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针对InSAR技术只能监测地表在雷达视线方向上的形变的缺点, 详细介绍了融合升降轨SAR干涉相位和幅度信息监测地表三维形变的具体方法. 该方法主要分为3个步骤: (1) 利用升降轨SAR干涉相位监测地表在2个不同雷达视线方向上的形变; (2) 利用升降轨SAR幅度信息获取地表在2个不同方位向上的形变; (3) 采用最小二乘准则和Helmert方差分量估计融合上述4个不同方向的形变, 从而估计地表三维形变场. 以2003年伊朗Bam地震为例, 应用该方法成功地揭示了该地震引起的地表三维形变场, 结果显示Bam地区北部出现了明显地表下沉和沿近西南方向的水平运动, 而南部则出现地表隆起和沿近东南方向的水平运动. 上下、南北和东西3个方向上的地表形变场都很好地吻合了地震断层所在的位置, 最大形变量分别达22, 40和30 cm. 最后, 将此三维形变场与利用Okada模型模拟的三维形变场进行了比较, 证明了该方法能够得到可靠且精度较高的地表三维形变场.  相似文献   

2.
《高原地震》2004,16(4):76-80
第 一 期8 1级地震后青藏块体东北部水平形变态势与地震有序活动研究王双绪 ,张希 ,张晓亮 ,等 ( 1 )……………………………………………………………………………………中卫活动断裂带地震破裂危险区演化特征模拟王爱国 ,杨斌 ,马巍 ,等 ( 9)………………用波谱分析方法研究雅江 6 0级地震前后的波速变化张永久 ,程万正 ( 1 8)………………1 999~ 2 0 0 1年南北地震带GPS综合观测解的负位错模型张希 ,江在森 ,王双绪 ( 2 6)……场地的地震效应及砂土地基的液化陈有顺 ( 3 5)……………………………………………打桩振动效应观测及振…  相似文献   

3.
地震三维形变场对于研究地震发震机制等具有重要意义。 已有的InSAR三维形变场重构研究中, 只有中强地震的实例。 由于形变量级小、 InSAR方位向形变的误差较大, 中小地震的三维形变场重构易受噪声等影响。 本文以2016年5月22日西藏定日MW5.3地震为例, 开展中小地震三维形变场重构的尝试。 首先基于InSAR技术获取了Sentinel-1升轨和降轨观测模式下的同震形变场, 再结合同震形变场的特点、 区域构造特征等, 添加限定方程(走滑运动为0), 重构了同震三维形变场。 结果显示, 震中附近以下降为主, 幅度达7 cm, 南北方向形变较小(约2 mm), 此区域还伴有2 cm的西向水平运动; 形变中心区域东西两侧部分区域均出现少许东向运动(1.5 cm)。 由同震形变场特征判断此次地震以正断破裂为主。 本文提出了基于连续性分层采样选取样本点方法, 以适应本地震形变场的实际情况。 对所得的LOS向位移场和重构的三维形变场进行降采样, 反演得到了断层面上的滑动分布, 两种数据得到的结果相似, 最优发震断层的走向约181°, 倾角约45°, 断层错动平均滑动角约-87.1°, 平均滑动量约为3.6 cm, 最大滑动量位于深度6.5 km处, 相当于一次MW5.4的地震。  相似文献   

4.
《四川地震》2004,(4):47-48
20 0 4年第 1期川西地区地壳形变和断层位移活动魏继裕 ( 1)…………………………………………………………………………………………………………四川地壳形变观测与研究段 青 ( 9)……………………………………………………………………………………………………………………2 0 0 1年昆仑山口西 8 1级地震与 192 7年古浪 8 0级地震的相似性朱 航 ( 17)…………………………………………………………………盐源 5 8级地震二滩坝顶加速时程的傅氏谱特征朱建钢 赖 敏 黎大虎 周朝晖 ( 2 2 )………………………………………………………  相似文献   

5.
第 一 期兴海 6.6级地震的科学问题及反思 马文静 ,陈玉华 (1 )………………………………………………兴海 6.6级地震前地震活动异常图像与序列主要特征 陈玉华 ,崔国信 (1 4)……………………兴海 6.6级地震前电磁异常特征的综合分析 马玉虎 ,张铁军 ,唐艳红 (2 1 )………………………兴海 6.6级地震前地震活动的演化过程及地下流体的分析 张敏 ,荣艳 (2 6 )……………………青海省兴海 6.6级地震形变和深井地温前兆异常 张晓清 ,荣艳 ,王稼荣 (3 2 )……………………兴海 6.6级地震前后地震波的变化 都昌庭 ,徐兰芬 ,赵永海 (3 8)…………  相似文献   

6.
第 1期地震孕育后期的电磁辐射及其相关效应熊 皓 ( 1 )…………………………………………………………………………………噪声水平上的爆炸余震信号提取李学政 杨选辉 胡毓良等 ( 9)…………………………………………………………北京及邻区断层形变综合信息函数研究樊智勇 武安绪 杨明波等 ( 1 8)…………………………………………………………华北地区中强以上地震与前兆震群的相关分析郭爱香 李 霞 林怀存等 ( 2 3 )…………………………………………………………渤海、黄海及附近地区地震趋势分析林怀存 郭爱香 李 霞 ( 2 9…  相似文献   

7.
《地震工程与工程振动》2006,26(6):I0001-I0006
第1期近断层地震动的基本特征……………………………………………………刘启方袁一凡金星等(1)逆断层地震近场地震动影响场和地表形变模拟……………………………姜慧沈军俞言祥等(11)集集地震等震线和PGA、PGV等值线关系的研究……………………………………郝敏谢礼立(18)强震记录频率非平稳特性的若干研究………………………………………董娣周锡元徐国栋等(22)非一致激励条件下工程场地地震动相干函数的数值模拟———Ⅰ分析原理和方法………………………………………………………………………………………………………………李杰陈…  相似文献   

8.
第 1期北京地区区域性形变场与近期强震危险性研究谢觉民 杨国华 薄万举 ( 1 )……………鄂尔多斯周缘地带未来强震发生地区初探单修政 徐世芳 段 峰 ( 1 0 )………………晋冀蒙交界地区震前地电阻率异常分析与研究张学民 翟彦忠 ( 1 6 )……………………尾波振幅比、时间熵及其应用的初步探讨李 霞 郭爱香 ( 2 5)……………………………地下水动态多年周期与中强震多发期张素欣 温学勤 郑云贞 张子广 ( 32 )…………华北地区诱发地震预报能力统计模拟分析研究郑兆艹必  张春芝 顾方琦 ( 38)…………张北 5.6级地震前 P波出射…  相似文献   

9.
第 1期基于遗传算法地震短期综合预报分类系统在天山地震带的应用李莹甄 ,王海涛 ,龙海英 (1 )……北天山中段近期垂直形变特征研究张永岗 ,方伟 (1 4 )……………………………………………雅江地块的震兆分析与强震危险性探讨程万正 (2 0 )………………………………………………从 1997— 1998年伽师强震群到 2 0 0 3年巴楚—伽师—岳普湖地震——震群演化特征及  地震趋势分析苏乃秦 (2 9)………………………………………………………………………2 0 0 3年 5月 4日新疆伽师—岳普湖 5 .8级地震烈度分布及其结构破坏特点  ………………  相似文献   

10.
《华南地震》2004,24(4):94-98
第  1 期新疆形变固体潮观测与中强地震关系的初步研究杨又陵 ,刘 辉 ,江崇昆 ,等 ( 1)…………………………华南强震相关背景的一些环境因子初探袁锡文 ,陈金燕 ,李海华 ( 10 )………………………………………吉林—日本区深震特征及板块俯冲图像分析方 炜 ,刘 春 ,张春生 ,等 ( 18)……………………………考虑模糊因素的框架结构震害预测方法向 群 ( 2 3 )……………………………………………………………地下水位固体潮加卸载响应比分析及预测意义万永芳 ,刘特培 ( 2 8)…………………………………………广东省非天然地震的特征与…  相似文献   

11.
第 1期我国地震科技进步的回顾与展望 (三 )陈章立 (1)……………………………………………………………………………大青山山前断裂呼和浩特段晚第四纪古地震活动历史冉勇康 张培震 胡 博 郭文生 (15 )…………………………川滇菱形块体边界的现今地壳形变吕弋培 廖 华 苏 琴 王 兰 (2 8)………………………………………………攀西地区地震动参数区划图的编制雷建成 张耀国 周荣军 蒲晓虹 黄祖智 (3 8)……………………………………四川省房屋建筑易损性研究何玉林 黎大虎 范开红 刘盛利 (5 2 )…………………………………  相似文献   

12.
基于2009—2014年渭河盆地及邻区GPS资料,利用Shen提出的连续形变场与应变场计算方法,获得渭河盆地及邻区的水平形变场及应变率场,结合构造地质、地震目录等资料对渭河盆地及邻区的现今地壳形变及构造特征进行研究,并得到如下结论:(1)鄂尔多斯地块南缘西段和东段GPS形变场变化差异明显,六盘山—陇县—宝鸡断裂带形变场...  相似文献   

13.
第 1期多源系统混合前兆场的分离原则、分离方法和强震时间预报讨论秦保燕 ,郭增建 ,张晓东 (1)………………地震震级和地震间隔时间的统计分布研究范 琦 (7)……………………………………………………………基于单键群方法的地震前兆时空群集特征研究刘希强 ,周蕙兰 ,王 梅 ,等 (13)……………………………地震活动的空间层次性特征王立新 ,李 娟 ,陈  (2 1)………………………………………………………唐山 7.8级地震前后地下流体动态异常演化特征邵永新 ,李君英 ,田 山 ,等 (2 6 )…………………………1990年共和 7.0级地震和景泰…  相似文献   

14.
宽幅InSAR技术在过去10多年已在全球数字高程模型生成与大尺度地壳变形监测等领域起到了重要作用.本文的主要内容包括:(1)概述了宽幅InSAR的基本流程与约束条件;(2)利用宽幅InSAR方法得到了巴姆地震、汶川地震、于田地震、改则地震以及位于板块边缘东非裂谷火山活动形变场;(3)定量分析了Envisat ASAR宽幅与条带模式数据的入射角与方位角变化对InSAR地表形变观测的影响;(4)讨论了该技术的研究热点与亟待解决的问题.近期发射的C波段Sentinel-1与L波段ALOS-2PALSAR传感器具有较短重访周期及优化的轨道控制,可以提高植被和季节性雪覆盖的火山与活动断裂带区域的相干性,将有助于利用宽幅InSAR资料开展上述地区的大尺度、快速地壳形变场监测.  相似文献   

15.
第 19卷  第 1期·监测预报·以格点尝试法求取的山东地区现代中小地震震源机制解周翠英 华爱军 蒋海昆 董旭光 吴延河 张 玲 侯海峰 ( 1 )…………………………西太平洋板块俯冲与我国东北和华北块体地震活动孟宪森 郑 辉 姜锦华 ( 1 2 )…………………昆仑山 8 1级地震后中国大陆及华北地区地震活动趋势探讨李 芳 焦明若 曹凤娟 刘 哲 于笑非 李兴航 ( 1 9)………………………………………数字化形变观测资料异常识别方法的应用及评价李 杰 韩海华 马玉香 范德海 ( 2 5 )…………前震序列型震群的识别方法及动态跟…  相似文献   

16.
利用欧空局Sentinel-1A SAR数据,重建了2020年1月19日新疆伽师县MS6.4地震InSAR同震形变场.以升降轨InSAR形变场联合约束,反演了发震断层参数与同震滑动分布.结果 表明,地震同震形变场(长轴走向近EW向)发生在柯坪塔格褶皱带与奥兹格尔它乌褶皱带之间的区域内,升降轨观测的视线向(LOS)形变量...  相似文献   

17.
20 0 3年第 1期b值在地震预测中的三类应用及其物理基础与须注意的问题韩渭宾 ( 0 1)………………………………………………………2 0 0 2年四川仁寿双流 4 6级地震震害调查张家涛 黄 伟 杜平山 ( 0 6)………………………………………………………宁南汤家坪地壳形变异常的调查研究程 式 钱 洪 杨永林 朱文庆 ( 12 )…………………………………………………地震遥测系统提高抗干扰能力的措施韩 进 钟思美 ( 17)………………………………………………………………………视频会议系统在地震应急中的应用范灵春 眭俊华 范开红 林…  相似文献   

18.
2015年4月25日尼泊尔发生了MW7.8地震, 本文基于震前、 震后两景Sentinel-1A雷达影像, 采用D-InSAR两轨差分干涉法提取了此次地震的同震形变场。 结果显示, 同震形变场位于喜马拉雅造山带—主边界逆冲断裂(MBT)和主前锋逆冲断裂(MFT)附近, 形变场整体表现为自西北向往东南方向延伸近150 km的纺锤形包络状, 以大面积隆起抬升形变为主, 视线向最大隆升形变达1.18 m, 抬升区北侧存在一小沉陷区, 以InSAR观测值定位同震最大形变中心。 基于均匀介质弹性半空间模型(Okada模型)与InSAR观测数据反演了断层滑动分布。 反演结果表明该地震属于典型逆冲型地震, 发震断层为主喜马拉雅逆冲断裂(MHT), 同震破裂从主喜马拉雅逆冲断裂(MHT)向上沿着主前锋逆冲断裂(MFT)传递。 基于InSAR同震形变场局部形变细节, 结合震区地质背景、 断裂分布及断层运动特征, 获得了同震破裂拟出露地表迹线。  相似文献   

19.
<正>1研究背景自1976年唐山大地震后,首都圈地区无6级以上地震发生,5级以上地震也只有文安MS 5.1等少数地震,焦青等(2007)和王武星等(2009)对此地震发生前监测数据的时空变化规律进行分析,总结得到一些地震前兆异常信息识别方法。作者利用GPS连续站观测资料获得2014年9月6日涿鹿MS 4.3地震前不同时段的水平形变场,意图通过分析震前水平形变场研究地震孕育过程的形变特征,为首都圈地区的震情预测预报提供参考。2研究内容收集整理2011—2014年研究区23个GPS连续站观测数据,使用GAMIT/QOCA软件进行解算(GAMI软件获得单日松弛解,QOCA软件对解算所得的单日松弛解进行综合平差),在此基础上,通过IGS核心站求解相对于全球参考框架ITRF2005的相似变换7参数,从而获得ITRF2005框架下的单日解,即GLOBK的NEU坐标值,运用郭良迁等(2009)提出的研究方法,采用线性拟合求解GPS观测站不同时间段的运动速率。为能够更好地揭示震区各局部的相对运动,即突出本区构造活动,计算出各GPS站点在ITRF2...  相似文献   

20.
第  1 期中小地震的流磁异常信息刘义高 ,方 谦 ,郎效龄 ,汪继林 (1)………………………………………………日本鹿屋台地磁转换函数的变化陈伯舫 (8)………………………………………………………………………上海及邻区的地壳形变速率与地震活动宋先月 ,宋治平 ,张 肃 ,汪育新 ,倪友忠 (13)…………………南海东北部滨海断裂的研究现状与展望赵明辉 ,丘学林 ,夏戡原 ,叶春明 (2 0 )……………………………水库诱发地震研究的历史、现状与发展趋势易立新 ,车用太 ,王广才 (2 8)…………………………………磁暴二倍法预报大震的物理机制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