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组合式抗滑桩是加固大型滑坡的有效防护措施, 但上硬下软等复合地层中h型抗滑桩的加固机理仍有待深入研究。基于一套自主研发的上硬下软地层滑坡-h型抗滑桩物理模型试验装置, 综合应力应变监测、激光测距仪、高速相机与粒子图像测速(PIV)技术研究了上硬下软地层滑坡中h型桩的位移、内力响应规律与滑体变形破坏特征, 揭示了上硬下软地层条件下h型桩与滑坡相互作用机理。研究结果表明, 在坡顶荷载逐渐增加的条件下, h型桩加固的上硬下软地层滑坡的演化阶段可划分为蠕变阶段、匀速变形阶段、加速变形阶段和破坏阶段4个阶段。受连系梁影响, 前排桩与后排桩桩顶位移较小, 应变最大值出现在靠近滑面深度处; 后排桩弯矩呈"S"型分布, 前排桩弯矩呈三角形分布, 负弯矩最大值位于连系梁下方20 cm处。随着硬岩体积分数(φβ)增加, 桩顶位移逐渐减小, 前、后排桩最大弯矩值也逐渐减小, 但硬岩体积分数超过60%后最大弯矩值变化幅度较小。当φβ=20%和40%时, 后排桩土压力总体呈抛物线形式; 当φβ=60%和80%时, 土压力总体呈反"S"型, 且滑面附近出现第二个土压力峰值; 前排桩土压力分布形式均为抛物线型。试验结果可为组合式抗滑桩加固机理研究和设计提供理论支撑。   相似文献   

2.
为了研究软岩地基桥桩的荷载传递性状、破坏机理,并获取在该地质条件下更为可靠的桩基计算参数,对秦巴山区软岩地基3根钻孔灌注试桩进行竖向静载试验.结果表明:秦巴山区软岩地基桥桩试桩荷载沉降曲线呈陡降型,实测竖向极限承载力为20500kN,桩的破坏方式为桩身材料强度破坏;淤泥质亚黏土地层中的碎石起到一定的骨架作用,增强了此地层桩极限侧阻力,发挥极限侧阻力所需的桩土(岩)相对位移为4~8mm;强风化砾岩表现为加工软化型,发挥极限侧阻力所需的桩土(岩)相对位移为3~8mm;中风化砂砾岩表现为明显的加工硬化型,所需的桩岩相对位移大,且桩极限侧阻力的特征点不明显;淤泥质亚黏土地层桩侧阻力占总荷载的60%~70%,随着桩顶荷载的逐步加大,该地层桩侧阻力所占比例不断下降,而嵌岩段桩侧阻力所占比例逐渐上升,达到55%~65%,嵌岩段桩侧阻力沿桩深的分布曲线表现出非线性的特征;试桩为端承摩擦桩,桩端阻力约占桩顶荷载的20%左右,且未充分发挥,在上部结构允许的沉降范围内,适当增加桩端的沉降有利于端阻力的发挥;桩侧阻力先于端阻力发挥,建议单桩承载力设计时分别采用不同的端阻力和侧阻力安全系数.  相似文献   

3.
采用离心模型试验研究基岩面形状对重力式加筋挡土墙土体变形破坏的影响,基岩面形状设置为直线形和台阶形,直线情况下基岩与挡墙分别围成三角形和梯形,台阶则分为两级台阶和三级台阶,试验共进行4组。试验结果表明,水平位移和沉降变化剧烈的位置主要在土体顶部靠近挡墙的位置,近岩面处土体水平位移和沉降都比较小;在挡土墙底部基岩与挡墙之间应当有足够的水平距离才有利于土体的稳定;基岩与挡墙所围形状为三角形时对土体的变形和稳定最为不利,基岩与挡墙围成梯形或基岩为台阶形时对土体稳定比较有利。  相似文献   

4.
针对我国首座商用型第四代高温气冷堆核电站地震监测要求,提出一种符合第四代核反应堆型的地震监测系统的设计思路。参照高温气冷堆工程结构布局,设计针对该堆型的地震监测系统方案,包括加速度传感器测点的选择、数据处理方案、地震报警控制逻辑、误报警抑制机制等,并在核电站现场示范应用。  相似文献   

5.
双面加筋路堤是一种较为新型的路堤形式,由于其优良的抗震性能而被越来越广泛地运用于道路建设工程中,而很多双面加筋路堤因工程建设需要分级设计为台阶型。然而国内外对该结构的抗震规律及性能的研究较少,且各类规范并未针对性提出明确的抗震设计方法。在前人的研究基础上,应用非线性动力有限元法分析了双级台阶式双面加筋路堤在地震作用下的响应特性。对填土应用小应变硬化土模型进行了模拟,在模型中考虑了模块面板间以及面板与土体之间的动力作用。为了深入理解加筋土结构的地震动力响应规律,选取了世界各地一类场地上的18条地震动作为地震输入,这些地震动的频谱特性和强度均有较大区别,但是地震的峰值加速度均调幅为0.4g(g为重力加速度)。结果表明:合理的台阶设置能有效减小结构震后变形,提高整体抗震稳定性;台阶式双面加筋路堤的地震位移模式主要受输入地震动频谱特性和结构自振频率性质的共同影响,台阶宽度的变化改变了结构质量及刚度的分布,一定程度影响了结构的振动形态。本研究建立起结构整体筋材最大拉力与输入地震动Arias强度(IAinput)、地震持续时间Td、...  相似文献   

6.
锚索抗滑桩是滑坡的主要支护结构之一。目前, 软硬相间地层条件下锚索抗滑桩的受力与变形特征尚缺乏系统研究。以软硬相间地层为地质背景, 基于自主研发的柔性测斜仪和自动加载系统, 构建了锚索抗滑桩加固滑坡物理模型试验系统, 开展了锚索抗滑桩加固滑坡的物理模型试验, 揭示了推力不断增加过程中抗滑桩、锚索和滑体的变形与受力特征, 对比研究了布锚方式对桩-锚受力与变形的影响规律, 通过数值模拟的方法分析了软硬相间地层对锚索抗滑桩的影响机理, 并以双锚点抗滑桩为例进行了理论分析。研究结果表明: ①在滑坡-锚索抗滑桩体系中, 桩身各点位移和滑体深部位移均随桩身深度的增加而减小, 滑体后部位移速率大于中部, 且滑体位移速率大于桩身位移速率; ②单锚点抗滑桩的桩-锚推力分担比经历了4个阶段的变化, 趋于稳定时桩-锚推力分担比约为9∶1, 锚索拉力作用下桩身弯矩呈"S"型分布, 正负弯矩非对称; ③锚固角度越大, 锚索拉力的增速越大, 不同锚固角度对桩身内力值的影响主要体现在受荷段; ④多锚点抗滑桩结构的锚索分担更多的推力, 与单锚点抗滑桩相比, 双锚点与三锚点抗滑桩的最大桩身弯矩分别减小了22.41%和40.55%;⑤与均质地层相比, 软硬相间地层中软、硬岩交界面处基岩应力发生突变, 不同软岩厚度比和桩底是否嵌入硬岩, 均对锚索拉力和桩-岩之间的相互作用有不同程度的影响; 其次, 双锚点抗滑桩内力的理论值与试验结果较为接近。本研究成果可为软硬相间地层中锚索抗滑桩加固滑坡工程的优化设计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7.
正武汉岩土力学研究所崔臻等在岩石地下工程抗震研究中取得进展。他们采用位移非连续理论与时域递归方法,揭示地质结构面对地震波透反射特征的应力、频率、幅值依赖性,提出考虑高山峡谷地形局部场地效应的地震动输入机制;同时发现长大地质结构对洞室地震动力响应的控制作用,揭示洞室在地震作用下的破坏机理,提出一  相似文献   

8.
以2009年以来江西省地震台网记录到的86个ML2.5以上地震事件的波形资料为研究对象,通过遗传算法获得介质的品质因子和台站场地响应,并在此基础上计算地震的震源谱参数。结果显示,江西地区Q值与频率f的关系式为Q(f)=323.1f0.505 9;大部分台站的场地响应在频率域表现为平坦型,整体上与台站基岩性质相符;近震级ML与地震矩M0在单对数坐标下呈线性关系,地震矩与拐角频率呈负相关特征,应力降与地震矩之间没有显著相关性;震源半径与应力降存在显著的双对数关系。  相似文献   

9.
地震边坡稳定性是岩土工程和地震工程中研究的重点问题之一。针对锚杆格构支护的均质土坡在地震荷载作用下的动力响应,通过振动台模型试验,分析了不同坡高地震加速度和速度响应规律、边坡位移特征及支护结构破坏特征,揭示了均质土坡及其支护结构在地震作用下的变形破坏机理。结果表明:随着振动次数的增加,边坡模型自振频率逐渐降低;低频动荷载作用下坡体上部加速度响应最大,但随着振动频率的增加,放大作用降低,即边坡对低频振动波有放大作用,而对高频振动波却有滤波作用;振动频率较小时,坡体整体速度较大,但不同高度差异较小,破坏并不明显;振动频率接近模型边坡自振频率时,坡体上部速度最大,下部速度最小,且变化明显,破坏性最大;动荷载作用过程中,滑坡体的变形模式表现为旋转位移和水平位移,滑体和基体间相对位移上部较大;支护结构破坏时,上层锚杆和中层锚杆被拔出,上部格构发生严重隆起;虽然边坡做往复运动,但最终仍有一定相对位移;在设计支护结构时,要适当加长上部锚杆的长度,并且对中、上部格构进行补强。  相似文献   

10.
地震动力作用下土-地铁隧道模型分析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针对地铁建设中典型的马蹄形断面隧道建立比例尺为1∶20的分析模型,并采用数值分析方法研究马蹄形隧道处于单一土层及工程所处区域典型的成层土体中时的动力响应.分析结果表明,在单一土层中由于土体的约束作用,结构产生的位移以整体沉降为主,在成层土体中除产生一定的整体变形外还伴随一定的扭转变形.在两种地层情况下马蹄形地铁隧道在地震动力作用下的动力加速度响应、竖向位移均在拱顶处产生最大值,其中在单一土层中的加速度响应最大值为结构中部加速度的2.29倍.结构在顶部和侧板处所产生的动应力响应值也较大.研究表明,地震动力荷载作用下顶板、侧板均为受力较大部位,在设计和施工中应予以充分重视.  相似文献   

11.
建筑物附加应力的影响深度是评价采空区新建建筑是否会破坏冒落带和导水裂隙带内的应力平衡状态,进而引发破碎岩体"二次沉降"的重要依据。该文介绍分析了矩形基底建筑在均布荷载作用下角点附加应力对地下影响深度的计算原理,提出了使用线性逼近的方法,分别将复杂、非线性的土层自重应力函数及建筑物附加应力函数转化为线段微元,通过计算两直线段交点来获得建筑物附加应力影响深度的方法,并使用C#语言编制了相关计算程序。结合工程实例,分析了建筑物附加应力影响深度与土(岩)层容重、建筑物荷载、地基面积、地基形状的关系。  相似文献   

12.
研究了土层的随机地震反应分析方法 ,建立了基岩输入地震动加速度功率谱函数为白噪声和过滤白噪声时土层的动力可靠度计算理论  相似文献   

13.
This study investigated the influence factors on the seismic response and deformation modes of retaining walls using large-scale model shaking table tests. Experimental results showed that the distribution of peak seismic earth pressures along the height of a wall was a single peak value curve. The seismic earth pressures on a gravel soil retaining wall were larger than the pressures on the weathered granite and quartz retaining walls. Also, the peak seismic earth pressure increased with increases in the peak ground acceleration and the wall height. The measured seismic active earth pressures on a rock foundation retaining wall were larger than the calculated values, and the action position of resultant seismic pressure was higher than 0.33 H. In the soil foundation retaining wall, the measured seismic earth pressures were much smaller than the calculated values, while the action position was slightly higher than 0.33 H. The soil foundation retaining wall suffered base sliding and overturning under earthquake conditions, while overturning was the main failure mode for the rock foundation retaining walls.  相似文献   

14.
2019-06-17四川省宜宾市长宁县6.0级地震后,双河镇布设了多个地震监测仪器,以获取不同场地条件下的地震动相关参数.研究结果表明:1)在同一介质下,60 m高程对地震动的峰值加速度放大可达1~3倍,阿里亚斯强度放大可达2~5倍,同时微地貌的不同可使放大效应具有一定的方向优势;2)在同一高程不同介质条件下,相较于砂...  相似文献   

15.
阿博高速公路软土地基沉降监测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沉降观测是验证软土地基设计、指导施工的重要手段,对阿荣旗至博克图高速公路K42+400~K42+500段软土地基处理后现场沉降观测结果及差异沉降量进行分析,表明沉降主要发生在集中填筑期内,沿路基横断面沉降量的分布是不均匀的;验证了采用砂垫层+土工格栅法处理软土地基对减小横向差异沉降和提高地基承载力效果良好。  相似文献   

16.
以厦门某海底隧道勘察为靶区,采用电磁气泡震源系统激发地震波,在火成岩发育区进行水域地震映像实验,较好地查明了海底水深界面、淤泥(砂层)和基岩面的分界线。实验结果表明,水域地震映像法对海域火成岩发育区是一种有效的物探方法,可以为海域地质勘察提供可靠的地质参考依据;利用水域地震映像勘探既可以较好地弥补钻探缺陷,又能极大地节约经济成本。  相似文献   

17.
岩溶地区的基岩中常有溶洞发育 ,在以基岩作桩端持力层时 ,溶洞的埋深、大小等情况的差异 ,常影响着工程的造价、工期、安全等 ,文章以贺州市人民医院住院大楼为例 ,探讨了压力灌浆技术在溶洞处理中的基本工艺 ,采用压力灌浆处理溶洞 ,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18.
The finite element method was used for analysis of raft foundation design in high-rise building. Compared with other conventional methods, this method is more adapted to the practical condition since both superstructure stiffness and soil conditions were considered in calculation. The calculation results by example show that the base reaction is more uniform and the maximum reaction decreases obviously. Accordingly, the raft foundation design is more economic without any loss of security for high-rise building.  相似文献   

19.
PS测井技术是地震勘探方法之一,也是一种简便、快速、准确的原位测试技术。该文介绍了单孔法PS测井的原理及其在铁路工程勘察中的应用,主要包括根据等效剪切波,进行建筑抗震场地类别划分,铁路工程抗震场地类别划分。根据岩土动力学参数,达到评价岩体质量和划分围岩类别目的,利用剪切波速法估算岩土的承载力基本值。通过青岛机场隧道场地的工程实例说明了PS测井技术在岩土工程勘察设计中的应用情况及应用效果。  相似文献   

20.
The finite element method was used for analysis of raft foundation design in high-rise building. Compared with other conventional methods, this method is more adapted to the practical condition since both superstructure stiffness and soil conditions were considered in calculation. The calculation results by example show that the base reaction is more uniform and the maximum reaction decreases obviously. Accordingly, the raft foundation design is more economic without any loss of security for high-rise building.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