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随着中国加入WTO和申奥成功,中国经济更加快速发展,对矿产资源的需求量日益增加,特别是一些稀有金属和具有战略意义的金属元素。铌(Nb)、钽(Ta)、锆(Zr)、铪(Hf)金属元素就属此类,它们广泛地应用于航天、航空、电子、核电等高科技领域。目前在国内外矿产市场上是非常紧俏的矿产资源。而铌、钽、锆、铪金属元素与放射性元素铀(U)、钍(Th)、钾(K)密切相关,这就为核工业地质系统的优势-放射性物化探提供了机遇和挑战。  相似文献   

2.
江汉盐湖盆地原油中微量金属元素的分布及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杨志琼  段思宏 《沉积学报》1987,5(4):137-146
利用发射光谱粉末法,定量测定江汉盐湖盆地72个原油样中的钴、锗、锆、钼、铬等13个微量金属元素后查明,这些元素在地层剖面上的分布有明显规律。除镁及铅以外,11种金属元素的含量随地层变老和原油成熟度增加而减少。如潜一段重质原油中钼、钴的含量比下伏地层高出15倍左右,锗只在潜一段原油中存在。11种元素的含量还随原油的比重、粘度、合硫量、沥青质、胶质及卟啉化合物的增加而增加。利用这些分布特点可区别不同油层的原油,也可推测油气运移的方向。  相似文献   

3.
煤系中关键金属元素的赋存状态、分布规律、成矿机制以及有效提取和综合利用的研究是近10年来煤地质学等相关领域的研究前沿和热点问题,国内外学者在煤系中关键金属矿床的发现,关键金属元素赋存状态,成矿物质来源、迁移、富集和保存,开发利用潜力评价,精细勘查技术研发,关键元素的分离提取等方面取得了重要研究进展,为煤系关键金属矿产资源的开发利用奠定了坚实的理论和技术基础,同时在揭示与煤系关键金属相关重大地球科学问题方面取得了长足进展。本文结合国内外近些年来的进展,对煤系中关键金属元素(主要是锗、镓、锂、铌、锆等)的成矿作用进行了总结和凝练,指出了存在的问题及其解决方案和思路。  相似文献   

4.
李冰  何红蓼等 《地质通报》2003,22(2):130-134
简要介绍了痕量超痕量分析新技术新方法在地质调查中的开发应用研究进展,内容包括地质调查项目背景和重要性,锍镍试金-ICPMS测定贵金属元素分析方法,高压密封酸溶-ICPMS在测定地质样品中痕量超痕量稀土、稀有稀有散、铌钽锆铪等47种元素的应用,卤素等非金属元素分析方法等研究进展及成果。  相似文献   

5.
成永生 《矿物学报》2012,(Z1):18-19
铟(In)是稀有金属元素,也是一种战略性金属,在地壳中含量很低,通常呈分散状态产于各类地质体中。铟具有十分独特的物理和化学性能,如熔点低、沸点高、传导性好等。因此,铟被广泛应用于电子计算机、能源、电子、光电、国防军事、航空航天、核工业和现代信息产业等  相似文献   

6.
采用金属螯合物气相色谱分析微量和超微量金属元素是气相色谱领域中一种行之有效的方法。Ross等报导了此法对贵金属元素铑的定量测定也具有很高的灵敏度。国内关于采用金属螯合物气相色谱法测定铑的研究工作尚无报导。本工作以三氟乙酰丙酮的苯溶液为螯合萃取  相似文献   

7.
堇青石综合利用现状与展望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堇青石具有热膨胀系数低,热导率小,抗热震性能好,介电常数低,介电损耗小,化学稳定性好等特点,是一种具有多用途的非金属矿物原料,既可单独作为材料使用,又可与其他材料进行复合,制备出复合材料来使用,被广泛应用于冶金、电子、汽车、化工、环境保护等领域,可用作优质的耐火材料、电子封装材料、催化剂载体、泡沫陶瓷、生物陶瓷、印刷电路板和低温热辐射材料等。本文根据近年来堇青石在结构陶瓷、耐火材料、多孔材料、红外材料、介电材料和电子封装材料等领域应用的相关报道文献加以汇总,系统地介绍了堇青石材料的综合利用进展。  相似文献   

8.
第一行过渡金属元素及痕量贵金属元素高度富集在硫化物矿物中,常形成具有工业意义的矿床,使得硫化物具有重大的经济价值。对天然硫化物矿物中的这些痕量金属元素丰度及其分布的研究,在矿石成因学、经济地质学、环境地球化学等领域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激光剥蚀-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LA-ICP-MS)微区分析技术是一种强大的痕量元素分析工具,非常适合直接分析硫化物矿物中痕量元素的浓度及其空间分布。由于硫化物的激光剥蚀特性与硅酸盐及氧化物不同,分析校准用的标准物质又极度缺乏,严重阻碍了这一技术在硫化物矿物微区分析中的应用。本文评述了硫化物简介、硫化物中痕量金属元素分析的意义、LA-ICP-MS微区分析技术在硫化物矿物痕量元素分析中的优势及近年来的应用进展、硫化物分析中的干扰与校准、包含铂族元素及金的硫化物标准物质的研制进展及合成硫化物标准物质最有应用前景的方法。  相似文献   

9.
采用金属螯合物气相色谱分析微量和超微量金属元素是气相色谱领域中一种行之有效的方法。Ross等报导了此法对贵金属元素铑的定量测定也具有很高的灵敏度。国内关于采用金属螯合物气相色谱法测定铑的研究工作尚无报导。 本工作以三氟乙酰丙酮的苯溶液为螯合萃取剂,进行了螯合萃取过程的条件试验,并采用在高温下操作的~(63)Ni源电子捕获检测器,具有高灵敏度  相似文献   

10.
成矿金属元素的溶解性分析和测试技术发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成矿过程中金属元素的溶解性是地球化学研究的一个重要领域.探索开放、非平衡状态下地质流体中金属元素的溶解性有助于了解矿床成因和成矿机制.成矿体系的温度、压力和成矿流体的盐度、pH值、fH2O、fHCl及络合物配体(F-、Cl-、S2-等)的浓度等均对成矿金属元素的溶解性有着重要影响.对于成矿体系状态、近年来国内外关于成矿金属元素溶解性的研究及人工合成流体包裹体、傅里叶红外光谱、显微激光拉曼光谱、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法、扩展X射线吸收精细结构和紫外-可见光谱技术在金属元素溶解性方面的应用进行了阐述;认为热液金刚石压腔与拉曼光谱仪联合进行的高温谱学技术可以为实现成矿模拟实验和进行谱学原位测量进而解决成矿流体中金属元素的溶解性问题提供一条新思路,具有广阔的前景.  相似文献   

11.
张振芳 《地质与勘探》2021,57(6):1257-1268
非洲的锆资源丰富,沿海岸带成群连片分布。通过对非洲51个锆矿床(点)的地质特征、时空分布及勘查开发历史和现状等进行分析研究,查明非洲的锆资源具有分布集中、规模大、易采易选,伴生矿物种类多,综合利用价值高等特点。非洲已查明锆储量占全球52%,其中莫桑比克、南非、马达加斯加、塞内加尔和肯尼亚集中了非洲99%的锆矿资源。矿床类型以滨海锆砂矿为主,矿体多为平行海岸线的沙丘群,通常为上新世-全新世未固结的薄而平坦的砂层,走向延伸10~100km,重矿物以锆石、金红石和钛铁矿为主,含量2%~12%。非洲锆矿的勘查始于20世纪20年代的尼罗河三角洲,开发始于20世纪50年代的南非,特诺、力拓等大型矿业公司是非洲锆矿开发的主力,济南域潇集团等中资企业近年来积极参与。非洲的锆矿开发主要集中在南非和莫桑比克,近10年来的产量约占全球锆产量的40%,成为全球主要锆资源供应地。马达加斯加和肯尼亚的锆矿资源丰富,是与中国签署共建“一带一路”谅解备忘录的国家,与中国在锆矿资源领域的合作潜力巨大。  相似文献   

12.
锆是一种重要的稀有金属。锆元素早在1789年就为化学家所发现。但是直到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前夕,随着原子能工业的兴起和冶金技术的改进,金属锆才成了尖端工业的重要原料。金属锆具有耐高温(熔点1860℃)耐蚀和吸收中子的能力很低(仅0.8巴尔恩)等优良特性,在原子能工业、特种合金工业(耐热耐蚀合金),  相似文献   

13.
花岗伟晶岩富集锂铍铷铯铌钽等稀有金属元素,准确测定其中的大离子亲石元素、高场强元素和稀土等微量元素,可用于判断成矿流体物质来源、成岩构造环境。目前的测试方法研究主要集中在锂铍铷铯铌钽等少数元素,样品消解方法有四酸敞开法、五酸敞开法、密闭酸溶法等,存在难溶矿物分解不完全、锆铪钍铀和稀土等元素回收率偏低等问题。本文对比了盐酸-硝酸-氢氟酸-高氯酸敞开消解法、盐酸-硝酸-氢氟酸-高氯酸-硫酸敞开消解法、硝酸-氢氟酸密闭消解法三种方法的分解效果。结果表明:四酸消解法中,铌钽锆铪钨和重稀土元素结果严重偏低;五酸消解法由于采用硫酸-氢氟酸-过氧化氢体系提取,有效地防止了铌钽的水解,铌钽钨等元素测定结果准确,但锆铪钡铅和轻稀土元素测定结果偏低。硝酸-氢氟酸密闭消解法使用王水代替硝酸进行残渣复溶,促进了铌钽锆铪和稀土等元素的复溶,采用电感耦合等离子体发射光谱和质谱法(ICP-OES/MS)可以准确测定花岗伟晶岩中稀有金属、稀土元素等32种元素,方法检出限为0.004~2.50μg/g,精密度(RSD,n=12)为1.0%~8.3%。将该方法应用于8种花岗岩、伟晶岩及稀有金属矿标准物质和三种类型实际样品...  相似文献   

14.
彭程 《地质与勘探》2023,59(5):1128-1144
莫桑比克是我国锆钛砂矿进口量最大的国家,楠普拉省锆钛砂矿项目是我国在莫桑比克、乃至非洲运营最成功的锆钛砂矿矿山项目之一,为境外锆钛砂矿项目提供可复制、可推广的经验。本文以莫桑比克楠普拉锆钛砂矿矿山多年的地质勘探和矿山工程等方面实践数据为基础,运用类比和统计学原理对矿山项目的地质特征、矿体特征、矿砂质量特征和矿物含量特征等进行研究。研究表明:(1)锆钛砂矿等重矿物主要赋存在第四系海岸砂丘(沙丘和滩涂)中,原矿砂中TiO2和ZrO2含量为0.77%和0.11%、中细粒占91.45%,锆钛砂矿矿物中粉细粒占82.84%~87.51%;(2)原矿砂中钛铁矿和金红石形态的钛元素分布率为88.14%和7.55%,锆英石形态的锆元素分布率为94.73%,原矿砂选矿试验可获得54.35%TiO2的钛铁矿精矿和65.92%ZrO2的锆英石精矿;(3)原矿砂中锆英石与钛铁矿的品位相关系数不低于0.92,锆钛砂矿品位与深度的相关系数不低于0.80,且随着深度增加先增大后减小,锆钛砂矿品位与矿体的厚度和宽度呈反比,相关系数...  相似文献   

15.
<正>锂(Li)是1817年瑞典化学家Johan August Arfwedson在矿物中发现的一种金属元素,随着科技的发展,这种金属的重要性与日俱增。它在现代工业、新能源产业、国防等领域有广泛的用途,尤其在电池、轻工业、航空航天、原子能领域是不可或缺的重要元素,也因此成为各国争夺的战略资源,常被称为“白色石油”“高能金属”。我们的生活早已离不开“锂”! 20世纪末以来,随着电子工业的飞速发展,特别是锂电池的开发、利用,极大地推动了对锂资源的开发、利用。  相似文献   

16.
云秉崑 《地质科学》1959,2(7):206-208
要发展各种尖端工业,就需要有研究各种尖端工业所需的原料--希有元素。研究希有元素是目前迫切任务之一。现在我们就来谈谈有关希有元素锆与铪的地球化学。首次提炼出金属锆是在1914年。锆的比重为6.6,熔点2,500℃。锆主要用来制造各种特殊合金钢,用以提高合金的质量。锆钢的特点是能耐高温,同时具有良好的可塑性。金属锆与镁(40%)的合金可用作无烟闪光(闪光信号及照象)。  相似文献   

17.
在洛恪顿铅锌多金属矿5勘探线地电化学勘查剖面上采集了电提取前后的土壤样品,开展了全量及顺序提取"七步法"分析测试,对比结果表明:地电化学过程所提取的元素是以多种相态存在于土壤介质中的,以水溶态、离子交换态、碳酸盐结合态等活性相态为主,同时颗粒较小的弱活性相态,甚至残渣态颗粒也可被电化学过程所迁移、吸附;电提取后,土壤中多数元素某一种或几种相对活性相态含量与矿体产生了极好的空间对应关系;较浅的运积物覆盖层及深部有矿体或矿化体存在,可导致电提取后土壤中多数微量金属元素全量显著增加,这表明地电化学方法在运积物覆盖区具有较大的勘查适用性。  相似文献   

18.
<正>近年来,随着新能源、新材料等战略新兴工业在全球范围内的快速崛起,对萤石和氟资源的需求不断增长,预计到2025年,全球萤石消费量将达到771万t,届时全球萤石产量将低于消费量,全世界都将面临萤石资源短缺的情况。氟(F)是1886年法国化学家亨利·莫瓦桑(Henri Moissan)从萤石中分离的一种非金属元素,也是现代工业中极为重要的原材料,而萤石是自然界中最主要的氟来源,氟被称为“第二稀土”。萤石作为一种重要的、  相似文献   

19.
陈繁荣  裘愉卓 《地球化学》1995,24(C00):24-32
江西贵溪冷水坑矿床为-大型-超大型Ag,Pb、Zn矿床,在矿床深部和矿化花岗斑岩体的中心部位有铜矿化现象,但未构成工业矿体。本文将冷水坑成矿体系作为一种含H2S、CO2以用Fe、Cu、Pb、Zn、Ag、Au等金属元素的NaCl型降温成矿热液体系,根据矿床的矿物共生组合及其成矿物理化学条件,认为上述各金属元素在成矿热液中的饱和浓度应分别受黄铁矿或磁黄铁矿、黄铜矿、方铅矿、闪锌矿、辉银矿和自然金的溶解反应控制,并在假定模拟起始温度条件下各金属元素的浓度分别等于其饱和浓度的基础上,对上述金属元素在360-175℃,温度区间内的迁移与沉淀过程进行了计算机数值模拟,在模拟过程中有48种溶解类型参加了计算。其结果不仅与矿床的矿物生成序列基本一致,合理地解释了冷水坑矿床的矿化与蚀变分带,更重要的是,模拟结果还表明,冷水坑成矿热液中富含Cu,但由于其成矿体系的地球化学演化不利于Cu的沉淀和富集,因而未形成工业铜矿体,从而得出了富含金属元素的热液不一定成矿的结论。因此,就冷水坑矿床源区的成矿地球化学特征而言,完全有可能在适宜的地质和地球化学条件下形成具有较大经济价值的铜矿床。冷水坑矿床中缺少具有经济价值的金矿化则表明其矿源中可能贫乏容易被活化转移的Au。  相似文献   

20.
锌稳定同位素地球化学综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锌是生物生命必需的微量元素和与人类活动息息相关的金属元素。随着样品纯化技术的提高和新一代质谱仪的开发应用,锌同位素体系已成为近年发展起来的金属(非传统)稳定同位素地球化学的一个热点领域,得到国内外学者的广泛研究。对最新的锌稳定同位素研究结果进行了系统总结,分别从分析方法、分馏理论、储库同位素组成以及应用等方面进行了论述。锌同位素已被广泛应用到天体化学、海洋、大气以及地球深部等诸多地球科学研究领域,大大提高人们对全球锌及其他重金属元素生物地球化学循环的认识。锌同位素在宇宙化学、环境地球化学、古气候环境重建以及健康及生物医学领域将具有非常大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