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强对流天气突发性强,破坏力大,严重危害社会经济和人民生活。同时,强对流天气又是多尺度系统多种因子综合作用的结果,单一的方法预报效果较差,为了做好强对流天气的预报和服务工作,本文研究了一个强对流天气综合预报方法,应用多种预报工具和多渠道信息,为强对流天气提供12—36小时的预报信息。  相似文献   

2.
谢静芳  王宝书 《吉林气象》2005,(4):13-14,17
分析了长春市气温日变化的气候和天气特征,将统计方法与天气学方法相结合建立了长春市气温逐时预报方法。该方法在考虑不同季节太阳和地面辐射对气温日变化影响的基础上,同时还考虑了气团替换对气温变化的影响,给出了转折性天气气温变化的天气概念模型,可供预报人员参考。对实际预报结果的检验表明,该客观预报方法的准确性和稳定性均显著超过主观经验预报,与日极端气温主观预报水平接近。  相似文献   

3.
用ECMF作为基本资料,对北半球超长波进行分型后,做寒潮中期预报。并对伴随寒潮天气出现的灾害性天气采取逐步逼近的预报方式,制作了冬半年天气服务预报系统,实现了预报客观自动化。  相似文献   

4.
本文用逐步回归和逐步判别方法,以天气雷达回波参数和气象因子为预报因子,建立了判断强对流天气和作短时预报的方程,并对它们进行了分析讨论、比较和检验。结果表明,这是判断和预报强对流天气的一种有效方法,尤其是逐步判别法不仅能预报强对流天气的有无,还能预报其强度等级。  相似文献   

5.
研究大气的可预报性和预报误差产生的原因,对于改进数值预报,提升业务预报技巧具有重要意义。集合敏感性基于具有流依赖特性的集合预报,通过建立预报与初始场或前期预报大气状态之间的统计关系,为揭示与预报对象可预报性相关的动力学特征及理解预报误差来源和传播机制提供了一种新方法。同时,介绍了集合敏感性的定义和度量,并综述了其针对典型天气系统和高影响天气事件研究的进展,并讨论了该方法的优势和局限性。  相似文献   

6.
天气关键区大气低频波延伸期预报方法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针对上海地区强降水过程预报,根据大气低频振荡特性和使用Micaps 700 hPa位势高度场资料,提出了一种新的预报方法——“天气关键区大气低频波延伸期预报方法”,确定了天气关键区的范围和分析了天气关键区的低频变化特征。该方法的重点内容是天气关键区的低频波特征、各关键区低频气流辐合及其与降水过程的联系。2010年该方法在上海春季业务预报中取得了比较好的预报结果,尤其是对重大事件的预报服务。  相似文献   

7.
王达文  朴致淳 《气象学报》1983,41(1):115-120
数值预报中的套网格方法,国外已经用于实际业务工作。套网格有二种方式:一种是粗、细网格分别计算,在积分过程中细网格的边界值由粗网格的预报值不断更新,它只存在一个方向的影响;另一种是粗、细网格分别预报,不仅细网格的边界值取自粗网格的预报值,同时细网格的预报值还要传递给粗网格,即存在着二个方向的相互作用。目前大量使用的是第一种方式的套网格。针对一些特殊的天气系统如台风等,还设计了移动型套网格模式。  相似文献   

8.
密云水库流域性暴雨的短期预报方法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探索密云水库流域性暴雨的预报,着眼于影响暴雨的天气系统,从数值预报的解释应用入手,试验制作了密云水库流域性暴雨预报方法。通过整理1970-1993年24年间水库流域内20个水文站雨量资料,分析45个暴雨天气样本与历史天气形势和数值预报产品的关系,筛选出预报指标和预报因子,使用数值预报产品的解释应用方法,根据天气环流形势的分型,分别组建了6、7、8月每个月份的未来24小时暴雨天气预报方程。预报检验表明该预报方法是可信的,同时也表明客观划分环流型、筛选预报因子、恰当确定暴雨标准等是预报方法的关键。  相似文献   

9.
内蒙古乡镇精细化预报模型及业务试验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文章利用县级台站天气实况插值生成乡镇天气实况资料库进而建立乡镇MOS预报方程的处理方法,建立了内蒙古1242个乡镇及一般风景点24小时天气要素精细化客观预报模型,并建成了业务化系统进行了业务试验运行。预报效果检验表明,这一方法是一种可行的精细化预报研制技术,其预报效果明显好于中央台精细预报指导产品,个别要素甚至略好于人工订正产品,完全可以应用于业务工作中。  相似文献   

10.
王双一 《气象学报》1990,48(2):190-197
本文提出了一种区别于一般统计方法的要素预报模式,该模式称为天气-动力相似预报模式。该模式对于转折性天气过程有较好的预报效果。  相似文献   

11.
利用气象卫星拍摄大面积云层照片,是监视天气的一种好方法。卫星云图就是将气象卫星拍摄的云层照片,以电视传真的方式传送到地面接收站,并冲洗成照片。卫星云图的应用,为天气分析和预报提供了一种新的直观和大范围的云层资料,尤其是对台风的监视、跟踪、定位,更显示了它的作用。实践证明,卫星云图对于高原,海洋等气象台站稀少的边远地区,是天气分析预报的一种重要的工具;对于测站较密、观测资料较多的地区,也是一种有用的预报工具。  相似文献   

12.
朱官忠 《气象》1978,4(11):10-10
做好县站预报,关键是要有一套行之有效的县站预报工具和方法。我国县站预报从1958年诞生以来,经过广大气象工作者的努力,已经创造了曲线图、时间剖面图、点聚图等各种县站预报工具,为我国县站预报的发展做出了贡献。但要形成一套完善的县站预报工具和方法,还有待于继续开展县站预报工具的研究和改革。 为了适应县站独立制作预报的需要,一种好用的县站预报工具或方法,必须具备:①反映天气过程较明显;②反映天气系统的能力较强,③对本地未来天气(特别是重大灾害性天气)有较好的预示作用  相似文献   

13.
孟祥翼 《气象科技》2017,45(6):1049-1057
利用2000—2014年5月1日到6月10日河南省121个气象观测站点的逐日观测数据、欧洲中心模式预报资料,对河南省干热风天气进行分析,总结了干热风天气形势分类模型,同时利用多元回归法建立了河南省干热风天气的客观预报方法。分析结果得出:河南省干热风天气发生主要形势为西北气流型、高压脊型和纬向环流型3类;通过多元回归分析筛选出日最高温度预报因子为前一日最高气温、当日最低气温、08:00气温、EC850hPa 24h温度预报,相对湿度预报因子为EC850hPa 24h相对湿度预报、前一日14:00相对湿度、当日08:00露点温度,风速预报因子为EC细网格过去3h10m阵风预报,建立温度、湿度和风速3要素的预报方程;利用预报方程对2014年预报时段的天气进行检验,结果表明,对于轻干热风预报的TS评分为62%,重干热风预报的TS评分为64%。  相似文献   

14.
依据运筹学中的线性规划原理,建立了一个多意见(天气预报模式、指标)下的优选方法,即预报决策模式。该模型对于同时出现的不同意见(多模式预报结果不共性)具有解决如何选择的问题,即最终预报决策最优方法。方法不直接作天气预报,但依据各模式对天气贡献率的大小,直接挑选出最佳预报模式,从而对天气作出最佳的预报。  相似文献   

15.
数值预报特别是集合预报技术大大提高了对极端天气的预报能力,目前对于温度、风、降水等要素,欧洲中心基于集合预报产品计算的极端指数产品为其极端性提供了定量化依据。但目前尚没有应用于业务预报的强对流天气极端指数产品,本文统计了与强对流天气密切相关的物理量,并计算了其极端天气指数,统计了极端天气指数在不同强对流天气中的阈值分布。结果表明,极端天气指数与强对流天气有密切的关系,且不同类型的强对流天气极端指数的分布和阈值具有各自的特点。基于上述结果,利用极端指数和模式降水资料,使用支持向量机方法,建立了不同类型强对流天气的客观预报方法,为业务预报极端强对流天气提供客观支持产品。  相似文献   

16.
在分析冰雹天气产生的天气类型、相关要素场分布的基础上,指出一般单因子或组合因子在预报模式应用中的利弊,设计了一种由时间范围、空间区域和物理量特征三者组成的时空动态的集合因子方法,用来制作冰雹预报.同时还对集合因子的设计原理,加工处理,应用检验及预报模型建立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17.
基于聚类天气分型的KNN方法在风预报中的应用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下载免费PDF全文
以模式识别和相似预报思想为基础, 建立基于自组织神经网络 (SOM) 的聚类天气分型和交叉验证的K最近邻域非参数估计仿真模型 (KNN)。该模型首先以自组织神经网络技术对西北地区的高空流场和高度场进行聚类分型, 针对不同天气形势下的历史样本, 通过交叉检验, 分别寻求各类天气型下的最佳K组合。为了验证聚类天气分型对KNN方法的影响, 使用2003—2006年冬半年T213数值预报产品和宁夏日最大风速资料, 同时建立了宁夏冬半年日最大风速≥6 m/s天气分型和未分型的KNN预报模型, 并对2007年1—5月进行了预报试验, 预报评估结果表明:天气分型后的预报模型总体上降低了预报空报率, 提高了预报准确率, 特别是某些类天气型, 提高幅度更大, 为分类相似预报开拓了思路。  相似文献   

18.
根据天气类型划分欧洲中期天气预报中心的集合预报产品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该研究的主要目的是找出一种对集合预报产品进行释用的新方法。其基本假定是集合预报要素在一定程度上代表了未来可能发生的天气形势。为了解决天气尺度在中期预报的不可预报性问题 ,引入了天气类型的概念。对集合预报进行划分的方法是 Diday提出的动力模糊法 ,初始划分时的重心由天气类型定义 ,划分用到的距离是位移和最大相关方法。根据城市块 (City- Block)距离找出了影响中国的按冬夏两季划分的天气类型 ,初步划分结果表明 ,欧洲中期天气预报中心的集合预报系统可以预报出横槽转竖型天气类型的演变情况 ,在夏天的预报效果则没有冬天好。  相似文献   

19.
留小强 《气象》1988,14(8):41-44
一、前言 不同的天气系统有其相应的特征,在日常预报业务中,为了提高天气预报准确率,采用天气分型来突出反映各类天气系统的特征。从广义上讲,分型是一种动态模型预报方法,部分考虑了预报因子的非线性作用。在现有的历史样本不太大或者某类天气型所含的样本较小的情形下,天气分型所概括的天气系统的特征受个别随机样本的影响很  相似文献   

20.
从天气系统、物理量条件出发 ,分析了 1 998年 7月 1 2~ 1 3日呼和浩特地区出现的一次暴雨、大暴雨天气过程 ,找出了结合地区特点及具体天气情况 ,着眼于影响降水的天气系统 ,运用多种数值预报产品 ,结合预报经验综合考虑的预报着眼点。探索数值预报产品与天气图配合使用的方法 ,从而积累经验 ,提高预报水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