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采用动态、辩证的观点对宗教空间进行了重新审视,通过女性穆斯林在广州先贤清真寺的空间实践,说明宗教空间不仅是被宗教经典和历史定义的神圣空间,也是穆斯林群体经由自身丰富的实践活动所不断进行意义再生产的日常生活空间。广州先贤清真寺的女性穆斯林移民群体在全球化的多元氛围中突破了原先家长制的宗教教育体制,转而从公共宗教生活中认知宗教,形成更加包容、进步的宗教观念,增加了自身的族群认同。另一方面,基于女性宗教空间开展的日常生活实践,则不仅为女性穆斯林群体融入新的城市生活提供了丰富的社会资本,更让一部分女性穆斯林成为全球贸易中的参与者。这些都有助于城市中女性穆斯林群体社会地位的提升。  相似文献   

2.
采用动态、辩证的观点对宗教空间进行了重新审视,通过女性穆斯林在广州先贤清真寺的空间实践,说明宗教空间不仅是被宗教经典和历史定义的神圣空间,也是穆斯林群体经由自身丰富的实践活动所不断进行意义再生产的日常生活空间。广州先贤清真寺的女性穆斯林移民群体在全球化的多元氛围中突破了原先家长制的宗教教育体制,转而从公共宗教生活中认知宗教,形成更加包容、进步的宗教观念,增加了自身的族群认同。另一方面,基于女性宗教空间开展的日常生活实践,则不仅为女性穆斯林群体融入新的城市生活提供了丰富的社会资本,更让一部分女性穆斯林成为全球贸易中的参与者。这些都有助于城市中女性穆斯林群体社会地位的提升。  相似文献   

3.
城市流动穆斯林的流迁行为因加入了民族文化、民族传统与民族意识等变量而具有复杂性和特殊性。本文以兰州市回族、东乡族为例,研究了其流动穆斯林人口的流迁行为特征及驱动力,得出如下结论:①流动穆斯林的来源地构成单一,主要以周边少数民族地区为主;来源地具有典型的"核心—边缘"结构,交通牵引使该结构发生分异;②居住地选择具有"围寺而居,围寺而作"的特点,呈"大杂居、小聚居"的地缘结构;③兰州市流动穆斯林流迁行为驱动力方面,研究认为除了包括由于经济不平衡发展导致的来自兰州市的吸引"拉力"与来自流出地的"推力"外,宗教生活的便利性以及兰州市定居穆斯林与流动穆斯林之间民族的同质性也已成为影响穆斯林流入兰州市的重要推动力量。研究结果对于合理疏导少数民族的空间流动方向与规模具有一定的理论和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4.
德国人口地理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主要探讨了德国统一后的人口地理特征,阐述了德国人口数量的变运及其空间分布,人口构成模式的发展,人口就业和失业的区域差异及其成因,以及德国国内移民和国际移民的时空演变,目的在于揭示德国人口发展的地理问题,以便为我国的人口发展提供经验和教训。  相似文献   

5.
本文旨在更好地解读国家政策与移民流动性之间的相互关系。基于门槛分析方法,我们建立了关于边界、流动性和移民的基础理论,并重点探讨了具有移民倾向的个体心理过程。人们往往根据以下3个地理门槛作出移民抉择:一是关注迁移、离开熟悉的地方、跨越国界的想法;二是关注目的地区位及其边界和“接壤”(Bordering);三是关注迁移路径或途径。本文的案例主要来自欧盟和东南亚国家,分别包括荷兰和德国之间的跨界现象,2008年经济危机后欧盟的人口流动,2015-2016年期间欧盟和土耳其间的难民流动,菲律宾劳工移民,以及印度尼西亚—马来西亚迁徙通道等。最后,本文讨论了流动性和边界政策及治理。  相似文献   

6.
黄嘉玲  何深静 《热带地理》2014,34(3):308-318
宗教地理是文化地理重要的研究内容之一,但在中国相关实证研究仍不多见。结合半结构问卷调查和访谈,对广州石室圣心大教堂的非洲裔移民宗教场所地方感特征及其形成机理进行探讨。研究发现:非洲裔移民宗教场所地方依恋和地方认同发展快于地方依赖;非裔移民较强的圣地地方依恋同时存在较强的空间可替代性,但又由于区位等因素存在宗教功能之外的非可替代性;圣地地方依赖则因被宗教教义视为功利性而被掩盖。回归分析表明,社交和场所互动时间是指示地方感的最显著指标。随着非粤宗教文化的融合发展,宏观政治环境以及语言文化隔离等外生因素正对宗教地方感的提高产生重要影响。  相似文献   

7.
《地理教学》2005,(11):48-48,F0003
按营业额计算,汽车业是德国第一大产业。德国每7个从业人员中就有一个与汽车业有直接或间接关系。德国四分之一的税收来自汽车产业。在德国境内投资中,30%投向汽车业。汽车工业的对外出口额已达800亿欧元。  相似文献   

8.
移民创业活动是经济地理学研究中一个重要主题。创业是一种经济活动,但不同群体的创业活动蕴含着不同文化内涵和行为选择。移民创业的研究是解读移民群体社会与文化形成的一个关键的维度。移民群体具有明显的边界,其内部的空间秩序、社会网络、族裔文化以及共同的身份认同都是值得探讨话题,因此学界对移民创业活动给予了持续的关注。移民活动日益频繁,所涉及的行业地域日益扩大,对移民创业群体的研究有利于促进区域经济发展、了解全球政治网络,沟通地理学与社会学和经济学的研究融合,是经济地理学研究中值得关注的问题。本文基于Citespace软件,运用文献分析法,从国际移民创业概念内涵阐述、研究动态、研究前沿及演变、未来研究可能四个方面出发,阐述移民创业研究的历史脉络及进展。研究发现美国和英国在移民创业中占有重要地位。区域创业环境是研究者们主要关注的话题,与创业联系最为紧密的是绩效(0.28)、自雇佣(0.17)和组织(0.17)等关键词研究。全球化趋势不可逆转,跨国主义日趋强盛,未来关于移民及移民创业的研究大有可期。  相似文献   

9.
基于六次全国人口普查数据资料,通过运用空间统计分析方法,对中国县级行政单元穆斯林人口的空间分布及演变特征进行分析。结果发现:(1)中国穆斯林人口密度的空间分布具有“片-点-区”的结构特征,即在穆斯林人口传统分布区形成高值片区,华北平原、云贵高原、辽河平原和东南沿海等区域形成零星分布的高值点区,在全国其他区域形成穆斯林人口密度低值区;(2)中国穆斯林人口空间分布具有一定的空间关联特征,在新疆、宁夏、青海东部、甘肃西南云贵两省交汇处及北京市等区域形成热点分布区;(3)穆斯林人口分布处于高度不均衡的状态,随着穆斯林人口向全国迁移扩散的发展,其不均衡程度趋于减弱;中国各大区之间的穆斯林人口偏移增长量经历了先增后减又迅速增长的过程,各地穆斯林人口表现出差异化发展趋势;(4)穆斯林人口分布及演变受生育水平和人口迁移状况等多种因素的综合影响,差异化的生育水平和人口迁移流动影响着穆斯林人口的空间再分布。  相似文献   

10.
90年代是战后以来加拿大移民的高峰时期,本文总结了这一时期加拿大移民来源地和居住分布的新特点。其突出表现是:亚洲已成为加拿大最大的移民来源地,其中来自香港、中国大陆和台湾的华人成为最大的移民群体;移民选择大城市,尤其是多伦多、温哥华和蒙特利尔三大都市区作为定居地的倾向进一步加强。  相似文献   

11.
熊鹰  王克林  李晖 《热带地理》2002,22(4):320-324,329
汉寿县是国家、湖南省确定的移民安置重点地区和示范地区,以移民问卷调查作为研究基础,对移民安置模式及移民出向等特征进行分析评价。汉寿县基本移民安置模式为:(1)从退田还湖角度,为利于农业生产,实施单退和双退安置;(2)从移民建镇角度,采取集中安置和分散安置;(3)转垸建镇和筑台建镇等模式。目前移民安置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是耕地不足,人地矛盾突出,移民就业难,地方工业吸纳移民少等。认为移民安置要与展生态农业、发展农村工业和推动城镇化相互作用,切实做好移民生产、生计安置,综合考虑移民长远发展,并为洞庭湖区移民安置的长远规划提供战略参考。  相似文献   

12.
古人对于环保问题十分重视,这在宗教方面表现为,宗教教义及宗教思想中有不少相关的论述:《圣经》中有着朦胧的环境保护意识;道教经典《太平经》中有具有拟人化特征的环保思想;佛教对于人与自然的关系也具有一定深度的认识。宗教环保思想的历史渊源可以上溯至宗教的起始阶段——原始宗教时期,早在原始宗教中就已经存在自然崇拜、动植物崇拜。通过对于宗教的四要素中的核心要素——宗教教义要素所赖以产生的现实基础的剖析可以看出,这些环保思想和崇拜行为是与当时的社会生产力发展水平、科学发展水平、人类的认识能力,尤其是人类生存和发展对于自然物的依赖等因素有密切关系。  相似文献   

13.
随着人口增加和环境压力日益增大,环境移民问题已成为生态、环境以及人口学方面的研究热点。以SCIE和SSCI数据库研究论文为数据源,利用Thomson Data Analyzer(TDA)和UCINET软件对其进行数据挖掘和定量分析。结果表明:相关研究的发文量整体呈稳态增长趋势;美国及其主要机构在该领域处于领先地位。在国家和机构层面,中国及中国科学院发文量较多,且近年来研究较为活跃,但研究水平、影响力有待提高;美国、德国、英国在国际合作研究中占有重要位置,中国及其研究机构与其他国家和机构的合作研究关系较弱;研究主题主要关注生态保护、扶贫性移民、移民迁出地和安置区、移民社会学及其政策等方面。  相似文献   

14.
21世纪以来,全球化进程加速,国际移民成为研究热点问题,而当前欧美学界针对移民社会融合的研究具有三方面特征:首先,国际移民社会融合的维度呈现多样化;其次,移民社会融合的主动性及其对社区空间的塑造作用成为研究热点;最后,研究视角存在“方法论上的民族主义”和“政治正确的价值倾向”。与之相对,国内学界对国际移民社会融合的研究能够准确地把握国家背景、政治制度、移民政策对移民社会融合的影响作用;以及在全球化背景下国际移民在世界城市快速流动的旅居者特性,且充分注意到移民的多元性和融合的开放性。而不足之处在于,缺少对于社会融合多尺度、多维度的探讨;缺乏对于不同族裔、不同类型的移民群体间社会融合路径、模式、机制的比较。新形势下,国内研究有必要超越西方学者的思考,探讨国际移民社会融合的中国路径,为我国城市解决全球化带来的国际移民融合问题提供新思路。  相似文献   

15.
漫湾电站农村移民安置及其存在问题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漫湾电站规划设计于计划经济时期,兴建于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的转轨变型时期,农村移民以农业安置为主,主要安置方式有就地后靠搬迁安置、就地后靠生产安置、外迁安置。移民区存在较多遗留问题,造成的原因主要是:土地限制;对移民的前期补偿不足;开发性移民不够到位;缺乏系统的综合整治措施。要加大扶持,完善措施,尽快解决漫湾电站移民遗留问题;高山峡谷区建大型水电站,移民应该以外迁为主;要开发性移民。  相似文献   

16.
阚耀平 《干旱区地理》2006,29(6):930-934
清初,伊犁地区人口稀少、边防空虚,清政府为了充实伊犁地区的防务力量,采取了人口迁移的方式,移民固边。移民的群体主要来自两个地方,一是南疆地区的维吾尔族民众,迁入伊犁河谷从事农业生产,是迁入的高峰时期乾隆年间到道光年间,迁入人口的总数在一万人以上。光绪年间,伊犁地区部分维吾尔移民被迫迁入俄罗斯;二是来自东北盛京地区的锡伯族,迁移人口为四千零三十人,迁入的主要目的是永久性的驻守边防,减少政府的军费开支。经过移民的建设,到新疆建省时,伊犁地区已经成为新疆的政治、军事中心。  相似文献   

17.
赵臣  陈扬乐  张凯  申文灿 《地理科学》2020,40(12):2064-2072
以旅游消费移民的代表性群体——季节性旅游移民为对象,构建季节性旅游移民社会融合对主观幸福感影响的概念模型,并提出相关假设;以典型的旅居城市三亚为案例地,运用结构方程模型对假设进行验证。研究表明:季节性旅游移民的文化融合对主观幸福感的影响较小,仅对正面情绪有显著的正向影响;而心理融合和身份融合均正向显著作用于主观幸福感的生活满意和正面情绪2个维度,且对负面情绪有显著抑制作用。基于实证分析,从文化融合、身份融合、心理融合等层面提出季节性旅游移民主观幸福感的提升策略。  相似文献   

18.
新文化地理学视角下的国外宗教地理学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在文化全球化大背景下,宗教地理研究具有越来越重要的现实意义。国外宗教地理学研究在新文化地理学思潮的影响下,促生出许多新的议题和研究方向。本文依循于人文地理学中地方、景观、现代性和尺度这4 个重要概念,梳理了国外近10 年宗教地理学研究的新进展。发现其研究议题主要集中于日益重视对“非正式神圣”场所的探讨;基于人本主义研究范式下的神圣地依恋研究;随着跨国主义兴起的宗教移民身份和认同研究;宗教文化景观所暗含的政治和象征性意义的解读;宗教的多尺度分析,以及神圣与世俗间的互动分析等等。在总结国外宗教地理研究的新态势的基础上,对宗教的定义、宗教地理学与宗教性地理学的辩证关系、宗教地理学的研究趋势等进行了探讨和反思,以期为中国包括民间信仰在内的广义宗教地理的本土研究提供新的借鉴。  相似文献   

19.
生态移民是新时期我国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的一种新兴措施,能加快绿化进程、改善生态环境、增加农民收入、实现可持续发展的目标,对社会、经济、环境及人口发展都有重要意义。而生态移民的安置模式的选择是生态移民中最为关键的一个环节,本文以兴安盟扎赉特旗的生态移民为例,分析研究区不同安置方式的生态移民实施前后效果,并提出适合扎赉特旗的生态移民安置模式。  相似文献   

20.
作为昔日重要的国际移民迁入地,拉丁美洲曾接纳了来自世界各地的大量移民。自20世纪60年代起该州转而成为国际移民迁出地,且迁移数量日益增多,并由此引发一系列广为国际社会关注的问题。本文对拉丁美洲国际移民方向发生逆转的原因进行了分析,阐述了目前该州国际移民的主要流向及其数量,对其已经和可能产生的后果做了评价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相应的对策思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