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2 毫秒
1.
运城震群是近年来我省发生的最大—次震群活动,震群发生后,山西省地震局和国家地震局及邻省地震局的同志组成现场工作队赶赴现场工作.本文根据现场的工作情况和地震目录,讨论了运城震群活动的地震活动性背景,构造特征以及震群的序列、频度、能量释放、衰减等特征.旨在提供一完整的震群活动资料.  相似文献   

2.
1989年10月18日起,在大同—阳高一带相继发生了一群中强地震。其地震序列与以往发生在该区域的大多数地震不同,属主震群型,它既有震群型特征,又具有主余震型特征,并且强余震的间隔时间具有韵律特征。震后对张家口台的资料分析结果表明,只要充分利用单台资料,并正确分析地震序列特征,对地震现场的监视预报,具有很好的实用价值。  相似文献   

3.
对1991年3月大同—阳高5.8级地震的震源特点、序列特征及震前序列活动进行了分析研究,得出这次5.8级地震是1989年大同—阳高地震的晚期强余震、地震子序列为主余震型序列的结论。从1989年以来大同老震区的弱震活动分析表明,其弱震的几个起伏是大同及其周围应力场加强的信号,可作为今后地震监测预报的窗口。  相似文献   

4.
1989年大同—阳高6.1级地震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高巍  安卫平 《中国地震》1992,8(3):19-27
本文叙述了1989年大同-阳高M_s=6.1地震的基本情况和基本特征,对这次地震的类型、余震活动、地震趋势、宏观烈度、震害特点等做了进一步的分析讨论。本次地震在时间上具有多次主震集中发生的特征,属震群型地震序列;余震活动衰减正常。由于建筑物的设计结构不合理,以及多次主震震害迭加的效果,高烈度区的震害加重。文中还简述了1991年大同-阳高M_s=5.8地震的分析预报工作。  相似文献   

5.
统计分析历史地震数据和记录的区域地震活动而得到区域地震复发间隔及地震发生概率是地震危险性分析的关键环节,其结果的好坏强烈依赖于使用的地震目录数据的完整性.而现有的地震目录往往记录时间较短或不完备.因此如果能够用基于物理的数值模拟方法形成更长时间尺度的人工合成地震目录,并且模拟结果能够与变形、地震活动等观测数据吻合,这样的人工合成地震目录有助于我们进一步理解地震活动特点以及分析地震危险性.文章以青藏高原东北缘为例,建立区域的三维黏弹塑性有限元模型,模拟了区域断层系统的地震循环和地震序列的时空演化,获得了万年时间尺度的人工合成地震目录.在模型满足区域地球动力学背景的基础上,根据模拟的人工合成地震目录分析了青藏高原东北缘各断层上不同位置、不同震级的地震复发特征,以及长期平均的地震发生概率,为区域地震危险性评估提供参考,为基于物理的地震数值预报工作提供基础.  相似文献   

6.
刁桂苓  王绍晋 《地震地质》1993,15(3):222-228
对1988年11月澜沧7.6级地震序列和1989年10月大同6.1级地震序列,从几个较大地震和大量中小地震的震源机制、震中分布、等烈度线、发震构造等几方面的资料,对比分析两序列内大小地震的群体破裂行为及其组合关系,发现两者之间存在明显的差别。因此推测澜沧地震序列主要是发生在3条先存断裂面上的继承性破裂,大同地震序列则具有新生性的体破裂特征  相似文献   

7.
大同—阳高地震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从1989年10月18日开始,山西省大同—阳高—带发生了主震为 Ms 6.1的震群活动。这次震群活动使山西、河北和内蒙遭到了不同程度的破坏,使人民生命财产和经济建设受到严重损失。本文从几个方面详细论述了大同-阳高地震现场工作特点、基本参数、震源机制、地震序列的基本特征和空间分布、前兆异常变化、宏观烈度及震害、地震地质背景和地震灾情。  相似文献   

8.
中强地震发生后,地震检测因受到尾波的干扰可能会遗漏部分微震事件,影响地震目录的完备性。文章利用波形模板匹配方法对2020年新疆伽师MS6.4地震序列开展微震检测,相比原始的中国地震台网中心统一地震目录,新检测出1 756个微震事件,地震数量增加了1.3倍。基于检测后的余震目录计算最小完备震级为ML1.2,地震活动性b值为0.76,较原始目录的ML1.6和0.77均有所降低。通过伽师震源区地震序列活动特征分析,结果表明前震序列在主震前短时间内(前36小时)出现地震活动的密集增强,相应的b值显示为低值;主震发生后地震序列完备震级较高,随着时间的推移,完备震级缓慢降低并趋于稳定,并且呈周期性的波动。本研究提高了伽师震源区地震目录的完备性,为精细化描述该地区地震序列时空演化特征提供了关键数据基础。  相似文献   

9.
回顾了199年大同--阳高地震现场进行分析预报工作的情况,叙述了预报强余震制定地震类型、进行后期安全预报的作法,指出要搞好现场分析预报工作,需要思想上立足有震、应迅速编制现场地震目录、现场分析预报应以测震学方法为主、要保持不同时段分析预报人员的合理结构、努力做好现场工作记录等。  相似文献   

10.
地震观测数据是地震预测的基础性数据,利用完整的地震目录掌握大震前后地震序列的频度等分布特征,对准确识别前震序列类型,及地震短临预报有重大意义。本文介绍了1975年营口海城地震以来海城老震区地震目录的补充修正工作,并对该地区的地震活动规律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11.
海南岛及邻区地震活动特征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本文研究范围属东南沿海地震带西南端,历史上曾发生过琼州7.5级大地震,上世纪90年代中期,在北部湾发生过6.1级和6.2级地震。至今,在研究区内,尤其是在北部湾、海南陵水东面海域和东方近海,小震活动仍然频繁。本文在收集研究区内地震目录的基础上,重点揭示了地震活动的空间分布和地震活动的时间序列特征及与其相关的地质构造特点。对未来地震活动的总体趋势给出了初步评价。  相似文献   

12.
通过对1989-2016年形变量监测的数据分析,明确了大同机车厂地裂缝的活动规律,结合大同-阳高地震群活动性特征及震源机制分析,结果显示,大同机车厂地裂缝的发生和发展与大同-阳高地震活动,属同一构造应力场作用下不同构造方式的表现,具有一定的对应性,可分为剧烈拉张期、拉张期和压缩期。按照地裂缝活动与地震活动周期的对应规律,在今后一定时间内,该地裂缝将处于平静阶段。  相似文献   

13.
基于唐山老震区40年的小震目录,利用传统的余震时序分析法,分析了余震序列的时间演化特征;依据强度分级原则,分析了不同强度的地震空间图像的时间演化特征。基于小震目录,分析了1996年以来的小震密集图像特征。参考多年来唐山地震的研究成果,对余震时空演化特征与构造关系进行了深入分析。结果表明:1976年唐山7.8级地震的余震序列,随着时间推移,其地震强度逐步减弱,地震频度逐渐降低;余震强度的起伏明显,主震发生后36年仍有5.0级地震发生;地震空间分布图像在1996年前后具有明显的差异分布特征。  相似文献   

14.
利用历史地震资料,分析研究了山西地震带中段(包括大同、忻定、太原、临汾和运城)的M≥6地震活动特征,并对这几个盆地中强地震活动时序进行了分析对比,发现它们具明显的节奏活动特点。并对今后百年内山西地震带中段的中强地震活动趋势作出了估计。  相似文献   

15.
研究了一套以袋装微机PC1500为基础的大地震现场地震处理系统SAP1500。系统设计以<<地震现场工作大纲和震情分析指南>>为依据,实现了地震定位,地震目录编辑,地震序列分析和震源与介质特征分析等多项功能。系统以地震现场地震台网记录震相数据或地震目录为原始数据,通过分析处理可为大地震现场地震工作者提供现场地震趋势分析所需的基本数据和图件。  相似文献   

16.
简要说明地震序列专用处理软件系统的系统功能和特点;详细介绍了该软件系统在地震监测工作中的应用,主要分析了该系统在地震实时监控、台站工作、序列目录管理、地震现场及序列研究中的应用。  相似文献   

17.
对大同--阳高6.1级中强震群余震窗口的牲及机理进行了分析,认为大同--阳高老震区在地震构造上位于华北北部敏感部位,其序列频度的起伏变化与华北北部的罗大地震对应较好的且频强度的特征对未来震中的判断也有一定帮助的,其可作为监视华北北部地区地震活动的“窗口”,  相似文献   

18.
王鹏  侯金欣  吴朋 《中国地震》2017,33(4):453-462
中强地震序列的主震发生后,短时间内受台站距震中较远、尾波干扰和波形重叠等因素的影响,往往会遗漏大量的地震,而地震目录的完整性会直接影响到震后趋势判定和余震序列特征分析的科学性和可靠性。本文利用基于GPU加速的模板匹配方法对2017年8月1~12日的连续波形进行扫描计算,检测九寨沟MS7.0地震前后遗漏的地震事件,选取台网目录中信噪比较高的1033个地震事件作为模板,在主震前7天至震后5天期间识别出4854个检测地震事件,为台网可定位目录的3.3倍,除去对台网单台地震事件的修正外,还检测到1797个遗漏地震事件,将完备震级从1.6级降低到1.4级。基于补充了遗漏地震的完整地震目录,对2017年8月8日九寨沟MS7.0地震序列活动特征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前震序列在主震前短时间内出现了地震活动的密集增强,b值也显示为低值状态,可能是深部断层发生破裂之前的加速蠕动的结果。随着时间的推移,余震序列的完备震级逐渐下降并趋于稳定,b值存在缓慢升高的趋势,未来较长时期内余震序列仍将处于持续衰减的状态。  相似文献   

19.
本文利用余震震中分布、震源机制解、地震记录波形、等震线分布形态、地裂缝及地质构造资料,对大同一阳高震群序列中5.7、6.1、5.6级三次地震的破裂方向进行探讨。认为5.7级地震破裂方向为近东西向,6.1、5.6级地震破裂方向为北北东向,由二组破裂形成共轭剪切破裂,大同一阳高震群序列就发生在共轭剪切破裂面上。 1989年10月18日—19日在山西大同—阳高—带相继发生了5.7、6.1、5.6级地震,地震发生后笔者参加了地震现场分析预报组的工作,工作中发现5.7、6.1、5.6级地震破裂方向并不一致,有必要进行讨论。  相似文献   

20.
通过对2000年以来,发生在大同盆地的3次4级地震震前小震活动和前兆异常特征的分析,以进一步总结,捕捉大同盆地中等地震发生前存在的信息,提高地震预测的水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