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46 毫秒
1.
2.
3.
<正> 硫多金属矿床是福建省硫的主要来源,随着地质工作的深入,部分硫多金属矿床(尤其是硫铅锌矿床)已成为索取银矿的主要对象。一、地质概况银场硫多金属矿床位于闽西南坳陷之大田龙岩次级坳陷中段东缘,政和-大埔断裂带与次级东西向张地大尤北断裂的交汇处。区内呈单斜构造,断裂发育(图1)。出露  相似文献   

4.
湖北银洞沟银金矿床控矿构造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银洞沟银金矿床主要受印支期前武当顺层滑脱构造及印支期武当群逆冲推覆构造的控制,矿区内剪切带和褶皱紧密伴生,两者的接合部位蚀变和矿化强烈。主要容矿构造为剪切带和褶皱,其类型有轴面劈理型、片理型和滑税面型,矿体组合样式有斜列式、“S”形和“乡”字形、“H”型及网络形等。  相似文献   

5.
南秦岭银洞沟银金多金属矿床是鄂西北唯一一个大型银多金属矿床,其矿床成因研究较多,但还存在较大争议。本文通过收集和分析前人获得的H-O-C-S-Pb同位素特征及石英流体包裹体Rb-Sr、白云母39Ar-40Ar、绢云母K-Ar年代学资料,认为银洞沟银金多金属矿床成因类型为以斑岩体岩浆热液活动为诱因,由中心向外发育的热液脉型铅-锌-银矿床,共同构成了典型的岩浆-热液成矿系列。  相似文献   

6.
世界银产量     
1982年57个产银国仅仅生产银376.9百万盎司(金衡制)[合11722 公制吨],这已满足了工业上的要求。世界银矿的生产年增长率(1982—1986间)1983年列为4%,1984年为4%,1985年为2%,1986年为1%。 世界银的生产和银制品的发展计划,技术和工业情报的报告已很快地由银协会完成了。1982年起,每个国家的银生产规模则按照1982—1986年的生产计划而安排。这个报告指出了在这些年当中五个国家生产和将要生产的银总产量超过世界银产量的6%,而其生产规模变化如下:  相似文献   

7.
在碱性介质中,痕量Ag(Ⅰ)对新试剂6-(2-羟基-4-二乙基氨苯偶氮)-2,3-二氢-1,4-酞嗪二酮(简称HDEA)的电化学发光具有显著的催化作用。基于此,提出了HDEA-KCI-KOH体系测定矿样中痕量Ag的新方法。方法的检测限为2.0×10~(-8)mol/L Ag,线性范围为5.0×10~(-8)—3.0×10~(-6)mol/L Ag。采用巯基棉富集分离,应用本法测定一些矿样中的Ag,结果良好。  相似文献   

8.
湖北银洞沟银金矿床地质特征及深部预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阐述矿床地质特征的基础上,总结银金矿的容矿构造类型、构造控矿规律和找矿标志,厘定成矿构造演化阶段,对深部隐伏矿进行了预测。  相似文献   

9.
张智慧 《矿产与地质》2003,17(Z1):495-498
河南省内乡县银洞沟银多金属矿床是我国进行新一轮国土资源大调查过程中在东秦岭造山带发现的一个以银为主的大型多金属矿床,经过普查,大致查明了矿区的地质特征及矿产分布特征、矿体形态、规模、产状及矿石的物质组成、有用组分含量、结构构造、矿石类型等.为了评价该矿床开发有无投资机会,是否进行详查以及为制定长远规划或工程建设规划的决策提供依据,本文试就国内外银资源状况、市场供应价格,矿山建设条件、投资成本及经济效果等方面进行较为全面的分析.  相似文献   

10.
柞水银铜子特大型银多金属矿床矿物地球化学研究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相似文献   

11.
粤东北嵩溪银锑矿有机质特征及成矿元素关系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通过粤东北嵩溪银锑矿区的有机质特征有有机碳与成矿元素银、锑关系的研究,从有机地球化学角度对有机碳与成矿元素的共生组合关系以及有机质在成矿过程中的作用做了初步的探讨。有机显微组分中的大量落质体及藻碎屑体指明了成矿早期的海相环境,在对矿区内黑色页岩系中的有机碳、硫、银、锑含量对比分析之后发现,有机碳与其三者存在着良好的正线性相关关系,有机质在银锑矿的形成过程中起到了重要的作用。研究工作的结果初步表明了  相似文献   

12.
胡明安 《地球科学》1989,14(5):503-512
  相似文献   

13.
云南金顶铅锌矿床是世界上成矿时代最新且唯一的陆相沉积岩容矿的超大型 铅锌矿床。矿区存在2类有机质——原生型和迁移型,与矿石共生。生物标志化 合物研究结果表明:正构烷烃碳数分布范围较宽,有2种峰型;萜烷化合物的相对 丰度五环三萜烷〉三环萜烷〉四环萜烷;规则甾烷C27~C28~C29呈不对称V字型分 布;有机质的母质来源以低等水生生源的海藻类为主,伴随有一定量的陆源高等 植物组分;有机质沉积于弱氧化—弱还原环境;成矿热液的热力作用使样品遭受 了一定程度的热解,部分样品还遭受了生物降解作用;生物标志物多参数对比表 明有机质来源于三叠纪三合洞组碳酸盐岩地层。原生型有机质的成矿作用主要 体现在对成矿金属元素的预富集上,而迁移型有机质的成矿作用主要是对成矿金 属元素的活化运移。  相似文献   

14.
运用电子探针测定了粤东北嵩溪黑色页岩型Ag-Sb矿床岩石中海相镜质体和固体沥青两种不同类型有机质中银的含量。矿区有机质中银含量的变化在100×10-6~350×10-6范围内,是原岩石中银含量的几十至上百倍。有机质中银的平均值也高出该矿床工业开采矿石品位的数倍之多,具有显著的银异常富集特征。本项研究认为有机质中银的异常值主要来源于嵩溪黑色页岩矿源层的原岩和含矿流体。在沉积成岩和后期热液改造过程中,有机质能够通过化学络合作用和还原作用捕获矿源层中岩石和含银流体中的成矿元素银,并使之进一步富集(或沉淀)在固体沥青中;据此建议矿区中沥青的分布和沥青中银矿化的特征可作为矿床勘探中一种新的找矿标志。  相似文献   

15.
低温成矿系列中生物有机质的矿床学意义   总被引:5,自引:2,他引:3       下载免费PDF全文
胡明安 《地球科学》2000,25(4):375-379
在低温热液型矿床的形成过程中, 生物和有机质发挥了重要的成矿作用.这种作用可以归纳为直接和间接两种.生物及有机质直接参与成矿作用的意义在于: 在沉积岩主岩的同生沉积阶段形成矿源层, 在成矿物质活化迁移过程中形成含矿流体, 在成矿元素的沉淀阶段富集形成矿床; 生物及有机质间接成矿意义是指有机质的成熟演变作用及其产物可以揭示成矿过程, 反映低温热液成矿机理和成矿条件.   相似文献   

16.
有机质在卡林型金矿成矿过程中的作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卡林型金矿与有机质之间存在着密切的联系。在表生过程中,有机质对金的溶解、吸附和生物吸收作用是沉积、成岩过程中金在赋矿层位中初步富集的重要地质营力,腐殖酸可能是表生金成矿过程中重要的迁移因素。在热液作用过程中,原油形成和二次运移不可能是金成矿迁移的主要因素,但成烃及成油后期有机质的热成熟和裂解作用所产生的有机酸及H2S可能对金的淋滤和迁移起着不可低估的作用。矿体及围岩中有机质的高成熟度,以及矿床及围  相似文献   

17.
A low-grade, copper-iron sulfide deposit is present at Boksputs in the Northwest Cape, South Africa. It occurs in the Proterozoic amphibolite belt, the Areachap Group, along the eastern margin of the Namaqua mobile belt.The mineralization, which is dominated by pyrite, chalcocopyrite, sphalerite, and magnetite, occurs as disseminated ore and thin layers of massive-type ore in the lower massive amphibiolite and associated amphibole gneisses of the Kraalkop antiform and synform.Chemically, the host-rock amphibolite resembles low-K arc tholeiite and calc-alkaline volcanics, whereas the upper amphibolite is calc-alkaline.The sulfide mineralization and the host-rock composition is explained in terms of modern plate tectonic principles. It is concluded that the Boksputs mineralization is a syngenetic, strata-bound, copper-iron deposit which to some extend resembles Besshi-type deposits. It is associated with low-K arc tholeiite which is tectonically related to a front arc environment or a rifted arc system along the eastern margin of the Namaqua mobile belt.  相似文献   

18.
广西大厂矿田为一大型-超大型锡多金属矿田。碳沥青、包裹体、矿石成分分析等方面的研究结果表明,区内成矿过程中存在大量有机质的参与,烃类气体是其重要的伴生组分。通过对土壤中的烃类组分分析发现,其背景含量与异常差异很明显,显示区内存在明显的成矿热液活动,深部有较大的找矿潜力。在总结烃类组分和微量元素As、Sb在更庄地区土壤中的异常展布特征的基础上,结合异常分布区的地质和构造条件,圈出了3个找矿有利区。  相似文献   

19.
广西大厂矿田为一大型一超大型锡多金属矿田。碳沥青、包裹体、矿石成分分析等方面的研究结果表明,区内成矿过程中存在大量有机质的参与,烃类气体是其重要的伴生组分。通过对土壤中的烃类组分分析发现,其背景含量与异常差异很明显,显示区内存在明显的成矿热液活动,深部有较大的找矿潜力。在总结烃类组分和微量元素As、sb在更庄地区土壤中的异常展布特征的基础上,结合异常分布区的地质和构造条件,圈出了3个找矿有利区。  相似文献   

20.
祁进平  宋要武  李双庆  陈福坤 《岩石学报》2009,25(11):2843-2854
河南栾川西沟铅锌银矿床位于华北克拉通南缘栾川断裂北侧,为赋存于中-晚元古代浅变质碳酸盐建造中的层控矿床,被认为是晚元古代的热水沉积型矿床.从成矿早阶段至晚阶段,矿物共生组合依次为;细粒黄铁矿、粗粒黄铁矿-闪锌矿-白云石-石英组合、多金属硫化物-白云石-石英组合、黄铁矿-石英-碳酸盐组合.本文对其矿石硫化物和黑云母进行了单颗粒矿物Rb-Sr同位素分析和研究.1件赋矿钙质二云片岩样品的5个黑云母颗粒样品给出Rb-Sr等时线年龄为366.0±10Ma,代表赋矿围岩的区域变质年龄.由于黄铁矿-碳酸盐细脉切穿了钙质二云片岩的片理,闪锌矿细脉切穿大理岩条带,矿体未遭受区域变质作用,可推断矿化发生于366Ma之后.考虑到区域内的构造变形事件和大规模花岗岩类侵入和成矿作用的年龄数据集中在156~134Ma,峰值在138 Ma左右,认为西沟铅锌银矿床形成于晚侏罗世-早白垩世.5件成矿早阶段细粒黄铁矿具有较低的I_(Sr-138Ma0值(按138Ma计算的锶同位素初始比值),变化范围为0.7100~0.7151,平均0.7127,该值略高于晚侏罗-早白垩斑岩类和花岗岩基,明显低于太古代太华群变质基底、中元古代熊耳群安山质火山盖层和中-晚元古代栾川群和官道口群的片岩地层,但与赋矿围岩栾川群大理岩地层接近,表明碳酸盐地层变质脱水和晚侏罗-早白垩岩浆岩均有可能为早阶段成矿提供成矿流体.相比之下,主成矿阶段硫化物则更加富含放射成因锶;14个主成矿阶段粗粒黄铁矿测点的I_(Sr-138Ma)值范围为0.7152~0.7344,平均0.7247,13个闪锌矿测点的I_(Sr-138Ma)值范围为0.7108~0.7398,平均0.7283,这些硫化物I_(Sr-138Ma)值接近于或低于太古宙太华群、中元古代熊耳群和中-晚元古代官道口群和栾川群,表明这些地层的锶都有可能混入成矿流体.因此,上述研究表明成矿早阶段流体主要为壳源岩石的变质脱水流体或燕山期岩浆热液,而在主成矿阶段,通过水岩相互作用与浅源循环的大气水或建造水的混入,浅部盖层栾川群地层的成分较多地加入了成矿系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