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2 毫秒
1.
作为巴西厄波迪流域水文地质研究工作的一个组成部分,作了112个对称四极装置垂向电测深点。大部分资料已采用带有快速数字滤波正演算法的自动波峰回归反演算法作了解释。结果,反演费用非常低廉。由于正问题求解速度和精度的提高,还允许根据电位差(代替电场)计算对称四极装置视电阻率。因此,无论是在采用很大测量电极距(MN)的地区,还是在电阻率差异比较显著的成层大地上因改变MN极距而造成曲线不连续的地区,解释资料都没有困难。  相似文献   

2.
高密度电法在反演过程中,电极距相比电性异常体横向长度过大时,电性异常体在反演中无法得到约束;某电极距下,当电性异常体埋藏深度增加大到一定深度时,在反演中电性异常体也无法得到约束。针对以上两个问题,利用res2dmod正演软件建立模型,再利用res2dinv反演软件对模型进行反演,通过对比分析结果表明:温纳、偶极和微分三种装置分两种情况:如果电极距小于20m模拟条件下,对于埋藏深度为5m且剖面面积不同的电性异常高阻体(异常体电阻率=100Ω·m,围岩电阻率=10Ω·m),横向反演分辨率,温纳装置大于微分和偶极装置;电极距小于12.75m时,微分装置大于偶极装置,电极距大于12.75m时,偶极装置大于微分装置。如果电极距在2m^8m范围内,对于剖面面积为4×4(m2)的电性异常高阻体(异常体电阻率=100Ω·m,围岩电阻率=10Ω·m),其最大约束深度随电极距的增大而先增大后减小;相同电极距下,偶极装置的最大约束深度>微分装置的最大约束深度>温纳装置的最大约束深度。  相似文献   

3.
近日,由中国有色金属工业昆明勘察设计研究院研发的“SDJ—KT型孔中激电可调测量电极距装置”获得发明专利。“SDJ—KT型孔中激电可调测量电极距装置”适用于磁性和非磁性环境中的孔中地井方式激电测量及寻找硫化物金属矿和铜矿等。通过调节MN电极的间隔,在深孔中也可取得较强的有用信号,保证采集数据真实,易于发现井旁及井底盲矿,提高钻孔见矿率。  相似文献   

4.
电法勘探,大致可分为垂直和水平勘探两类。这里所叙述的偶极映射(Dipole Mapping)属于水平勘探。水平勘探是为了了解某一深度内平均视电阻率的水平分布情况,为此可应用梯度法及所谓水平勘探法。所谓梯度法是指在施卢姆贝格尔(Schlumberger)电极系中,固定供电电极 A、B,在 AB 联线上用比 AB 极距小得多的测量电极距 MN 测量电位梯度的方法。另一方面,所谓水平勘探法是指在温纳(Wenner)的等间距四极法、三极法、或二极法的电极系中,保持整个电极系统不变,并沿测线逐点测量视电阻率。由这些方法便得到所  相似文献   

5.
通过在测区内开展激电中梯剖面、对称四极测深法等激电工作,根据中梯剖面测量成果结合测区地质特征、地球物理特征,在AB极距不变的情况下,采用变MN极距进行测量.将测量结果进行初步解释,对比研究MN=1/6AB与MN=1/30AB引起异常变化的异同点.指出当激电异常体范围较小,埋深延展性有限的情况下,在规范范围内极距MN与A...  相似文献   

6.
同点激电法     
本文介绍作者近年来试验研究同点激电法中的两个分支方法(同极激电法和共极激电法)所取得的某些结果. 同极激电法的供电电极A(或B)与测量电极M(或N)分别共用不极化电极中的同一根铜棒;供电电线(A B)与测量电线(MN)也供用同一条导线;共极激电法不共用一条电线和一根电极,但供电电极A(或B),与测量电极M(或N)仍装在同一个不极化电极(或极罐)中,这两种装置均较目前常用的一般激电法简便.用现有激电仪即可观测.  相似文献   

7.
在有色金属矿产勘查中,激电测深由于工作效率低,仅在重点异常剖面布置几个测深点,未能在工区更多剖面发挥出应有作用。为了提高激电测深野外数据采集工作效率,先后引进梯度电测深及借线遥控电极,并且自制"多极距中梯测深电极集中器",组合成一种新的遥控梯度电测深采集装置。该装置在小极距时采用对称四极(亚对称四极)测深装置,在极距较大的情况下更换成中间梯度测深装置,组合完成激电测深剖面观测。通过遥控电极阵列方式代替传统测深"渐进式"的扩大电极极距方式,提高了电测深的观测效率和解释能力。将这种新的中间梯度激电测深装置应用在构造、地层复杂的金矿勘查区,结果表明,它能大大提高激电测深效率,取得较好勘查效果。  相似文献   

8.
介绍了两个高密度电阻率成像技术在中国西南铁路勘察中的应用实例。数据采集采用supersting~R8/IP高密度电法仪,采用5m道距,每个排列84道。依据野外装置试验结果,固定测量电极(MN)的施伦贝尔排列方式,随供电电极距(AB)增大,采集的数据质量变差,因而采用不同测量偶极距的施伦贝尔排列。在XM的应用实例中,高密度电阻率成像成功探测了喀斯特地貌区的浅地表结构,查明暗河和多处溶洞,探测结果表明:暗河区发育较大范围的低阻,岩溶主要表现为低阻圈闭特征。在DF的实例中,高密度电法主要用于探测隐伏的煤层和采空区,结果表明:煤层和软质岩类具有明显的低阻特征,在灰岩区有显著的电阻率差异,但由于煤层和采空区都呈现显著的低阻特征,因而高密度电法在探测煤层中的小采空区依然有较大的难度。试验结果表明,即便采用0.5m的道距,依然难以圈定采空区的形态和精确位置。  相似文献   

9.
一、功能程序分正演与反演两部分。最大容量为12层电性层。极距比采用六分十倍制,电极距AB/2自最小1米至最大100,000米,对应极距点编号如下: AB/2=10~(i/6)米 i为极距点编号,i=0,1,2,…,30,每条电测深曲线最多可计算31个极距点。 (一) 正演部分:开工后按给定的最小最大电极点、电性层数N及层电阻率与层厚,计算出各极距点的电阻率,并用双对数座标绘出曲线图。计算时间与层数及极距点数成正比,一般在一分钟以内。  相似文献   

10.
MN长度误差及接地电阻对卡尼亚电阻率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汝传 《地质与勘探》2004,40(Z1):188-190
文章通过理论推导和数值计算结果说明了可控源音频大地电磁测深法(CSAMT)野外工作中由于MN长度误差及MN间的接地电阻对卡尼亚电阻率的影响特征.计算结果表明,由于CSAMT测深中计算电阻率的公式与传统的直流电测深的视电阻率计算公式不同,及所使用的频率范围不同,由接收电极MN长度误差及MN间接地电阻对测量结果所产生的误差与传统的直流电阻率法是不同的.  相似文献   

11.
利用山前冲积平原岩土体间的电性差异,使用高密度电阻率测量系统,采用不同的装置,不同电极距对山前冲积平原地层进行岩土层界面的划分.比较不同装置的勘探效果,以及不同电极距的勘探效果,说明此种情况下使用哪种装置,哪种极距勘探效果更好.使用钻孔资料来证明视电阻率反演结果的正确性,通过反演结果校正钻孔资料可能存在的误差.这种相互验证的综合勘探方法,使最终的解释结果更贴合实际的地层分布.  相似文献   

12.
贵州岩溶地貌分布广泛,地质情况非常复杂,严重影响重大工程建设和地下水安全,文章提出一种改进的电法勘探技术,对不良地质体勘查取得了成功应用。以直流电法理论为基础,该方法是根据视电阻率微分统计原理,由电流密度分布规律与供电电极AB两极分布总存在着一定的对应关系,在野外同一供电测线(剖面)上,通过不断加密改变供电极距AB的位置,观测测量电极MN之间的电性参数变化,求取剖面相应纵向空间上,较大深度的(近地表的)近似连续视电阻率地电断面异常。此方法在深300 m以浅的岩溶区隐患排查中取得较好勘查效果,对煤矿钻孔及页岩气钻孔的选址探测误差能够控制在7%以内,值得进一步探索实践。  相似文献   

13.
<正> 电法勘探中的联合剖面法,是利用两个三极装置,由点电源电场供电。由于供电电极(场源)随同测量电极一起沿测线移动,从不同方向对地质体进行极化,因而产生不同方向的偶极场。对测线上某一观测点,所测得的ρ_s,不但与ρ_(MN)有关,还与移动的点源 A 极、B 极所处位置有关。联合剖面法较其它电法装置,往往具有较高的灵敏度和分辨能力,可以提供较为丰富的地质信息,从两条曲线的分布特征来研究,分析确定地下地质体的性质和产状,有时可取得较好的地质效果。联合剖面法装置本身虽有独到之处,但在野外条件下因受地形、电性不均匀等多方面较复杂的综合因素影响,使联合剖面法曲线往往产生不同程度的畸变。正因为存在着这种不足,  相似文献   

14.
高密度电阻率法在岩溶区找水具有较好的效果,但其成像效果和工作效率易受装置和电极距的影响。为了提高岩溶区高密度电法找水的勘探效果,文章采用高密度电阻率法微测系统,利用铜柱体模拟地下岩溶管道,研究不同装置及电极距对高密度电法探测岩溶管道的影响。结果表明:矩形AMN装置和滚动MNB装置比α_2装置对异常的响应更灵敏,对确定异常体的顶部埋深优于α_2装置;而α_2装置对异常的定位及确定异常体的大小优于前二者;岩溶管道低阻异常体的高密度电阻率联合剖面法的响应特征为高阻正交点,利用该方法能精确地对异常体进行定位;电极距越小,分辨率越高,反演异常顶部埋深和横向宽度越接近真实异常,但反演异常投影中心越偏离真实异常。  相似文献   

15.
前言在过去的几年里,在导电的脉状矿体上进行了直流电阻率剖面法的理论研究、模型实验以及野外实际测量.结果表明:与其它电极系统(包括焦聚的电极排列)相比,最简单的两极装置在极距较小的情况下产生大而简单的明显异常.这篇短文介绍了激发极化剖面法中各种电陂装置特性的对比结果.  相似文献   

16.
从不列颠哥伦比亚东南普赛尔(Purcell)山脉的纳尔逊山(Mount Nelson)组(普赛尔超群顶部)所采的92块化学退磁和热退磁标本,具有二组明显的定向群。发现于热退磁和化学退磁期间的MN—A方向,具D=274°,I=19°(a95=10°,已倾斜校正)的平均方向,这与156°E,1O°N的磁极位置相符。MN—A存在于细粒亦铁矿中,并具与国立冰川公园一克拉克山脉地区的贝尔特-普赛尔(Belt—Purell)超群中上部所报道的其它  相似文献   

17.
在云南省麻栗坡县六位厂铅锌多金属矿区,选用大功率激电(IP)和电磁法(EH-4)进行物探勘查,前者大功率激电(IP)采用中间梯度装置,供电极距为1000m~1200m,供电电流2200~3200毫安,该物探勘查手段圈定了良好的找矿异常;后者电磁法(EH-4)其工作点距40m,电极距20m,工作频率10~100KHz分成高、中、低三个频率段,叠加次数8次以上,从而推测了深部地质构造特征,为该区地质找矿提供了良好的地质依据。  相似文献   

18.
在MN趋于零时滤波计算三极装置直流电测深视电阻率的基础上,采用数值积分方法,导出了MN不趋于零时的三极(对称四极)装置直流电阻率测深曲线的计算方法。然后,利用三极和偶极的关系导出了水平层状大地偶极-偶极电测深的正演计算公式,并对水平层状大地的对称四极测深和偶极-偶极测深曲线进行了对比。  相似文献   

19.
以晋北某矿区为例,选择使用以重叠回线瞬变电磁法为主,2个AB极距的直流电阻率剖面法为辅的物探方法,开展采空区含水性探测应用研究.复合对称四极直流电阻率剖面中小的AB/2极距为40米,大极距为160米,研究中分别对对固定MN极距20米与MN/AB比值1/4进行了对比试验,并就大极距AB为320米时的不同MN视电阻率进行了对比研究,结果表明直流电剖面法受地形和MN接地电阻的影响较大,而复合对称四极电阻率剖面的视电阻率比值可以较好地减少这种干扰.实例表明瞬变电磁法在采空区含水性探测中适合全区大面积开展,在初步解释得到含水重点异常区后再进行对称四极复合电阻率剖面探测,并利用复合对称四极的视电阻率比值法确定采空区富水性,其成果会更可靠.  相似文献   

20.
前言在用中间梯度装置作激发极化测量时,两供电电极的位置固定不动,其极距与所要探寻的矿体的埋深和大小相比是很大的.在测量过程中由于激发矿体的电场保持不变,用移动的供电电极装置时所存在的电位变化影响可以消除.在这种情况下与地磁场中磁性体的情况类似,可以用基本的位场理论来研究.因两测量电极相距很近,所测电位近于水平面内的电位梯度.用中梯装置测得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