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港湾工程造成了泥沙的直接入海、改变岸线和海底形态以及海湾的动力形态、从而影响海湾沉积环境.各时期工程对沉积环境的影响呈现累积效应,其结果使海湾的沉积速率增大、沉积物特征变化,沉积物中的活性物质对某些污染物吸附富集,沉积物化学环境也产生变化,一些元素形成量的累积.  相似文献   

2.
黄静伟  洪家珍 《台湾海峡》1994,13(3):240-244
本研究测定了滩涂柱样及海域表层沉积物间隙水中的磷,铁及氨氮,发现了滩涂间隙水的磷含量比海域沉积物的高些,而二者比美国港湾沉积物的低得多。借缺氧培养方法,研究了沉积物中上述三元素之间的关系,初步揭示了本海区间隙水磷含量的偏低,主要是沉积物中氧化铁组分化学吸附的结果,并提出了含有活性氧化铁沉积物吸附磷的计算方法。  相似文献   

3.
厦门港湾氧化-还原沉积环境的划分   总被引:6,自引:2,他引:6  
据1980—1981年厦门港湾环境综合调查资料,报道了该港湾表层沉积物Eh,Fe~(3+)/Fe~(2+)值和有机质含量的分布,并据此将该港湾划分为强氧化、弱氧化、弱还原和还原四个氧化—还原沉积区。  相似文献   

4.
海南岛沿岸多港湾,主要有3种类型的潮汐汊道型港湾:(1)沙坝-泻湖型潮汐汊道港湾主要分布在东南部海岸,以三亚港最为典型。三亚港原始岸线为基岩港湾海岸,由中生代花岗岩构成。花岗岩风化泥沙充填谷地港湾连成陆地,以沙坝-泻湖体系形式逐渐堆积成海积平原。(2)港湾型潮汐汊道主要分布在海南岛西部,起源于构造断裂带的港湾。其演化的主要因素是河流及海岸侵蚀向湾内供应的沉积物以及巨大的纳潮量形成的潮流动力。消费品流及海岸供沙使纳潮水域淤积,纳潮量相应减少,同时在口门内外形成潮流三角洲(拦门沙浅滩)。(3)溺谷型潮汐汊道主要分布在海南岛北岸、东北岸。其演化过程是:古河口溺谷,沿岸输沙发育海岸沙坝,古河口溺谷逐渐淤积衰退,潮流作用形成 口门外落潮流堆积体及涨潮带入海相细粒物质,使纳潮水域进一步淤浅缩小,目前这类汊道处于发育演化的晚期,接近汊道整体的消亡。  相似文献   

5.
福建主要港湾的水质单项评价与综合评价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根据2000年和2001年福建主要港湾的水质监测资料,对福建16个港湾的海洋环境质量进行了评价.结果显示:福建部分港湾的无机氮和活性磷酸盐超过二类海水水质标准.局部海域已达到富营养化,要重视和防范赤潮的发生和危害.有些港湾还存在不同程度的污染,其综合评价指数在0.43~1.07之间.  相似文献   

6.
从现场采集的厦门港湾表层沉积物中提取了腐殖酸,在近于该港湾表层沉积物腐殖酸含量、pH、痕量金属离子浓度和盐度等现场条件下,采用差示脉冲阳极溶出伏安法,测定了所提取的腐殖酸每个分子中可键合金属位置的平均数,并根据所测定的总酸性基当量浓度估算其平均分子量(约为850)。根据实验获得的平均意义上的化学计量式,估算出厦门港湾表层沉积物中腐殖酸的铜、铅络合物的表观稳定常数分别为2.0×10~(10)和4.5×10~(10)。  相似文献   

7.
厦门港湾海底沉积类型的分布特征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本文主要着重论述厦门港湾海底表层和柱状沉积类型及其分布特征;同时概述了沉积物粒度参数分布特征,最后运用Q型因子分析将厦门港湾划分为4个代表不同沉积环境的分区及其沉积特征。  相似文献   

8.
据国家海洋局第三海洋研究所1980—1981年厦门港湾环境综合调查资料,报道了该港湾表层沉积物中Fe_2O_3,Al_2O_3和TiO_2含量的分布,讨论了它们之间及其与沉积类型的关系。  相似文献   

9.
浙江乐清湾现代沉积与悬沙质量浓度分布特征及意义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毛龙江  殷勇  郭伟  朱大奎 《海洋科学》2005,29(10):93-96
通过对乐清湾野外考察、表层沉积物的粒度分析和水样的悬沙质量浓度分析,探讨了乐清湾现代沉积和悬沙质量浓度分布特征。研究结果表明,乐清湾现代沉积主要以细颗粒沉降为主,粉沙和粘土总含量占90%以上;悬沙质量浓度具有从湾口向湾内递减的变化趋势,湾口悬沙质量浓度为0.2~0.25kg/m^3,而湾内质量浓度小于0.01kg/m^3。半封闭性海湾和以外海来沙为主的物质来源共同决定沉积物的特征及悬沙质量浓度的空间变化规律,而泥沙来源及沉积过程的研究将为港湾治理工程提供重要的依据参数。  相似文献   

10.
从遥感光谱信号在海水中的传播特点出发,分析了目前应用遥感方法探测港湾初级生产力精度不高的原因;并从港湾初级生产力的生存条件着手,指出水交换状态是一种有效的可监测因素,可将其引入到港湾初级生产力的遥感探测模型中。提出了互补性参数的引入可能是模型改善的原因。通过作者在大亚湾的初步试验表明;水交换状态参数的引用,模型的误差从6.5%降为0.26%,精度大大提高,从而证明了该方法的可行性和有效性。  相似文献   

11.
台湾海峡西部海域沉积物中重金属的地球化学特征   总被引:3,自引:3,他引:3  
陈松  许爱玉 《台湾海峡》1993,12(3):280-286
台湾海峡西部海域表层沉积物中重金属含量与未污染近岸沉积物的平均含量相当,基本上未受污染。各重金属含量具有沿东北至西南方向递减的分布趋势。沉积物中微量金属的含量明显地受Fe-Mn 氧化物和有机质的含量所控制。福建沿海主要港湾沉积物中Pb、Zn 含量偏高,微量金属含量不受Fe-Mn 氧化物和有机质控制,构成本地区沉积物的两种区域性特征。  相似文献   

12.
本文报道了厦门港湾两个站位岩芯沉积物及其间隙水中BHC、DDT的垂直分布,给出了它们在间隙水中的主要存在形式及其含量,初步探讨了BHC在海水、间隙水和岩芯沉积物中的含量分布关系。  相似文献   

13.
本文测定了取自黄海南部和东海北部的某些表层沉积物主要元素的含量。根据主要元素的丰度、概率分布及其共生组合得到下列结果:1.A1、Fe、Mg,Na、K的高含量分布地区与粘土沉积物相一致。Si的高含量区与砂质沉积相一致.Ca的高含量区与生物碎屑沉积物相一致:2.A1与K、Mg、Na、Fe呈正相关.Mg与Fe之间,Si,P和A1之间也是正相关,Ca和Mn与A1没有明显的关系;3.沉积物中A1、Fe、Mn、Mg、Na、K和P的含量随着远离海岸和海水深度增加趋于降低,Ca的变化没有规律.相反,在东海北部随着水深Ca含量增加,而Si与水深没有明显关系:4.黄海沉积物来源于黄河,东海北部沉积物来自长江。  相似文献   

14.
厦门港湾沉积物中有机氯农药和多氯联苯的垂直分布特征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从厦门港海区采集两根沉积柱样,研究有机氯农药六六六(HCHs),滴滴涕(DDTs)和多氯联苯(PCBs)在沉积物中的垂直分布,HCHs,DDTs及PCBs含量用GC法测定,取自厦门港湾口的1号柱样HCHs,DDTs和PCBs的含量范围分别为0.12~ 0.32ng/g,4.64~10.5ng/g和0.09~0.46ng/g取自厦门西港内湾的5号柱样采分别为0.17~0.31ng/g,3.65  相似文献   

15.
黄宏  董巧香  黄长江 《海洋学报》2006,28(6):164-168
近岸海域是绝大数污染物的最终归宿,其中多环芳烃(PAHs)的污染目前已成为国内外环境问题的焦点之一[1~3].20世纪80年代以来,国内外对河口湾、港湾、近岸海域等海洋环境中PAHs的含量、组成、分布、归趋及来源等做了大量的调查[4~15].比如,中国科学院广州地化所对珠三角水域和厦门大学对厦门港一带均做了大量的工作,结果发现表层沉积物中16种优控PAHs总量在珠江口达到156~9220 ng/g,闽江口为175~817ng/g,厦门西港则在196~675 ng/g之间,证明我国东南沿海主要河口及港湾沉积物中的PAHs污染已经达到中等水平[13~15].  相似文献   

16.
厦门港湾潮间带沉积物中汞的赋存形态及其释放动力学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王继纲  陈金民 《台湾海峡》2011,30(3):310-315
所研究的沉积物样品采自福建省厦门市的港湾潮问带地区,选择了10μg/dm’的汞标准使用液对采集回来的沉积物样品进行了预污染处理,利用预污染后的沉积物样品,在实验室中进行了一系列的汞释放动力学实验.实验结果表明,汞的释放量较低,达到释放平衡时的释放量小于5μg/kg,释放过程可分为2个阶段:前8h为快速释放阶段,之后为慢速释放阶段,大约在24h达释放平衡.采用了Tessier五步提取法对未污染过的沉积物原样及进行过预污染处理的沉积物样品进行了汞的形态分析,结果表明通过污染实验吸附到沉积物上的汞的各形态含量大小顺序为:HgS为主的惰性汞〉单质汞〉盐酸溶无机汞及甲基汞〉有机结合、螯合态汞〉水溶态、交换态等活性汞.  相似文献   

17.
根据最近几年的实际勘探资料和室内土工试验结果,结合现代黄河水少沙多、尾闾河段不断摆动的特点,分析现代黄河水下三角洲沉积物工程性质在三维空间的变化,阐明沉积物特征与形成时的水动力条件密切相关,指出:在河口沙嘴、沙坝处的沉积物较粗,性质较好,烂泥区的沉积物较细,性质较差。沉积物性质还随环境变化而变化,即潮汐、波浪的作用可使沉积物逐渐粗化、变密,从而使其含水量降低,压缩性变低,强度提高.  相似文献   

18.
厦门港湾粘土矿物的含量变化与沉积环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粘土矿物是海洋沉积物的主要组成部分。研究粘土矿物的组合、含量变化和成因等,能为阐明海洋沉积作用、沉积环境、水动力条件和物质来源提供一些有益的资料。1981—1982年间,在厦门港湾环境综合调查时,我们对24°20′—40′N,117°50′-118°15′E内厦门港湾的65个站表层沉积物样品和23个站位的悬浮体样品(图1),进行了X—衍射,差热、化学和电子显微镜等分析。  相似文献   

19.
地表沉积物中的粘土矿物被广泛用作研究细粒沉积物物源、环境和搬运途径的首选材料.通过粘土矿物(如高岭石、蒙脱石和伊利石)相对丰度、组合的侧向变化以及季节变化可以弄清沉积物的物源.这特别适用于象河口清这样的会集着沿河道不同来源的沉积物的复杂环境.目前的研究是使用特定的粘土矿物(其在丰度和分布中的空间和季节变化)来帮助弄清曼多维河口湾的沉积物来源以及季节对主要沉积物来源所起的作用.曼多维河(全长70km)由多条支流汇集而成,穿越广阔的露无铁矿区.1990年,使用不锈钢制的范文咬合采样器从7个钻位采到了代表三个…  相似文献   

20.
于2013年5月对高栏港湾内11个采样站位表层沉积物中Cu、Zn、Cd、Pb、Cr与As等重金属元素进行测定,探讨了表层沉积物重金属平均含量及其分布特征。并对由11个采样站位分组而成的4个区域(填海区、浇灌养殖排污区、航道区与外海区)进行了表层沉积物重金属的污染程度分析以及潜在生态风险评价。结果表明,该湾表层沉积物重金属的平均含量较低,除Cu与Cr属于国家海洋沉积物二类标准外,其余4种元素均低于国家海洋沉积物一类标准,平均含量由多到少依次为Zn、Cr、Cu、Pb、As、Cd。重金属的分布特征具有明显的区域性:除Cr外,其余5种重金属元素含量由高到低的区域依次为:填海区、浇灌养殖排污区、航道区、外海区。高栏港湾表层沉积物重金属单因子污染程度总体不高,属于中等污染水平,污染程度排序由大到小依次为Cd、Cu、Zn、Pb、As、Cr。高栏港湾表层沉积物生态风险评价处于较低水平,区域评价上由高到低依次为:填海区、浇灌养殖排污区、航道区、外海区,其中填海区的生态风险评价为中等水平,主要受Cd元素的高风险水平的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