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84 毫秒
1.
蓝镜头     
《海洋世界》2010,(5):F0002-F0002
2009年11月24日,科学家在数千米深的海底发现了数千种奇特物种。这些新发现物种最深的生存深度达到约4800米,它们承受着人体骨骼所无法承受的压力。此外,科学家们在200米深度的海水中发现了17650种海洋生物,  相似文献   

2.
德国雷根堡大学的科学家在冰岛北部大西洋火山区约 1 2 0 m深处的海水中发现一种微小细菌 ,它是有史以来人们发现的最小生命体。这一发现对科学家研究生命起源有着重大意义。新发现的细菌被命名为“骑火球的超级小矮人”,其体积相当于大肠杆菌的一百六十分之一 (约 1 / 50 0 0 mm)。科学家说 ,新发现的细菌只拥有约 50万个基因物质 ,比迄今发现的最小细菌生殖道支原体还少 8万个德国科学家发现最小生命体  相似文献   

3.
正目前,科学家提除了解决全球气候转暖的一种激进方案——将南极洲融化冰水进行冷冻处理,这一方案将有助于处理海洋温度升高产生的问题。近期一项研究发现20世纪全球海平面升高幅度超过过去29个世纪,科学家发现20世纪全球海平面升高了14厘米,是没有全球气候转暖效应下海平面升高幅度的2倍。这一方案是德国波兹坦气候效应研究所科学家提出的,虽然融化海水可以冷冻成为固体冰,但是这将使南极海岸更多冰  相似文献   

4.
《海洋世界》2012,(10):10
据国外媒体报道,一名潜水摄影师在海底发现了一个类似"麦田怪圈"的神秘图案。经研究发现,该神秘怪圈竟然是一种长十余厘米的河鲀鱼为求偶而"创作"的。一位日本潜水摄影师在日本奄美大岛附近海域24米深的海底发现了一个直径为1.8米左右的"怪圈"。通过水下摄影机的拍摄,工作人员发现这个酷似外星图案的怪圈竟然是一只仅有十几厘米长的河鲀鱼没日没夜地努力用它小小的鱼鳍制作而成的。更为有趣的是,河鲀鱼千辛万苦"挖凿"出这样神奇图案的目的居然是为了吸引异性。雌性河鲀鱼看见该图案后会被吸引过来,  相似文献   

5.
人们发现它时,它的全身已被泥沙和贝壳覆盖,在清理沉船后,人们开始对沉船进行考察。这艘沉船大致呈南北方向,长度约25米,最宽处为5.5米。它的道柱和主、尾龙骨皆为方形,宽达30厘米,航柱长4米,主龙骨长16米,尾龙骨长5米。在外置龙骨上方、船舱内侧还有一道与外置龙骨完全平行对应的子龙骨,这是一种很特殊的加强结构。  相似文献   

6.
《海洋世界》2008,(4):6-6
一个国际科学家小组发现,由于缺氧和海洋中缺乏重金属元素钼,地球上生命的进化曾中断了约20亿年。  相似文献   

7.
《海洋世界》2015,(5):3
<正>近日,科学家在北非国家摩洛哥发现了一块有4.8亿年历史的史前龙虾化石,其肢体特征与现代甲壳类生物相似,科学家相信是甲壳类生物的始祖。报道称,这种龙虾头部长有布满刺状物的"肢体",用来过滤海水中的微生物进食。科学家认为,这或许是至今为止发现的最古老的滤食动物。该化石保存完好,长约2米,比人类还要高,体形呈立体状。它被归类为奇虾科,甲壳、昆虫及蜘蛛便是由奇虾科进化而成。此外,  相似文献   

8.
莫杰 《海洋信息》1997,(12):27-27
厄尔尼诺现象是太平洋赤道带大范围内和大气相互作用后失去平衡而产生的一种异常气候现象。 科学家调查研究结果认为,厄尔尼诺现象的成因是热带太平洋水域受到由东南向西北方向运动的信风(洋面上的一股强风)影响,大片海水被吹起来,造成澳大利亚附近的洋面比南美地区洋面高出约50厘米。这种现象导致与信风相反的方向上空形成一股暖流,这股暖流  相似文献   

9.
《海洋世界》2008,(6):9-9
看见面包上长了霉菌,大多数人会立刻将其扔掉;然而,有些人却可以从这些小型真菌中看到诸多可能性,美国密苏里大学的科学家帕特里克·许和他的研究小组发现了霉菌生殖过程中的一种新机制——该机制通过在减数分裂中“关闭”不匹配基因(“关闭”后该基因将无法表达),避免了非正常的遗传突变。许说:“对霉菌的这种‘定位不匹配基因并关闭之’机制的研究。  相似文献   

10.
《海洋世界》2008,(11):9-9
2002年,科学家在加拿大亚伯达发现12根臂骨和腿骨,它们来自7000万年前的某种生物。最近,科学家对这些古老的骨头进行了分析鉴定,认为此生物是相貌奇特的恐龙家族Alvarezsaur中的成员。加拿大卡尔加里大学的古生物学家尼克·朗里奇表示,这是一种非常奇怪的动物,它的身长仅0.7米,很可能是迄今为止在北美发现的最小的恐龙。  相似文献   

11.
ODP 149航次的科学家在伊比利亚西部洋-陆过渡带意外发现了广泛的上地幔露头.经钻孔确定了伊比利亚深海平原700m厚的沉积层下方橄榄岩海岭的位置,发现橄榄岩露头约19km宽.  相似文献   

12.
公元2004年,农历甲申年,为猴年。陆有猴,家喻户晓:而海里也有猴,且听我说来。海滩上有一种古怪鱼,体态扁圆,长10厘米-18厘米,体重20克-50克。硕大的头颅上,两只具单目镜和双目镜功  相似文献   

13.
《海洋世界》2009,(4):7-7
继二氧化碳、甲烷等温室气体之后,科学家又发现了另一种有强烈温室效应的气体——硫酰氟。硫酰氟是熏蒸工业上使用的一种重要消毒气体,用来杀死害虫、细菌和其他有害生物。最初,硫酰氟作为溴化甲烷的替代品进入熏蒸工业。溴化甲烷曾经是一种应用十分广泛的熏蒸消毒剂,但因其对臭氧层的破坏作用而逐渐淡出熏蒸工业。现在,“替代者”硫酰氟也有了麻烦。研究发现,硫酰氟在大气中的寿命可长达36年,比想象中长得多;另外,虽然目前大气中硫酰氟的数量非常之少(其所占比例约为万亿分之15,并且每年增加5%),  相似文献   

14.
《海洋世界》2008,(11):8-8
科学家在南极附近海域水面下2000米处发现7274种新物种,包括珊瑚、海星、海绵、虾、蟹。澳大利亚联邦科学与工业研究组织(CSIRO)的首席科学家尼克·巴克斯说:“对于深海,我们仍知之甚少。在水下发现如此多的珊瑚,以及如此庞大的生物群落,是一件让人非常振奋的事。”  相似文献   

15.
食骨蠕虫     
车忱 《海洋世界》2004,(10):21-22
在蒙特雷峡谷,科学家发现了两种以死鲸骨头为食的奇特蠕虫,它们的身体结构,进食方式与目前已知的动物明显不同。它们没有眼睛、腿、嘴和胃,但长着色彩鲜艳的柔软的纤毛,还有绿色的“根”。这种“根”可渗入死鲸的骨头,在共生细菌的帮助下,吸收其中的营养……  相似文献   

16.
《海洋世界》2008,(12):9-9
瑞士科学家最近报道了人类口腔细菌在产生食物独特味道中发挥的作用。科学家在之前的研究中指出,一些蔬菜和水果只有在入口之后才会释放出独特的气味。在这个过程中,许多挥发性的化合物由其前体转化而成。这次,研究者发现,人类口腔中的一种厌氧菌在转化过程中发挥了重要作用,促使了气味的生成。研究者解释说,  相似文献   

17.
弹涂鱼又称花跳鱼、跳跳鱼,分布于我国沿海滩涂的一种小型经济鱼类,其品种主要有大弹涂鱼、弹涂鱼和青弹涂鱼等,其中以大弹涂鱼个体为大,通常统称为弹涂鱼。这种鱼体延长,侧扁,长约10厘米~16厘米,体重20克~50克,大者达100克左右。它头大咀宽眼突出,身体灰黑色或灰褐色并布满花斑。平时它喜欢在潮水退后的海滩上爬行跳跃,喜钻洞  相似文献   

18.
《海洋世界》2009,(6):8-8
科学家在缅甸发现了一种奇特的生物——德古拉鱼:它们个头不大,相貌平庸,但却称得上是“独一无二”。德古拉鱼长17毫米,周身透明,属鲤形目。与其他鲤形目鱼类不同的是,德古拉鱼上下鄂都长着“尖牙”,貌似吸血鬼。鲤形目鱼类在大约5000万年前就已经不再有牙齿,为什么德古拉鱼却将牙齿保留至今7伦敦自然历史博物馆的专家布里茨表示,德古拉鱼的“尖牙”并非真正的牙,而是从皮肤下面伸出的刺状骨。  相似文献   

19.
正据俄新社消息,一个由多国科学家组成的科研团队今年夏天在鄂霍次克海的千岛海盆发现了500种新的海洋生物,改写了该海域被认为缺少深海生物生存的历史。这个科研项目由俄罗斯与德国联合开展,这次他们共发现了1000多种海洋生物,其中约500种属于新的海洋物种。这些新的海洋生物与在南大洋和大西洋生活的海洋生物相类似,本次科考不仅在海洋生物的数量上实现了突破,在鄂霍次克海生物链研究上也取得了进  相似文献   

20.
全世界每年燃烧化石燃料50亿吨,燃烧产生的二氧化碳约有一半停留在大气中。二氧化碳引起的“温室效应”使大气增温,从而导致极区冰融化,使海面水位升高。据一些科学家预测:地球表面的平均温度在今后50年内将上升1.5—4.5℃,海平面上升少则25厘米,多则1.2米,这样沿海低海拔的大片土地和许多沿海域市将被海水淹没,这对人类来说将是一场灾难。科学家们呼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