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浅议高密度电法几个问题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董浩斌  王传雷 《地质与勘探》2003,39(Z1):120-125
高密度电阻率法自从引进我国以来,应用范围广,也解决了不少问题.但对其中的许多问题研究还欠深入.在简要回顾高密度电法历史的基础上,就高密度电法中、英文名称问题,电极排列问题,电极滚动测量问题,极化补偿、测量时间(供电时间问题)、接地电阻问题,深度问题,噪声对反演结果的影响、高密度电法在堤坝水位检测监测、树根探测特殊应用等问题进行了讨论,最后指出高密度激电、三维、人体电阻率成像等是高密度电法的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2.
研究了运用高密度电法观测系统作常规电法联合剖面的野外工作方法及数据整理过程,运用高密度电法观测系统,将高密度电法测量与常规联合剖面测量同时进行,有利于对异常体作分析解释。  相似文献   

3.
为解决现有煤矿电法探测技术存在的电测深、电剖面、电透视需分多次施工且采集数据量少等方面的不足, 借鉴并行电法数据采集思路, 应用“矩形波型”电极布置方式结合“多装置数据提取”技术, 设计一种电法集成勘探系统。实验结果表明:应用该系统可一次布线、一轮供电完成电测深、电剖面、电透视等多种电法施工方式的原始数据采集工作, 提取出多种电法工作方法和装置类型的测量数据, 综合处理得到多种地电场的三维勘探结果, 同时相同施工条件下多种成果相互对比, 提高物探成果解析的精细度和可靠性。研究成果对现有的传统直流电法、高密度电法、并行电法、电透视法等电法技术取长补短、融合创新、集成应用, 实现工作面煤岩层富水性的高效、精细、立体探测。   相似文献   

4.
基于二极电阻率法的并行电法勘探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点电场的分布规律和高密度电阻率法的基本思想,从二极直流电法勘探和地震勘探的思路出发,提出了利用1个电极供电,其余电极同步测量的网络电法勘探系统,通过室内数据处理实现高密度电法的二极、温纳三极A、三极B的同步快速测量。该方法极大地缩短了现场数据采集时间,提高了电法勘探的效率。目前,该方法技术已广泛应用于地基勘察、矿井回采工作面导水裂隙带高度探测及矿井出水水源探测等工程实践中。  相似文献   

5.
高密度电法的进展与展望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高密度电法是浅层地球物理勘查的主要方法之一。文章从以下几方面分析、总结了高密度电法近十几年来的进展及未来的发展趋势:①对目前主流高密度电法仪器的性能进行了对比,认为高密度电法仪正朝着多通道、多参数、多功能、大功率的趋势发展;②高密度电法工作环境已从地表测量发展到水上、水下和跨孔测量,并对后三种测量方式特点进行了分析,认为高密度电法将实现全天候环境下的测量;③在对高密度电法数据处理方法和反演发展现状分析的基础上,对四维反演的理论和应用实例进行了阐述,认为四维反演将在各类监测项目中发挥重要作用;④分类总结了高密度电阻率法的应用领域。结果表明:随着探测深度、观测精度的提高和观测形式的多样化,高密度电法应用领域将更加宽广,具有广阔的发展前景。  相似文献   

6.
网络并行电法是以分布式并行智能电极电位差信号采集方法为技术核心支撑的直流电法,其数据采集模拟地震勘探方式进行,与常规电法每次供电只能采得一个测点数据不同,并行电法每次供电可同时获得多个测点数据,是一种全电场观测技术。运用两种方法对龙岩市新罗区大弯煤矿和武平荧石矿进行超前探测试验对比研究,并经实际巷道掘进揭露验证,表明网络并行电法技术较传统电法技术效果更好,效率更高。  相似文献   

7.
高密度电法的发展与应用   总被引:115,自引:0,他引:115  
董浩斌  王传雷 《地学前缘》2003,10(1):171-176
文中从电极排列、反演处理方法、仪器等几个方面 ,介绍了高密度电法的发展 ,说明了所有电极排列方式是从对称四极、单极偶极和单极单极发展而来。在反演方法软件方面 ,介绍了基于圆滑约束最小二乘法及计算机反演快速计算程序。同时 ,提出供电时间、极化补偿和电极转换开关是高密度电法仪器发展的关键技术。文中列举了高密度电法在多个领域的应用简况 ,最后提出了高密度电法在今后发展的趋势为高密度激发极化法、三维高密度电阻率法。  相似文献   

8.
山区地形起伏不平,给电阻率法勘探带来严重的地形影响.为了对实测资料作出正确的推断解释,必须进行地形改正.在电阻率法工作中均用点状电极供电和测量.计算点源电场受实际地形的影响是极为困难的,所以过去通常是用土槽或水槽实验来模拟.由于造型繁琐复杂,实验精度不高,以致这种模拟方法在实际中应用不广.在解释山区电测结果时,往往借用线源电场的理论计算(或模拟实验)对点源电场所测资料的地形影响作近似的改正.但是点源电场和线源电  相似文献   

9.
基于溶洼区浅层岩溶地下水的渗流特性,研究富水岩溶地质结构在地下水渗流作用下引起的自然极化及由此形成的自然电场的分布特征,通过自然电场法与高密度电法联作,利用科研和中国地质调查局地质调查项目中探采结合井位的综合物探结果,探讨以自然电场法为主导、辅以高密度电法等综合物探方法,在西江中下游岩溶石山地区不同水文地质环境中寻找岩溶地下水的成功应用效果与失败的经验教训。研究结果表明,感应类电法(如瞬变电磁法、音频大地电磁测深法、地面核磁共振法、激发极化法、声频大地电场法、甚低频电磁法等)受电网、通信网络等人为电磁场干扰较严重;高密度电法抗人为电磁场干扰的能力较强,信噪比较高,但勘探深度相对较浅,且易受炭泥质灰岩、岩溶矿产等良导电岩矿体的干扰。自然电场法利用岩溶地下水运移引起的富水岩溶地质结构自然极化特征,自然电场异常与动态地下水的补给与运移状态关系较密切,自然电场法与基于探测目的体导电特性的高密度电法联作寻找溶洼区浅层地下水可起到方法互补、相互印证、提高探测分辨率与精度的作用。   相似文献   

10.
综合电法在新疆哈西金矿区寻找隐伏矿的应用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EH4电磁测深和高密度电法测量均为近年来发展起来的地球物理手段.EH4电磁测深是基于电磁原理的地球物理手段,探测深度大(可达1000m),可用于确定矿化系统深部的宏观构造格架和产状变化;高密度电法集电剖面和电测深于一体,对地质结构解析度高,且同时能够进行激发极化法测量,探明地下金属硫化物富集情况.这两种方法在新疆哈西金矿区综合运用,在寻找覆盖层下的隐伏矿方面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11.
电提取法时量曲线测量中几个问题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金铭  卢军 《物探与化探》1993,17(5):368-373
本文针对电提取法时量曲线测量中存在的一些方法技术问题,通过理论与实验研究给出了补液取样和不补液取样的时量曲线浓度校正公式及校正方法;明确了电提取离子含量与供电电量Q=I·t有关,即由供电电流强度(I)和供电时间(t)的乘积来决定;证实了采用间断供电方式时,只要累积电量与连续供电相等,则其提取结果和时量曲线变化特征将基本一致。  相似文献   

12.
贵州岩溶地貌分布广泛,地质情况非常复杂,严重影响重大工程建设和地下水安全,文章提出一种改进的电法勘探技术,对不良地质体勘查取得了成功应用。以直流电法理论为基础,该方法是根据视电阻率微分统计原理,由电流密度分布规律与供电电极AB两极分布总存在着一定的对应关系,在野外同一供电测线(剖面)上,通过不断加密改变供电极距AB的位置,观测测量电极MN之间的电性参数变化,求取剖面相应纵向空间上,较大深度的(近地表的)近似连续视电阻率地电断面异常。此方法在深300 m以浅的岩溶区隐患排查中取得较好勘查效果,对煤矿钻孔及页岩气钻孔的选址探测误差能够控制在7%以内,值得进一步探索实践。  相似文献   

13.
均匀围岩介质中点源电流场的巷道影响模拟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巷道底板供电为例,采用三维有限差分数值模拟技术对矿井下有巷道影响的全空间电流场的分布特征进行研究。初步研究了全空间点电源电流场分布的巷道影响规律,对矿井直流电法的基本理论研究和实际井下电法施工具有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4.
探讨瞬变电磁法观测电阻率偏低或很大偏低于实际电阻率的原因。认为它是由供电期间供电回线与接收回线之间电场耦合产生的附加效应造成的,该效应产生的电势成为观测瞬变电势的强背景值;最后给出了减弱(或消除)这种电场干扰的方法与措施。  相似文献   

15.
目前的直流激发极化法仪器,一次场采集于供电方波的末端时间,包含了被激发形成的二次场,在高极化率地质体上,仪器反映的视电阻率将削弱其低阻特性或放大高阻特性。以甘肃北山地区某铜铁矿测量为例,说明在野外工作中,做适当的数据处理,可降低这种影响。  相似文献   

16.
张平松 《地质与勘探》2015,51(5):964-969
井地联合并行电法通过在井孔和地面布设电极,进行全电极供电和测量,获得钻孔周边地电场分布特征,研究储层介质结构及变化特征,对地下复杂地电模型分辨具有重要作用。文章通过构建室内井地电法测试模型,采用并行电法技术,三维反演介质的电阻率,判断井孔周边不同类型地质体的异常分布特征。结合野外井地条件进行实测,结果表明,通过井地联合测试系统可以对钻孔周边地质条件进行有效分辨,为储层介质探查与判断提供辅助依据。  相似文献   

17.
投弃式海流电场剖面仪(XCP)是利用海流切割地磁场产生感生电场的原理进行快速测量海流的观测仪器,在地磁场稳定的情况下,感生电场的大小主要取决于海流的速度。因此,通过测量海流产生的感生电场便可以研究海流的运动特征。本文研制了用于XCP中的模拟电路,实现了对XCP中电极信号、罗盘线圈信号及温度信号的采集预处理。所设计模拟电路主要实现以下功能:(1)通过INA128放大电路实现对电极信号与罗盘线圈信号的多级放大处理;(2)考虑到电极信号与罗盘线圈信号均为频率16 Hz左右的信号,在电路中加入中心频率点为16 Hz的二阶带通滤波电路以提取有效信号;(3)进行硬件电路补偿,在一定程度上克服XCP探头下沉引起感生电场的强干扰。实验测试结果表明,所设计模拟电路稳定可靠,可以实现滤除噪声,提取前端微弱信号并进行多级放大,满足实际应用需求。  相似文献   

18.
The ion-aerosol balance equations are solved to get the profiles of atmospheric electric parameters over the ground surface in an aerosol-rich environment under the conditions of surface radioactivity. Combining the earlier results for low aerosol concentrations and the present results for high aerosol concentrations, a relation is obtained between the average value of atmospheric electric space charge in the lowest ~2 m, the surface electric field and eddy diffusivity/aerosol concentration. The values of eddy diffusivity estimated from this method using some earlier measurements of space charge and surface electric field are in reasonably good agreement with those calculated from other standard methods using meteorological or electrical variables.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