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采用群桩基础共同作用的分析方法,对某高层建筑钻孔灌注桩基础跨越地铁隧道线可能带来的影响进行了计算分析,计算中考虑了孔底沉渣的影响。计算结果表明,超长桩基础下卧层中的竖向附加应力与土的自重应力相比很小,引起桩基沉降的主要因素是桩身的压缩变形和孔底沉渣的变形,桩基础在隧道轴线方向上引起的最大相对变形曲率发生在基础边缘附近。  相似文献   

2.
上埋式管道上竖向土压力计算的探讨   总被引:15,自引:2,他引:15  
刘全林  杨敏 《岩土力学》2001,22(2):214-218
作用于上埋式管道的竖向上压力受管土相对刚度及基床形式的影响,而目前的一些计算方法均未考虑这两大因素,如对钢管和钢筋混凝土管道采用完全相同的计算公式,使计算结果与实测结果有一定的差距,为此,利用实测数据分析这两大因素的影响程度,最后根据实测结果,假定管道变形所引起土滑动破坏的形状,提出了土压力的计算模型,推导出了计算公式,公式被实测结果所验证,可供管道工程设计参考。  相似文献   

3.
膨胀土对轻荷载构筑物的作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Robe.  WD 郭红梅 《世界地质》1997,16(3):55-58,69
分析了影响膨胀土胀的因素,提出了膨胀土变形的两种类型,并指出减轻膨胀土发生胀缩的途径 ,最后讨论了膨胀土上轻荷载物基础设计中注意的问题,对于膨胀土上轻荷载构筑物基础的设计与施工工具有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4.
基于收缩试验的膨胀土地基变形预测方法   总被引:9,自引:1,他引:8  
姚海林  程平  吴万平 《岩土力学》2004,25(11):1688-1692
进行膨胀土的三相收缩试验,确定了广西膨胀土的体积收缩指数。对依托工程膨胀土进行了现场静力触探试验,根据比贯入阻力随深度的变化曲线特征,确定了膨胀土活动区深度,给出了膨胀土裂隙开展深度的理论解,膨胀土裂隙开展深度的计算值与静力触探试验确定的膨胀土活动区深度和现场观测的裂隙开展深度基本一致。最后介绍了基于三相收缩试验基础上的膨胀土地基变形计算方法,并在试验基础上给出了膨胀土地基变形计算模式和计算结果。以膨胀土地基变形量作为膨胀土地基的分类指标,对膨胀土地基进行了分类,对膨胀土基础选型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5.
方形和圆形基础地基极限承载力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蒋益平  熊巨华 《岩土力学》2005,26(12):1991-1995
通过对方形和圆形基础地基极限承载力的经验公式、理论解、静载荷试验结果进行对比分析,得到下列结论:对于砂性土,经验公式和理论解的计算结果明显偏小;对于粘性土,Vesic经验公式的计算结果更接近静载荷试验结果;李伟理论解适合于软粘性土,而周中理论解适合于高强度的粘性土。  相似文献   

6.
浅基础竖向极限承载力的可靠度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傅旭东  刘祖德 《岩土力学》2000,21(4):354-359
结合各种地基土的原始载荷板试验资料,用太沙基理论公式、汉森理论公式和魏西克理论公式进行了浅基础极限承载力的计算,对计算模式的不确定性、土性固有的变异性及由其引起的极限承载力的不确定性等进行了研究;根据以上计算结果,计算了各类地基土承载力的可行度指标;结合上部结构的荷载标准及分项系数,计算了各类地基土承载力的分项系数。  相似文献   

7.
桥墩基础局部冲刷研究多针对砂性土,相对于砂性土,粘性土的冲刷速度要慢得多,目前的研究较少地涉及到粘性土。近年来粘性土冲刷特性研究逐渐受到国内外学者的重视,粘性土中桥墩基础局部冲刷深度的计算方法主要有中国《公路工程水文勘测设计规范》方法(简称"中国公路规范方法")和美国SRICOS-EFA方法。本文通过典型算例的对比,分析了两种方法的计算结果及其各自特点。相比之下,中国公路规范方法的计算公式较为简单,但该方法仅能计算出桥墩基础的最大冲刷深度,并且忽略了一些重要的影响因素。本文通过典型算例的对比分析,对中国公路规范方法提出了一些改进建议。  相似文献   

8.
李兴高  刘维宁 《岩土力学》2009,30(2):419-424
挡墙上作用的水-土压力计算方法与土压力计算方法有着密切的关系。在水-土压力分算的前提下,研究了土压力计算方法对水-土压力计算方法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挡墙背后土体存在着沿平面滑动和绕对数螺旋柱面转动两类临界状态,对应有两种不同类型的水-土压力分算方法。与测试结果的对比表明,得到的两类水-土压力计算结果可以作为挡墙上水-土压力的一个区间估计。  相似文献   

9.
根据新型基础一桩-桶基础在上拔荷载作用下的颗粒流模拟试验结果,分析了桩桶基础在上拔荷载作用下土体的破坏过程,并对颗粒流模拟试验的颗粒的破坏面进行拟合,提出桩桶基础的上拔承载力计算模式。桩-桶基础的极限上拔承载力由破坏土体侧表面抗剪强度在竖直方向投影的集合及其包围土体土重和桩-桶基础自重组成,建立了桩-桶基础的上拔承载力计算公式,分析了上拔承载力影响因素。  相似文献   

10.
Mindlin位移解在桩基沉降计算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简要介绍了以均匀半空间Mindlin位移解为基础的弹性有限元桩基础沉降计算方法。该方法考虑了桩与桩,桩与土,土与土之间的相互作用,能够计算荷重不均,布桩不均,桩径不同,桩长不同等复杂基础形成的沉降问题。并用了一个工程实例进行说明,计算结果与实测值较为吻合。  相似文献   

11.
涂兵雄  贾金青  王海涛  蔡燕燕  俞缙 《岩土力学》2013,34(12):3567-3572
针对锚喷支护设计中面层土压力计算模式存在的问题,以预应力锚杆柔性支护技术为研究对象,假定锚杆间的土拱为二维平面拱,推导出了一种作用在喷射混凝土面层上的土压力计算方法,得到了面层土压力的分布曲线。分析土体黏聚力 、内摩擦角 、外摩擦角 和锚杆水平间距 对面层土压力的影响,并与简仓法计算结果进行了对比。结果表明, 越小,面层土压力越大,且简仓法计算值明显小于文中计算值; 对面层土压力最大值无影响;面层土压力最大值与 成正比; 对面层土压力也有明显影响,在实际工程设计中,不应忽略 对减小面层土压力的贡献。最后给出了计算面层上的土压力简化公式。  相似文献   

12.
考虑土拱效应预应力锚拉桩土压力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李成芳  叶晓明  李有文 《岩土力学》2011,32(6):1683-1689
针对预应力锚拉桩设计中土压力计算模式存在的问题,借鉴工程设计中的点锚和格构锚原理,提出了一种新的计算方法--基于三维土拱效应的土压力计算模式。利用土条极限平衡原理,推导了作用在桩及挡板上的土压力,建立了表征土压力强度的1阶线性微分方程,得到了沿桩身轴线的土压力分布曲线,并从参数 和 的变化对土压力的影响方面,与《重庆市地质灾害防治工程设计规范》[1]和《建筑边坡工程技术规范》[3]的计算结果进行了对比分析,结果表明桩板上所受土压力沿桩板竖向呈锯齿状分布,土压力强度计算值远小于规范计算值; 的变化对土压力有明显影响,工程设计中不应忽略 对减小土压力的贡献;考虑土拱效应更符合工程实际受力特性  相似文献   

13.
压缩模量的错误和弦线模量的改正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压缩模量(Es)计算沉降量的不确定性很大。弦线模量(Ech)不用力学试验,根据土的物理指标取值:一般粘性土用孔隙比、含水率,软土类土用孔隙比,计算结果用液限修正。Ech用的是土的常规指标,所以和E的计算可以一一对比。对比结果显示,Es和附加压力的关系是错误的,Ech改正以后,计算准确性有大幅度的提高,并解决了黄土湿陷变形的计算问题。  相似文献   

14.
岩溶地区上高层建筑的基础设计是建筑工程中地基处理的难点。岩溶地基存在土洞溶洞多,岩面起伏大、地下水不可预见等特点,使得岩溶地基高层建筑基础设计具有极大的挑战性。对一个卵石土岩溶地基高层建筑进行基础设计,通过现场土的载荷板试验、夯扩桩复合地基载荷试验、冲孔桩复合地基载荷试验等现场原位试验,获得了丰富可靠的资料,根据试验结果和场地覆盖层厚度、岩溶发育情况进行科学的计算分析,最后采用筏板下多桩型复合地基处理方案,该方案既能满足承载力及沉降的要求,又同时考虑了溶洞坍塌及沉降不均的风险,且更为经济。将计算沉降与实际观测结果进行了比较,说明了地基处理方案的合理性,为高层建筑复杂岩溶地基处理提供了较好的借鉴。  相似文献   

15.
着重介绍了间隔式钻孔灌注桩在挡土护坡技术中的应用方法,设计时的主要参考依据,计算土压力理论的应用原则以及施工中需注意的几个问题,为进行深基础挡土护坡的工程提供了部分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6.
深基坑双排桩支护结构上的变形和土压力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聂庆科  胡建敏  吴刚 《岩土力学》2008,29(11):3089-3094
根据某大型深基坑工程的实测资料,对双排桩支护结构上的截面弯矩、变形和土压力分布特征进行了研究,并对基坑开挖的空间效应、冠梁刚度对土压力的影响、支护结构变形与土压力分布的关系、双排桩支护结构与土的相互作用机制等进行分析。研究表明,深基坑双排桩支护结构上的土压力分布是十分复杂的,用传统的土压力计算方法估算双排桩支护结构上的土压力存在较大偏差。其研究结果为双排桩支护结构上土压力设计计算模式的建立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17.
杨旭  陈飞  练继建  王海军 《岩土力学》2014,35(12):3585-3591
鉴于传统的筒型基础沉放阻力计算公式或数值分析方法均没有考虑筒壁内外侧挤土效应的差异,对于窄深型或是带分舱板的宽浅型筒型基础,由于筒壁或者分舱板的约束作用,基础内侧挤土效应有时远大于外侧,用传统方式计算沉放阻力可能存在较大误差。为揭示筒壁内外侧挤土效应的差异情况,采用显式的任意拉格朗日-欧拉(ALE)方法,针对土体大变形和接触非线性等问题,建立了能够实现筒型基础动态、连续沉放过程的有限元模型,模拟出了筒壁内外侧挤土效应。数值分析结果表明,当入土深度与筒径比达1.6时,筒壁内侧压力可达外侧的10倍左右。通过分析下沉过程中筒壁内外侧土体位移及应力分布,阐述了筒壁内外侧挤土效应差异的机制。最后,提出了考虑挤土效应的筒型基础沉放阻力计算公式,计算与试验结果吻合良好,大大提高了筒型基础沉放阻力的计算可靠性。  相似文献   

18.
基于多孔介质理论的地基土变形模量估算方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梁发云 《岩土力学》2004,25(7):1147-1150
土的变形模量是基础沉降弹性分析理论所必需的基本参数,而目前我国的岩土工程勘察报告一般并不提供土的变形模量。通过对前人研究结果的总结分析,基于多孔介质理论,并考虑土的泊松比、孔隙比及土体扰动等影响因素,笔者提出了一种根据土的压缩模量估算变形模量的方法,对于应用弹性理论计算基础沉降和充分利用已有研究资料都具有实际的意义。  相似文献   

19.
土工格栅加筋碎石土大型三轴试验研究   总被引:27,自引:6,他引:27  
赵川  周亦唐 《岩土力学》2001,22(4):419-422
在大型三轴仪上进行了素碎石土和加筋碎石土的三轴排水剪切试验,探讨了加筋碎石土的强度及变形特性;分析了塑料土工格栅的加筋机理,为加筋碎石土的理论计算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20.
以扬州瘦西湖隧道为工程依托,对超大直径盾构隧道管片荷载、结构内力等进行长期现场监测,分析超大直径浅埋盾构隧道土压力、管片钢筋应变的变化规律。采用上覆土柱法、太沙基松弛土压力法计算管片土压力理论计算值,并与现场实测结果对比,分析不同土压力计算方法在不同埋深条件下的适用范围。结果表明,盾构纠偏对隧道管片荷载大小、分布形式影响较大,且其影响一致持续至稳定期;盾构隧道施工结束后,作用在盾构管片上的土压力逐渐减小并趋于稳定;管片钢筋应变同土压力变化趋势基本一致,但进入稳定期时间略滞后于土压力,土压力进入稳定期后实测土压力值约为理论计算值的48%~60%;松弛土压力法计算的土压力值较上覆土柱法计算值和实测结果更为接近。研究成果可为盾构隧道管片设计荷载取值提供指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