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93 毫秒
1.
程锐  宇如聪  徐幼平  刘娟  黄静 《大气科学》2022,46(2):237-250
针对我国陡峭地形数值预报难题,本文在国际先进WRF(Weather Research and Forecasting)模式动力框架中引入阶梯地形垂直坐标,以期为改进复杂地形区域数值天气预报提供模式发展可选方案.设计气柱质量变换方法,实现阶梯地形和追随地形两种垂直坐标下动力方程组的形式一致,从而简化方程组离散及程序实现的...  相似文献   

2.
在一个二维板对称非静力平衡数值云模式中引入地形效应后明显改进了原模式的预报结果,揭示了地形对中尺度天气系统生成发展的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3.
本文从数值模式出发,回顾了数值模式中考虑地形影响的处理方法和模式地形构造方法,数值模拟地形对降水影响的一些研究成果,从而获得数值模式中地形处理方法及数值模拟地形降水特征及机理的认识。在数值模式中合理地考虑地形影响,提供更为真实的模式地形,将有助于提高数值模式的预报能力,从而提升天气预报的业务水平。   相似文献   

4.
采用隐式立方样条计算平流过程的数值模式及理想实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肖锋  程麟生 《大气科学》1992,16(5):538-547
本文介绍了一种用隐式立方样条求解平流方程的数值方法,并从理论上对其无条件稳定性进行了证明,在此基础上建立了一个在地形坐标系下的两维原始方程模式,模式在行星边界层参数化中引入了湍流动能方程,在模式顶部引入了吸收层.数值实验表明:模式有较好的计算稳定性,对较高的模式水平分辨率和复杂地形均有较强的适应能力;对复杂地形和下垫面非均匀热源条件下中尺度系统的模拟能获得合理的结果,并具有较高的精确度.  相似文献   

5.
次网格地形坡度坡向参数化及其对区域气候模拟的影响   总被引:8,自引:2,他引:8  
朱新胜  张耀存 《高原气象》2005,24(2):136-142
随着数值模式水平分辨率的提高,模式下垫面特征的描述更加仔细,针对东亚地区复杂的地形和植被特征,发展适合非均匀下垫面的地表通量参数化方案,对改进数值模式和刻画高原附近地区复杂地形动力和热力。效应的能力非常必要。本文通过计算次网格地形坡度、坡向参数及其对到达地面短波辐射通量的影响,提出次网格地形热力效应的参数化方案,改进数值模式中复杂地形区域地面热量平衡的计算。利用p—σ区域气候模式的数值试验结果表明,次网格地形热力效应参数化方案的引入,对东亚地区夏季气候尤其是降水的模拟有明显的改进。  相似文献   

6.
一、前言近几年来由于高速电子机算机的迅速发展和推广,使得数值予报和统计予报在天气予报中有了一定的应用。然而,大气变化的物理过程是极其复杂的,并且还包含了各种随机的因素。再限于资料的不  相似文献   

7.
真实地形包含各自不同尺度的地形特征,对各种时空大气运动有深刻影响。不同尺度的地形效应很难在数值模式的离散格点中准确刻画,是发展数值模式的难点问题之一。随着模式向亚千米级高分辨率发展,高分辨模式要求刻画出更高准确度的地形数据。本研究在CMA-MESO中引入ASTER-1s高精度地形数据和改进地形滤波函数,在滤去波长接近模式网格的小尺度地形的同时保留更多地形细节,以提高模式对地形的刻画准确度。通过冬、夏各1个月批量模拟试验结果与2万多个地面观测站点观测数据的对比,发现单独采用ASTER-1s地形而不改变CMA-MESO的地形滤波函数,模式对2 m气温和10 m风速的整体预报准确度提升较小,采用ASTER-1s地形并改进地形滤波函数明显提高了模式对2 m气温和10 m风速的预报准确度,对气温和风速的月平均均方根误差分别减少了6.4%和4.9%。夏季1个月批量试验显示,改进的新地形方案对降水预报提升较弱,未造成非真实的细碎降水分布或异常值。此外,动能谱分析新引入的地形和滤波函数未造成高频能量积累。研究结果表明新地形方案能够明显改进低层气温和风速的预报准确度,并且在数值上稳定可靠。  相似文献   

8.
地形效应影响数值预报结果的试验研究   总被引:9,自引:1,他引:9  
周天军  钱永甫 《大气科学》1996,20(4):452-462
本文利用P-σ混合坐标系的有限区域嵌套细网格原始方程模式,选取Wayne台风天气形势演变过程为个例,试验讨论了地形效应对数值预报结果的影响。 试验方案分三类,一是真实地形,二是部分真实地形,三是均匀地形。文中着重比较了不同地形方案对Wayne台风天气形势演变过程的影响。结果指出,对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进退及高空西风槽的活动,地形的影响极为显著,真实的地形有助于改善预报质量,使得形势预报结果更为接近实际。地形对温度场的影响局地性较强,模式地形过矮和过于平滑将使得地面温度的预报偏高。对降水场的预报,数值模式普遍存在的降水区域过于分散的问题,可能是由于模式地形影响的缘故。但对大范围雨带的分布来说,地形不具有决定性的因素。模式地形对降水的影响,主要表现在其增幅效应和降水区分布的结构上,即模式地形增高,降水量将适度增大,雨区结构将更为复杂。地形的影响在风场环流预报中体现得也极为明显。最后作者指出,在数值模式中引入合理的模式地形,是改善预报质量的有效途径之一。  相似文献   

9.
一、前言最近,由于数值予报技术的进步在某种程度上讲可以做雨量的客观予报了。这有助于予报出200平方公里范围的平均雨量.因为雨的局地性非常强,所以在实际应用时,往往希望分解为20平方公里的范围来做予报。不仅是雨,而对特定地点的气象要素的予报,社会上的要求也大起来了.  相似文献   

10.
本文总结了本专题自1991年正式开展工作以来,围绕着专题的中心内容所做的研究工作结果。着重点放在有地形数值模式的改进和完善以及数值模拟试验这两个方面在模式的改进和完善方面,又着重介绍模式区域的拓宽、土壤下垫面的引入、海洋混合层模式和海洋表层流模式的建立和应用。在数值模拟试验方面,则主要介绍气压梯度力的新算法──“误差扣除法”及其模拟检验、包络地形试验、地形与大气湿过程对夏季风气候特征影响的试验、沙漠初始湿度对气候变化的影响试验、下垫面在气候变化中的作用试验以及海温异常的影响试验。没有在本文中介绍的数值试验结果,可参看本文集中作者等的其它论文。  相似文献   

11.
本文总结了本专题自1991年正式开展工作以来,围绕着专题的中心内容所做的研究工作结果。着重点放在有地形数值模式的改进和完善以及数值模拟试验这两个方面在模式的改进和完善方面,又着重介绍模式区域的拓宽,土壤下垫面的引入,海洋混合层模式和海洋表层流模式的建立和应用。在数值模拟试验方面,则主要介绍气压梯度力的新算法-“误差扣除法”及其模拟检验,包络地形试验,地形与大气湿过程对夏季风气候特征影响的试验,沙漠  相似文献   

12.
用积分关系法和盖略金法,求解球面坐标中的正压預报方程和平衡方程。引入南北半球对称的假定,避免了引入人为边界条件,从而扩大了有效的預报区域,并使預报中等压面的平均高度不变。 在預报方程中,还特別考虑了实际爬越地形的风向和500毫巴面上的风向差別。  相似文献   

13.
一个有大地形影响的初始方程数值予报模式   总被引:17,自引:0,他引:17  
大地形对大尺度大气运动的动力和热力作用早已为人们所注意。尤其是青藏高原,国内外气象工作者对它的研究工作越来越多。至于对大地形附近的局地天气系统的模拟和予报,则更有必要考虑地形的作用。 目前,国内外大多数模式在解决地形问题时,都采用了σ座标系,因为这样一来,地形面就成为一个座标面,计算很方便。但是,根据一般坐标变换的原理,气压梯度力项变成两大项的余差,在差分计算时,尤其在地形的陡坡附近会出现很大的误差。因此,不得不  相似文献   

14.
为了改变短期予报缺乏工具的状况,我们试验了一种“短期天气编码相似予报法,在今年六月份的试验予报中,除其中有三天由于历史上没有出现过相同的编码,实际用了27天,24小时予报共54段,报准的有46段,准确率达85.2%,予报效果尚可。现将制作方法介绍如下: 我们选择了对逐日晴雨预报指示性比较好,用得比较多的三个要素,(均为14时的) 1.T—e和△P24:将数值编成七个码:  相似文献   

15.
利用C3连续双三次曲面拟合了全球数值模式地形曲面;讨论构建了有复杂地形数值模式引入地形追随高度坐标((z)坐标)后,同时引入包含定常斜率、曲率和挠率的双三次曲面地形,又进一步讨论了双三次曲面地形模式大气的水平气压梯度力计算问题.结果表明,对(z)坐标模式大气的压、温、湿场,通过做经、纬向三次样条拟合,求得地形斜率“静力平衡”气压差,从而插值(反演)任一水平面(海平面)上的气压场,同时可以求得时变的参考大气,则计算水平气压梯度(力)的精度,完全依赖于插值(反演)对应的水平面(海平面)气压场的计算精度.并指出,理论上可按三次样条的曲率判断,做变量场(地形)的局域或单点平滑.  相似文献   

16.
从数值模式物理过程地形参数化研究的角度,回顾了次网格地形重力波拖曳参数化、地形阻塞流拖曳参数化和对流强迫拖曳参数化等方面的研究现状,总结概括了目前模式物理过程中关于地形参数化研究中若干亟待解决的科学问题。另外,在华南中尺度模式预报系统(GRAPES_Mars)中引进和发展了地形重力波拖曳参数化方案KA95,讨论了KA95方案对2012年2月8-12日华南冷空气过程的影响。结果表明,地形重力波拖曳参数化的引入较好地改善了GRAPES_Mars模式对冬、春季低层南风偏强和地面温度偏高的现象,显示出重力波拖曳参数化对改善模式风场预报的突出作用和对减小模式系统偏差的良好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7.
次网格地形动力效应参数化及其对降水模拟效果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地形对气流的动力抬升作用是地形降水的重要产生机制之一, 为了在模式中考虑地形对气流的动力抬升作用, 改进模式对复杂地形区域的降水模拟效果, 本文提出了一个次网格地形动力效应参数化方案.在模式中首先利用高分辨率的地形高度资料计算出次网格格点处的地形坡度、坡向, 这些微观地形参数可以较为精细地描述次网格尺度地形信息;然后再根据地面气压与地形对气流动力抬升作用的关系, 对地面气压倾向进行次网格修正;最后利用 p-σ区域气候模式进行了三个数值试验, 检验该方案对模式模拟降水能力的影响.结果表明, 次网格地形动力效应参数化方案的引入, 对中国区域的降水模拟有明显改进, 尤其对冬、春季的降水模拟, 无论是分布范围还是中心最大强度都与实况比较接近.  相似文献   

18.
粟运华 《气象》1978,4(7):28-28
我们新安江水电厂的气象予报工作相当于县站予报,是专门为水电专业服务的。我想结合我们开展予报的实践来谈以下三个问题。 一、统计予报是今后发展方向之一 在统计予报没有引进县站予报之前,在一次予报讨论中,使用同一张曲线图,由于各人看问题的角度  相似文献   

19.
利用WRFV3.9数值模式,对2011年6月9-10日发生在湘鄂赣交界附近山区的一次江淮气旋大暴雨天气过程进行模拟.进行了地形重力波拖曳作用的控制试验和不考虑地形重力波拖曳作用的敏感性试验.结果表明,控制试验能较好地再现江淮气旋及其产生的强降水;模式引入地形重力波拖曳后能够更好地模拟出地形附近雨带的中心位置和强度;地形...  相似文献   

20.
冰雹云初始扰动的数值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周颖  文继芬 《高原气象》2006,25(5):959-963
充分考虑贵州低纬、高原山区特色,建立了复杂地形下的三维动力学数值模式,模拟了由于下垫面的热力和动力不均匀造成的对流云的初始扰动,并将此模式与完全弹性的三维冰雹云催化数值模式结合,对高原山区冰雹进行数值预报,使贵州威宁地区冰雹预报的空报率由42.9%减少到22.6%,预报概括率由80.2%增加到92.3%。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