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大气^40Ar/^36Ar端元值及其地质意义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王松山  桑海清  裘冀 《地球学报》1997,18(3):313-317
月岩和陨石形成时捕获了太阳风中的Ar同位素。作者对恩施陨石采用40Ar/-36Ar技术,并对Cl的诱发产物进行了校正后,获得了4600Ma前太阳风中40Ar/36Ar比值是0.89±0.44。它表明地球大气圈中40Ar/36Ar比值经历了从0.89到295.5的演化过程,影响这一过程的主要因素是地球的去气作用。  相似文献   

2.
中国东部幔源气体同位素地球化学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中国东部地幔岩包体及其单矿物中发育有大量的流体包裹体,采用阶段加热真空热爆的 方法脱出幔源包裹体中的气体,测试了气体的碳、氧、氦、氮等同位素组成。CO2的σ13℃普遍较低, 主峰值为(-18~-22)×10-3 ,多数样品在高温下的 σ13℃普遍小于低温下的对应值。氧同位素变 化也很大,从-3.4×10-3至25.5×10-3(SMOW),并呈现多峰的特征。σ18O与σ1C3具有很好的相 关性,可能受控于同种分馏机制。C、O同位素组成特征表明,中国东部大陆地幔具有很大的化学不 均一性,可能是由地幔碳的多样性、源区的不均一性或地幔交代作用所致。氧同位素的变化可能是 结晶作用、去气作用或地壳物质混染所至。4He含量变化范围为(0.24~25.00)×10-8,3He/4He变 化范围为(0.46~12.80)×10-6,40Ar含量从0.97×10-6到34.18×10-6,40Ar/36Ar变化范围为 250.58~1202。3He/4He的变化反映了亏损地幔和富集地幔的存在。不同地区40Ar/36Ar的巨大差 异显示了地幔脱气程度的不同,也说明在地幔演化中Ar、He同位素地球化学行为的差异。  相似文献   

3.
富集地幔^40Ar/^36Ar比率的再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地幔的^40Ar/^36Ar比率含有重要的有关地球早期脱气程度的信息。许多研究者认为在亏损地幔,比如通过大洋中脊玄武岩(MORB)采集的样品中^40Ar/^36Ar比率高达28000。然而,富集地幔中的^40Ar/^36Ar比率存在着激烈的争论。我们使用^4He/^40Ar-^36Ar/^40Ar和^4He/^40Ar-^3He/^40Ar图重新考察了MORB和热点火山中He、Ar惰性气体数据。在  相似文献   

4.
土壤气中He、Ar组分在金家地区油气化探中应用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朱铭  廖永胜 《地质科学》1995,30(3):302-312
对济阳凹陷南缘与鲁西隆起接合部开展了土壤气He、Ar组分及Ar同位素测定,结果表明He的丰度从5.1-6μL/L(S.T.P),δHe值从-4%-16%,平均2.59%;40Ar/36Ar比值从255-325,δ(40Ar/36Ar)值从+11%-11%,He异常主要分布在研究区北部,而Ar等值图分布比较复杂。He、Ar、烃三组分之间的组合关系表明有3个远景区,最有意义的是中深层远景区。此外,根据地质分析及Ar同位素特征表明中深层异常远景区不仅是与已知的第三系油田有关,而且还与深部C-P煤系地层有关,故属煤成气异常。  相似文献   

5.
采用连续激光直接对岩石光片样品微区熔样,以高灵敏度、高精确度的质谱计测试,对南极乔治王岛玄武岩样品进行(40)Ar-(39)Ar法定年,取得了成功。样品置反应堆中心E-5孔道,以1.8×10(18)n/cm2的快中子总通量照射,时间为50h,放射性冷却后进行测定。样品的加热源为自行设计的Nd:YAG固体激光器,以He-Ne准激光器导光。测定中对4个250μm直径的微区分别在1500℃高温熔融,经Zr-Al泵纯化的气体用MM1200质谱计测量氩同位素各峰值。经计算得到该样品的等时年龄为52.4±1.1Ma,远远低于江个点的视年龄值,而((40)Ar/(36)Ar)>>295.5。这不仅证明该样品含有过剩氩,同时也证明了由K-Ar稀释法得到的偏高年龄值亦是样品中存在过剩氩造成的。激光微区等时年龄的获得进一步厘定了南极乔治王岛北海岸火山岩时代为第三纪,同时证明了我们建立的激光质谱微区、微粒熔样和测定技术是可行的和成功的。  相似文献   

6.
天然气中N2来源及其地球化学特征分析   总被引:17,自引:1,他引:16  
天然气中N2来源很多,其地球化学特征也各不相同:①大气源N2:N2/Ar≤84,且δ^15NN2≈0‰(ATM);②地壳超深部和上地幔来源的原生N2:δ^15NN2≈-2‰-+1‰,且伴生Ar的^40Ar/^36Ar〉2000和He/^4He〉10^-6;③微生物反硝化作用生成的N2:δ^15NN2〈-10‰和地下水中的NO^3-及NO^2-浓度异常高;④未成熟沉积有机质经微生物氨化作用形成的N2  相似文献   

7.
鄂尔多斯盆地伊利石K-Ar等时线图解与年龄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根据伊利石40K-40Ar和40K/36Ar-40Ar/36Ar等时线图解与年龄验证了利用常规K-Ar测年法所确定的鄂尔多斯盆地的两期成岩作用时代。分析结果表明,伊利石K-Ar时钟是一个封闭体系,故能够用来确定沉积岩的成岩作用时代;常规K-Ar年龄所揭示的侏罗纪(170~160Ma)和志留—泥盆纪(420~370Ma)成岩作用时代是可靠的;K-Ar等时线图解与年龄是检验常规K-Ar测年法的有效的补充性测年手段  相似文献   

8.
六合—仪征第三纪碱性玄武岩的钕—锶同位素组成   总被引:4,自引:2,他引:4  
支霞臣  张宗清 《岩石学报》1994,10(4):382-389
本文报道了六合-仪征碱性玄武岩分布区11个样品的同位素组成,143Nd/144Nd为0.512849~0.512993,87Sr/86Sr为0.70336~0.70404,类似于大洋玄武岩同位素体系中的PREMA地幔端元.玄武岩源区同位素和微量元素的解耦特征表明地幔源区演化的多阶段性。  相似文献   

9.
天然气中的幔源稀有气体   总被引:29,自引:3,他引:29  
徐永昌 《地学前缘》1996,3(3):63-71
天然气为地球内流体的重要组成部分,天然气中幔源稀有气体是源于地球深部的地幔挥发分。文章以气体地球化学国家重点实验室有关研究为主,简要综述了此一领域的研究。氦的同位素3He/4He是幔源物质的重要判识指标,天然气中3He/4He值大于1.4×10-6时,表明有相当数量的幔源挥发分加入到天然气中,它是地球构造活动性强,地幔挥发分可以沿一定断裂体系进入沉积壳层的指示。在一定程度上氩同位素40Ar/36Ar及氖同位素20Ne/22Ne值也可指示构造环境的特征。天然气中稀有气体研究反映了我国东部含油气区具有最活跃的构造环境,中部最稳定,西部次稳定。在东部活跃的构造背景下,造成了幔源挥发分较普遍地加入到沉积壳层天然气中,形成了中国东部发现的世界首例壳-幔复合型氦资源,形成了一批与幔源挥发分成藏有关的二氧化碳资源。东部地区也成为幔源甲烷可能富集成藏的重要区域。  相似文献   

10.
对采自河北省迁西县太平寨HBT1麻粒岩中的辉石、角门石、斜长石进行了40Ar-39Ar年龄测定,并对上述三种矿物做了40K-40Ar同位素封闭温度计算,进而根据封闭温度与年龄的关系,研究了该区麻粒岩体的冷却抬升历史。分别得到辉石坪年龄为2.16Ga,封闭温度为620℃;角闪石坪年龄为1.97Ga,封闭温度为517℃;斜长石坪年龄为1.66Ga,封闭温度为265℃。从2.5Ga(麻粒岩相变质年龄)到2.16Ga,岩体抬升速率为14.1m/Ma,冷却速率为0.39℃/Ma;从2.16Ga到1.97Ga岩体抬升速率为18.5m/Ma,冷却速率为0.55℃/Ma,从1.97Ga至1.66Ga岩体抬升速率为29.1m/Ma,冷却速率为0.81℃/Ma。Ar-Ar法给出的这些同位素证据,反映了冀东太古代麻粒岩体变质作用晚期多阶段冷却抬升的漫长历史。  相似文献   

11.
张兴国 《吉林地质》1992,11(2):71-78
本文阐述了环境同位素在地下水研究中的作用和饮马河流域水文地质概况。运用稳定同位素D和~(18)O千分偏差值分析了地下水成因、地表水与地下水的补排关系。采用放射性同位素~3H、~(14)C和地下水动力学等方法计算了地下水年龄。通过分析和讨论,对地下水成因和地下水循环周期有了新认识。因此利用环境同位素示踪地下水,对选择供水水源地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2.
煤中硒的研究现状   总被引:24,自引:0,他引:24  
中国煤中硒平均含量高于美国煤和世界煤。中国燃烧型硒污染比较严重。本文总结了煤中硒的分布特征、赋存状态、成因、迁移转化和对环境的影响及其研究进展。  相似文献   

13.
鄂尔多斯盆地上古生界低压异常研究中应注意的几个问题   总被引:1,自引:3,他引:1  
通过对鄂尔多斯盆地上古生界砂泥岩压实特征、压力成因的研究,结合上古生界不同岩性的组合关系分析,认为上古生界非烃源岩与烃源岩、砂岩和泥岩的地层压力成因有明显区别。非烃源岩系统泥岩的异常高压主要由“非均衡压实”作用产生;而生气作用是烃源岩增压的关键因素,同时也是上古生界天然气运移、成藏的主要动力源;砂岩与泥岩弹塑性有明显差别,构造抬升剥蚀成为砂岩降压的主要机理,而对泥岩影响有限,石千峰-上石盒子组非烃源岩目前仍具明显非均衡压实特征,多处于高压异常,而储层表现为低—正常压力,目前上古生界为一个高低压相间共存的复杂压力系统。上古生界压力的形成与演化历史表明,对于上古生界用流体势的高低来研究互不连通砂体之间的区域运移可能并不适宜。利用Berg临界烃类柱高度的公式计算,上古生界储层能引起天然气运移需要的最小连续气柱高度在22.07 m~67.36 m,远大于砂岩的单层厚度(5 m~15 m)。从天然气的生产能力、天然气聚集、成藏角度分析,山2段毛管中值压力平均值小于6.21MPa、砂岩厚度大于4 m以上的优质储层,才具有聚集、成藏和产出天然气能力,而排驱压力大、孔隙结构差、厚度小的砂岩,由于成藏动力小于成藏阻力,难于形成具规模的气层。  相似文献   

14.
研究我国北部季风气候区石笋的微生长层及其气候意义,在北京石花洞石笋中发现微生长层。通过年代测定、气候事件控制分析,初步提出了石笋微层的年层时标含义及层厚变化主要响应降水变化的气候意义。试图利用微层的层厚-降水响应关系,重建北京地区最近1130年来干湿变化的年分辨率趋势,通过功率谱分析发现136年、50年、16~18年、11年、5.8年的降水周期变化。  相似文献   

15.
通过对内蒙中部地区水系沉积物U、~(210)Po的区域概查,在约60000km~2范围内,发现了104个U异常点,296个~(210)Po异常点,并圈出了U异常晕圈210个,~(210)Po异常圈144个。在此基础上,总结了评价异常的方法、程序和10个主要评价判据,并对异常进行了分类(Ⅰ,Ⅱ,Ⅲ类)。文章通过对三个实例的解剖、从较多的U、~(210)Po异常中分辨出矿异常及非矿异常。从而说明,在干旱荒漠地区进行水系沉积物测量,快速扫面,是普查找矿远景行之有效的方法之一。  相似文献   

16.
张月树  杨志学  高怀雄 《陕西地质》2001,19(2):67-71,81
利用岚皋--洛河街地区1:5万化探十三个元素滑动平均剩余异常及标准离差研究成果,解析其不同级别构造单元元素组合及富集特征,探讨区内构造地球化学特征及元素富集规律,为地质找矿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7.
对张家界风景区进行1/25000遥感地质调查,解译出1031条线性构造,经野外验证可靠性达85%,新确认该区存在北北东向褶皱,提出了该区经历了两次以上的褶皱构造运动的新认识。认为北北东和北东东向构造是该区的基本构造骨架,设计了区域性印支期和张家界风景区印支期、燕山早期、燕山晚期四种应力场模型,采用有限单元法进行构造应力场反演计算,所获结果与野外调查结果吻合。认为砂岩峰林地貌是泥盆纪石英砂岩处于宽缓向斜扬起端及后期背斜叠加使地层趋于水平的部位才利于砂岩峰柱的稳定形成,多次构造应力作用产生的高角度裂隙有利于峰林地貌的造型,挽近时期地壳抬升是峰林地貌形成的动力。  相似文献   

18.
根据建设项目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工作特点,结合桂林市地质灾害现状,提出用层次因子分析法对岩溶地面塌陷地质灾害进行危险性评估,用地质成因历史分析法、赤平投影法对不同类型危岩进行评估,并用实例进行分析预测。  相似文献   

19.
裂隙岩体渗流模型研究现状与展望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裂隙岩体渗流对于边坡、地下工程及基础岩土体的承载能力有显著的制约作用。本文简要地介绍了多种裂隙岩体渗流模型研究现状,评述了几类比较有代表性的渗流模型特点以及存在的不足,为选取合理的数学模型用于求解具体的裂隙岩体渗流问题提供了参考依据,并在上述基础上提出了一些需要进一步研究的问题。指出就目前应用最为广泛的等效连续介质模型而言,裂隙岩体几何参数、有效孔隙度以及等效渗透张量的确定仍有待于更深入的研究,而从细观力学结构入手研究渗流耦合模型将具有重大的理论意义和实用价值。  相似文献   

20.
渭北煤田面积约10万km2。分布于太原组顶部5#煤层中的粘土岩夹矸,上部层位分为两上分层,上分层夹矸厚度薄,下分层夹矸厚约02m,俗称“200矸”;下部层位夹矸厚度变化较大。该文详细论述了粘土岩夹矸的岩矿特征。根据“200矸”中含有副象β-石英、高透长石、锆石、磁铁矿等高温矿物组合,特有的粒序层理和岩性在全煤田十分稳定等特点,表明其原始物质来源于降落火山灰。根据TiO2/Al2O3比值的明显变化,探讨了陆源组分的加入对火山灰蚀变粘土岩夹矸化学成分的影响。以“200矸”为等时标志层,解决了5#煤层在区域上的对比。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