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红外技术的发展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介绍了常见红外技术的应用,如红外光谱法、红外热像仪、光纤技术等,探讨了红外检测仪的类型和检测原理。  相似文献   

2.
周彦儒 《城市地质》1996,8(1):25-29
本文首先谈到热污染在当前环境治理中的重要性,从应用原理上论述了航空热红外遥感被作为一种温度检测新技术的优点。文章结合北京城市热场调查,简要的介绍了该技术在地表水体污染调查,城市下垫面结构研究,城市气象研究及城市环境质量评价等方面在我国的应用研究情况。最后展望了该技术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3.
宝石的红外反射光谱及红外光谱鉴定系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红外透过光谱技术是当前鉴别翡翠是否有聚合物充填的最好方法,而红外反射光谱技术是一种快速、无损伤的测试方法,主要提供矿物的基频振动光谱信息,在宝石学研究方面特别是鉴定宝石种属方面显示出新的应用可能性。本文介绍红外反射光谱技术的宝石学应用和包含318个光谱的数据库以及检索、鉴定程序的宝石红外光谱鉴定系统。  相似文献   

4.
测试地质样品中的硫含量,以电感耦合等离子体发射光谱法(ICP-OES)和燃烧-红外吸收光谱法应用最为广泛。ICP-OES法灵敏度高、稳定性好,但受样品预处理和基体干扰的影响较大;燃烧-红外吸收光谱法便捷高效,但受结晶水红外吸收干扰,分析硫含量低的样品稳定性较差。本文采用5种酸溶方式处理样品ICP-OES测定硫含量,同时采用燃烧-红外吸收光谱法测定低中高含量的硫,综合比较了两类方法的检出限、检测范围、精密度和准确度、分析效率等,明确了各方法的适用范围。实验中确定了燃烧-红外吸收光谱法最佳测试条件为:称样量0.0500g,燃烧时间25s,分析时间40s,氧气流量4.0L/min;通过标准物质验证,该方法检出限为10×10-6,检测范围为10×10-6~470000×10-6,相对标准偏差(RSD)<6%(n=12),相对误差绝对值小于8%。实验结果表明,ICP-OES分析效率高,但是样品处理时间长,检测范围不如燃烧-红外吸收光谱法宽;燃烧-红外吸收光谱法采用固体直接进样,成本低,用高氯酸镁作为干燥剂可解决结晶水红外吸收...  相似文献   

5.
高效红外辐射陶瓷材料的研究与应用饶瑞孙国才邢作云(材料系,武汉430074)红外辐射陶瓷材料是随着红外辐射技术的发展应运而生的新型材料.近年来,国内外红外技术的研究与应用发展很快,主要表现为红外辐射与吸收机理的研究与深化,以及红外技术应用范围的不断扩...  相似文献   

6.
镜质体反射率是确定油源岩成熟度最广泛使用的参数,显微荧光强度及其变化也已成为检测烃源岩有机质生烃尤其是生油的标志之一,而红外光谱在研究生油母质干酪根的结构、类型和生烃潜力等方面均取得了大量的研究成果,特别是傅立叶红外显微镜的问世,给单显微组分提供了一种有效的研究手段。本文应用上述方法对一套人工熟化样品进行了检测和分析,探讨了显微组分的光性演变特征和化学成分的变化规律,并建立了显微组分的生油模式。  相似文献   

7.
扼要介绍了卫星高光谱红外大气遥感的原理,气体组分探测技术、反演技术和研究应用的发展历程,着重介绍了该技术在地震监测中的研究应用。遥感气体地球化学在地震监测方面的应用大致可以分为间接观测和直接观测2个方面:1利用卫星红外遥感间接监测地震断裂带脱气;2利用卫星探测大气成分的传感器直接监测地震前后的气体地球化学异常。通过分析地下气体逸散引起的物理化学异常与地震活动的关系,提取地震气体地球化学信息。介绍了典型震例的气体地球化学异常特征及其可能的形成机理,提出了存在的问题以及未来的研究重点。  相似文献   

8.
红外反射光谱方法的矿物学应用   总被引:1,自引:2,他引:1  
反射光谱法是一种古老的实验方法,具有快速简便、无损伤等特点。但是,这种实验技术至今还未得到充分的开发应用。本文介绍矿物的红外反射光谱的实验方法、光谱特征及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9.
卫星热红外遥感在地震预测和断层活动中的应用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璇  张元生  张丽峰 《地质论评》2016,62(2):381-388
近年来,利用卫星技术通过测量地—气系统的红外辐射来探测地表的热状况,使热红外遥感在地震预测方面取得了显著成就。本文回顾了红外遥感资料应用于地震预测的研究成果,阐述了地震热红外短临预测方法的研究进展及应用实效,介绍了利用热红外遥感信息研究断层活动变化的探索与发展,探讨了地震热红外异常发生的机理,并就该技术的应用与理想效果之间的差距提出了未来工作的研究重点。  相似文献   

10.
随着新型热红外传感器的相继问世及热辐射相关理论的不断发展,热红外遥感在资源勘查尤其是铀矿勘查领域呈现出了巨大的应用潜力。从地表温度、热惯量和热红外光谱3个方面对热红外遥感在资源勘查应用中的理论依据、研究现状进行了阐述,对其在铀矿勘查应用中的研究目标、研究内容进行了详细论述,并以ASTER热红外波段为数据源在华南某花岗岩铀矿区进行了实例应用,取得了良好的效果。实践表明,热红外遥感技术在铀矿勘查领域具有良好的应用前景和独特的应用价值,必将在铀矿找矿工作中发挥重要的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11.
煤矿井下定向钻进工艺技术的应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定向钻进技术以其精确控制钻孔轨迹逐渐被应用于煤矿井下瓦斯抽采钻孔及防治水钻孔施工中。从定向钻进技术的原理入手,以国内多家煤矿企业井下施工定向钻孔的实际资料,研究了定向钻进技术在煤矿井下进行瓦斯抽采、地质构造探测及防治水施工的适用条件、布孔方式和成孔原理。结果显示,定向钻进技术在煤矿井下瓦斯抽采、地质构造探测及防治水领域的应用效果显著。   相似文献   

12.
毒杀芬的环境行为及检测研究进展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谢原利  饶竹  王沫  李松  宋淑玲  田芹 《岩矿测试》2008,27(5):363-370
毒杀芬成分复杂,性质特殊,目前已经广泛滞留于环境中。文章综述了毒杀芬残留、生物毒性、迁移与降解等环境行为;气相色谱法、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法、全二维气相色谱法、速测技术等检测技术概况。从多个角度提出见解以准确测定环境中的毒杀芬。  相似文献   

13.
为了解决现有静态重力测量在城市地下空洞探测时存在工作难度大、效率低等问题,本文提出了基于车载重力测量平台的城市地下空洞快速探测方法。采用国产高精度捷联式重力仪SAG搭建车载移动重力测量平台,在长春卫星广场附近进行动态重力测量试验。首先对测得数据进行楼房干扰校正;之后采用基于传统极值点深度估计(depth from extreme points,DEXP)方法改进的比值DEXP方法进行重力异常数据深度成像;最后采用Tilt梯度法对位场数据进行边界识别。选取轻轨站附近两条测线进行研究,得出测线在700~1 300m区域附近存在负值异常,在800和1 000m附近最佳深度分别是24和28m,构造指数分别为0.18和0.06;经分析符合实际地下轻轨站空洞类型和所在范围,验证了车载移动平台重力测量在城市地下空洞探测中展开的可能性和有效性。  相似文献   

14.
左崟含  邱玲 《吉林地质》2012,31(1):141-143
工程测量技术领域涉及的内容非常广泛,包括控制测量、数字化测图、工程施工测量、工程竣工测量、变形监测、城市测量、交通工程测量、管线测量等内容。随着测绘科学技术的快速发展,工程测量技术的发展也非常快。综合近几年的工程测量发展情况,预测未来,作者认为:三维测绘技术、地下管线智能化探测与管理技术、数字城市地理空间框架等三方面将是未来工程测量科技发展有较大影响的核心技术。  相似文献   

15.
水力压裂技术广泛应用在矿井冲击地压防治、围岩卸压等各方面,但对于压裂效果的评价检测一直缺乏高效、直观的技术手段。为解决这一问题,采用动源动接收的钻孔瞬变电磁三分量探测方法,开发了一套适用于压裂孔内施工的探测装备以及配套施工工艺。在煤矿井下开展了2次工程试验,通过对比压裂前后2次探测数据垂直分量的处理结果,提取出纯异常场,确定主要裂缝分布范围,并根据2组水平分量的计算结果实现了异常体中心方位角定位,完成压裂裂缝的立体空间三维成像展示。研究表明:钻孔瞬变电磁三分量探测技术能够与煤矿井下压裂施工相结合,通过压裂前后探测结果对比获得压裂液的分布位置,进而分析压裂裂缝发育情况,实现压裂效果检测评价的目的。   相似文献   

16.
微动探测技术被广泛应用于构造、孤石、溶洞等勘查,但是,以常规圆形、嵌套三角形台阵等为代表的测量方式在城区施工会受到现场条件限制,难以实现长剖面数据的高效、高密度采集。针对这一问题,提出一种基于线形台阵多次覆盖的高效数据采集技术,该技术借鉴地震勘探多次覆盖观测系统的思想,布设一次线形台阵可以同时得到多个测点数据,可大大提高单台站数据的利用率。为了研究该采集技术的可行性和有效性,开展了单点频散曲线对比实验和横波速度剖面对比实验,并将其应用于福州城区岩性地层探测实验。实验结果表明:该技术极大地提升了微动数据采集的效率和测量密度,有效改善了探测精度和探测深度,为城市复杂地面环境下开展岩性地层精细划分提供了一种新的台阵布设方案。  相似文献   

17.
多波勘探技术在地下隐蔽物探测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近年来,多波勘探技术已广泛地应用到工程地质的各个领域,它以其快速有效及低廉的工作成本,受到广大工程地质人员的欢迎。在中关村地下粮库和人防工程探测中,采用了高密度地震影像法和多道瞬态瑞雷波法,取得了良好的应用效果,为地下隐蔽物的探测提供了一种新的方案。  相似文献   

18.
胡建平  王年喜 《探矿工程》2015,42(1):55-59,84
适航水深资源开发关键技术是如何利用现行水深以下淤泥质回淤层进行通航,以达到增加航深和降低航道维护费用之目的。国内外针对淤泥质港区或呈淤泥特性航道适航回淤层取样技术主要集中在非接触与接触二大类。目前,以荷兰Silas系统为代表的非接触类取样技术已趋于成熟,并在国内外广泛应用;而用于现场回淤层接触类取样技术至今尚未取得显著突破。工程实践中,需对非接触类技术获取的取样数据进行验证。研发一种具有稳定、高效的原状淤泥性土取土器,丰富并完善这一领域接触类取样手段,具有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9.
探地雷达在公路质量无损检测中的应用研究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探地雷达是利用高频电磁波在地下介质中传播规律进行勘查和检测的一项现代高新技术,广泛地应用于灾害地质调查、公路工程质量的无损检测等浅层及超浅层工程地质勘查中。本文以探地雷达在公路工程质量无损检测中的应用为基础,简述其在该领域应用的方法原理,讨论了公路结构模型与探地雷达反射信号间的关系,最后给出应用实例,以说明该方法的应用效果。   相似文献   

20.
路基沉降监测是公路工程中最基础的工作之一,它对于工程的安全施工及运营具有显著的作用。传统的路基监测方法大都是点式的,具有一定的优点,但也存在着漏检、复杂等弊端。本文针对研究比较广泛的分布式光纤传感监测技术提出一种新型的光纤布设方法,并依托实际的路基监测工程进行相关理论计算和试验分析等,然后将传统监测手段的数据结果与其进行对比。结果表明:通过相关计算,传感光纤锯齿状的布设形式能够反应路基的沉降情况;与传统监测手段的结果相比,传感光纤锯齿状监测方法在相同的条件下能够获取大量的监测数据,其结果更精确,且在一定范围内更接近实际情况;通过MATLAB语言的三维3次样条插值法,光纤数据能够更加直观地表达区域内的路基沉降情况。分布式光纤传感监测技术的操作简单、数据量多、精度高等特性在路基沉降监测中具有良好的效果,为更深层次的路基沉降及工程研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