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吕玉环  雷恒池  魏蕾 《气象科技》2021,49(3):455-463
对2009—2011年内蒙古通辽地区41架次穿云飞行探测结果进行统计分析,探讨中国北方典型地区的各类型云的微观特征。结果表明:该地区不同云型的平均云滴粒子数浓度Nc按大小排序为:层积云Sc积云Cu高层云As雨层云Ns高积云Ac。降水性云(Ns,As和Sc)的Nc值一般跨度范围较大,且累计概率的减小幅度较为平缓。降水性云(Sc,Ns和As)的平均液态含水量LWC比非降水云(Ac和Cu)要大,As和Ns的LWC多介于0.01~0.3g·m~(-3)之间。不同云型的平均直径Dm特征与有效直径De类似,有较大Nc的云类,一般云滴尺度小,平均De的大小顺序是NsAsAcCuSc。高云和中云(Ac,As和Ns)的De和Dm普遍比低云(Sc和Cu)大,降水性云中与非降水性云中相比具有较多的大云滴。此外,各类云滴谱的相对离散度在Nc较小时分布较为分散,随着Nc的增加,相对离散度收敛到0.3~0.6,最终各类云相对离散度都收敛到0.4附近。  相似文献   

2.
贵刊在第九期中发表了商洛地区气象局文大铭同志关于“是报8872X 还是报8472X?”一文后,我们认为对于天空出现全天的雨层云(Ns)和5成的碎雨云(Fn),报8472X 较合适些。因为:一、从规范和编报要求出发1、从云的特征、结构特点和云底高度来看,将 Ns 归为低云族;且在云的记录上,  相似文献   

3.
1掌握有关云的理论知识《地面气象观测规范》按云的形态学将云分为三族、四属、二十九类;《地面气象观测》按照云的发生学分类即按云形成的物理过程及相应的形态特征将云分为积状云、层状云、波状云。观测员要同时掌握这两种云的的分类和定义。按照《地面气象观测》内容了解云的演变规律,区分7种相似云,即:Cc与Ac,Ac与Sc,Cs与As tra,Asop与Ns,Ns与St,Ns与满天的Cb,Fc、Fs与Fn。云的电码是指地面天气报(GD01—)中对云的编码。《地面气象观测》给出了云码所代表的天气意义,只有结合天气学知识才能准确识别和判断云。观测员可结合天气学…  相似文献   

4.
地面气象观测中,云的观测是技术性较强的项目.笔者在近年来的业务管理中发现:云的记录简单化,模式化日趋严重,已成为阻碍观测内在质量提高的一个重要问题.以宝鸡站为例.1960—1969年和1980—1989年各十年的逐日各定时云状记录分类统计结果(表1)表明:①云类的观测记录总次数1960—1969年为23072次,29类云状均有记载;1980—1989年为15264次,减少了33.8%,尤其是1983年以后,29类云状中有  相似文献   

5.
文明 《气象》1992,18(7):1-1
目前,大多数台站确定降水性质都是根据降水云层来判定的。即:Cb,Cu云降水取阵性降水;As、Ns、Sc云降水取非阵性降水。 在长期的测报工作实践中,我们经常遇到有些较低的Sc、Ns、As云在降水时,起止时间突然,强度变化较大,但考虑是非对流云降水,就都取成非阵性降水了。反之,有些对流云在过渡期(对流减弱,雷暴消失,向As、Sc过渡)降水时,持续时间较  相似文献   

6.
杨起华 《气象》1982,8(7):23-25
我区各县以14时九线图(本站资料)为主,以08时天气图上指标站资料为辅,建立了一套5—6月大—暴雨短期预报模式(包括十多则模式指标),自1975年投入业务使用至1980年已经六年了。为了分析其预报能力,我们于1980年下半年在全区范围内对这套模式指标进行了检验,并选了两个站进行重点、全面的检验。检验结果表明:该模式指标的大—暴雨预报准确率仅19.4%,空报和漏报都比较严重,其中漏报问题更为  相似文献   

7.
张宗泽 《气象》1978,4(9):7-8
雨是从云中下降到地面的,暴雨是由水汽含量丰富、垂直厚度较大的云中下降的。我们把下暴雨的云称之为“暴雨云”。剖析一下本地产生暴雨的云系及其变化规律,对于做好县站暴雨预报,可能会有一些帮助。 根据我站历史气象资料统计,造成丹棱县暴雨的云有:Cb cap,占89%;As op(或Ns),占9%;Sc op,占2%。考虑到云状观测的局限性和一些误差,我们把Sc op当作Ns处理,这样,便只有CL_B和CM_2两类云了。在这两类云中,前者降水量较大,后者降水量较小,最大日雨量仅80.8毫米。但是这类  相似文献   

8.
异常气象的标准,以1951—1980年(1951年以后建站的,则从有观测记录起到1980年)30年气候资料整编成果为基础,在其后任一年内,凡本站出现的气象要素值超过30年累年极值(即历史记录)时,就被视为“异常气象”。凡记录年满20年或以上的国家基本站和一般站,都应填报“异常气象年表”。据此,全省共有56个气象站填报。  相似文献   

9.
说的是用夏至到立秋的本站日T和气压变化趋势做次年的春播期低温阴雨预报。具体做法请看《广西气象》1980年第2期。用的结果甚佳。1972年至1979年共8次我站均报对,之后1980—1983年再次验证共4次也 全报对,特别是1982和1983两年连续出现比较严重的“倒春寒”天气,在讨论中许多兄弟台站不敢大胆报有“倒春寒”,而我站用此法却大胆报对了。逐年的预报情况列表于下:  相似文献   

10.
当天空出现全天的雨层云(Ns)和5成的碎雨云(Fn)时,8Nh C_L C_M C_H 组如何编报?据了解目前台站有两种处理办法,各有各的道理争论不休。一种是把 Ns 云的云量算低云,云状算作中云,所以记录为10/10Ns Fn,编报为8872X;另一种是把 Ns  相似文献   

11.
As(Ns)云和Cb互相取错的事常有发生,那么As(Ns)和Cb的共存或互相转化需要一些什么条件呢暖锋云系As(Ns)下部完全由水滴或过冷却水滴组成,顶部则由冰晶或雪花组成,  相似文献   

12.
气象台站目测云状一般从云的外形着眼,即按云的外形特征、结构和云底高度来判断。但由于云的外形变化多端,某些云如As 与St、Cb 与Ns 在外形上又有相似之处,如不仔细辨认往往导致观测记录的差错。为了提高云状目测水平,交流云天观测经验,现根据本人实际工作中的体会,对季节性降水云系的观测及其云状目测提出一些看法,供同志们参考。一、不同季节降水云系观测中应注意的问题1.一般来说,各地不同季  相似文献   

13.
在云电码编报中 ,从云所反应的天气意义考虑 ,将低云族中的雨层云和堡状、荚状层积云均作 CM云。因此 ,Nh云所编报的云量与地面气象观测记录中的“低云量”有时是不一致的。在实际工作中 ,不少同志 ,甚至不少台站由于理解错误或受错误习惯影响 ,将 Nh的云量误认为“有低云时编报低云量 ,无低云时编报中云量”,只有在定时观测时出现 Ns、 Sc cast、 Sc lent三种云之一 ,并且当时天空中还存在其它低云时才表现出来 ,这是一种理解上的错误。由于实际观测中这种情况出现次数不是很多 ,整个站组往往忽视了这种记录 ,形成整体出错。如 :云量 :1…  相似文献   

14.
1986年6—7月梅雨季节在上海进行了云水和地面雨水的pH值测量和化学组分分析,结果表明:上海酸雨属于硫酸型酸雨;雨水酸度与其化学组分有关,pH≥6的云、雨水中含有大量的Ca2+离子浓度,而pH<5的云、雨水中有大量的SO2-4离子浓度;As雨水的酸化以云下冲刷过程为主;Ns雨水的酸度可能主要决定于云内雨除过程,NS云内云水的酸化过程,不仅受向上输送局地污染物的影响,而且受平流输送外来污染物的影响。  相似文献   

15.
吉林省春季降水性层状云基本结构及降水潜力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2001年、2002年利用美国粒子测量系统(PMS)对吉林省5~7月降水性层状云在实施人工增雨作业的同时进行了科研探测,取得了一批资料,对这些资料进行计算后得到以下结论: (1)吉林省春季降水性层状云宏观结构主要分为三种云型即:Ns、As op-Sc op、Astra。 (2)不同云型其云中过冷水含量、云滴数密度不同,其中Ns云型的云中过冷水含量、云滴数密度最大,分别达到0.2737g/m^3、205.3个/L,其次是Asop-Sc op云层,其过冷水含量、云滴数密度分别为0.1693g/m^3、117.5个/L,过冷水含量、云滴数密度最小的云层结构为Astra,分别为0.1054 g/m^3、98.6个/L。 (3)云中过冷水含量与云底高度为负相关,与过冷层厚度为正相关. (4)三种云型的云中过冷水含量、云滴数密度距0℃层高度的分布基本一致:在距0℃层高度以上400-600m高度范围内过冷水含量、云滴数密度达最大,之后随着距0℃层高度的增加云中过冷水含量、云滴数密度迅速减小。 (5)吉林省春季降水性层状云的可播度为86%;三种云型的人工降水潜力有所不同,即:Ns云型潜力最大,达41.3%,其次是As op-Sc op云型潜力为28.4%,潜力最小的云型为As tra,为26.6%。  相似文献   

16.
张国平 《气象》1981,7(8):21-21
1980年,我县汛期(5—9月)总降水量达1055.1毫米,比历年同期偏多6—7成,特别是7—8月,降水量较历年同期偏多近两倍,达591.9毫米,造成了我县夏季严重的洪涝灾害。但我站汛期长期预报未报出来,中、短期订正预报也做得较差。为了改进今后的预报工作,提高异常天气的预报能力,我们对去年的预报进行了认真的总结,得到两点启示。  相似文献   

17.
华东地区夏季云微物理结构的飞机观测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利用飞机搭载云粒子探头对2014年8月12-28日华东地区云的空间分布特征进行了探测,分析了云的垂直结构和水平分布特征,结合同时探测的气溶胶数据,探讨了云与气溶胶的相互作用关系。探测结果表明,安徽地区层状云云滴平均数浓度在24~297 cm^-3,液态含水量在0.04~0.13 g·m^-3,云滴数浓度随云底高度升高而减小,云滴粒径则随云底升高而增大。层积云(Sc)和雨层云(Ns)的云滴数浓度在云底最高,随高度上升浓度下降,液态含水量在云中部最高,云顶和云底处较低,高层云(As)云滴数浓度和液态含水量峰值均出现在云中上部。云的水平分布不均匀,云粒子双峰分布区域对应液态含水量高值区。Ns对气溶胶清除作用明显,清除方式以活化清除为主、碰并清除为辅。  相似文献   

18.
在从事地面测报值班工作时,往往会碰到一些天空不明的天气状况,其记载问题在《规范》已有明确规定。但对有航危报发报站任务的地面观测值班员来说,碰到这类天气状况问题,要妥善地处理有一定的困难,而且GD—22Ⅱ中也没有明确当天空不明时如何编发危险报的具体规定。笔者在实际工作中的编报方法可供参考。有雾或其它视程障碍现象使整个天空不明,同时又达到危险天气通报标准时,则要选择编发8Ns9hshs、992DaDb组电码。若遇此类情况,应依据观测员连续观测到云的演变情况进行判断云量、云高,并据实编报8Ns9hshs、992DaDb组电码。若遇…  相似文献   

19.
地面测报工作中,编发的气象报告应真实地反映测站天气实况,与气簿中的正式记录相一致。但若按正常观测程序观测后,在正点前又出现更重要的天气现象,则应进行补测改报(一般指云、能见度、天气现象项目),补测记录记人值班日记中,气簿—1中的原始正式记录不能更改。如:某站某日14时气簿—1中能见度纪录为3.0km,原有扬沙。13:56扬沙发展成沙尘暴,能见度降至0.5km。此时能见度、天气现象均须补测改报。  相似文献   

20.
本文利用综合探测手段较仔细地研究了一次典型混合性层状云的微物理结构,得出As(Ns)和Sc中降水元增长过程在-1.0—0℃区以冰晶、雪晶的淞附增长和攀附聚合增长为主,正温区以水滴的凝结碰并增长为主。降水元质量增长则是碰并过程起主导作用。采用赫尔吉安——马逊经验公式计算的云滴谱与实测结果有较好的相关性,相关系数为0.8657。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