管线普查工作,建立了城市管线成果数据库。城市管线成果数据库一般基于地方发布的城市坐标系统建立,对其进行坐标转换是城市管线成果管理和应用中必不可少的工作。本文利用ADO数据库访问技术,采用平面四参数、布尔沙七参数模型实现了云南省城市管线数据库的快速转换,并将其应用于昆明、曲靖、大理等多个地(州)的成果管线数据库坐标转换工作中,均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17.
传统油气长输管道完整性管理模式和手段在管道突发事故的应变能力、分析处理效率等方面已难以适应当今管道安全管理与监督的需要.为提高管道完整性管理业务综合分析与信息深层次集成的能力,结合油气长输管道距离长、空间跨度大、途径地理情况复杂、运行中发生的事件带有显著空间特征等特点,开发基于GIS的完整性管理系统,旨在以空间特征作为...  相似文献   

18.
结合丹阳市规划管理系统建设的需求分析,总结了县级城市规划管理的特点。介绍了如何克服技术难题,在现有的技术和设备条件下,使系统既满足用户的要求又具有良好开放性和可扩充性。突出了城乡一体化特点,运用地理信息和文档信息的相互影射,加强两者的互操作能力,提高了系统的响应速度。  相似文献   

19.
通过对某市排水设施普查数据进行分析研究,得出当井底状况复杂时,《城市地下管线探测规程》对明显管线点埋深的测量精度要求已很难满足。数据分析显示,当井底状况较为复杂时(少量淤泥或积水)且管线点埋深在3m以下,排水管线点埋深的测量中误差的允许值建议取±10cm;埋深在3m以上时,排水管线点埋深的测量中误差允许值建议取±1/30 H(H为管线点的埋深);当井底状况极为复杂(淤泥较多、积水严重或水流湍急)时,排水管线点埋深测量限差建议按隐蔽管线点处理,建议取值为0.15 H。  相似文献   

20.
地下管线信息管理系统建成后,进行数据更新以保证各类管线的现势性和准确性是该项建设后续的棘手问题.地下管线竣工测馈是对地下管线信息管理系统数据更新的一个重要手段.结合<宁波市地下管线探测技术规程>,叙述地下管线竣工测量前端数据采集系统开发的原理和方法,保证竣丁更新管线的数据质量,提高工作效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