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65 毫秒
1.
以重力式挡土墙截面面积为目标函数,以抗滑移和抗倾覆稳定性、基底应力及相关构造要求为约束条件,建立了其数学模型。借助Matlab的模式搜索工具对挡土墙截面面积进行优化计算,在验证其结果正确的基础上,与已有文献计算结果进行了比较,结果表明,模式搜索算法具有较强的寻优能力,实现了对挡土墙截面的优化计算,优化效果是显著的,可推广应用于工程设计。  相似文献   

2.
利用1stOpt软件优化设计重力式挡土墙断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磊  董国梁 《岩土工程技术》2009,23(2):72-74,78
为解决挡土墙设计指标计算较为繁琐,并且难以得出最佳结果的问题,以重力式档土墙的截面面积最小为目标函数,并以满足稳定性及地基承载力验算要求为约束条件,得到非线性优化数学模型,并利用优秀国产数学软件1stopt优化求解。该方法避免了繁琐的试算过程,能得到经济合理的截面尺寸,并已成功应用在忠-武输气管线沿途水工保护工程中。  相似文献   

3.
将遗传算法应用于重力式挡土墙截面优化设计问题的求解,并在此基础上建立了重力式挡土墙截面优化的数学模型.采用二进制编码,通过执行遗传算法的选择、交叉和变异算子,实现对重力式挡土墙截面的优化设计.算例结果表明,该优化算法用于重力式挡土墙截面优化设计是有效可行的.  相似文献   

4.
采用大涡数值模拟方法建立了波流环境中垂向圆管射流三维物质输运数学模型,在此基础上分析了波流共同作用下射流运动和稀释过程,并探讨了波浪对射流三维时均浓度特征的影响。数模结果与实测数据的对比表明,该模型能够正确复演波流环境中射流速度和浓度沿水深分布的规律。引入了射流的三维浓度特征指标,即断面最小稀释度及其垂向位置和断面可视范围面积,发现随着波高或波周期的增大,波流环境中射流的断面可视范围面积逐渐增加,这说明波浪对射流的稀释起到一定的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5.
基于土的塑性极限分析理论,从挡土墙最小抗倾覆安全系数和挡土墙背上的最大主动土压力两个角度,分别研究了坦墙后土体中第二破裂面的位置,认为在复杂的挡土结构墙背条件下,用最小抗倾覆安全系数来研究挡土墙后土体的破坏机制较为合理。  相似文献   

6.
王广辉  付宁  白斌 《地下水》2010,32(2):164-165
根据矿区汇流面积大、坡降大,极易引发滑坡、泥石流灾害的发生,经地质勘察情况,采用重力式挡土墙进行治理,进行抗滑挡土墙稳定性验算并对地基开挖、排水孔设计进行简要分析。  相似文献   

7.
高地应力软岩隧道围岩流变效应明显,形变压力导致的仰拱和边墙连接处的应力集中是导致隧道底鼓破坏的重要原因,合理的隧道断面形态有利于减小应力集中,保证隧道长期安全运营。在考虑软岩流变效应的情况下,以有限元软件ABAQUS为平台,通过Python编程实现隧道断面参数化设计和有限元计算,基于结合罚函数的Nelder-Mead函数建立隧道断面优化算法,并以隧道开挖面积,隧道最大仰拱隆起,围岩蠕变损伤区面积,衬砌最大轴力和衬砌最大弯矩为优化目标,对宜-巴(宜昌至巴东)高速峡口隧道断面形态进行优化,为高地应力软岩隧道断面设计提供科学指导。  相似文献   

8.
对坦墙墙后土体第二破裂面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基于土的塑性极限分析理论,从挡土墙最小抗倾覆安全系数和挡土墙背上的最大主动土压力两个角度,分别研究了坦墙后土体中第二破裂面的位置,认为在复杂的挡土结构墙背条件下,用最小抗倾覆安全系数来研究挡土墙后土体的破坏机制较为合理。  相似文献   

9.
针对目前重力式挡土墙抗滑稳定性计算方法中存在的缺陷,将挡土墙入土部分划分成小网格,遍历搜寻出抗倾覆稳定系数最小的点,此点就是挡土墙的实际倾覆转动点所在的位置,根据此转动点的位置,将挡墙两侧的土体划分成四个部分分别计算各部分土压力,再结合墙底与地基土摩擦力的分析,推导出改进的墙体抗滑动稳定系数的计算公式。还通过改变墙体的几何参数,分析了最小抗倾覆转动点的位置和墙体抗滑稳定性系数随墙体宽度、挡土墙入土深度等的变化规律。  相似文献   

10.
李典庆  周强  曹子君 《岩土力学》2019,(10):3977-3986
相对安全率为建立确定性设计和可靠度设计安全判据的定量关系以及验证安全判据的普适性提供了有效工具。然而,目前相对安全率准则仅适用于岩土工程结构响应(如挡土墙抗滑稳定安全系数F_S)服从正态或对数正态分布的工况。基于F_S的累计概率分布函数提出了广义可靠指标相对安全率,适用于F_S服从任意概率分布的设计工况,克服了现有可靠指标相对安全率仅适用于正态和对数正态分布的局限,拓宽了相对安全率准则的应用范围。基于所提广义可靠指标相对安全率,证明了F_S服从正态或对数正态分布条件下安全系数相对安全率和可靠指标相对安全率相等是确定性设计和可靠度设计安全判据等价(两种方法对应的设计可行域相同)的充分条件,F_S服从任意概率分布条件下安全系数相对安全率和广义可靠指标相对安全率相等是确定性设计和可靠度设计安全判据等价的充分条件。通过重力式挡土墙抗滑稳定算例,说明了基于广义可靠指标相对安全率标定抗滑稳定允许安全系数的过程,比较了广义可靠指标相对安全率与可靠指标相对安全率的标定结果,验证了基于广义可靠指标相对安全率标定安全判据的合理性。  相似文献   

11.
关于重力式挡土墙截面尺寸确定方法的探讨   总被引:8,自引:4,他引:8  
黄太华  袁健 《岩土工程技术》2004,18(5):242-243,247
在进行重力式挡土墙设计时 ,设计人员由于抓不住该类型挡土墙的设计要点 ,导致需经过多次试算才能得到正确的挡土墙尺寸。笔者通过分析得到以下方法 :通过满足挡土墙的抗滑移要求确定挡土墙总的工程量 ,再进行细部尺寸的调整以满足挡土墙的抗倾覆要求。运用以上方法一般均不需反复计算 ,经过一次计算即能同时满足抗倾覆及抗滑移稳定性要求  相似文献   

12.
重力式挡土墙截面设计的一种简易方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章光  白世伟 《岩土力学》1997,18(4):18-23
提出一种重力式挡土墙截面设计的简易方法──解析设计法。该方法假设地基具有足够高的允许承载力而不考虑挡土墙基底应力验算条件,以稳定性验算条件为约束条件,建立稳定性系数与挡土墙墙宽之间的关系,进而通过求解这种关系反算墙宽。这种方法具有设计过程简单,计算量小,设计截面为满足稳定性要求的最经济截面等优点,便于工程设计人员手工进行,适用于受稳定性控制的挡土墙设计。  相似文献   

13.
李二兵  谭跃虎  刘向东  段建立 《岩土力学》2006,27(Z1):1137-1140
水泥土挡墙广泛应用于软土地区基坑支护。针对目前对于水泥土挡墙的整体稳定性与其影响因素之间相关性认识不足,引入正交设计方法分析水泥土挡墙整体稳定影响因素墙体厚度、嵌固深度、土体粘聚力、土体内摩擦角、土层重度、地下水位、地面超载的重要性和敏感性规律。分析结果表明,土的抗剪强度指标是影响水泥土挡墙的最重要因素,其变化对整体稳定有高度显著影响;而墙体厚度和嵌固深度对水泥土挡墙整体稳定无显著影响。  相似文献   

14.
多年冻土地区L型挡土墙土压力(冻胀力)的分析与试验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为适应多年冻土区土体冻胀过程所产生的较大变形的特性, 缩短施工进程, 减少扰动时间, 在青藏铁路格拉段选择了一个试验工点进行了L型悬臂挡墙的初步验证性试验研究. 通过对L型挡墙的受力模式分析, 确定了对粗颗粒填料不考虑冻胀力的土压力设计控制值. 通过与现场实测土压力分布规律的对比, 探讨了土压力与冻胀力的关系.  相似文献   

15.
李辉  晏鄂川  杨建国  吕坤 《岩土力学》2012,33(5):1593-1600
基于鹤峰乡场镇滑坡地质模型,利用有限差分法FLAC3D分析库水作用下滑坡体和挡墙结构的相互作用,得到了较好的数值模拟结果。研究结果表明:①挡墙墙踵处产生局部拉应力;②剪应变增量沿挡墙和基岩的“薄弱接触面”由墙背向墙面推移式发展(即呈“>”发展模式);③滑坡体和挡墙有共同的变形趋势,上部变形大,下部较小,位移等值线相互平行以及浅层滑坡对挡墙造成“层状破坏”;④滑坡发生浅层滑移,滑坡和挡墙的稳定性降低。提出以位移指标评价库水条件下挡墙的抗滑稳定性和抗倾覆稳定性,并确定挡墙的临界宽度,在此基础上对挡墙结构进行优化设计,提高滑体和挡墙的稳定性,其结果为地质灾害的防治和工程设计提供理论指导。  相似文献   

16.
梁发云  杨开彪  李镜培 《岩土力学》2015,36(Z1):199-203
重力式围护墙是软土地区常用的基坑支护形式,目前关于重力式围护墙的可靠度分析还不够完善,各因素对稳定性的影响机制等也存在一些疑问。以收集到的上海地区重力式围护墙实际工程为例进行可靠度分析,对水泥土重力式围护墙稳定性分析中的相关问题进行了探讨。分析结果表明,上海地区实际工程的设计安全水准通常高于规范规定值,其中水平滑动多为重力式围护工程稳定性验算的控制失效模式;通过提高插入比和墙体宽度可改善水泥土重力式围护基坑的抗倾覆、抗水平滑动稳定性的安全状态;对于整体稳定性,提高插入比较有效,墙体宽度的变化对其影响不敏感。  相似文献   

17.
徐鹏  蒋关鲁  胡耀芳  任世杰  王智猛 《岩土力学》2018,39(12):4475-4481
作为一种柔性支挡结构,加筋土挡墙相较于传统重力式挡墙具有优越的抗震性能。由于结构在地震等动荷载作用下的动力响应大小与其自身的固有频率大小有关,因此,固有频率的研究显得尤为重要,特别是其最小值基频。以整体刚性面板加筋土挡墙为研究对象,分别用弹性地基梁模型、线性弹簧模型表示面板、填土及筋材,提出了一种加筋土挡墙固有频率计算方法。计算求得的基频值与既有瑞利能量法计算值具有较好的一致性。参数分析表明:填土中铺设筋材可以增大墙体的基频;对于加筋土挡墙,筋材长度以及筋材-填土界面摩擦系数对墙体基频影响较小;随着筋材竖向间距的增大,加筋密度对加筋土挡墙基频的影响逐渐减小;墙体基频随着面板宽度的增大先减小后增大;随着面板模量的减小,墙体基频趋于恒值。  相似文献   

18.
郑刚  郭一斌  聂东清  刁钰  刘畅 《岩土力学》2014,35(Z2):290-298
大面积基坑采用常规钢筋混凝土水平支撑时,其水平支撑造价高、施工工期长,且拆除后会产生大量固体废弃物。发展了系统的大面积基坑多级支护方法,对其破坏机制和设计方法开展了研究。当围护结构内侧的反压土宽度不足够大时,采用多级支护取代宽度较大的反压土,可有效控制基坑围护结构变形。当两级支护之间宽度较小时,多级支护的工作机制和破坏机制近似于异形重力式挡土墙,可产生整体式破坏(包括整体倾覆、整体失稳等);而随着多级支护之间的宽度增大,土体的破坏面可进入多级支护的围护桩之间的土体,并使多级支护桩的破坏产生相互关联的影响;当多级支护的宽度足够大时,多级支护可产生各自独立的破坏。工程应用实践表明,条件适当时,多级无支撑支护可取得较好的经济效益并节省地下工程工期。  相似文献   

19.
仿自然鱼道不仅能满足多种鱼类的洄游需要,同时还增加了河道内鱼类生境的数量与多样性,近来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由于仿自然鱼道结构复杂,断面型式多变、边坡及底部材质粗糙,糙率估算困难等,目前尚无完善的研究方法。结合新干枢纽仿自然鱼道工程,建立了1∶12的整体物理模型试验,对鱼道初步设计方案的水流条件进行了论证。结果表明,采用常规鱼道的研究方法控制鱼道内底坡、底宽、池室长度、偏移率和透水率等参数,然后通过整体物理模型试验进行验证和优化,可有效地用于指导仿自然鱼道的设计。与常规鱼道相比,仿自然鱼道受断面型式及建造材料的尺寸误差等影响,鱼道线路内流速差异明显。特别是鱼道转弯段,偏移率受弯道影响,流速易出现较直线段高或低的情况。研究成果为工程的设计提供了参考依据,同时为仿自然鱼道的设计和研究提供了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